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珍(革命烈士、原紅三師副師長)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1926年8月22日,北伐軍進入通城縣,吳國珍等熱血青年毅然投奔北伐軍第4軍葉挺獨立團。不久,因攻打汀泗橋立功而升任排長,並秘密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0年10月,蔣介石以十倍於我紅軍的兵力對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第一次“圍剿”。他們糾集“長練隊”、“鏟共團”等地主武裝,瘋狂的“圍剿”鄂東南蘇區。為了粉碎敵人的“圍剿”,吳國珍辦起了一個小型“兵工廠”。打制馬刀,造土槍,自製“手榴彈”,用以裝配隊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國珍
  • 別名:孝煌
  • 出生地:通城縣水口鄉王家坊
  • 出生日期:1902年11月12日
  • 逝世日期:1933年
  • 職業:軍人
家庭出身,革命事跡,英勇犧牲,《通城縣誌》記載,八旬女兒欲瞻仰憑弔烈士父親,好心“的哥”助烈士女兒祭烈士,

家庭出身

吳國珍,1902年11月12日生於通城縣水口鄉王家坊一個貧困農民家庭。

革命事跡

1926年8月22日,北伐軍進入通城縣,吳國珍等熱血青年毅然投奔北伐軍第4軍葉挺獨立團。不久,因攻打汀泗橋立功而升任排長,並秘密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0年10月,蔣介石以十倍於我紅軍的兵力對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第一次“圍剿”。他們糾集“長練隊”、“鏟共團”等地主武裝,瘋狂的“圍剿”鄂東南蘇區。為了粉碎敵人的“圍剿”,吳國珍辦起了一個小型“兵工廠”。打制馬刀,造土槍,自製“手榴彈”,用以裝配隊伍
中旬,吳國珍率領湘北游擊隊60人槍,拔掉鴉雀山“哨卡”,殲敵34名。接著,吳國珍率部揮戈東進,取得了一天連拔2個“哨卡”的戰果。不久,他又率部主動配合紅16軍奪取縣城,為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立下了汗馬功勞。
這年冬,紅16軍入通城,打響了圍殲敵10師花石秋團的戰鬥。湘北游擊大隊積極配合紅16軍攻打縣城,嚇得敵縣長方超越牆逃走,是役,全殲敵2營,獲軍用品無數。
1931年春,平瀏地方武裝編成了湘鄂贛獨立2師某部挺進黃袍山,吳國珍立即為其部籌措軍餉。一天晚上,吳國珍率戰士吳文尚、吳孝田等6人,攜帶銀元前往黃袍山。途中,恰遇敵1個團企圖偷襲我獨立2師某部。緊要關頭,吳國珍臨危不亂,立即將6人分為2個戰鬥小組,利用有利的地形,牽制了敵人1個營的兵力,使獨立2師贏得了反包圍敵人的時間,重創了敵軍,因而得到了邱師長的高度讚揚。
1931年10月,吳國珍率部編入紅16軍。任16軍某部團長。同年6月,吳國珍率部星夜奇襲大沙坪,轉戰金竹樓,和湘鄂邊游擊大隊在龍潭洞之耙齒山擊斃敵新10師某連長及士兵30多人,傷60多人,並擊潰了崇陽高梘“鏟共團”。自此,吳國珍威震(城)臨(湘)崇(陽)數縣之敵。

英勇犧牲

1933年,在第四次反“圍剿”戰鬥中,由於吳國珍身先士卒,屢立戰功,顯示了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被提拔為紅3師副師長。10月4日晚,吳國珍率領紅3師某部以及當地赤衛隊員約千餘人進攻汀泗橋。吳國珍一馬當先,衝上汀泗橋,不幸身中數彈,血灑疆場,為革命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通城縣誌》記載

吳國珍(1902—1933),號孝煌,庚陂畈王家坊人。少喪父,家有薄產,上過私塾。性豪放,喜射獵,對鄉里豪強,深惡痛絕。
民國十五年(1926)八月,國民革命軍攻克通城,國珍投奔葉挺獨立團,不久,任排長,參加南昌起義,後,在汕頭被俘,編入國民黨軍李宗仁部。民國十七年(1928)春節,由岳陽逃歸,在家務農。民國十八年(1929),吳國珍多次與中共湘、鄂、贛邊區派來藥姑山開闢革命根據地的趙琪、向德在黑狗坡商討建軍問題。不久,在黑狗坡消滅土匪8名,繳獲長、短槍各兩支,建立起藥姑山地區第一支農民赤衛隊,吳國珍任隊長。民國二十年(1931)策動北港團防局團丁吳繼堯、吳耀林為內應,巧取團防局長槍12支,將農民赤衛隊與湘北游擊隊合編為游擊大隊,吳國珍任大隊長。同年調江西紅軍幹部學校學習後,升任紅軍獨立第二師第八團團長。一次,與戰士吳文尚牽制國民黨軍一個營,使紅軍安全轉移。
民國二十一年(1932)春,駐大沙坪的國民黨軍營長吳光照率部包圍王家坊,全村被洗劫一空,擄去村民吳運三、吳玉堂等7人,關押在大沙坪,準備殺害。國珍聞訊,率部從駐地白石林趕回,星夜奇襲大沙坪,全殲吳光照營,繳獲槍枝數百,被擄村民全部得救。
民國二十二年(1933),吳國珍升任紅三師副師長,夏曆八月十五日,率紅三師夜襲鹹寧汀泗橋時陣亡,遺體葬鹹寧飛仙洞。(摘自《通城縣誌》)

