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俄羅斯沙文主義

大俄羅斯沙文主義

da'eluosi shawenzhuyi 大俄羅斯沙文主義 Russian chauvinism 沙俄政府推行的壓迫各非俄羅斯民族的政策。專制東正教民族以及帝國統一和不可分割等基本原則,是大俄羅斯沙文主義的主要內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俄羅斯沙文主義 
  • 外文名:chauvinism of Russia
  • 含義:為了完整鞏固國家、領土的尊嚴
簡介,歷史根源,民族特權,

簡介

大俄羅斯沙文主義認為:“專制”是俄羅斯完整鞏固強大尊嚴的基礎。沒有它,俄國就不能存在。俄羅斯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它的領土只能擴大,不能縮小,只能“統一”進來,不能分離出去。“民族”只是指大俄羅斯民族。俄羅斯民族是優秀民族,只有它才能在國家中享有統治的權利。“異民族”是“歷史廢物”,注定成為統治的對象。“東正教”是從精神上掌握了俄羅斯民族的真正宗教,它確立和鞏固了上述俄羅斯民族固有的特徵。“專制、 正教、 民族”原則是俄國教育大臣C.C.烏瓦羅夫1833年在致沙皇尼古拉一世的奏摺中首先正式提出的,但這種思想的存在卻要早得多,從16世紀起,俄國的全部歷史就充滿著爭取確立這些原則的鬥爭。大俄羅斯主義者憑藉直接暴力,擴大俄羅斯的統治範圍;只承認一個政權,即沙皇專制,一個宗教,即東正教,一個民族,即俄羅斯民族。一切異教徒、反專制分子和異民族都遭到宗教、階級和民族的壓迫,從而使俄國成為“各族人民的牢獄”。當時,俄羅斯人民同盟綱領還規定:必須充分發揮與俄國正教會血肉相連的沙皇專制制度的權力保證俄羅斯民族占統治地位,保證純粹由俄羅斯人組成國家杜馬,並使之成為沙皇的主要助手;革除一切反對沙皇專制政權官吏的職務等。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後,大俄羅斯沙文主義政策即被廢除。

