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革命軍第五軍

國民革命軍第五軍

國民革命軍第五軍國民革命軍的其中一個番號,曾先後用在多支部隊身上。最先使用第五軍番號的是原“福軍”。抗日戰爭開始後以200師為骨幹建立的第五軍,軍長杜聿明,成為抗戰時聲名顯赫的部隊,曾編入中國遠征軍進入緬甸作戰。抗戰勝利後為“國軍五大主力”之一。1949年於徐蚌會戰淮海戰役)中被殲滅(即邱清泉兵團)。後第5軍被重建,並逃至金門,1954年在統一整編中被撤銷番號。

基本介紹

北伐戰爭時期,十年內戰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逃台時期,重要戰役,崑崙關戰役,兵敗野人山,軍風軍紀,晚節不保,

北伐戰爭時期

國民革命軍第五軍之最前身為李福林的“福軍”(該部為地方部隊,野戰能力較低。),主要為一“綠林部隊”,在辛亥革命後於廣州河南一帶建立,人數約2000餘人,是威迫省城的十八支民軍之一。1920年8月,孫中山於廣州護法,李福林支持,福軍後被編入為“建國粵軍”第3軍(下轄4個旅編制)。
邱清泉邱清泉
1925年7月,國民政府正式在廣州成立,統一各駐粵軍隊為國民革命軍,將“建國粵軍”第3軍編為第五軍,下轄三師。因該軍人數較少,編不成3個師,故將該軍番號之第13師給了國民革命軍第4軍,而又因國民革命軍第1軍已編成4個師,占了第14師的番號,故福軍到1925年9月才正式編成,李福林就任軍長,全軍編為第15,16兩個師,北伐戰爭前又增編兩個獨立團,總計6個團的兵力。
成立時編制如下:
軍長:李福林 副軍長:鄧彥華;參謀長:李朗如
第十五師師長:李群;下轄第43,44,45團。
第十六師師長:練炳章;下轄第46團,獨立第2團。
另有1個軍屬炮兵營。
1926年6月,第5軍增編第47團,第48團。
北伐期間,只有第16師一部隨右路軍北上,主要為預備部隊,曾進入江西及南京。

十年內戰時期

1927年發生廣州張黃事變,李福林支持張發奎廣州起義期間第五軍為鎮壓主力。事件後李福林解職歸田,次年由徐景唐出任軍長。此時第5軍已下轄4個師,即第13,15,16,18師。
1929年爆發蔣桂戰爭,徐景唐支持桂系,被效忠蔣介石陳銘樞陳濟棠部大敗。第五軍被縮編為師,番號停用。
1929年中原大戰爆發前魯滌平部曾用第五軍番號。中原大戰後於1931年停用。
1932年第一次淞滬抗戰爆發(即“一.二八”淞滬抗戰),國民政府兩個警衛師改編成第87,88師與中央軍校教導總隊合編成國民革命軍第5軍,由張治中任軍長,與第十九路軍並肩作戰。戰後,該軍軍部和番號被再次撤銷。
1933年為圍剿“中央蘇區”,中央軍嫡系陳誠軍事集團再次組建了第5軍,2月11日,蔣介石任命原國民革命軍第18軍副軍長羅卓英升任第5軍軍長,第14師師長周至柔為副軍長,下轄第52,59師。但在同月的第四次圍剿作戰中被殲滅,番號被取消,軍長羅卓英受到革職留任處分。
1935年,在追擊長征紅一方面軍部隊過程中,中央軍薛岳部在貴州新組建了第5軍,薛岳軍長,下轄第92,第93師,曾參與黔北會戰(即紅軍四渡赤水戰役),該軍於7月13日抵達成都。

