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德語系

同濟大學德語系

同濟大學的德語教學可謂中國德語教學的縮影,有歷史悠久,規模較大、類型齊全和注重質量四個特點。同濟大學的前身是由德國醫生寶隆(Dr. Paulun)於1907年創建的德文醫學堂。當時即以德語語言學校開路。除大學部的德語文學專業外,同濟大學還設有附中及新生院,均以德語教學為主。德語系下設三個教研室:研究生教研室、本科教研室、大學德語教研室。另設有科技德語中心,從事實用科技德語的科研與教學。德語系現有正教授5名,副教授11名,講師13名,助教4名,見習助教3名和德國專家3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同濟大學德語系
  • 類別:系別
  • 學校:同濟大學
  • 成立時間:1907年
課時調整,教學演變,教材更新,規模擴大,培訓加強,

課時調整

80年代和90年代初,根據專業不同,大學德語課程的課時為兩種:一年制,每周18課時;二年制,每周8課時。1994年由學校安排建立德語新生院,新生入學後先學一年德語,每周18課時,然後回到各院系開始專業學習。1998年進一步調整,除了汽車學院德語為必修課之外,其它專業各年級同學(畢業班除外)只要通過大學英語四級皆可選修德語,集中一年進行德語強化培訓,每周18課時,之後回本專業繼續學習。這樣的調整可以滿足更多同學學習德語的願望,而且讓學生在學習時間安排上有了更多的自主性。

教學演變

早期的德語教學,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教學目的以培養學生的讀、聽能力為主,重點是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教學方法多以知識傳授為主,側重對語法知識的講解,教學活動單一。隨著國內形勢的發展,學生學習德語的目的發生了變化,或者就業後要用德語交際,或者去德國留學,都不再滿足於僅僅是閱讀能力的訓練。於是大學德語教學順應形勢變化,豐富教學內容,不僅傳授語言知識,而且全面加強訓練聽說讀寫四項語言技能,並針對大學生出國留學願望增加德國國情知識和中德跨文化交際方面的知識。教學手段呈現多樣化,由外教上口語課,在多媒體教室上視聽課,除了課堂教學外,還組織作文比賽、德語知識競賽等,每學期安排數次講座,邀請資深教師主講,內容涉及德語語言、學習方法、德國國情以及留學諮詢等。

教材更新

90年代初放棄了沿用多年的教材《Deutsch als Fremdsprache》和《Deutschlehre für Ausl?nder》,這兩套教材雖為德語原版,但編寫於70年代,已顯陳舊過時,不再能滿足中國德語學習者需要。德語系自行組織編寫了《大學德語教程》,同時配套使用注重聽說的德語原版教材《Themen neu》。近年來繼引進原版教材《Passwort Deutsch》後開始使用《新編大學德語》,這些都是最新出版的教材,不僅內容新,能夠反應德國當前時事面貌,而且注重交際功能培養,符合德語學習者要求。 大學德語教研室積極參與德語教材及相關輔導材料的編寫,近年來參與了多項國家級、校級等項目,已有多項成果出版。

規模擴大

在全國大學德語四級考試基礎上,德語系組織同濟大學德語六級考試。從1989年開始,參加考試人數為每次400左右,到2005年報名人數達1401人,其中有一半左右來自於外校。如今,德語六級考試已在全國德語學習者中具有很大影響力,不僅有來自上海的考生,而且來自長春、西安、山東等外地的考生數量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德語六級考試不僅在公共德語界影響廣泛,而且對專業德語的學生也有很大的號召力,同時得到了一些德國著名高校的承認。2000年開始建立大學德語四、六級複習題庫,幫助同學們更好地複習迎考,從而提高整體德語考試水平。

培訓加強

為了保證教學水平,所有大學德語教師都必須赴德國進修,每年都有部分教師參加歌德學院舉辦的短期培訓班。定期舉辦青年教師教學法系列培訓講座,交流教學經驗。對剛參加工作的青年教師實行帶教制度,由有經驗的老師任指導教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