歷史根源

15世紀後半期,蒙古帝國開始逐漸衰落,位於歐洲東北角上的莫斯科公國開始興盛起來。15世紀後期伊凡三世通過一系列對外兼併和征服,建立了統一的俄羅斯國家,其領土有280萬平方公里。16世紀中期,伊凡四世大公自立為沙皇,從此莫斯科公國改稱沙皇俄國,並開始大規模地向外侵略和擴張。從16世紀中期至20世紀初,20多代沙皇接連不斷地發動對外侵略戰爭,征服周邊100多個弱小民族,致使俄羅斯國家版圖從280萬平方公里擴大到2280萬平方公里,疆域擴大8倍多,成為地跨歐亞大陸的龐大的軍事封建帝國。
沙俄帝國是以大俄羅斯民族為中心的國家,占全國人口一半以上的其他少數民族分居在邊疆地區,統統被稱為“異族人”。沙皇政府對其他眾多的非俄羅斯民族實行殖民統治,推行政治上壓迫、經濟上剝削和文化上奴役的俄羅斯化政策。因此1914年2月,列寧在《論民族自決權》一文中提出,俄國具有同西歐國家不同的特點,俄國是以一個民族即大俄羅斯民族為中心的國家,大俄羅斯民族在國家和社會生活中占據著統治地位,享有比其他眾多民族高人一等的特權地位,變成了壓迫民族,從而形成了大俄羅斯沙文主義傳統。十月革命勝利後的1919年12月,列寧在《為戰勝鄧尼金告烏克蘭工農書》中更明確地說,大俄羅斯沙文主義是沙皇政府實行長期殖民統治的歷史產物,“因為許多世紀以來大俄羅斯人在地主和資本家的影響下,養成了一種醜惡可恥的大俄羅斯沙文主義的偏見”。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會進一步闡明了大俄羅斯沙文主義的歷史根源,認為歷代沙皇政府對邊疆地區少數民族實行長期殖民統治,使這些邊疆地區淪為殖民地,這在社會生活和經濟生活的各個領域中都反映出來。因此必須承認,沙俄帝國把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變為殖民地的做法,在俄羅斯人的頭腦中形成了殖民主義思想意識和十足的殖民主義態度。而沙皇政府為了維護大俄羅斯人的特權地位,對少數民族實行壓迫和岐視政策,力圖剷除他們中間的任何國家制度的萌芽,摧殘他們的歷史傳統文化,嚴格限制他們的語言文化發展,以便使他們變得落後和愚昧無知,竭力使他們俄羅斯化。1922年12月,列寧在《關於民族或“自治化”問題》一文中強調指出,沙皇政府對少數民族實行殖民統治在俄羅斯民族中間造成了根深蒂固的影響,因而大俄羅斯人極端蔑視其他少數民族,認為他們都是落後的“異族人”,諸如把波蘭人叫做“波蘭棒子”,嘲笑韃靼人為“王爺”,叫烏克蘭人為“雞冠頭”,稱喬治亞人和其他高加索人為“蠻子”,等等,表現了大俄羅斯民族的極端傲慢態度。由此可見,大俄羅斯沙文主義是沙皇統治時期對少數民族實行壓迫、岐視和奴役的殖民政策的必然產物,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大民族沙文主義。
當時,列寧認為大俄羅斯沙文主義是沙俄帝國時期對少數民族實行壓迫歧視奴役的殖民政策的必然產物,是為俄國統治階級服務的大民族沙文主義,是妨礙各民族聯合和團結的主要危險,宣布要同大俄羅斯沙文主義進行死戰。列寧還認為沙皇是壓迫和奴役少數民族的罪魁禍首,譴責沙皇政府把大俄羅斯人變成了鎮壓烏克蘭和其他少數民族的劊子手
然而列寧過世後,從30年代起,蘇聯領導人和史學界不僅不批評大俄羅斯沙文主義,反而歪曲沙皇政府征服少數民族的歷史,繼承沙俄帝國意識。1934年7月,史達林在評論恩格斯的《俄國沙皇政府的對外政策》一文時為沙俄帝國對外擴張政策辯護,認為恩格斯當時寫作時“過於興奮而忘記了最基本的他非常清楚的事實”,“片面地誇大了沙皇政府對外政策的擴張性”。1952年10月,蘇共十九大總結報告公然認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用武力收復西烏克蘭、西白俄羅斯,強迫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摩爾多瓦歸併蘇聯,收復庫頁島南部和千島群島,這樣的邊界才符合蘇聯歷史發展的實際。這等於說,凡是歷史上沙皇征服過的領土均應歸入蘇聯版圖。在史達林的觀點影響下,1953-1955年出版的《蘇聯百科辭典》認為,18世紀末沙皇征服白俄羅斯、立陶宛、拉脫維亞等民族,是把這些民族從波蘭的民族和宗教壓迫和奴役下解放出來,促進了他們的經濟和文化發展,“是有很大歷史進步意義的,加速了同俄羅斯的接近”。蘇聯科學院院士安·潘克拉托娃主編的《蘇聯通史》提出,19世紀20-90年代,沙皇征服中亞各民族“具有歷史進步意義”,因為俄羅斯帝國為中亞各民族帶來了“進步和文明”;1801年喬治亞等民族歸屬於俄羅斯帝國,使他們“從伊朗和土耳其的奴役下獲得解放”。1954年12月1日《真理報》發表關於紀念烏克蘭與俄羅斯帝國合併300年的宣傳提綱認為,沙皇政府在烏克蘭白俄羅斯等民族發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歷史進步作用”。1978年3月31日《真理報》發表關於亞美尼亞併入俄羅斯帝國版圖150年的決議強調說,亞美尼亞人及外高加索其他民族之所以歸併俄羅斯,因為俄羅斯是“他們擺脫伊朗和土耳其壓迫的希望和救星”。與此同時,蘇聯理論界和史學界也紛紛著書和撰文為沙皇征服少數民族竭力辯解,宣傳沙皇是眾多被征服民族的“救世主”。
上述情況表明,大俄羅斯沙文主義是沙皇對外侵略擴張,對少數民族實行殖民統治的歷史產物,而蘇聯繼承了沙俄帝國意識並竭力維護大俄羅斯沙文主義傳統