抗日戰爭時期

1937年七七事變後,國民政府大幅整理部隊,第5軍也屬於整理之列,第92師調歸第3預備軍,第93師調歸國民革命軍第十二集團軍武漢會戰時,第5軍隸屬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二集團軍,軍長薛岳,霍揆彰(繼任),下轄第43,第141師。
1939年初,第77師改隸國民革命軍第73軍,將國民革命軍第八軍之榮譽第1師改隸該軍。
1939年6月,原霍揆彰的第5軍被撤銷番號,霍升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集團軍副總司令,第43師改隸國民革命軍第87軍,第141師回歸國民革命軍第32軍建制。同年,新編第11軍(1938年11月,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在湖南湘潭地區組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十一軍,下轄第77,第200師,新編第22師,徐庭瑤任軍長,是國民政府第一個機械化軍。)改番號為第5軍,隸屬軍委會直轄,位於廣西全州整訓。此間1939年6月5日,俞濟時任第5軍軍長(僅任職14天),杜聿明任副軍長代理軍長(1939年2月17日任命,後實任軍長)。
第5軍作為國民革命軍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機械化軍,其核心是第200師,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機械化師。1935年國民黨成立交通兵學校(機械化學校),杜聿明任學校學員隊少將隊長。1937年3月,該部組建國民黨軍第1支機械化兵團,杜任首任團長,1938年1月,該部擴編為第200師,杜任師長。組建第5軍時,裝甲部隊從第200師抽離到軍直屬隊。1939年6月,杜升任第5軍軍長後,調第89師副師長戴安瀾繼任該師師長。在桂南會戰崑崙關戰役中,該師有出色表現,發揮重大作用,被列入國民革命軍戰鬥力最強的主力部隊之一。第5軍裝備精良,主要裝備蘇制T-26坦克80餘輛、德制“豪須”裝甲車100輛、美制福特卡車400多輛、機車40多輛。軍屬重炮團擁有150毫米榴彈炮24門,各師均配有大量的山炮、野炮。這樣的裝備,直到抗戰中期,在中國軍隊中都是首屈一指的。
由於崑崙關戰役損失較大,該軍1940年一直在貴州貴陽、安順地區整訓。4月,以該軍榮譽第1師為基幹擴編為新的新編第11軍,由該軍副軍長鄭洞國任軍長,另將原國民革命軍第36軍的第96師改隸該軍,此時,該軍軍長仍為杜聿明,副軍長邱清泉劉嘉樹,下轄第200師,新編第22師,第96師,另加強由統帥部直轄的炮兵兩個營。
1942年1月,日本入侵英屬緬甸。2月3日,英方向中方請求派軍隊入緬。根據英國請求,軍委會成立中國遠征軍第1路,下轄第5,第6,第66軍總計10萬餘人,由羅卓英任司令(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指揮),赴緬甸作戰,相繼參加了同古保衛戰,彬文那會戰及仁安羌救援,曼德勒會戰與緬北撤退等三次大型作戰,由於英軍配合不力,第5軍損失極為嚴重,軍部和新編第22師在軍長杜聿明率領下,翻越了野人山地區,於1942年7月25日抵達印度列多;第200師在東枝(也稱為棠吉)作戰後,在向八莫、南坎轉移途中受到日軍伏擊,傷亡巨大,戴安瀾師長在突圍過程中身負重傷,最終因傷重光榮殉國,同時參謀長及第599,600兩團團長均在此次突圍戰中失蹤,餘部由該部第598團團長鄭庭笈率領於1942年6月17日抵達騰衝地區,此時全師僅剩餘2600餘人,傷亡失蹤達75%以上。第96師及軍屬炮兵、工兵各一部與軍部失去聯繫,最後在師長余韶帶領下,在野人山地區輾轉兩個多月,翻越高黎貢山,於1942年8月17日抵達中國雲南劍川。該軍軍部後奉命返回國內,而新編第22師則留在印度,被編入中國駐印軍。另調原國民革命軍第66軍之新編第39師改隸該軍,該軍主要擔任昆明防衛及滇緬路機動作戰任務。
此後,第5軍長期在昆明地區整補,期間,邱清泉於1943年1月28日被任命為該軍軍長,劉嘉樹、彭壁生、余韶、梁愷等相繼擔任過該軍副軍長一職,該軍隸屬國民革命軍第五集團軍,下轄第49師,第96師,第200師;原新編第39師奉命與國民革命軍第六軍之第49師對調建制關係。
1944年,該軍第200師奉命暫隸中國遠征軍總司令部直接指揮,參與滇西反攻作戰,中國遠征軍第二次入緬作戰,軍主力則在昆明待命。並在1945年換裝美械,1945年初,第49師被撤銷,另調國民革命軍第27軍之第45師改隸該軍。該軍在昆明迎來抗戰勝利。

