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石

採石

採石 cǎishí quarrying 從石場開採石料頭、大理石或石板等的事務、職業或行動 1.有彩色花紋的石頭;寶石。《山海經·西山經》:“ 騩山 , 淒水 出焉,西流注於海,其中多採石。” 郭璞 註:“採石,石有采色者。”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金石一·寶石》:“採石,即寶石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採石
  • 外文名:quarrying 
  • 拼音:cǎishí
  • 意思:石場開採石料頭、大理石
出處,簡介,地理位置,旅遊資源,觀光景點,廣濟寺,聯璧台,翠螺山,三元祠,採石風景區,

出處

2.指 采石磯。《新唐書·文藝傳中·李白》:“﹝ 李白 ﹞嘗乘月與 崔宗之自 採石 至 金陵 ,著宮錦袍坐舟中,旁若無人。” 宋 辛棄疾 《西江月》詞序:“ 江 行 採石 岸,戲作漁父詞。”

簡介

中國古代長江下游江防要地。亦名牛渚山。位於今安徽省馬鞍山市西南隅,長江東岸。北通南京,南達蕪湖,採石渡口隔江與和州(今和縣)橫江渡相望,牛渚山為南京西南屏障,有“寧蕪要塞”之稱。東漢末年名將孫策襲奪牛渚營後,設重兵駐守,始為戍兵要地。隋置牛赭圻鎮。唐設採石戍。宋稱採石鎮。戍、鎮位牛渚山上,居高臨下,俯視採石渡口。牛渚山三面環水,西南麓突入江中,名采石磯(又名牛渚磯),與南京燕子磯、岳陽城陵磯合稱“長江三磯”。采石磯附近,江面水勢平緩,歷為大江南北重要津渡。“古來江南有事,從採石渡者十之九”。隋開皇八至九年(588~589),隋將韓擒虎率軍夜渡,襲占採石,直陷建康(今江蘇南京),南朝陳亡(見隋滅陳之戰)。南宋紹興三十一年(1161),金帝完顏亮率師南侵,欲渡採石,進逼建康,南宋名臣虞允文,據牛渚,扼天塹,以少勝多,大敗金兵,是為歷史上著名的采石之戰。元至正十五年(1355),朱元璋為實現定鼎集慶(今南京)的宏圖,令大將常遇春奪採石,占太平(今安徽當塗),大敗元軍,直逼集慶。今採石為遊覽勝地。
2002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年5月,安徽省採石風景名勝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地理位置

采石磯
位於馬鞍山市區西南約5公里的翠螺山麓,古稱牛渚磯。它和岳陽城陵磯、南京燕子磯,合稱“長江三磯”。以山勢險峻,風光綺麗,古蹟眾多而列三磯之首,素有“千古一秀”之譽。采石磯突兀江中,絕壁臨空,扼據大江要衝,水流湍急,地勢險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采石磯歷來為江南名勝,古往今來,吸引著許多文人名士,像白居易、王安石、蘇東坡、陸游、文天祥等都曾來此題詩詠唱,特別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多次來采石磯遊覽,留下了許多有名的詩篇。

旅遊資源

遊人來到馬鞍山市西南的唐賢街,過鎖溪橋,即見平地拔起的翠螺山。山西北臨大江,三面為牛渚河環抱,海拔131米,猶如一隻碩大的碧螺浮在水面而得名。此山原名牛渚山,相傳古有金牛在此出渚。山間林木蔥綠,蔚然深秀,西麓突兀於江中的懸崖峭壁就是著名的采石磯;西北臨江低凹之處,人稱西大窪,北邊山脊樑叫蝸牛尾,山勢險峻;南麓林木蔥鬱,亭閣隱隱,太白樓等文物古蹟均分布在這一帶,最高處是翠螺峰。
太白樓面臨長江,背連翠螺,濃蔭簇擁,是一座雄偉壯觀的古建築。它與湖南嶽陽的岳陽樓、湖北武昌的黃鶴樓、江西南昌的滕王閣,合稱為江南著名的“三樓一閣”。太白樓是為紀念我國唐代詩人李白而建造的。它初建於唐元和年間(806~820年),原名謫仙樓,距今已有1100餘年歷史。清雍正八年(1730年)重建,改名為“太白樓”,亦稱作“唐李公青蓮祠”。歷代均有修建,現存建築建於清光緒年間(1875一1908年)。太白樓高18米,長34米,寬17米,採用我國傳統的古建築式樣,主樓三層,一層為廳,二層為樓,三層為閣。前後分兩院,前為太白樓,後為太白祠,由迴廊相連,二、三樓閣檐下置郭沫若書寫的“太白樓”和張愷帆書寫的“謫仙樓”匾額,各具神韻,十分醒目。進門檐下兩壁嵌有一塊清代重修太白樓碑記和一塊記載李白生平的碑文。進入大廳迎面大屏風繪有太白漫遊來石圖,壁上掛著太白遊蹤圖,樓上設兩尊黃楊木太白雕像,一立一半臥,還有太白手書拓本和各種版本詩集陳列,以及歷代名士文人的詩篇、楹聯、匾額和繪畫。 太白樓西側是廣濟寺。綠樹掩映之中的“觀音閣”是圮毀的廣濟寺僅剩的建築,內供觀音菩薩像。閣前左側有一口“赤烏井”,是采石磯最為古老的歷史文物。

