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市捷運

紐約市捷運

紐約市於1868年首次建成高架鐵道並投入客運,後因噪聲及污染嚴重,除保留少量郊區線路作為以後興建捷運的延伸線外,陸續予以拆除。第一條建於地下的捷運於1907年建成通車。有捷運線路31條,總長369千米,設車站468座。其中地上線路約占44%,絕大部分為高架線。地下部分除過河段等少數區段用盾構法施工外,絕大部分均用明挖法施工。捷運軌距1435毫米,分別以600伏、625伏和650伏直流3軌供電。紐約捷運的特點是24小時運營,有些運量較大的線路,還採用3條或4條軌道,實現了快慢車分道行駛!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十大捷運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紐約市捷運
  • 外文名:New York City Subway
  • 縮寫:NYCS
  • 營運地區:美國紐約市
  • 線路總數:31條
  • 線路長度:369千米(229英里)
  • 車站總數:468站
  • 開通日期:1904年10月27日
捷運現狀,捷運發展史,客流量,硬體設施,未來規劃,鐵路車輛,現有車輛,車輛構造,線路規劃,

捷運現狀

紐約捷運(New York City Subway, NYCS)是美國紐約市的快速大眾交通系統,也是全球最錯綜複雜,且歷史悠久的公共地下鐵路系統之一。站數約在470左右,官方統計為468站,商業營運軌道長度約為656英里(約1,056公里)。若加上地下街和地下相連通道等,則長達842英里(約1,356公里)。紐約捷運總長度為369千米,居世界第四。
紐約地下鐵道New York Subway,紐約市於1868年首次建成高架鐵道並投入客運,從炮台公園出發,沿格林威治街綿延半英里。是全世界第一條使用纜索牽引的客運鐵路,比舊金山的第一輛纜車早了五年,後改用電力牽引。除保留少量郊區線路作為以後興建捷運的延伸線外,陸續予以拆除。第一條建於地下的捷運於1907年建成通車,總長369千米,設車站468座,居世界第四位。捷運軌距1435毫米,供電方式分別以600伏、625伏和650伏直流3軌供電。紐約捷運的特點是24小時運營,有些運量較大的線路,還採用3條或4條軌道併線運營,實現了快慢車分道行駛。
紐約捷運現由紐約大都會運輸署(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MTA)管理,紐約市捷運局負責營運。2010年後有將將紐約捷運與斯塔滕島鐵路(Staten Island Railway)合併的構想。