解放戰爭時期

1946年3月,第5軍各部開赴武漢,在北上途中奉命改隸徐州綏靖公署,投入華東戰場作戰。
解放戰爭中第5軍主要在華東作戰,大大小小無數戰鬥,敗仗很少。 (單單從堅持到1948年底淮海戰役就可以看出來。第5軍在一年裡轉換指揮部就達300次以上,可見其轉戰的頻繁。邱清泉的“逢五不戰”就來源於此,華野老人談起5軍總是耿耿於懷。淮海之前,46年年底的龍崮集面對中野2縱的阻擊,傷亡2390人,48年桃林岡被華野10縱阻擊,徐東被華野7縱阻擊可以說是僅有的幾次翻船)。
1946年7月開始進攻蘇北解放區,參加徐州以西掃蕩作戰,重創豫皖蘇解放軍部隊,年底國軍準備打通平漢線,占領邯鄲,5軍主攻,連續攻克 濮陽、大名等重要城市,給解放軍根據地造成了重大損失,47年2月5軍45師先頭133團一營2連在小壩車站被中野3縱7旅圍困猛攻,7旅與45師硬拼, 遺屍遍地,被迫撤出戰場(45師連長連守仁鎮定堅守車站,一夜激戰,不計增援部隊損失,該連死4傷5,7旅傷亡上千,損失比超過1:100!!連守仁戰後晉升營長)直接導致了隨後倉促的民權戰役(傷亡、被俘3400多)豫皖蘇戰役(中野傷亡、被俘5-6千人,由於是重大失利,犧牲、被俘比例特別高,不同於一般戰役情況,其中被俘1300人)的失敗。
1947年8月,宋時輪指揮華野10縱在梁山阻擊5軍和整84師,其表現可以分為兩部分,八月初打的不錯,但後來被迫北渡黃河。當時5軍擺出轉兵南下的架勢,只留下84師繼續北進。10縱準備集中兵力吃掉84師,但是邱清泉等10縱從防禦轉為進攻完 畢之後,轉頭向北,會同84師合擊10縱,10縱傷亡1000多人,被俘近3000人,被俘民工2000餘人。丟棄武器、彈藥,輜重騾馬不計其數,損失極其重大(基本傷兵、後勤、醫療等單位,物資糧食全部丟掉)。
1948年,根據國民政府的整理要求,該軍改番號為整編第5師,下轄整編第45,96,200三個旅,共約3萬餘人。1948年初,為擴建整編第5軍,將該整編第96旅調出,作為骨幹重建整編第70師,另調整編第9師之整編第46旅改隸該整編師。
1948年6月,著名的豫東戰役爆發,在第三階段中華野抽調主力,第1、4、6、8及兩廣縱隊圍攻黃百韜兵團於帝丘店,邱清泉5軍採用大迂迴戰法,繞到包圍黃兵團的華野部隊背後,出其不意地猛烈進攻,與黃百韜裡應外合全線擊潰了華野,並乘勝追擊,一直追到黃河邊上,俘虜了幾千名傷員(據粟向中央軍委報告,被俘虜傷員幾百人,但據戰果統計,被俘3598人)。
1948年12月淮海戰役中在陳官莊附近時被解放軍包圍,困守40多天,1949年1月9日,解放軍發動總攻擊,45、46兩師大部分繳械,200師突圍被殲滅,少將副軍長兼代軍長郭吉謙、少將副參謀長溫順凱等被俘。第5軍是五大主力中最後一個香消玉隕的。
淮海戰役失敗後,國民政府於1949年3月下令建立14個編練司令部,將正規軍擴充到350-500萬人,第5軍在福建被重建。由該軍原軍長熊笑三任軍長。重建後的第5軍戰鬥力很差,遠不如過去的第5軍。同時由於福建兵源較少,只能以福建保全團隊編成第45,50兩個師(均不滿員),另將在浙江溫州徵募新兵,編為第200師,任命原第5軍騎兵團團長葉芳任師長。當人民解放軍進軍溫州地區時,葉芳率部起義,使第5軍喪失了作戰支柱和主力,僅剩第45師和軍部隨後敗退金門島,隸屬李良榮之第22兵團。在金門,福州綏靖公署主任朱紹良擬將第5軍軍部和第45師縮編為第200師,後在俞濟時、高吉人求情下,蔣介石下令保留第5軍,並將空軍警備第1旅改番號為第45師,以勞錫洸為師長,並重組第200師,葉敬任師長,重組第50師,李以劻任師長。不久,國民革命軍第121軍被裁撤,人員補入第5軍,由原121軍軍長沈向奎任第5軍軍長,該軍長期駐守小金門。

