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飲食

土家族飲食

土家族飲食,生活在大湘西的張家界土家族人民,擁有悠久的土家歷史和深厚的土家族文化,其獨特的飲食習慣,可謂湖南湘西的一大特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土家族飲食
  • 主要原料糯米綠豆粉,油茶
  • 是否含防腐劑:否
  • 副作用:無
  • 儲藏方法:冷藏
日常飲食,酒文化,迎客酒,交杯酒,轉轉酒,特色食物,

日常飲食

土家族平時每日三餐,閒時一般吃兩餐,春夏農忙、勞動強度較大時吃四餐,如插秧季節,早晨要加一頓“過早”,“過早”大都是糯米做的湯圓綠豆粉一類的小吃。據說“過早”餐吃湯圓有五穀豐登、吉祥如意之意。土家族還喜食油茶湯。
土家族地區山多田少,食糧以稻穀、玉米為主,雜以小米、紅苕洋芋。土家人的日常主食除米飯外,以包穀飯最為常見,有時也吃豆飯,粑粑和團饊也是土家族季節性的主食,有的甚至一直吃到栽秧時。過去紅苕在許多地區一直被當成主食,現仍是一些地區入冬後的常備食品。煮飯一般是用鐵鼎罐架在火坑裡的鐵三腳架上煮熟,灶房只是在熱天或人客多的時候使用。飯食品種很多,土家族人最愛吃的是粑粑,最具特色的是酸辣子和糟辣子。酸辣子是將紅鮮辣椒拌玉米舂細粉粒,裝於撲水壇中,半月後可食,食法有乾炒、水煮;糟辣子是將紅鮮椒切碎,加生薑、花椒和鹽,密封壇中,既可直接食和,又可作佐料。酸菜, 是土家族常用的大宗菜。
土家族菜餚以酸辣為其主要特點。民間家家都有酸菜缸,用以醃泡酸菜,幾乎餐餐不離酸菜。豆製品也很常見,如豆腐、豆豉、豆葉皮、豆腐乳等。尤其喜食合渣,即將黃豆磨細,漿渣不分,煮沸澄清,加菜葉煮熟即可食用。民間常把豆飯、包穀飯加合渣湯一起食用。 在張家界,幾乎各種蔬菜都可以製成酸菜,如青菜酸、蘿蔔酸、洋姜酸、豇豆酸、大兜菜酸、苞谷酸;肉魚之類加點糯米粉或小米粉,放入壇中密封,製成酸魚、酸肉、酸腸子,用油煎炒,十分可口。酸菜開味助消化,深受土家人的喜愛的菜食。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幾個或十多個酸菜罈子,一年到頭,餐餐不離酸。臘肉,更是土家人最喜愛的菜食,進人臘月,家家戶戶殺年豬,一般人家殺一頭或幾家合殺一頭,富有之家殺二頭。鮮肉裹食鹽、花椒五香粉,在缸內醃10天左右,掛在炕上慢慢熏乾,夏季埋於谷堆儲存。其肉色紅,味香,十分可口,是逢年過節,款待貴賓的佳菜。食用時切成手掌大小,以示待客熱情。

酒文化

土家族的飲酒,特別是在節日或待客時,酒必不可少。其中常見的是用糯米、高粱釀製的甜酒和咂酒,度數不高,味道純正。凡客至家,必以酒招待;婚喪喜慶,必設酒宴。
土家人十分好客,貴客登門少不了捧出用糯米釀製的咂酒。喝酒時有很多講究:一般不用杯子,而用土碗(不上釉水的粗料碗)或帶節的竹筒。而且,這酒還有三道,每道酒都有獨到的規矩。酒的種類很多,有甜酒和五穀雜糧釀成的各種烈性白酒。

迎客酒

客人進屋落座,主人一般不先說話,而是斟上一碗酒,雙手捧到客人面前,同時送上一句問候:“路途好‘紮實’(疲勞、艱辛)啊,快舒活舒活筋脈!”客人應該馬上雙手接過酒碗,一飲而盡。

交杯酒

迎客酒後,主人便忙著備菜餚,葷素冷熱擺滿一桌,便請客人入座上席(吊腳樓堂屋的正上方)。主客便相互給對方敬上一碗酒,曰交杯酒,一同飲下,表示互相尊重。飲酒時不說“喝”而說“請”,不說“乾杯”而說“先用為敬”。當雙方喝至盡興時,便交換酒碗斟酒,用右手舉碗,左手扶住對方的碗底舉向對方嘴邊,雙方同時說“請”,一飲而盡,以示感情交融。

轉轉酒

來客後,主人還要請幾位寨子裡能歌善舞的青年男女作陪。唱土家祝酒歌,賓主與陪酒的一一輪番飲酒、敬酒,這就是轉轉酒,直喝得滿面紅光。
這是常見的三道酒。另外,土家人還有一道特殊的酒,那就是上門酒。
土家男兒到女方家落戶,叫做“上門”。在男兒離家的前一天晚上,男兒便邀請自己的親朋好友到家做客。男兒家十分莊重地在堂屋正中擺上大方桌,端上美酒和佳肴,新郎便坐在上席的正中,其他是新郎的兄弟和朋友,共十人,土家族人稱“配十兄弟”。 酒宴開始,不能隨便動筷、舉杯,必須先行酒令———現場吟詩,以祝福新郎婚姻美滿、愛情甜蜜。這上門酒一喝就是一晚上,天剛放亮,女方迎親的隊伍來了,“十兄弟”便送新郎到女方家成親。
到土家山寨做客,主人的待客之道是“茶要淺,酒要滿”。若客人真無酒量,只飲一小口表示領情,主人也不責怪,剩下的給主人“留財”。不論如何,千萬要動杯,否則主人會不高興。

特色食物

土家族的典型食品有土家族人最愛吃粑粑(糍粑)臘肉、油茶等食品,還有合菜;團饊;綠豆粉(米粉);油炸粑,臘豬頭:取整個豬頭熏炕臘,先用炭火燒皮拌乾,蘿蔔或乾豆、海帶之類燒煮至離骨,再割耳、舌作下酒菜。團年前,必用火盆盛整個豬頭奠酒供奉家神臘豬肝、臘心肺、臘腸,臘豬肝為下酒菜,臘肺、臘腸與臘豆腐清燉。
炒臘肉:以黃豆或蔥頭煎炒。
臘血豆腐:土家人人殺年豬以豬膛血、豆腐、肉丁及多種佐料拌和熏制而成,切片炒吃。
燉臘豬蹄:用炒罐燉臘豬蹄,為席上一珍。
荷渣:以黃豆磨漿,拌南瓜葉或韭菜等葉菜文火燉煮。
石耳燉雞:取整雞(鴨)與石耳清燉。石耳,產於張家界大峰林絕壁,古為土司貢品。
臘豆腐:年前半月磨豆腐,煙火熏臘,切片切絲與豬羊牛雞下水清燉或乾煎。
泥鰍鑽豆腐:將泥鰍置於清水中餓漂三天,使其空腹,再放入凝固豬油中讓其飽吃,然後將豆腐泥鰍入 鍋,慢慢升溫,泥鰍必紛紛鑽入豆腐,燜至炸肚再添佐料。
蒿子打糍粑:取野白蒿加工如絨,和糯米蒸熟再用木槌反覆捶打做成圓粑烤吃。
苞谷白糖:用苞谷熬成稠狀白糖,再反覆拉扯成品,置炒米中存放。吃時以木棰敲脆,綿軟香甜。
炒米:將糯米通過蒸、曬成陰米,再置沙中炒成爆米花,以此沖菜,上置苞谷白糖,為土家族著名待客之茶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