八旬女兒欲瞻仰憑弔烈士父親

烈士確有其人 真在汀泗犧牲。
2005年3月14日,通城信息港二版以“誰能幫八旬北伐烈屬了心愿”為題,報導了通城縣北港鎮馮灣村85歲高齡的吳風保老太太,因家境貧寒,不能到北伐戰爭遺址汀泗橋戰役紀念地,瞻仰憑弔父親吳國軍一事後,在廣大讀者中引起強烈反響。
見報的當天,汀泗橋鎮一名姓甘的熱心讀者給記者打來電話稱,他當日趕到汀泗橋戰役紀念地,在那裡並沒有看到她父親的姓名。他說,如果吳老太真是北伐烈屬,他願資助吳老太來汀泗的費用。
3月13日下午,記者曾驅車趕到汀泗橋戰役紀念地,在陳列室里存放的文稿中,記者也沒有見到烈士吳國軍的姓名。14日上午,記者在鹹安區民政局優撫科花了半天時間,在保存的有關記載北伐戰爭的文字稿中,也沒有尋到吳國軍烈士的姓名。
難道吳國軍不是烈士?記者為了幫助吳老太了卻這樁心愿和弄清革命烈士的真實情況,後來依據吳老太手上的革命烈士家屬定補證(證號為L510006),請求通城縣民政局幫助查詢。
據該縣民政局優撫股通過定補證號查詢記載烈士的有關文字資料,並通過傳真將省民政廳2001年12月編輯的《湖北省革命烈士英名錄續編下卷》1414頁中的資料傳到本報。記者在文字資料中見到,吳風保的父親叫吳國珍(又名孝煌),生於1903年11月,1926年參加革命,“1933年10月4日,率三師一部及當地赤衛隊1000餘人,在汀泗橋圍殲鎮保全團的戰鬥中,身中數彈,犧牲於汀泗橋橋頭”。1952年4月,通城縣人民政府追認吳國珍為革命烈士。據通城縣民政局介紹,吳風保真名叫吳鳳保,是吳國珍的小女兒,烈士吳國珍一共有兩男一女。

好心“的哥”助烈士女兒祭烈士

“爸爸,女兒看您來了!”!  ——好心“的哥”助八旬烈屬汀泗橋頭祭父。
2005年3月18日,在鹹寧溫泉城區眾多“的哥”的幫助下,南鄂晚報曾兩次報導的烈士後人——通城八旬老人吳鳳保太婆拄著拐杖,領著大兒子和兒媳婦來到鹹安汀泗橋畔,了卻了她一生以來想拜祭亡父的心愿。
自南鄂晚報3月14日報導了《誰能幫八旬北伐烈屬了心愿》一文後,在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溫泉城區多名“的哥”司機紛紛給報社打來電話,表示願意開車到通城去幫助老人完成心愿。經南鄂晚報記者多方證實,八旬老人吳鳳保的父親吳國珍1933年10月4日在一次圍殲鎮保全團的戰鬥中犧牲於鹹安汀泗橋頭。1952年,吳國珍被通城縣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吳鳳保老人從3歲起就再也沒見過父親。後來聽說烈士父親犧牲在汀泗橋,幾十年來就一直想親自到父親的殉難地拜祭,只是因家貧難成行。
3月18日一大早,溫泉、鹹安“的哥”代表趙明和晏防洪分別駕駛自己“的士”,自費隨同本報記者驅車130餘公里到通城北港馮灣村,負責全程接送吳鳳保老人,並代表各自公司:鹹運安達公司及負責人曾蘭、鹹運旅遊計程車公司及負責人門軍向吳鳳保老人捐助現金共600元。
走進村口,早就聞訊的吳鳳保老人拄著拐杖迎了出來。記者看到,85歲吳太婆,耳聰目明,神情激動,她不停地告訴圍觀的村民:“我就要去看我爸了,我要去看我爸了”老人臉上流露出深深的渴望,那份笑意和激動,讓圍觀村民雙眼泛紅。
吳鳳保老人獨居的家在一個小山坡上,極其簡陋。老人的兒媳胡愛珍對記者說,公公是三年前去世的,婆婆的3個兒子都有疾病,長年都在服藥,日子過得很清苦。好在政府已每月發給她65元的撫恤費,現在也正在申請辦理低保補貼。
胡愛珍說,婆婆這一生中唯一的牽掛就是想了卻一家人(兩個親哥哥已去世)的心愿,到爺爺犧牲的地方拜祭。提起父親,吳鳳保老人禁不住老淚縱橫,哽咽著說:“年紀越大,這種心情越急。”
在往汀泗橋去的路途中,赤壁城區麥哈姆美食城老闆熊學貴聞訊後,專程趕來為老人買了一束鮮花,以示對先烈的懷念和烈士的後人的問候。
下午4點左右,當車行至離汀泗橋約一公里處,吳鳳保老太婆突然在車上痛哭起來,“我的爸啊,我來看您了!”
在北伐戰爭遺址汀泗橋戰役紀念地,八旬老人手捧鮮花,神情很莊重地向烈士墓前走去,並親手將鮮花安放在墳頭,然後在父親的墓前失聲慟哭,長跪不起,釋放80餘年來對父親的思念之情,此情此景,無不讓眾人為之動情。
下午,好心“的哥”又把老人安全送回了通城老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