逃台時期

1950年,國民政府對來台的37個軍進行整編,第5軍下轄第14,75,200師,駐防金門。到1954年,整編結束時,蔣介石當局將使用了30年的番號統統取消,重新命名新的陸軍編排番號。其中第5軍和國民革命軍第19軍合編,改番號為第4軍,併入預備隊訓練司令部行列,第45師併入海軍陸戰隊。至此,第5軍番號完全從國民革命軍序列中消失。

重要戰役

崑崙關戰役

就像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六軍的新22、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一軍的新38,提起5軍就要先說大名鼎鼎的200師。該師前身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直屬戰車營,1937年3月,該營與交通兵第2團裝甲汽車隊改編為裝甲兵團(團長杜聿明),由國民政府軍政部直接指揮。38年1月,該團擴編為第200師(五團制,20000餘人),原團長杜聿明擔任該師首任師長,為我國第一個機械化師,由軍事委員會直接指 揮)11月,該師擴編為新編第11軍,也就是日後赫赫有名的5軍(戴安瀾繼任成為200師第二任師長,也是最有名的一任)1939年11月15日,日軍在防城企沙、欽州龍門登入,兩路進占欽州,北上南寧.準備開闢華南戰場,截斷西南國際交通線。5軍(轄新22師-邱清泉、榮譽第1師-鄭洞國、第200師-戴安瀾)在桂南會戰中取得崑崙關大捷而一舉成名,也成就了5軍歷史上最為輝煌的戰鬥。這一場激戰,成功收復崑崙雄關,日軍損失空前巨大。據戰後公布的材料,崑崙關一戰,日軍第五師團第21旅團長中村正雄被擊斃,該旅團班長以 上的軍官死亡達85%以上,士兵死亡4000餘人,被我俘虜的100餘人。5軍也付出了15000人傷亡的巨大代價,雖然有人認為這次勝利的一個很重要因 素,是5軍作為中國第一個機械化部隊,火力強於日軍,但對手畢竟是號稱鋼軍的坂垣師團中村旅團,第5師團在侵華戰爭中,參加過南口、忻口、太原、台兒莊、廣州等戰役,官兵多系山口縣人,秉性剽悍,長期受武士道侵染,參加侵華戰爭兩年多,戰鬥經驗豐富;而且5軍此是仰攻設防完整的堅固關卡,難度更大。這一仗是日軍承認的僅有的幾次對方勇猛程度超過自己的戰鬥,含金量絕對不容質疑(中村正雄在日記中寫道:“帝國皇軍第5師團第21旅團,之所以在日俄 戰爭中獲得了“鋼軍”稱號是因為我們的頑強戰勝了俄國人的頑強。但是,在崑崙關,我應該承認,我們遇到了一支比俄軍更加頑強的軍隊……”部隊經過休整以後,杜聿明在巍峨的崑崙關上,建立了一座“陸軍第5軍陣亡將領紀念碑”,含著熱淚親筆書寫了400多字的悼念碑文。據悉,現在崑崙關山下的松林里,還 有日軍少將中村正雄的墳墓,他是此次戰役中被打死的日軍職務、軍銜最高的軍官。當時杜聿明將軍在看了中村正雄的檔案後,建議以自己的名義為中村正雄在此建一個墳墓)。

兵敗野人山

1942年5軍作為遠征軍先頭部隊赴緬甸作戰(1939年11月,日軍攻占南寧,切斷了桂越公路,次年6月,又切斷了滇越公路。這樣,滇緬路就成為 中國西南大後方唯一的國際交通命脈),保衛滇緬路,在著名的同古保衛戰中,200師孤軍與數倍於己之敵作戰(日軍55、56兩個師團4萬多人),擊斃日寇 5000餘人(未考),在同古堅守12天,同時,該師成功掩護友軍英緬軍第1師一部逃出日軍包圍圈。在國內外引起巨大反響。後200師收復棠吉,但是因上 級指揮失誤,遠征軍被迫撤退回國(途中200師被日軍伏擊,戴安瀾負傷不治,壯烈犧牲),兵敗野人山,為保衛滇緬路,遠征軍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僅杜聿明第5軍42000人中就犧牲了21000餘人。當時滇緬路戰線兩側,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慘不忍睹。由於損失慘重,不得不進行長期整補,直到1944年再次作為遠征軍參加滇西反攻,才再度上陣。

