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南山底抗日地道遺址

冀南山底抗日地道遺址

冀南山底抗日地道遺址,又稱邯鄲抗日地道遺址邯鄲市峰峰礦區山底抗日地道遺址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巷道最長的抗日戰爭時期地道。位於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義井鎮山底村。

山底抗日地道遺址最早源於南宋晚期的古地道,1942年,抗日戰爭進入最殘酷的階段,為了有效消滅敵人、保存自己,修成了戶戶貫通、功能齊全的地道。

現存地道主巷1626米(9條大巷),復巷304米,支巷13666米,大洞室2個,小藏身洞關口6個,陷阱4個,直通枯井的地道2條,通向西山的地道1條,還有輻射王看、宿風等地的地道。

上世紀五十年代,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電影《地道戰》時,采編組和攝製組曾多次在山底村實地考察、採訪,許多故事情節取材于山底村抗戰時期的真人真事和真實戰鬥,並錄製了很多鏡頭。六十年代,山底村抗日地道被列為“邯鄲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被峰峰礦區人民政府命名為國防教育基地。2012年冀南山底抗日地道遺址晉升省級第四批風景名勝區。

基本介紹

概況,歷史沿革,保護與開發,旅遊路線,

概況

山底村位於峰峰礦區義井鎮西南約10公里,因該村依山而建,西高東低,一面靠山,三面環溝,位置特殊,故名山底村。
上世紀五十年代,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電影《地道戰》時,采編組和攝製組曾多次在山底村實地考察、採訪,許多故事情節取材于山底村抗戰時期的真人真事和真實戰鬥,並錄製了很多鏡頭。
六十年代,山底村抗日地道被列為“邯鄲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被峰峰礦區人民政府命名為國防教育基地。2012年冀南山底抗日地道遺址晉升省級第四批風景名勝區。
邯鄲市峰峰礦區義井鎮山底村

歷史沿革

山底抗日地道遺址最早源於南宋晚期的古地道,1942年,抗日戰爭進入最殘酷的階段,為了有效消滅敵人、保存自己,修成了戶戶貫通、功能齊全的地道。
地道是由該村早期數名共產黨員,帶領全村村民為抵禦日寇侵略,在原有“古地道”的基礎上拓展、延伸挖掘而成的,“現存地道主巷1626米,附巷304米,支巷13666米,大峒室2個,小藏身洞關口6個,陷阱4個,直通枯井的地道2條”,是國內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里程最長的抗戰地道,再現了抗戰時期革命先輩的智慧和偉大創舉。
這些地道經過一年多時間挖成,全村男女老少全民動員,他們先在自家院內把地道挖好,然後一起挖主巷道,戶戶相通、街街相連。
地道主巷分上下復洞,洞口設有多種多樣的開關蓋、開關門,既能防水、防毒、防火,又能防破壞、防封鎖,每個轉角處都留有搶眼、陷阱、暗洞。地面上村民家中的灶底、樹洞、水井、碾盤底,野外崖旁都有偽裝的地道和射擊孔,其地道洞洞相連,戶戶相通,成為進可攻,退可守的地下戰鬥堡壘。
當年,山底村的父老鄉親們依託地道,成功粉碎了日軍數十次猖狂的進攻和圍剿,消滅大量敵人的同時,有力地保護了自己,為當時扭轉戰局、擴大敵後根據地發揮了重大作用。也正因此,這個小村莊被載入抗日戰爭史冊,在1944年11月21日,被晉冀魯豫邊區政府授予“抗日模範村”稱號。
山底抗日地道是由該村早期共產黨員藺巨昌、劉玉庫、藺法家等人帶領村民為抵禦日寇侵略,有利於消滅敵人,於1942年在原有抗金洞的基礎上挖掘而成的,現存地道主巷1626米(9條大巷),復巷304米,支巷13666米,大洞室2個,小藏身洞關口6個,陷阱4個,直通枯井的地道2條,通向西山的地道1條,洞洞相連,戶戶相通。
另外還有輻射王看、宿風等地的地道,地道主巷分上下復洞,洞口設多種多樣的開關蓋、開關門,既能防水、防毒、放火燒,又能防破壞、防封鎖。每個拐彎處都留有槍眼、陷阱、暗洞,灶底、樹洞、水井、碾盤底、野地崖旁、都有偽裝的地道洞口。成為進可攻,退可守的地下戰鬥堡壘。
據考察:由於該村土質較好,歷經65年,是我國保存最完整、最長的抗日戰爭時期的地道。該地道基本原汁原味地再現了抗戰時期,革命先輩的智慧和偉大創舉。
抗日戰爭時期,該村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還自製了殺傷敵人的明雷、暗雷、石雷、拉雷、子母雷、吊雷、罵雷等數十種武器。並在村外壘設圍牆、炮樓,在村中構築高房工事、暗堡、牆壁射擊孔等設施。運用地道戰、地雷戰的巧妙結合,成功地粉碎了日寇的數十次襲擊和圍剿。消滅敵人近千名,勝利的保衛了家鄉。演繹出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劉玉珍、劉玉寶、劉玉尚等人的英雄事跡,曾多次被《新華日報》太行版和人民日報宣傳報導。1938年至1945年,該村先後被太行地區行署,太行軍區授予“抗日模範村”、“滅蝗模範村”和“支前模範村”等榮譽稱號。五十年代,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地道戰》時,采編組曾多次在山底村實地考察。許多情節取材于山底村抗戰時的真人真事,錄製了很多鏡頭。