捷運發展史

1904年的10月27日,時任紐約市長的喬治·麥克萊蘭手握操縱桿,開始了紐約捷運的處女行,用26分的時間跑完了全長9.1英里、途經28個車站的全市第一條捷運線路。
經過一個世紀的發展,紐約捷運仍舊號稱是全世界最有效率的捷運系統。紐約市2010年擁有捷運線路26條,捷運車站468個,車廂6400多節,線路總長近370公里,每天載運450萬人來往紐約市5大區。
據統計,在每天進入曼哈頓中央商務區的客流中,搭乘捷運到達的為62.8%。
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紐約歷史的學者凱斯·傑克遜認為,如果沒有捷運,每天會有更多的車輛進入曼哈頓,交通堵塞和昂貴的停車費將使紐約市無法居住,紐約不可能成為現在這樣的一座偉大城市。
紐約的捷運是陳舊的 ,甚至有些破舊,但有一個捷運站是嶄新的,那就是“世界貿易大廈”那一站。(Cortlandt Street Station, Line R)“9·11”之後,紐約當局重建了那個捷運站,筆者2003年在紐約看到的那個捷運站好像剛剛恢復運行不久,站口進進出出的人並不多,但在捷運站上面,則有很多人在那裡,或路過或旅遊。那裡,專門銘刻著紐約100年的歷史和“9·11”的歷史。
1953年,一項輸送系統工作模型被提出,以取代時報廣場與中央車站之間的短程穿梭列車,但最終並未實現。
紐約的捷運是不安靜的,甚至是鬧哄哄的。在很多個捷運口都能看見來自世界各地的雜耍和其他所謂的或無所謂的街頭藝術,其中不乏在美國艱難求生的中國人,他們有的賣中國畫,有的拉二胡,諸如此 類。捷運里的看客好像總是比表演的人數多.
紐約捷運還有些雜亂無章。也許是紐約太擁擠,也許是設計捷運時考慮到“以人為本”,所以,很多捷運站都建在並不顯眼的地方,有時尋找起來比較費勁。
儘管紐約的捷運站都顯得骯髒、破舊和灰暗,儘管紐約捷運古老和陳舊,但這絲毫掩飾不住紐約的魅力、活力與吸引力。儘管自己並不喜歡這個實在有些太鬧騰的大都市,可很多去過紐約的人都說紐約 “好”。“9·11”似乎也絲毫沒有降低人們對紐約的熱情,紐約每天24小時都是熙熙攘攘,好像永遠沒有安靜的時候。夜晚的時代廣場格外流光溢彩,只有深夜的捷運里才有那些頗顯疲憊的乘客。
紐約市已經乘坐了34年之久的高架鐵路。然而,就在第一條高架鐵路通車的時候,也就是1870年2月間,紐約市民也曾乘約95米)。這條捷運不但是地下鐵路,而且是“地下”。任何講紐約捷運故事的人都應該從這裡開始說起,一方面是向創建人致敬,另外是因為這條312英尺(95.0976米)長的捷運故事是都市公共運輸史上最稀奇古怪的一頁。
比奇先生是個有遠見的人,他想拖不是個辦法,蒸汽火車的煙煤又太多,而且比奇設計他的地下鐵的時候還沒有燃燒汽油和電力的馬達,那么就只剩下風力了。他先用木夾板做一個直徑6英尺(約1.8米)的管道,又設計了一個可以運載十名乘客的列車,再用一架直徑10英尺(約3米多)的風扇來吹動。這股風沙石趁天沒亮之前運走,又偷偷地運進木材、磚頭、鐵軌等器材。這樣像賊一樣,在市民不知、市府不覺之下,偷偷摸摸地工作了整整58個晚上之後,真給他們
紐約捷運是New York City Transit Authority(NYCTA)營運。
紐約捷運是世界上最龐大的捷運系統之一。已經從1904年10月啟用時的28個站點,發展為462個站點的龐大網路。紐約捷運每日運送的乘客大約有490萬人。
亮點:紐約捷運24小時運行,整個捷運系統中有很多獨特的藝術作品,另外顯示列車到站時間的LED螢幕也已經投入試用。
1904年10月27日,紐約市的第一趟捷運列車緩緩駛出市政廳車站,地球上的城市地下鐵道從此誕生了(第一條捷運是倫敦的大都會捷運)。當時參加紐約捷運建設的工人有3萬多人,他們中的大多數是愛爾蘭人或義大利移民以及成為成千上萬人的工作場所,是他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地方,是城市四通八達、奔流不息的大動脈,也是紐約市的一條地下藝術。

客流量

據統計,2002年時每工作日會有450萬名乘客使用捷運通勤。月台長度短至122米,長達213米,以容納大量的乘客。搭乘捷運前先於自動售票機或站務亭購買MetroCard,再進入月台區候車。曼哈頓區內車站全數為地下形式,其他地區車站則有部份高架。
紐約捷運是全球唯一24小時全年無休的大眾運輸系統,特色在於同路線上會有三至四條軌道,快車(Express Service)行駛於中間軌道,左右兩側留給慢車(Local Service)使用。快車原則上只停轉乘站及終點站,慢車每站皆停。BMT牙買加線於尖峰時刻時,部份路線會採取隔站停靠的方式行駛兩列。(IRT百老匯-第七大道線2005年5月27日前也採用隔站停靠。)
於線路行駛的列車車輛數為8-11輛,但接駁線只有2輛。A系統由於設計時隧道較為短急、月台長度短,車輛數較B系統少,列車也不能互相行駛。但考慮到維修便利性,維修車輛皆以A系統作為標準,並可於B系統中行駛。
車站遍布於曼哈頓、布魯克林、皇后區、以及布朗克斯區。除G線、法蘭克林大道接駁線、洛克威公園接駁線外,其餘路線皆有經過曼哈頓。某些車站夜晚或周末時會關閉,但不會影響整體運輸。
1994年,紐約市捷運局推出新票證系統—MetroCard來取代代幣,1997年新增2小時內轉乘免費的優惠。代幣於2003年走入歷史,同年運輸署將基本車資調漲至美金2元,此舉引發諸多抗議。2005年,月票價格調漲,基本車資不變。計畫中的紐約捷運第二大道線就含一段修改IRT路線的計畫。

硬體設施

紐約捷運的許多車站有夾層設計,能讓乘客可以從各個入口進入並抵達月台,而不需事先跨越街道。夾層也能讓乘客在車站內直接不同行車方向的月台間移動。
乘客經由階梯進出車站後走向票亭或售票機支付車資,車資會被儲存於MetroCard卡片中。在入口旋轉閘門刷卡後,乘客繼續向月台前進。一部份北曼哈頓和其他區域的車站是高架式,乘客須經由樓梯、電扶梯或電梯向上前往車站和月台。

