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禎(明朝開國將領、海國公)

吳禎(明朝開國將領、海國公)

吳禎(1328年-1379年),初名國寶,字乾臣,定遠(今安徽定遠)人,明朝開國名將,江國公吳良之弟。

吳禎早年隨明太祖起兵,為帳前先鋒,累功至天興翼副元帥、英武衛親軍指揮使。他先後參與明朝平定張士誠方國珍陳友定等割據勢力的戰爭。明朝建國後擔任大都督府僉事,封靖海侯。後督理海運,擔任剿倭總兵官。

洪武十二年(1379年),吳禎病逝,追封海國公,諡號襄毅。後因被追認為胡黨,除爵。

基本介紹

  • 本名:吳禎
  • 別稱:吳國寶,吳乾臣 
  • 所處時代:明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定遠(今安徽定遠)
  • 出生時間:1328年
  • 去世時間:1379年
  • 主要成就:參與平定江南、征剿倭寇
  • 官職大都督府僉事、吳王左相
  • 爵位:靖海侯→海國公(追封)
  • 諡號:襄毅(後被剝奪)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從平東南,累功封侯,統軍海上,病逝京師,主要成就,人物評價,家庭成員,史籍記載,藝術形象,墓葬紀念,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吳禎早年便以勇略聞名,至正十二年(1352年)與兄長吳良一同到濠州(今安徽鳳陽)投奔朱元璋,並為帳前先鋒,常潛入敵境刺探訊息。他先後隨軍奪取滁州(今安徽滁州)、和州(今安徽和縣)、採石(今安徽馬鞍山西南)、集慶(今江蘇南京)、鎮江(今江蘇鎮江)、廣德(今安徽廣德)、常州(今江蘇常州)、宣城(今安徽宣城)、江陰(今江蘇江陰),屢立戰功。

從平東南

至正十七年(1357年),吳禎隨常遇春奪取池州(今安徽池州),率水軍攻破北門,並擊敗來援的百餘艘戰艦。朱元璋遂擢升吳禎為天興翼副元帥,讓他率千人協助吳良守江陰,抵禦張士誠的東吳政權。此後,吳禎多次擊敗東吳軍隊,破其水寨,生擒吳將朱定,被授為英武衛親軍指揮使。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吳禎又隨大將軍徐達攻打湖州(今浙江湖州)。他率領奇兵從舊館(今浙江吳興東)出擊,大敗東吳軍,後留守湖州。同年,吳禎參與平江之戰,攻破葑門胥門,奪取平江(今江蘇蘇州)。東吳政權滅亡後,朱元璋進拜吳禎為大都督府僉事。
吳元年(1367年),吳禎被拜為征南副將軍,隨湯和征討方國珍。他順潮進入曹娥江,搗毀敵軍水壩,打通水道,出其不意的直抵軍廄。方國珍被迫逃亡海上。吳禎入海追擊,在盤嶼與方國珍展開會戰,從申時一直打到戌時,繳獲其全部戰船、士卒、輜重,逼降方國珍。後來,吳禎又從海路進取福州(今福建福州),圍困西、南、水部三座城門,最終一戰破城。

累功封侯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是為明太祖。吳禎進破延平(今福建南平),俘獲陳友定,平定福建沿海一帶。他回軍昌國(今浙江定海)時,又剿平劫掠蘭秀山的海寇,因功兼任率府副使。不久,明太祖任命吳禎為吳王左相兼大都督府僉事
洪武二年(1369年),明太祖在雞籠山(在今南京)設立功臣廟,祭祀二十一位開國功臣,“死者塑其像,生者虛其位”。吳禎與兄長吳良都位列其中。後來,大將軍徐達平定陝西,命吳禎與副將軍馮勝一同駐守慶陽(今甘肅慶陽)。
洪武三年(1370年),吳禎討平沂州答山賊,被任命為靖海將軍,並奉命在沿海練兵。同年十一月,明太祖大封功臣。吳禎被封為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榮祿大夫柱國、靖海侯,食實祿一千五百石,獲賜鐵券,子孫世襲。後來,明太祖解除吳禎的大都督府僉事之職,讓他專職擔任王相

統軍海上

洪武五年(1372年),明太祖命吳禎出鎮登州(今山東蓬萊),統率數萬水軍,督理海運,為遼東運送糧餉。他不但管理有方,使得遼東軍餉從未缺乏,還修整城池、訓練士卒,盡收遼東未附之地,招降北元平章高家奴。後來,吳禎因事被貶為定遼衛指揮使,不久又被召還。
洪武七年(1374年),明太祖聽聞沿海有倭寇入侵,遂任命吳禎為總兵官,讓他與都督僉事於顯一同剿倭。吳禎總領江陰四衛水軍,出海追捕倭寇,一直追到琉球附近海面,繳獲倭寇兵船,獻俘京師。此後數年,吳禎常常往來於海上,總理軍務,沿海地區再無倭寇。

病逝京師

洪武十一年(1378年),吳禎出鎮定遼(今遼寧遼陽),但不久便因得病返回京師。
洪武十二年(1379年),吳禎病逝,終年五十二歲。明太祖輟朝二日,追贈他為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海國公,賜謚襄毅,賜藏鐘山之陰,肖像功臣廟。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吳禎被追定為胡惟庸逆黨,靖海侯爵位被廢除。

主要成就

吳禎是明初淮西二十四將之一,參與了平定張士誠、方國珍、陳友定的戰爭,在朱元璋欽定的開國功臣中位列第二十。他精通海戰,曾督理海運,率軍遠赴琉球一帶,剿滅倭寇。

人物評價

劉崧:公以驍勇之才,際興王之會,鐘英淮甸,立勛遼海,致位公侯而不矜不伐,盡瘁所事,真古之名將哉。
吳伯宗:古今豪傑之士,際風雲之會,攀龍附鳳,竭忠勤、樹勛烈以名世者多矣。未有如公兄弟,同遇聖朝,同立大勛,同膺高爵,輝映赫奕若斯之盛者也。
張廷玉:諸將當草昧之際,上觀天命,委心明主,戰勝攻取,克建殊勛,皆一時之智勇也。及海內寧謐,乃名隸黨籍,或追論,或身坐,鮮有能自全者。圭裳之錫固足酬功,而礪帶之盟不克再世,亦可慨矣夫。

家庭成員

兄長:吳良,封江陰侯,追封江國公。
兒子:吳忠,襲封靖海侯,因胡惟庸案除爵。

史籍記載

《明史·卷一百三十一·列傳第十九》

藝術形象

明代小說《英烈傳》中,吳禎善使兩把八尺余長的長劍,與吳良、鄧愈、湯和、郭英郭興最早投奔明太祖,曾保太祖赴興隆會,挫敗孫德崖的陰謀。最終在督海運時感風寒而死。

墓葬紀念

吳禎墓位於江蘇南京市鐘山北麓,在今南京電影機械廠內,是現存並能確定墓主的五座開國功臣墓之一,現存石馬、石羊、石虎、武士各一對。1952年因建設電影機械廠,墓前神道石刻按原排列秩序被遷移至吳良墓左側。1983年發掘清理,出土金、銀、玉器等隨葬品,並出土墓誌1合。200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吳禎墓吳禎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