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捷運車站

《在捷運車站》是一首詩歌,作者埃茲拉·龐德(1885-1972),意象派運動主要發起人,現代文學領軍人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在捷運車站》
  • 外文名稱:<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 創作年代:近代
  • 文學體裁:詩歌
  • 作者:埃茲拉·龐德
基本信息,詩文,賞析,作者簡介,

基本信息

1885年10月30日出生於美國愛達荷州的海利鎮。 先後就讀於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和哈密爾頓大學。1908年移居英國。受芬諾洛薩(Fenollosa)的影響開始意想派創作。1921年遷居巴黎。在巴黎和倫敦期間除了繼續從事創作外,他發掘和扶植人才,與歐美文學界人士廣為交遊,為打破英美文學,尤其是英美詩歌的沉寂局面,為促進美國文學的“復興”作出了獨特的貢獻。龐德是葉芝(W.B.Yeats)的學生。詹姆斯·喬伊斯(James Joyce)的摯友,艾略特的同學,海明威的老師,且對他們有很大的幫助很影響。此4人均為現代派大家。很遺憾,也許是因為政治原因,龐德始終沒有獲得諾貝爾獎。 龐德主要作品有《面具》(1909)、《反擊》(1912)、《獻祭》(1916)、《休·西爾文·毛伯萊》(1920)和《詩章》(1917-1959)等。他的意象派作品中汲取了某些日本詩歌如俳句詩的寫作形式及特點。

詩文

這幾張臉在人群中幻景般閃現(人群中這些面孔幽靈般顯現);
濕漉漉的黑樹枝上花瓣數點。(濕漉漉的黑枝條上朵朵花瓣)

賞析

詩歌只有兩行,卻因為“幽靈”與“枝條上的花瓣”這兩個特殊的意象而奪人眼目。在巴黎,協和廣場,捷運車站出口, 密密麻麻的人群中,詩人置身其間,行人迎面湧來,匆忙從身邊卷過,光線不好,天氣陰冷而潮濕。突然間,一張美麗的臉閃現了,接著又是一張,又一張......然後是一個兒童的臉,跟著又是一張美麗的女人的臉.....在昏暗的人潮里,它們分外鮮明。
詩人以兩個並置的意象描述了這樣一個瞬間,色彩強烈,神秘而優美。這一刻,因為詩人奇異的才華,世界也不得不在匆忙中停下腳步。

作者簡介

埃茲拉·龐德(Ezra Pound),美國著名詩人,意象派的代表人物。他和艾略特同為後期象徵主義詩歌的領軍人物。他從中國古典詩歌、日本俳句中生髮出“詩歌意象”的理論,為東西方詩歌的互相借鑑做出了卓越貢獻。
埃茲拉·龐德埃茲拉·龐德
埃茲拉·龐德(Ezra Pound)1885年10月30日出生於美國愛達荷州的海利鎮。在去歐洲以前,他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就學,在那裡攻讀美國歷史、古典文學、羅曼斯語言文學。兩年後,他轉至哈密爾頓大學(Hamilton College)學習,1906年獲碩士學位。1898年龐德首次赴歐,以後於1902年,1906年及1908年先後共四次去歐洲。1908年定居倫敦,以後一度成為倫敦文壇上舉足輕重的人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