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邯鄲段

大運河邯鄲段

大運河邯鄲段流經邯鄲東南部的魏縣、大名縣、館陶等地。肇始於東漢末期、形成於隋朝、繁榮於唐宋、延續至今的邯鄲運河文化,以其跨越時空之長、流經地域之廣、遺存之豐富,在中國大運河文化體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2007年9月,大運河申報世界遺產工作啟動。2008年3月,邯鄲市成為大運河申報世界遺產33個聯盟城市之一。大運河邯鄲段與大名府故城進入申報名單。

2007年9月,大運河申報世界遺產工作啟動。2008年3月,邯鄲市成為大運河申報世界遺產33個聯盟城市之一。

經考古調查統計,大運河邯鄲遺存豐富,全長141.8公里,流域面積701.5平方公里,是中國大運河中段重要流域,並保存大量與運河有關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4年6月22日,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邯鄲段未進入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運河邯鄲段
  • 時間:始於東漢、繁榮於唐宋、延續至今
  • 遺存:長141公里,魏縣大名館陶
  • 申報遺產點大名府故城(未列入名錄)
歷史沿革,運河遺存,文化遺產,

歷史沿革

邯鄲大運河歷史上曾屢經變遷,東漢末期稱白溝,隋唐時期以永濟渠、御水、淇水互稱,宋金元時期多稱御河,明清時期稱衛河,今稱衛運河或漳衛運河。
與之相應,肇始於東漢末期、形成於隋朝、繁榮於唐宋、延續至今的運河文化,以其跨越時空之長、流經地域之廣、遺存之豐富,而成為邯鄲歷史文化中一朵亮麗的奇葩,並在中國大運河文化體系中占有重要之地。

運河遺存

邯鄲境內現存大運河主要流經邯鄲東南部魏縣、大名、館陶縣等地,長約百餘公里,下與著名的京杭大運河貫通。

文化遺產

國家文物局於2007年9月正式啟動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2008年3月,邯鄲市正式成為大運河申報世界遺產33聯盟城市之一。
2009年3--4月間,邯鄲市文物保護研究所根據國家和省文物局“大運河保護與申遺”工作部署,並受河北省大運河保護規劃辦的委託,組成了由所長領隊、專業人員及相關各縣文物部門業務人員參加的文物調查隊,主要對邯鄲段古運河相關資料進行了蒐集和疏理,並對古運河所涉及的魏縣、大名、館陶、邱縣、曲周等五縣範圍內進行了實地調查和研究,基本理清了白溝、利漕渠、永濟渠、西渠(又名通濟渠)、御河、衛河等不同時期、不同區段古運河的大體流經線路,並發現了部分運河河道及相關遺蹟。野外調查及資料整理工作已基本結束,並向上級部門呈報了《古運河邯鄲段考察報告》。
此外,調查人員還對大名縣小包頭段漢代河堤、趙鴨窩段古河道及新石器時代遺址、館陶縣鴨窩村段及淺口村段老漳河故道、果子園唐代墓群等作了實地調查。但是,由於年代久遠、史料缺乏,以及大部分河道均被淤埋在現地表深處,難於窺見全貌,所以,本次考察及對各時期古運河流經線路的認識,難免會與實際存在一定的出入,但自漢魏時期的白溝開始,到今之衛河,自西向東、由西北向東南,逐漸遷移的趨勢還是可以肯定的,所劃定的古運河的線路位置,也有待將來新的材料逐步證實和修正。
2014年6月,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邯鄲未入選遺產名錄。
邯鄲市境內景點
文保單位
國家5A級景區
國家4A級景區
古建築
遺址
自然景觀
園林
龍仕·公園裡
太極園
 邯鄲北湖公園
石刻與石窟
廟宇、祠堂
博物館
滏陽河
沿河景觀
趙國闕
名人墓冢
名人故居
紅色旅遊
邯鄲新華廣播電台播音舊址
涉縣冀南銀行舊址
歷史文化街區
冰雕館
隕石坑
休閒娛樂
1801
木星會館
名人休閒會館
新世界水上樂園
康業溫泉休閒世界
美麗匯音樂會所
王府花園
世界印象商務會所●茶餐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