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華(同濟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

朱建華,男,德語系,主要研究 德語套用語言學、德語構詞學、漢德比較語言學、中德跨文化交際、德語教學法等 ,1981年留校工作。1983-1987德國波鴻魯爾大學日爾曼語言文學系,,獲博士學位。1987年回國返校。1993年晉升為教授。同濟大學二級教授、A崗責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現任同濟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德語系主任,國家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德語組組長,國際日爾曼學會理事,國際跨文化日爾曼學學會理事,德國德語協會上海分會會長,中國德語教學研究會理事,中國跨文化日爾曼學研究會副會長,上海市外文學會理事,上海市歐美同學會洪堡學者聯誼會秘書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建華
  • 國籍:中國
  • 職業:同濟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
  • 性別:男
人物簡介,主要經歷,科研成果,代表性作品,

人物簡介

姓名: 朱建華
性別: 男
所屬單位: 德語系
學位: 博士
研究方向: 德語套用語言學、德語構詞學、漢德比較語言學、中德跨文化交際、德語教學法等
職稱: 教授
職位: 副院長
同濟大學二級教授、A崗責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現任同濟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德語系主任,國家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德語組組長,國際日爾曼學會理事,國際跨文化日爾曼學學會理事,德國德語協會上海分會會長,中國德語教學研究會理事,中國跨文化日爾曼學研究會副會長,上海市外文學會理事,上海市歐美同學會洪堡學者聯誼會秘書長。德國《Germanistik》編委,德國《Literaturstrasse》副主編、德國《Deutsch-Chinesisches Forum interkultureller Bildung》副主編、《同濟大學學報文科版》編委。曾任同濟大學文法學院副院長、德語新生院院長等。主要研究方向:德語套用語言學、德語構詞學、漢德比較語言學、中德跨文化交際、德語教學法等。

主要經歷


1981年留校工作。1983-1987德國波鴻魯爾大學日爾曼語言文學系,,獲博士學位。1987年回國返校。1993年晉升為教授。1993年被評為上海市高校優秀青年教師。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94年獲德國洪堡基金會研究獎學金。2001年11月,2003年4月分別任德國杜伊斯堡大學、柏林工業大學客座教授。2008年被評為上海市教學名師。

科研成果

近五年來獲省部級以上科研立項2項。主持的國家十五規劃、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新編大學德語》2007年被評為上海市優秀教材一等獎。領銜教學梯隊的“大學德語課程建設”2006年被評為同濟大學優秀教學成果特等獎。“大學德語”2007年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在國內外發表學術專著、論文、教材等90餘篇(部)。

代表性作品

國語的彼岸.——中國的語言與方言.德國方言雜誌Schwädds. 1984年5期]
專業語言複合詞的形態、語義及功能.(專著)德國Julius Groos 出版社 1987]
從語用及篇章功能角度觀察專業語言複合詞.德國《Dialog論文集》Max Niemeyer 出版社1990]
科技德語構詞的篇章組織功能.《同濟大學學報》1990 年1期
專業篇章——八十年代以來的專業語言研究方向.《同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1年1期
論科技德語的發展趨勢.《上海科技翻譯》1993年2期
論科技德語的交際方式.《同濟大學學報》1993年2期
計算機編撰德漢科技詞典的探索.《辭書研究》1993年3期
東亞地區“德語作為專業和外語”會議報導.德國《Info DaF》1994年4期]
中國大學德語教學的現狀和前景.《Deutsch als Fach- und Fremdsprache in Ostasien 論文集》.德國Julius Groos 出版社, Heidelberg 1996]
科技德語閱讀手冊.(參編)化學工業出版社
語篇基礎上的德語構詞分析.《篇章語言學研究論集》(孔德明主編)江西人民出版社 中德專業語言與專業文化之比較.《多媒體時代的文學》論文集.韓國漢城日耳曼學會 1998]
中國人學習傳統的弱點與強勢——中國德語作為外國語教學的問題與前景.《亞洲日耳曼學者大會》報告,日本福岡1999]
關於中德跨語言跨文化專業交際的若干思考.《中德跨文化交際論叢》 同濟大學出版社
大學德語聽力教程. (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科技德語及其在德漢專業交際中的作用.《文學之路——中德語言文學與文化年鑑(第二卷)》 人民文學出版社 北京 2001年]
新編大學德語(第一冊, 主編).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北京2002
日耳曼語言學在中國. 德國吉森《文學與語言學期刊》2002年4期)
專用語語言學,專用語教學法和跨文化交際. 經濟-技術-媒體。德國Peter Lang出版社2003]
專用語語言學,專用語教學法和跨文化交際. 經濟-技術-媒體 (主編) 德國Peter Lang出版社2003]
中德青少年語言表達比較. 論文集 „青少年語言-- 我們時代的鏡子“ 德國 Peter Lang 出版社,法蘭克福 2003]
德語作為套用學科——問題與前景. „東亞地區德語作為第二外語——新的前景“ 德國Stauffenberg出版社2003年]
德語在中國作為外國語和日耳曼學——各階段之發展.(第二作者)德國國際日耳曼學年鑑 2003年2期]
新編大學德語(第三冊,主編).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北京2004
中國德語作為套用學科的教材編寫——以新編大學德語為例.《教學法反映》德國Stauffenberg出版社 2004]
新編大學德語.(第四冊,主編)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北京 2005 2005]
大學德語聽力教程(第二版). (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 2006
中德跨文化交際新論(朱建華,顧士淵主編)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北京2007
大學德語教育的發展。《高校大學外語教育發展報告》(1978-2008)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8。第185-202頁。
教授過的研究生課程
《德語語言學導論》、《德語語言學使》、《科技德語概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