未來規劃

此線計畫早在1920年代就被提出,經過50年後才開始興建。礙於財政困難、進度緩慢而被放棄,現今在中國城、東村及上東城仍存一小部分,可是長度過短,沒被使用。
自動化曾於1958年試用在42街接駁線,但1964年4月24日列車在大中央車站起火,計畫於是取消。
計畫重啟後由西門子交通技術集團負責,計畫導入一人行車系統(One Person Train Operation,OPTO)及通訊式列車控制系統(Communications-based Train Control,CBTC),預計耗費20年。完成後可讓成本降低、行車更安全。
紐約市為申辦2012年夏季奧運提出哈德遜再發展計畫,將IRT法拉盛線(即7號線)往西延伸兩個車站,興建一地下機廠、平面為紐約噴汽機的體育場。當紐約被淘汰後,體育場的計畫也隨即取消,但延伸線計畫繼續進行。甚至有計畫跨越哈德遜河延伸至新澤西州的霍博肯,成為紐約捷運第一條跨州路線。
轉運中心主站體位於曼哈頓威廉街以及約翰街交叉口附近,預定將現今的福爾頓街車站、過港捷運的世貿中心車站以及因911事件關閉的科特蘭街-世貿中心車站整合為一體,2009年完工後將成為12線交會的捷運車站。

鐵路車輛

現有車輛

截至2010年4月,紐約市的捷運在冊的捷運機車有6442輛。 一個典型的紐約市捷運列車由8至11節編組,短程編組可以只有2節,火車的長度範圍可以從150至600英尺(46至180米)長。
該系統設有兩個獨立的機車,一個是IRT線,一個是BMT/IND線。 所有的BMT/IND 設備約為10英尺(3.0米)寬,60英尺6英寸或者(18.44米)或75英尺(23米)長,而IRT的設備大約8英尺9英寸(2.67米)寬和51英尺4英寸(15.65米)長。 還有一個特殊的BMT/IND 機車組,用於BMT東部分區,由R42搭配R143 4台汽車和R160A 4組成。 75英尺(23米)長的機車像R44型,R46,R68及R68A不準運行在BMT東部軌道線段。

車輛構造

鐵路車輛是運送旅客和貨物的工具。多年來,由於不同的目的、用途及運用條件,使車輛形成了許多類型,但其構造基本相同,大體均由六部分構成:①車體:是容納運輸對象的地方,又是安裝與連線其他組成部分的基礎。②車底架:是承托車體的長方形構架,是車體的基礎。③走行部:是承受車輛自重和載重並引導車輛沿軌道行駛的部分。走行部大多採用轉向架結構形式,以保證車輛運行質量輛能於規定距離內停車或減速。制動裝置一般包括空氣制動機、手制動機(腳制動機)和基礎制動裝置部分。⑥車輛內部設備:是運輸對象的舒適的重要條件。
街的臨時終站,即IRT9.1英里(約14.6公里)長的第一條幹線,是1904年10月通車的。在這之前,紐約市民,除了公共馬車、有軌馬車以外,已經乘坐了34年之久的高架鐵路。
這條捷運不但是地下鐵路,而且是“地下利權律師。他一直計畫以建地下鐵的辦法來解決紐約市在19世紀中期就已經失控的交通問題。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可以從當時一家報紙的社論中的一句話看出:“現代烈士的定義,簡而言之,就是乘坐紐約市的公共馬車。

線路規劃

現今多數捷運系統的“行車路徑”(Route,或“營運區間”(Service))等同於“軌道線”(Line)。但紐約捷運的行車路徑常因新軌道的啟用或營運模式的更正而改變。基於歷史因素,紐約捷運將兩者分開。行車路徑以英文字或數字作為代號(如4號車);軌道線則給予名字稱呼(通常是行經的地名或街道名稱,如IRT萊辛頓大道線)。因此紐約捷運常常可以發現數條“軌道線”共通組成一條“行車路徑”的情形(換言之,軌道線並非獨立的路線,有時只是行車路徑的一部分)。
例如,D車、D服務路線都俗稱為D線,實際上D行經下列軌道線:
服務路線
紐約捷運線有24條服務路線(含3條區間線),路線各有主色,再搭配快慢車的區別給予代號。一般路線標示為圓圈,菱形代表加開或快車服務的路線。
路線列表
IRT
BMT
63街線
IND
連線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