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野縣

博野縣

博野縣隸屬於河北省保定市,地處河北中部,保定市南部東,黑龍港流域北端。東與蠡縣交界,西與安國市毗鄰,北與清苑縣接壤,南與衡水市的安平縣、饒陽縣相連。朔州黃驊港鐵路(簡稱朔黃鐵路)呈東西方向穿境而過,總面積340平方公里。總人口245504人(2010年),全縣轄4個鎮、3個鄉。2004年,博野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2億元。

2018年9月29日,河北省政府發出通知,正式批准博野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博野縣
  • 外文名稱:Boye County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河北·保定
  • 下轄地區:博野鎮,程委鎮,小店鎮等
  • 政府駐地:博野鎮
  • 電話區號:0312
  • 郵政區碼:071300
  • 地理位置:河北省保定市南部
  • 面積:340平方公里
  • 人口:245504人(2010年)
  • 方言:北方方言
  • 氣候條件: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興國寺石塔顏元祠堂
  • 火車站博野站
  • 車牌代碼:冀F
  • 名人:牛滿江
  • 行政區劃代碼:130637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人口民族,人口,民族,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水文,氣候,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社會事業,教育,衛生,社會保障,歷史文化,旅遊,著名人物,

歷史沿革

唐虞夏商為冀州之域。春秋時為晉地。戰國時為趙地。秦代屬上谷。西漢始置蠡吾縣,屬涿郡。東漢永元二年(90年)更隸河間國。本初元年(146年)屬中山國。三國魏時屬河間郡。晉屬高陽國。北魏時蠡吾縣屬高陽郡。北齊併入博野縣(博野縣治所在今蠡縣城關)。隋開皇三年(583年)隸瀛州,大業三年(607年)改屬河間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更隸瀛州,五年改屬蠡州。八年還屬瀛州,九年又屬蠡州。貞觀元年(627年)改隸瀛洲。天寶元年(742年)屬河間郡。至德二年(757年)復隸瀛洲。永泰間(765-766年)改屬深州。元和十年(815年)還屬瀛州,後又屬深州。
五代初屬深州,後周顯德六年(959年)改隸定州。
宋雍熙四年(987年),置寧邊軍。景德元年(1004年)改為永寧軍,宜和七年(1125年)將為博野縣,未久,又恢復永寧軍建置,仍領博野縣。
金天會七年(1129年)置博野郡軍,天德三年(1151年)改州名蠡州,博野屬之。
至元三年(1126年)省博野縣東境(約今蠡縣地)入蠡州,西境(約今博野地)入蒲陰縣,三十一年析蒲陰縣東部地復置博野縣(縣治亦在今蠡縣地),屬保定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始徒博野縣城治,屬祁州,六年改屬保定府。
清代因之。
民國二年(1913年)改屬范陽道,次年范陽道改名保定道,博野縣仍舊屬。民國十七年(1928年)隸河北省,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屬河北省第十行政督察專員區。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0月,博野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屬冀中區。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9月,屬晉察冀邊區冀中區二專區。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秋,改屬冀中區十專區。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6月,改屬冀中區九專區。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博野縣屬冀中區七專區。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7月,屬冀中區九專區。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9月,屬華北行政區冀中區九專區。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後,博野縣劃歸河北省定縣專區。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博野縣仍屬河北省定縣專區。
1954年4月24日,撤銷定縣專區,博野縣劃歸保定專區。
1958年7月5日,撤銷博野縣,併入安國縣。
1962年1月15日,恢復博野縣制,仍屬保定專區。
1970年,保定專區改稱保定地區,博野縣仍屬之。
1994年12月,保定地市合併,博野縣屬保定市。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38年4月,望都、清苑兩縣的20多個村劃歸博野,其中包括:南忠衛、大宋、南莊、劉家疃、蘆家莊、鄭家莊、永興莊、齊村、劉家佐、符家佐、洪善堡、道西、伍坊、七器、花園頭、賈莊、泊莊、張七、屯裡、宋崗、滑崗、褚崗、藺崗、南陳村、前劉市、後劉市、東魏、扈家營、南埝頭、中埝頭、北埝頭、堤內陳村、東王各莊、西王各莊、史家佐、劉陀營、北林里、兌坎莊、西柳青、東柳青、黃家莊、北高晃、南高晃、段家莊、八里莊、沈何莊、王家莊、賈家莊、梁家莊、郭家莊、戴家莊、薛家莊、張劉莊、南辛莊、北辛莊、南劉陀、北劉陀、李家陀、大北河、小北河、劉莊、東陳村。
1945年9月又將上述村莊歸屬蠡縣
1947年12月,將劉陀營、東王各莊、西王各莊,史家佐、南劉陀、北劉陀、李家坨、大北河、小北河9個村劃歸博野縣,把博野縣的東許村劃歸蠡縣。
1958年7月,將大程委、頓家莊、史家佐、東墟4個鄉共58個村劃歸蠡縣,將城東、小店、北楊村、馮村、同連、城關6個鄉共71個村劃入安國縣。1958年10月,蠡縣所轄原博野縣4個鄉劃入安國縣。
1962年1月15日,博野縣制恢復,原轄博野縣129個村全部歸回,同時,將王各莊由安國劃歸博野。將建新村歸回安平縣。博野鎮
2000年,博野縣轄3個鎮、4個鄉:博野鎮程委鎮小店鎮東墟鄉北楊村鄉城東鄉南小王鄉。 
2002年底,博野縣轄3個鎮、4個鄉,6個社區、133個村。

