奴隸主所有制

奴隸主所有制是人類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剝削者私有制。顯著特徵在於: 奴隸主占有全部生產資料和完全占有奴隸這一直接生產者; 奴隸作為會說話的工具,同牛馬等勞動工具沒有什麼區別,奴隸沒有人身自由,受奴隸主的絕對支配,在生產中結成的關係,是露骨的統治與被統治、剝削與被剝削的關係。這樣,使奴隸連最低生活水準都難維持,常因飢餓和過度勞動而死亡,而奴隸主則依靠剝削奴隸過著腐朽、寄生的生活。

由於奴隸主占有大量的生產資料和勞動者,就可以組織較大規模的生產,進行勞動協作和發展分工,這是奴隸制生產方式提高勞動生產率的主要途徑,它使農業、畜牧業、手工業都有顯著的進步。中國商代卜辭中有不少“令眾”、“(協)田”等記載。當時已用牛犁田,建立溝洫系統,禾、黍、稷、麥、稻、桑、麻等都是重要作物。殷墟中不少糧窖,以及當時社會上的飲酒風氣,都說明糧食生產已有剩餘。馬、牛、羊、雞、犬、豕等家畜都已齊備,祭司用牲畜的數量驚人,有時多達千頭。手工業也有發展,創製釉陶和白陶,青銅器製造進入高峰。重達 875公斤的“司母戊”巨鼎,結構複雜,系用范分鑄部件,再合鑄整體。需二三百人分工協作。古希臘和羅馬的農業也已實行大規模生產,羅馬的奴隸制莊園規模尤大。大的莊園往往擁有上千公頃土地,管理上對節氣、時令、選種、施肥都十分注意,奴隸們在嚴厲的監督下按一定規程進行緊張勞動,生產的經濟作物以至穀物、牲畜都能進入市場。手工業在古希臘已有較細的分工,匠目眾多。公元前 4世紀起出現各種奴隸作坊,每個作坊有生產奴隸幾人、幾十人以至上百人,在雅典洛里恩銀礦竟達萬人。建築業中役使奴隸的規模尤大,並需有嚴密的協作,因而在奴隸社會能出現巴比倫城、希臘神殿、羅馬競技場、埃及金字塔等雄偉的工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