民族特權

實際上使少數民族處在不等地位,確立俄羅斯為“領導民族和主導地位”。長期以來,蘇聯領導人一直宣稱俄羅斯民族是蘇聯的“偉大和領導民族”,實際上是對其他民族的歧視。1945年5月24日,史達林在招待紅軍將領的講話中多次舉杯祝賀和感謝俄羅斯在衛國戰爭中的功績,說“俄羅斯是蘇聯各民族中最傑出的民族”,“是公認的蘇聯各民族的領導力量”,“是打敗人類公敵法西斯主義而取得歷史性勝利的領導力量”。1957年8月27日,赫魯雪夫在關於文藝與生活聯繫的講話中宣稱俄羅斯民族有資格受到其他民族的尊重,各民族應高呼“俄羅斯母親”,因為是俄羅斯民族領導其他民族人民推翻沙皇專制制度,保證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勝利。1971年3月,勃列日涅夫在蘇共二十四大上講話中提出,“偉大的俄羅斯民族”在蘇聯的建立、發展和鞏固中發揮了重大作用,應當受到其他各民族的尊敬。1975年10月,全蘇關於俄語學習和教學經驗和實踐會議提出,蘇聯各民族是在“俄羅斯民族周圍團結成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因此,完全有理由認為“俄羅斯民族是老大哥民族,是蘇聯第一位民族”。
俄羅斯處於蘇聯的中心領導地位。如第二節所述,長期以來俄羅斯人在聯盟中央國家權力代表機關和執行權力機關以及執政黨蘇共中央領導機關一直占據著統治和領導地位,對其他非俄羅斯民族起到控制和主宰作用;而俄羅斯聯邦共和國同樣也處於蘇聯的中央領導地位,實際其他加盟共和國僅相當於俄羅斯聯邦的邊疆區和州的位。因此,實際上蘇聯仍然是以大俄羅斯民族為中心的國家,俄羅斯人在國家和社會生活中享有特權地位。
把蘇聯的建設成就僅歸功於俄羅斯民族。長期以來,蘇聯政府利用一切大眾傳播媒體宣傳俄羅斯民族在蘇聯國家建設和發展中的突出功績,實際上把各民族共同創造的勞動成果歸功於俄羅斯民族。這種做法是對其他民族的岐視。如上所述,史達林竭力宣揚俄羅斯民族領導其他民族戰勝了德國法西斯的入侵,是取得衛國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力量,而隻字不提其他民族在保衛社會主義國家鬥爭中作出的巨大犧牲和貢獻。1957年8月,赫魯雪夫在關於文藝與生活聯繫講話中強調是俄羅斯民族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為幫助其他落後民族克服幾百年的經濟和文化落後狀況做出了“偉大業績”,應受到其他民族的“感激和尊重”。1972年在紀念蘇聯成立50年之際,蘇聯報刊突出宣揚俄羅斯民族對其他民族發展的“無私貢獻”。《共產黨人》雜誌載文說,在俄羅斯民族的幫助下其他少數民族“改變了落後面貌,實現了向進步和文明的飛躍”。勃列日涅夫在蘇聯成立50年大會上提出俄羅斯民族對其他民族的經濟和文化發展提供了“大量和全面的援助”,其他民族要永遠記住“俄羅斯人的這一光輝功勳”。1982年12月慶祝蘇聯成立60年大會再次強調說,俄羅斯民族在建立統一多民族國家以及對其他民族發展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其他民族應當感謝俄羅斯人對自己的恩惠。甚至到了1989年,在大規模民族運動衝擊下蘇聯已面臨解體的危險形勢,蘇共民族政策綱領仍然在宣稱,俄羅斯民族是整個聯盟國家的中心,俄羅斯民族是蘇聯的最大貢獻者。在由100多個民族組成的統一國家中,國家領導人片面宣傳一個大民族的功績,非但無助於加強各民族團結,相反,卻激發了少數民族對大俄羅斯民族的厭惡情緒,增強了民族離心傾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