觀光景點

廣濟寺

西首有蛾眉亭,亭建於北宋,已有900多年歷史。亭內有數方珍貴的古碑。蛾眉亭據險而臨深,憑高而望遠,景色秀麗。亭前左前方臨江之處,是一塊平坦巨石為聯璧台,此石嵌在蔥鬱陡峭的絕壁上,伸向江中,險峻異常。民間傳說詩人李白是在這裡跳江捉月,騎鯨上天的,故又稱捉月台或捨身崖。

聯璧台

左下側的臨江絕壁之上有燃犀亭,四方小亭簡樸典雅。傳說東晉將領溫嶠在此燃犀角照金牛水怪。亭下滔滔江水穿過天門一瀉而下,浪擊峭壁,捲起千堆雪,氣勢壯觀。亭西側石階下還可以看到懸空橫出的巨石,上有一隻50餘厘米長的大腳印,傳說是明初大將常遇春三打采石磯時留下的。

翠螺山

半山腰還有李白衣冠冢,墓用青石壘砌,基高2米,直徑5米,墓碑上鐫“唐詩人李白衣冠冢”。四周松柏簇擁,芳草菲菲,環境幽靜。

三元祠

,又稱三官洞,是采石磯最大的一座天然石洞,在蛾眉亭西側岩下,洞傍山臨江嵌在崖壁間,下落無地,如自水出,江水拍擊洞邊崖壁,浪花飛濺,令人眩目。洞內上下兩層,洞內有洞,可通大江,環境別致,四季景色迥然各異,洞中供奉天、地、水三元水府神位。內還設有茶室。

採石風景區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旅遊區,由采石磯片區、濮塘片區、青山片區、橫山片區組成,總面積64.85平方公里,是一處以詩仙李白為靈魂,以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為底蘊,以“翠螺浮大江”的山嶽型自然景觀為特色,以文化欣賞、自然觀光和休閒為主要功能的綜合型風景區。
採石風景名勝區歷史悠久,文化豐富,作為“長江三磯之首”的自然景觀代表采石磯和以“詩仙長眠之地”聞名的人文景觀靈魂李白文化在國內均具有代表性,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有機結合,人文景觀為自然景觀添色,自然景觀為人文景觀添彩,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風景區四大片區特色各異,采石磯片區,以偉大詩人李白為靈魂,以“大江繞絕壁,草聖伴詩仙”景觀為特色,以李白文化欣賞和江磯攬勝功能為主,戰爭文化和宗教文化欣賞功能為輔的觀光遊覽區。濮塘片區,以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基礎,以優美的自然景觀為特色,以竹景觀、竹文化欣賞和休閒度假為主,革命歷史教育功能為輔的休閒度假區。青山片區,以“白水繞青山,詩仙憶謝公”景觀為特色的,以李白文化和謝脁文化欣賞為主,宗教文化欣賞和休閒娛樂功能為輔的觀光遊覽區。橫山片區,以自然生態景觀為特色,以訪古探幽、登高攬勝為主要功能,突出自然野趣與幽趣的生態旅遊區。四片區類型豐富、特色各異、優勢互補、結構優良,共有兩大類七中類三十三小類景觀,極具多樣性,山水相映、人物相倚、古今相融、情景相輝。
採石風景區地形險要,向為金陵門戶,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從春秋到民國年間,這裡就發生了二十餘次著名的戰爭。採石風景區也有著豐富的宗教文化,在歷史上先後出現過許多著名寺廟,有“採石雖小,七十二廟”之說。廣濟寺初創於三國時赤烏三年(239年),是我國最早的佛寺之一,小九華山上的地藏王廟也曾盛極一時。
2003年《採石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通過國家建設部評審以來,採石風景區建設步入了快速發展階段:景區內常住人口遷出、鎖溪河綜合整治、太白大道拓寬、翠螺灣景區、謫仙園景區、翠苑、延園等基礎設施工程的建設,使風景區文化品位和景觀內涵得到進一步提升,同時,宣傳力度的不斷加大,也擴大了風景區知名度和影響力,給景區帶來了遊客量的逐年增長。
當前,採石風景區年接待遊客量約60萬人次,客源地以南京、蕪湖等周邊城市以及滬寧高速沿線城市為主。景區經營項目以觀光門票為主,另有長江觀光遊船、翠螺山觀光索道、鎖溪河水上遊樂等休閒娛樂項目,節慶活動有鎖溪河龍舟競賽、多米諾骨牌運動、小九華廟會等。風景區緊鄰長江,以“長江魚宴”為代表的地方特色餐飲文化也已漸成氣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