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國(趙劍敏著書籍)

大三國(趙劍敏著書籍)

該叢書採用大散文筆法,對學術研究進行通俗化寫作,全面敘述真實的三國歷史,是目前國內研究三國歷史規模最大的一部通史性著作。通過三國英雄群體的大氣概,三國歷史的大場景,從第一卷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一氣呵成,寫到第十卷三家歸晉,旨在弘揚魏、蜀、吳三國豪傑們追求統一的大精神。這是三國歷史的主題,也是本書的主題

基本介紹

  • 書名:大三國
  • 作者趙劍敏
  • ISBN:BKBKR14757
  • 頁數:2430
  • 定價:¥298.00
  •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年1月1日
  • 裝幀:平裝
分卷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歷史影響,

分卷信息

大三國(第一卷):風起青萍
大三國(第二卷):天下板蕩
大三國(第三卷):鐵血沙場
大三國(第四卷):英雄逐鹿
大三國(第五卷):鼎足分立
大三國(第六卷):王氣繽彩
大三國(第七卷):烈士暮年
大三國(第八卷):縱橫捭闔
大三國(第九卷):絕世手筆
大三國(第十卷):三家歸晉

內容簡介

第一卷:《風起青萍》講述了大漢雄風勁飈四百年,到頭成強弩之末。君主昏聵,宦官專權,外戚裙舞,肩負道義的士人奮起抗爭,釀就千古奇冤的黨錮之禍。官場腐敗,邊境不寧,天災連著人禍,民不聊生,激出黃巾黃旗黃海洋。殘陽泣血,風起雲湧,捲起一場天崩地坼的大變局。亂世造英雄,袁紹、曹操、劉備孫堅等豪傑,摩拳擦掌,從地平線上紛紛冒出身影。
大三國
第二卷:《天下板蕩》講述了政壇猶如走馬燈,官場好似戰場。大將軍何進欲對十常侍決戰,可出師未捷身先死。袁紹袁術兄弟奮起神勇,將宦官們送上不歸路。西北軍閥董卓相機入京,廢立天子,穢亂宮廷,倒行逆施。天下諸侯結成反董大聯盟,擁戴袁紹作了盟主。曹操、孫堅執堅披銳,打得董卓將洛陽焚為白地,西竄長安。王允設計拉攏呂布,將董卓點了天燈
第三卷:《鐵血沙場》講述了董卓餘部殺向長安,王允慷慨就義。西京陷落,軍閥關中大交兵,爭奪天子,獻帝流亡般返歸洛陽。公孫瓚崛起於幽燕大地,成了冀州主人的袁紹,無法容忍兩強並立,滅了公孫瓚。曹操東進兗州,收降三十萬黃巾軍,擊敗爭奪的呂布,為父報仇,血洗彭城;審時度勢,迎獻帝於許都,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袁術雄占南陽,劉備得領徐州牧。
