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隸制生產方式

奴隸制生產方式以奴隸主占有生產資料並以占有和剝削生產勞動者──奴隸為基本特徵的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人剝削人的生產方式。亦稱奴隸占有制生產方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奴隸制生產方式
  • 類別:生活辭彙
  • 制度:奴隸制
  • 出自:《馬克思恩格斯選集》
詳細介紹
產生奴隸主占有和剝削奴隸的關係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結果。恩格斯說:“並不是每個人都能使用奴隸服役。為了能使用奴隸,必須掌握兩種東西:第一,奴隸勞動所需的工具和對象;第二,維持奴隸困苦生活所需的資料。因此,先要在生產上達到一定的階段,並在分配的不平等上達到一定的程度,奴隸制才會成為可能”(《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200頁)。也就是說,這種剝削關係的產生需要社會達到這樣的水平:一個人的勞動產品除自身消費外還能提供剩餘,同時,私有制已經產生,財產占有關係已發生一定程度的不平等。在這種條件下出現奴隸制所有制,即奴隸主占有全部生產資料,並占有奴隸本身。奴隸在奴隸主皮鞭指揮下進行勞動生產。全部產品歸奴隸主所有。奴隸只能得到維持生命的極少的生活資料。這種所有制是奴隸制生產方式的基礎。
奴隸制生產方式孕育和產生於原始社會。當它發展到在整個社會占統治和支配地位的時候,原始社會也就演變為奴隸社會了。
奴隸制下生產力的發展奴隸制社會的生產力是在原始社會的生產力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並且前進了一大步。
生產工具金屬的冶煉和金屬工具的製造,一般說始於原始社會晚期,但只是到奴隸社會,金屬工具才逐漸被普遍用於生產。中國在商代,青銅的冶煉、鑄造已達高度水平,廣泛使用陶范;青銅器除禮器、兵器外,已有斧、錛、刀、鋸、銼、(鋤類)等生產工具。在古希臘、羅馬已使用鐵制的斧、鏟等工具,採礦中已用鐵制鶴嘴鋤。
分工 由於奴隸主占有大量的生產資料和勞動者,就可以組織較大規模的生產,進行勞動協作和發展分工,這是奴隸制生產方式提高勞動生產率的主要途徑,它使農業、畜牧業、手工業都有顯著的進步。中國商代卜辭中有不少“令眾”、“(協)田”等記載。當時已用牛犁田,建立溝洫系統,禾、黍、稷、麥、稻、桑、麻等都是重要作物。殷墟中不少糧窖,以及當時社會上的飲酒風氣,都說明糧食生產已有剩餘。馬、牛、羊、雞、犬、豕等家畜都已齊備,祭司用牲畜的數量驚人,有時多達千頭。手工業也有發展,創製釉陶和白陶,青銅器製造進入高峰。重達 875公斤的“司母戊”巨鼎,結構複雜,系用范分鑄部件,再合鑄整體。需二三百人分工協作。古希臘和羅馬的農業也已實行大規模生產,羅馬的奴隸制莊園規模尤大。大的莊園往往擁有上千公頃土地,管理上對節氣、時令、選種、施肥都十分注意,奴隸們在嚴厲的監督下按一定規程進行緊張勞動,生產的經濟作物以至穀物、牲畜都能進入市場。手工業在古希臘已有較細的分工,匠目眾多。公元前 4世紀起出現各種奴隸作坊,每個作坊有生產奴隸幾人、幾十人以至上百人,在雅典洛里恩銀礦竟達萬人。建築業中役使奴隸的規模尤大,並需有嚴密的協作,因而在奴隸社會能出現巴比倫城、希臘神殿、羅馬競技場、埃及金字塔等雄偉的工程。
生產力和分工的發展,促進了商業的繁榮,出現了城市。城鄉分離,又進一步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在奴隸制下,開始了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工,出現了專事掌管國事、管理勞動和從事藝術、科學的特殊階層。這就不僅在哲學、政治、文學、藝術方面創造出燦爛的古代文化,也在天文、曆法、數學、物理學、水利學等方面作出了光輝的貢獻,科學知識開始成為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因素。