軍風軍紀

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
成軍以後,老杜便提出“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要求5軍具有“五除”(除驕、惰、偽、欲、惡)、“三習”(習精、誠、勤)的朝氣,經 過了嚴格的苦練,5軍的作戰水平大有長進,39年3月, 5軍參加全國軍隊校閱,在當年軍事考核中被重慶軍委會評選為全國第一。該軍戰術多變,最擅長的,不是爆破而是炮火,且步炮協同密切,攻擊時一般採用多梯隊 縱深配備,以密集隊型波浪衝鋒,攻擊時間常常選擇拂曉和中午,在山地常用多路攻擊和迂迴(如豫東戰役解黃百韜之圍),在平原和村落多採用正面攻擊,中央突破。
成功雖無把握,成仁卻有決心
5軍的歷史上,特別要提兩件事:第一次印緬戰役同古保衛戰前,200師師長戴安瀾召集軍官開會,大家對是否堅守存在分歧,爭論不 休,此時,598團中校團副黃景升憤然而起,慷慨陳詞,自願領兵禦敵,師長問其有無把握,慨然應曰“成功雖無把握,成仁卻有決心!”最終200師下定決心抗擊日軍(戰鬥中黃景升身先士卒,英勇殺敵,不幸壯烈殉國),在戰後杜聿明的報告中也專門將此句作為全文結尾,蔣委員長聞言一震,問道:“這個團副現在還 在200師嗎?杜回答:“他已經實踐自己的諾言,成仁了”日後國民政府專門在黃的家鄉為他建造了紀念雕象並附以文字記錄,蔣委員長親自題詞。而那句“成功 雖無把握,成仁卻有決心!”的鏗鏘豪言最終流傳開來,成為那個時代的傳世經典。第二件則更加悲壯,1942年5月遠征軍第5軍向印度撤退途中,由於後有日 軍追趕,途中又沒有道路,遂在密*以西的莫的村將全部機械化裝備之輜重(汽車、裝甲車、大炮等)全部燒毀,隨後軍長杜聿明率全軍進入野人山的蠻荒之地。而 確實無法隨全軍長途跋涉,留在莫的村堪迪佛塔一側的醫療站中的千餘名傷患官兵,從大局著想,不願受被日寇俘虜之辱,抱著生為中國人,死為中華魂的志節,寧 願烈士死,不願降虜生的赤子心,慨然於5月21日全體引火*,含恨而終!。這一史實在中國軍事史上可以說是空前絕後、氣壯山河的英雄壯舉!

晚節不保

第5軍自從正式組建素來以軍紀嚴明著稱,可淮海戰役跟隨第2兵團(兵團司令邱清泉,此時的軍長為熊笑三,但是在他的任內,卻出現了足以毀掉5軍名譽的劣跡)從徐州撤退的過程中,由於泄密(本來杜聿明詳細制定了部隊的行軍序列、撤退時間以及路線、集結地點,並且嚴格保密,結果蔣介石卻通知將各個銀行現金先搬運出城,導致人心惶惶,爭相逃命,一片混亂),第 2、13、16一共3個兵團很快亂了套,坦克、汽車、牛車、馬車擠成一團,槍枝、彈藥、糧食扔得遍地都是,紀律失去了約束力,部隊成了一群自由散漫、無惡不作的土匪,到處搶劫、殺人、強姦。(比起74軍在孟良崮、18軍在雙堆集,實在天壤之別!本來處於逆境中身為王牌主力,更應令行禁止、臨危不亂,顯示精英本色,惜一代名軍竟然作出如土匪一般殃及民眾、禍害百姓的罪行,實在令人痛心!更給那些為了民族自由獨立而犧牲的5軍先輩丟臉!是為5軍光榮歷史上抹不去的污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