第四卷:《英雄逐鹿》講述了劉備得徐州,攪進呂布,失了徐州。與之瓜葛不斷的袁術,以為天命所歸,肆無忌憚登上帝位,最終分崩離析,吐血而亡。曹操三征徐州,於白門樓斬了呂布煮酒論英雄,嚇跑寄身許都的劉備孫堅進攻劉表陣亡,孫策收拾殘眾,鐵軍橫掃,稱霸江東。曹操收降張繡,展開官渡之戰,擊敗袁紹,兵進冀州,滅了袁氏集團,再東臨碣石征烏桓。
第五卷:《鼎足分立》講述了曹操拜丞相,揮師南下荊州。劉備三顧茅廬,請得諸葛亮出山。劉表逝世,劉琮投降曹操。劉備棄樊城而走,於長坂坡被曹操擊破,聯合劉琦,進駐江夏。孫權聯劉抗曹,諸葛亮出使江東,周瑜羽扇綸巾赤壁之戰大敗曹操,三家鼎足分立。劉備橫掃四郡,取得南荊州,再以借荊州,暫緩孫劉衝突。孫權北據合肥抵禦曹操,南向圖謀交州。
第六卷:《王氣繽彩》講述了劉備入吳迎娶孫夫人,衝破周瑜羈留,返回荊州。曹操唯才是舉,文姬歸漢。劉焉經營益州,接了位的劉璋,為抗擊張魯侵犯,迎劉備入蜀。潼關大戰,馬超戰敗,先投張魯,再投劉備反客為主劉備取了益州。孫權捍衛合肥,與張遼大戰逍遙津,把交州納入版土。曹操晉升魏王,與劉備爭奪漢中,會戰陽平關。劉備獲勝,稱漢中王。
第七卷:《烈士暮年》講述了圍繞荊州主權,孫劉兩家兵連禍結。關羽單刀赴會,拒絕魯肅歸還荊州要求;兵圍魏方樊城,水淹七軍,出偏師北伐,威震華夏呂蒙偷襲江陵,關羽敗走麥城,走上英雄末路。曹操逝去,曹丕改朝換代,終結東漢,創建魏朝。劉備亦步亦趨,締造蜀漢。孫權憑藉長江天險稱吳王劉備關羽報仇,以求規復荊州,揮師東征,夷陵之戰,被陸遜火燒連營。
第八卷:《縱橫捭闔》講述了劉備白帝城託孤,劉禪繼位,諸葛亮成為相父,治理蜀漢,重構蜀吳聯盟。孫權耍弄曹丕,遲遲不送質子。曹丕親征東吳,連步赤壁後塵,望江興嘆,英年早逝。司馬懿屢創神話,確立在曹魏特殊地位。諸葛亮欲要北伐,先行南征,七擒七縱孟獲,穩固大後方。吳魏對決,孫權獲石亭大捷,黃袍加身,建立東吳。魏、蜀、吳三國正式鼎立。
第九卷:《絕世手筆》講述了諸葛亮拉開北伐曹魏序幕,兵出祁山,收姜維,失街亭,揮淚斬馬謖。北伐一次未成,接二連三,直至六次,與司馬懿打得驚天地泣鬼神,遺恨病死五丈原。割據遼東的公孫淵,虎帳翻覆手,戲東吳,逗曹魏,火中取栗。司馬懿奇兵躍千里,掃平遼東;接著端了曹爽集團,控制朝政。司馬師司馬昭相繼接過權杖,玩曹家天子於股掌之間
第十卷:《三家歸晉》講述了姜維秉承諸葛亮遺志,連連北伐,殆無成功。孫權英雄暮年,安排繼承人失措,造成朝廷內部大紛爭,歸葬梅花山。諸葛恪執政,伐魏失利,遭孫峻暗算。司馬昭點鐘會、鄧艾為將,發動伐蜀戰爭,劉禪出降,蜀漢滅亡。司馬炎完成司馬昭未竟之業,逼迫曹魏末代皇帝曹奐禪讓,建立晉朝;大舉伐吳,孫皓出降,東吳滅亡,三家歸晉,天下一統。