保護與開發

1961年,山底抗日地道被邯鄲市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它又被峰峰礦區人民政府命名為“國防教育基地”。
2009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第三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河北省少先隊實踐教育基地等多項榮譽。為了教育後人,激勵人們的愛國精神,山底村決定修整地道遺址。
2005年,出生於山底村的著名軍旅作家徐懷中將軍欣聞此舉,倍感激動,於是捐款並題寫匾額,為紅色旅遊助一臂之力。
2007年以來,在區委、區政府先後投資200餘萬元對遺址進行了搶救性保護,在對地道進行全面修繕和加固的基礎上,對地道內雜物進行了清理,對村內街道進行了整修,復原地面上炮樓一座,修繕加固地道1626米;新建400平方米愛國主義教育展廳,收集歷史文獻資料260餘幅,修建紫藤長廊35米,建設了大型石雕壁畫,修建仿古門樓和1750平方米停車場。同時,為深入挖掘愛國主義教育內涵,還修建了仿古文化一條街,其中包括新建530米綠化帶、栽種各類觀賞樹木並修建了4000平方米文化牆,開設了軍事拓展模擬戰場項目,使基地初步具備了接待遊客,開展愛國主義宣傳教育的功能。
2008年8月,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聶辰席在考察山底抗日地道遺址後,對該遺址的保存規模、宣傳教育功能給予高度評價,對遺址的進一步保護、修繕、開發提出了明確要求,為山底抗日地道遺址這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山底抗日地道遺址開放後,成為了峰峰礦區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重要場所,並在區內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該基地是全區中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基地、區民兵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基地、區國防基地,每逢節假日和重大節慶活動,團區委、區教育局、區武裝部都組織廣大青少年和民兵來到該基地開展各類形式的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全區各級黨組織也把該基地列為入黨宣誓的定點單位。河南、山西、山東等峰峰礦區周邊省份的離退休老幹部、旅遊愛好者以及省內廣大幹部民眾也慕名前來參觀學習。據不完全統計,前來山底地道遺址參觀學習、旅遊遊覽的已達10餘萬人,參觀中人們被山底人民在抗日戰爭中的偉大創舉和宏偉的地下工程所驚嘆,被山底人民為保衛祖國、保衛家園與敵人浴血奮戰的英雄事跡所感動。
山底抗日地道遺址,是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河北省少先隊實踐教育基地、是邯鄲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邯鄲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邯鄲市峰峰礦區國防教育基地,是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紅色教育基地,是旅遊者的瀏覽勝地。
部分村民藉此機會在山腳下開發了農家樂、採摘園和狩獵場,“綠色莊園生態游”,村容村風蔚然一變。前不久,峰峰礦區山底抗日地道遺址表示,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9周年,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廣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陶冶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山底抗日地道遺址暑假期間全國大、中、小學生免費參觀。

旅遊路線

遊客到景區旅遊,可在邯鄲乘5路公車,於峰峰新市區轉乘3路、15路公車至山底村下車即到。自駕游遊客駕車沿中華大街南行到馬頭,走成峰路到峰峰新市區,上滏源堤路往西直行,到山底村十號井右轉進入山底村便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