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州

邛州

邛崍築城置縣已有2300餘年,與成都(益州)、重慶(巴郡)、郫縣(鵑城)並稱為巴蜀四大古城,是西漢才女卓文君的故鄉,卓文君和司馬相如演繹的中國經典愛情故事“鳳求凰”就誕生在這裡。“文君當壚,相如滌器”的千古佳話,為這片土地平添了浪漫動人的色彩。 “舟船爭路、車馬塞道、商旅斂財”。歷史上的邛崍,工商興盛。是“南方絲綢之路”、“茶馬古道”的第一站,有“天府南來第一州”的美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邛州
  • 別名:邛崍
  • 行政區類別:古代州府
  • 所屬地區:四川成都
  • 電話區號:028
  • 郵政區碼:610000
  • 方言:四川話
  • 車牌代碼:川A
介紹,蕭梁時期,唐武德元年,元朝時期,史料記載,

介紹

治所從依政(今四川省邛崍東南)遷臨邛(今邛崍)。民國改邛崍縣。

蕭梁時期

益州刺史武陵王蕭紀置邛州,治依政縣(四川邛崍市牟禮鎮永豐村)。西魏廢帝二年(553年) ,地入西魏,轄蒲陽、臨邛、蒲原、蒙山四郡。北周因之。隋開皇三年(583年)撤銷邛州所轄的四郡,邛州名稱不變,仍治依政縣,下轄依政、臨邛(四川邛崍市臨邛鎮)、蒲江(四川蒲江縣鶴山鎮)、臨溪(四川蒲江縣西崍鄉)四縣。大業三年(607年),改邛州為臨邛郡。

唐武德元年

(618年),將臨邛郡改置雅州。同年不久,又恢復邛州,轄依政、臨邛、蒲江、臨溪、火井(治所在今邛崍市火井鎮)、安仁(四川大邑縣安仁鎮)、大邑(四川大邑縣晉原鎮)七縣。顯慶二年(657年)將邛州治所從依政縣移至臨邛縣。 天寶元年(742年)將邛州改為臨邛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改臨邛郡為邛州。五代時期,邛州為前蜀、後唐和後蜀所統治。仍轄唐時所轄的7個縣。
北宋時期,邛州初歸西川路管轄,太平興國六年(981年)起,歸川陝路管轄,其後曾一度歸劍南西道管轄,淳化四年(993年)歸劍南道管轄,鹹平四年(1001年)歸益州路管轄,嘉祐四年(1059年)歸成都府路管轄。先後轄七縣一監:臨邛縣、依政縣、安仁縣、大邑縣、蒲江縣、臨溪縣、火井縣、惠民監(在今四川蒲江縣境內)。 南宋時期轄六縣(即北宋時所轄七縣除去臨溪縣)。惠民監於南宋初撤銷,32年後復置惠民監。

元朝時期

邛州先後轄臨邛、依政、安仁、大邑、蒲江、火井六縣,歸嘉定府路管轄。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撤銷臨邛、依政、蒲江、安仁、火井五縣。邛州只轄大邑縣。明洪武四年(1371年)七月歸四川布政司管轄。洪武九年,邛州降為邛縣,歸嘉定州管轄。成化十九年(1483年),復升為州,轄大邑、蒲江兩縣。 清嘉慶初年起,歸建昌道管轄(光緒三十四年,建昌道改為上川南道,或統稱建昌上川南道),仍轄蒲江、大邑兩縣。
1913年廢邛州。

史料記載

邛州,臨邛。上。開元戶一萬三千五十二。鄉六十三。元和戶二萬五千一百七十六。鄉六二五。
禹貢梁州之域。秦為蜀郡地,今州即蜀郡之臨邛縣地也。宋及齊、梁不置郡縣,唯豪家能服獠者名為保主,總屬益州。梁益州刺史蕭范於浦水口立柵為城以備生獠,名為蒲口頓,武陵王蕭紀於蒲口頓改置邛州,南接邛來山,因以為名,領依政一縣。隋大業二年廢,以縣屬雅州。武德元年,割雅州依政等五縣置邛州。
州境:東西二百八里。南北一百二十里。
八到:東北至上都二千一百七十里。東北至東都三千三十里。東南至眉州一百七十里。東北至蜀州八十里。西南至雅州一百七十里。西至羌夷一百三十里。
貢、賦:開元貢:絲布一十匹。元和貢:絲布一十匹。
管縣七:臨邛,大邑,安仁,依政,臨溪,火井,蒲江。
臨邛縣,緊。郭下。本漢縣也,屬蜀郡。晉末李雄亂後,為獠所侵。後魏廢帝二年定蜀,復於舊城置臨邛縣,仍置臨邛郡。隋開皇三年罷郡,以縣屬邛州,大業二年屬雅州,武德中復屬邛州。
銅官山,在縣南二里。鄧通所封,後卓王孫買為陶鑄之所。
白朮水,經縣南二里。
火井,廣五尺,深三丈,在臨邛縣南一百里。以家火投之,有聲如雷。以竹筒盛之,持行終日不滅。蜀都賦云:“火井沈熒於幽泉。”
卓王孫宅,在縣南五里。
大邑縣,上。東南至州四十九里。本漢江原縣地,鹹亨二年割晉原縣之西界置。
鶴鳴山,在縣西北三十七里。
七里池,在縣西七里。
安仁縣,緊。西南至州二十八里。本秦臨邛縣地,武德二年割臨邛、依政、唐興等縣置,貞觀十七年廢,鹹亨元年依舊置。
斜江水,經縣南五里。
依政縣,上。西至州五十七里。本秦臨邛縣地,後魏於此置依政縣,屬蒲陽郡。隋開皇三年罷郡,以縣屬邛州,大業屬雅州,武德中復屬邛州。
噫棘山,在縣南四十里。山南眉州丹陵縣界。
白朮水,東南經縣南一十里。
州城,西漢末公孫述為導江卒正,理臨邛,謂此城也。
臨溪縣,中下。東至州六十二里。本秦臨邛縣地,後魏恭帝於此置臨溪縣屬浦源郡,隋開皇三年罷郡,縣屬邛州,後因之。縣城三面據險,北面平坦。
孤石山,在縣東十九里。有鐵礦,大如蒜子,燒合之成流支鐵,其剛,因置鐵官。
火井縣,中下。東北至州六十里。本秦臨邛縣地,後魏於此置縣,屬雅州。
武德元年,割依政等五縣置邛州,縣屬焉。縣有鹽井。
蒲江縣,中下。西北至州六十三里。本秦臨邛縣地,後魏恭帝置廣定縣,隋仁壽元年改廣定為蒲江縣,南枕江水,因以為名。後因之。
車應山,在縣南八十里。
蒲江水,經縣南二百步。
鹽井,距縣二十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