奴隸制的生產關係奴隸社會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階級對立的社會,奴隸制生產關係是歷史上第一種剝削與被剝削、統治與被統治的關係。這種生產關係是以奴隸主占有生產資料如土地、工具等,並占有勞動者即奴隸為基礎的,又以剝削特別殘暴為特徵。
由於各地區和民族社會歷史條件不同,奴隸主占有奴隸的形式有所不同,以至有古希臘、羅馬奴隸制、古代東方奴隸制、遊牧民族奴隸制等區別(見奴隸社會)。但從生產關係上說,奴隸主都是屬於剝削者和統治者階級,而奴隸則是屬於奴隸主的。
奴隸的地位在奴隸制生產方式下,奴隸並不被當作人看待,而是被當作一種物品,一種“會說話的工具”,被當作奴隸主的一種財物。奴隸主可以把他的奴隸轉讓、抵押、買賣,以至殺死,都為當時法律所允許。事實上,奴隸買賣曾是當時一宗大的貿易。公元前5世紀,雅典曾是希臘奴隸貿易的中心;在羅馬時代,地中海東部的提洛島是最大的奴隸市場,最多時一天能成交一萬奴隸。至於殺奴隸作祭祀品,用活奴隸殉葬,亦屬常見。在中國商代,一次祭祀有殺奴隸幾十人以至幾百人的;發掘的殷墓,有殉葬至200人的。在古羅馬,還常使奴隸互相格殺,或令奴隸與猛獸角斗,作為奴隸主的一種娛樂。
奴隸的勞動奴隸的這種地位,也就決定了他們的勞動是一種被強制的掠奪性勞動。他們是在奴隸主或其監工的棍棒、皮鞭下從事繁重的勞動。有的奴隸主還在奴隸身上熨上烙印,項戴金屬圈,或腳戴鐐索,以標識奴隸歸屬,防止逃跑。對反抗的奴隸,施以種種酷刑,從割鼻、剜眼以至剁成肉醬。奴隸勞動的全部產品都歸奴隸主所有,只是為了繼續剝削,奴隸主才給奴隸以最低份額的食物和禦寒用品,對於老弱病殘的奴隸則任其餓死。在以戰俘、被征服民、海上劫掠和債務奴隸為奴隸主要來源的地方,奴隸主並不必需延續奴隸的後代,單身奴隸具有普遍性;如古羅馬就是。只是到了後期,戰俘來源大減,才鼓勵女奴隸生兒育女。而奴隸主留給奴隸的生活資料,不能滿足社會生活必需的水平。在這種剝削關係中,奴隸主不但占有奴隸的全部剩餘勞動,也侵占了他們部分必要勞動。顯然,奴隸制是一種最嚴酷、最殘暴的剝削制度。
自由民在奴隸制占統治地位的社會裡,除了奴隸主與奴隸兩大階級的剝削關係外,還存在著其他一些從屬性的生產關係,如個體農民、小手工業者等,他們自有小量生產資料,屬於自由民。他們的數量在各地區、民族不一樣,有的還為數較多。但是,他們也要受奴隸主國家和統治貴族貢、稅、徭役、兵役的壓榨,並受奴隸主階級大商人和高利貸者的盤剝,生活貧困。他們的經濟地位很不穩定,一旦破產,就會淪為奴隸或成為流氓無產者。
奴隸制生產方式的矛盾奴隸制雖然是一種極端殘暴、看來似乎是荒謬的生產關係,但在人類剛脫離原始狀態、生產力還十分低下的時候,它是唯一可能有的生產形式。恩格斯說:“在古代世界、特別是希臘世界的歷史前提之下,進步到以階級對立為基礎的社會,是只能通過奴隸制的形式來完成的”(同前,第3卷,第221頁)。奴隸制生產方式,當它處於建立、發展和上升的時期,生產關係與生產力還是基本適應的;它促進了分工,發展了生產,創立了光輝的古代文化。但是,由於它的生產關係是基於人身占有、強制勞動和殘酷剝削,它所給予生產力的發展餘地是很有限度的。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生產關係和生產力的矛盾就日益嚴重起來,奴隸制生產關係終於成為生產力發展的桎梏。
奴隸制生產方式的矛盾,首先表現在勞動和生產資料的關係上。奴隸既不被當作人看待,他們便憎恨勞動,經常怠工,破壞工具,虐待牲畜。奴隸主也只把最粗糙、最笨重的工具給奴隸使用。馬克思曾把這種現象稱為奴隸制生產方式的經濟原則,它必然使生產浪費、昂貴,並阻礙生產力的進步。其次,奴隸主占有了奴隸的全部剩餘勞動以及一部分必要勞動,從根本上破壞了奴隸們勞動力再生產的條件。奴隸主日益奢糜的生活、豪華的工程、頻繁的戰爭和暴斂苦役,又加劇了對勞動力包括個體生產者勞動力的摧殘和破壞。在奴隸社會晚期,勞動力缺乏日益嚴重,奴隸制生產方式也就進入它的解體階段。羅馬奴隸制大莊園的破產,主要就是由於缺乏勞動力所致。
奴隸制生產方式的矛盾集中反映在階級矛盾上,表現為奴隸和其他勞動人民反對奴隸主的階級鬥爭。這種鬥爭的最高形式則是武裝起義。奴隸制的國家經常發生奴隸或奴隸聯合其他勞動人民的武裝起義,並日趨頻繁。它表明奴隸制生產方式已失去存在的價值,奴隸社會面臨傾覆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