作者簡介

趙劍敏(Zhao Jianmin),男,祖籍江蘇無錫,1955年3月生於上海。1983年2月本科畢業於復旦大學分校歷史系歷史學專業,獲歷史學學士學位。上海大學教授,中國唐史學會會員,武則天研究會理事。
長期研究中國歷史、中國文化、中國歷史人物、中國古代典章制度、中國古代政治思想等。於京、滬、港、台出版《盛世魂》、《竹林七賢》、《細說隋唐》、《五代史》、《遠去的牧歌》、《細說后妃》《大唐玄宗時代》等著作,2012年1月最新推出了10卷歷史鴻篇巨著《大三國》,此書是作者潛心十年完成的又一巨作,還原了真實的三國大時代背景下的戰爭與英雄。另有合著六部,在海內外報刊發表論文、散文、雜文等數十篇。曾獲“第十一屆中國圖書獎”、“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類二等獎”。《盛世魂》、《竹林七賢》已由首爾時代出版社推出韓文版。

歷史影響

一部嶄新的三國全史
三國在中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其源頭來自陳壽的《三國志》,發揚光大靠的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前者距今已將近一千八百年,後者距今已四百年。
這兩部著作都是偉大的著作,在中華民族史上占得高枝,萬眾矚目,其中產生了諸多的政治、軍事、文化、精神、道德、價值的符號,是構成國民性無法替代的重要元素。
三國志》與《三國演義》,都以整個三國時代為敘述對象,雖說仍有局限,沒有面面俱到,卻是迄今為止僅有的兩部三國的全史。儘管後來有關三國的著作層出不窮,汗牛充棟,但只是注釋、只是評論,只是片段,只是真假的甄別,只是枝節上的研究,但沒有一部是敘述三國的全史,甚至沒有出現三國的斷代史。因此,要了解三國整個時代,離不開《三國志》與《三國演義》。
然而,對於今天的中國人來說,因為時代的演進,或者在閱讀上,或者在了解真實的歷史上,兩書都產生了一定的問題。
《三國志》是紀傳體,就是敘述君主的部分為紀,敘述將相大臣以及各界知名人士的為傳。紀雖以君主為敘述主體,實際上卻是某個君主時代的大事記,相反君主個人事跡卻少之又少。傳雖以個人的事跡為敘述對象,然映照其人的時代背景素材卻相當淡化。尤其是,傳中敘述一事,會牽涉到其他人物,因此,一事散見於多個傳中,對該時代缺乏全面了解者,很可能看得雲山霧罩,不知所以然。此外,本書運用的是古文,今日絕大部分讀者已經不能流暢閱讀,因而幾乎成為學者研究的典籍文本,是十足的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相隔甚遠。
《三國演義》倒是打破了《三國志》的局限,其以演義也即小說的載體,全面勾畫了整個三國時代的一幕幕宏大場景,人物栩栩如生,事件峰迴路轉,情節引人入勝,懸念出奇制勝,多有令人拍案叫絕處。可是,如此的故事,純粹的史料是無法提供的,靠的是作者對某些史料的聯想、編造,甚至採擷民間轉說而產生的。故有“七分真實,三分虛構”的說法。由於其故事的傳奇與精彩,對中國人普及三國歷史,功不可沒。然遺憾的是,許多虛構的故事,卻被國人當成了信史,誤解了真正的三國。再者,儘管本書用的是元末明初的白話文,可時過境遷,對今天的讀者已經產生了閱讀的障礙。
基於對《三國志》與《三國演義》讚賞下的遺憾,史學大家顧頡剛在生前,希望能有一部反映真實的《三國演義》問世,以慰國人。作為弟子的方詩銘先生,回憶並補充說:“通俗演義終究是通俗演義,是否有人能夠寫出一部符合歷史真實的新的《三國演義》呢?顧頡剛先生就這樣構想過。”可是,他又遺憾地說,“但這個工程實在太大了,恐怕很難實現。”
《大三國》是在這樣的前提下產生的,同樣以整個三國時代為敘述對象。《大三國》既不是小說,也非評說,更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學術著作,而是一部沒有任何現存體裁能夠套用的新史書,一部冀希與《三國志》、《三國演義》鼎足三分的三國全史。《文匯報》高級編輯朱大路曾比喻說:“評說三國只是評論一隻雞,而《大三國》卻是自己養了個雞。”
《大三國》結合正史《三國志》、小說《三國演義》的各自優勢,同時揚長避短,藉助大史詩的說法,別開生面的創造了另一種文體。首先確保的是“真”,用文史哲合一的大散文手法,用相對編年史的段落配置,用人物傳記與事件記錄的融合,重新組合現存的各種史料,真實且藝術地展現三國時代大氣象,靈動地畫出群英譜,浮現眾生相,揭示因果鏈,以此形成一種前所未有的嶄新的三國全史。
本書採擷引用的資料範圍,比《三國志》、《三國演義》更廣,包括正史、編年史、雜史、起居注、職官、傳記、儀注、刑法、目錄、譜牒、方誌、筆記、稗乘、文賦、詩詞、令曲、天文、地理、氣象、植物、動物、農諺、考古,以及古今研究成果等數據,各種文本多達數百多種。
為經受讀者對“真”的質疑,為體現敘事的真實,每一處的敘述都給予明確的注釋,表明史料的出處,以便讀者核對。還有,歷史的真實不是簡單的文本真實,且通過對生活真實的思考,跳出文本的局限,把生活的真實來還原歷史的真實。
本書採用的語言,是當下的白話文。讓古代漢語所寫成的史料,轉化成現代的白話文。重要的是翻譯,通過意譯與神譯,透過史料將時代的精神提煉出來,將各種活生生的東西提煉出來,傳達給今天的人們。
歷史的《三國志》,向《大三國》提供了三國原始元素,文學的《三國演義》,向《大三國》渲染了三國時代氛圍。《大三國》的出發點,是欲打破兩者不同的局限,把讀者引領進歷史真實與文學藝術高度結合的境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