區劃詳情

截止2013年,博野縣博野縣轄3個鎮:博野鎮程委鎮小店鎮,4個鄉:小店鎮、東墟鄉北楊村鄉城東鄉南小王鄉

人口民族

人口

2010年,博野縣總人口為245504人。

民族

博野縣境內主要少數民族有回族、滿族、壯族、蒙古族、朝鮮族。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博野縣地處冀中平原腹地,位於河北省中部,居保定市南部,北距保定50公里,西南距石家莊100公里,北偏東距北京200公里。博野縣東與蠡縣交界,西與安國毗鄰,北與清苑接壤,南與衡水市的安平、饒陽縣相連,博野縣總面積340平方公里(2013年)。
博野縣

地形

博野縣全境屬太行山東麓山脈平原,境南北狹長,除西部有兩條狀風沙高地,面積為1.47萬平方米外,其餘均為平坦壤地。地勢中北部西高東低,南部和東南部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地面高程(黃海)在19米—30米之間,坡降為1/3000。

水文

博野縣境內5條河渠橫貫東西。行洪河、瀦龍河,縣界流程15.4公里。排水河道三條自北向南依次為孝義河、月明河、小白河。沙河乾渠為行水河渠,縣內渠長9.437公里。境內主要河流是豬瀧河,標準行洪流量3000立方米/秒,博野縣地下水資源豐富,有機井4000多眼。

氣候

博野縣屬溫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乾濕季節明顯,四季分明,降水量不足,且年際及年內分布很不均勻。春季乾旱多風,夏季濕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少雪。平均氣溫12°C,地濕14.7°C,日照2750.8小時,降水452.3毫米,無霜期為189天。

經濟

綜述

2004年,博野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03年增長14.5%,增幅提高2.9 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4.3億元,比2003年同比增長6.3 %;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4.4 億元,比2003年增長27.2 %;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4.5 億元,比2003年增長11.7 %。二、三產業比重達到67.4 %,比2003年提高2.9個百分點。
2004年,博野縣完成財政總收入6186萬元,比2003年同比增長12 %。地方一般預算收入2528萬元,比2003年同比增長14%。其中包括增值稅176萬元,營業稅265萬元,企業所得稅92萬元,個人所得稅174萬元。2004年全年財政總支出10205萬元,比2003年同比增長5 %;其中:基本建設支出90萬元,科教文衛事業費3214萬元,各項行政事業費支出9481萬元,農林水支出587萬元,社會保障補助支出295萬元。
2004年,博野縣全縣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貸款餘額6億元,比2004年初增加473萬元。其中,短期貸款餘額5.73億元,比2004年初增加672萬元,用於農業的短期貸款為2.02億元,比2004年初增長715萬元;中長期貸款餘額2647萬元,比2004年初減少83萬元。金融機構存款餘額12.9億元,比2004年初增加6993萬元,其中企業存款餘額7613萬元,比2004年初減少4501萬元;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1.54億元,比2004年初增加1.05億元,比2003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0.4%。

第一產業

2004年,博野縣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8.9 億元,比2003年增長5.4 %。其中,農業產值5.8 億元,比2003年同比增長4.8%;畜牲業產值2.5億元,比2003年增長6.4 %。糧食播種面積34萬畝,比2003年增長1 %;糧食總產量14.5萬噸,比2003年增長4.6 %。蔬菜播種面積9.01萬畝,比2003年同比增長1.1%,產量34.3萬噸,比2003年同比增長2.4 %。肉類產量1.5萬噸,比2003年增長8.8%;牛奶產量1205噸,比2003年同比增長45.5%;鮮蛋產量8809噸,比2003年同比增長2.9 %;生豬出欄16.7萬頭,比2003年同比增長7.1%;羊出欄7.7萬頭,比2003年同比增長5.2% ;家禽出欄 70.1萬隻,比2003年同比增長6.6 %。

第二產業

2004年,博野縣實現工業總產值13.9億元,比2003年同比增長12.7%;完成工業增加值3.6 億元,比2003年增長25.5 %。工業對全縣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44 %,拉動經濟成長6.4個百分點。
博野縣全縣共有1269個工業生產單位,其中油漆塗料生產單位84個,橡膠生產單位39個,拔絲生產單位64個,印染紡織生產單位126個。在重點監測的 22戶入統工業企業中,有油漆塗料企業3家,橡膠企業5家,拔絲企業2家,印染紡織企業4家。博野縣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5.4億元,比2003年同比增長41.1%;完成增加值1.6億元,比2003年同比增長39.7%;實現利潤2885萬元,比2003年增長40%;利稅總額4302 萬元,比2003年同比增長33.9 %;產銷率達到97.7%,比2003年同期增長0.2個百分點。2004年建築業實現增加值8963萬元,比2003年增長35.9%。建築業總產值達到3.6億元,比2003年同比增長35.3%。2004年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6.8 億元,比2003年同比增長49.1 %。其中,基本建設投資0.6億元,比2003年增長69.2%;更新改造投資2.6億元,比2003年增長52.7 %;城鎮工礦區私人建房投資5349萬元,比2003年同比增長56.8%。

第三產業

2004年,博野縣完成郵電業務總量3041萬元,比2003年同比增長28.4%; 固定電話用戶達3.2萬戶,其中農村電話用戶達到2.7萬戶,比2003年同比增長20.5%;行動電話用戶達到2萬戶,比2003年同比增長19%。行動電話普及率達到8部/百人,比2003年同比增長17.9%。
2004年,博野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53億元,比2003年同比增長18.2%。其中,分行業來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完成1.93億元,比2003年同比增長18.3%;餐飲業零售額完成2113萬元,比2003年同比增長19.2%;製造業零售額完成1055萬元,比2003年同比增長17.6%;農業生產者零售額完成1188萬元,比2003年同比增長17%;其他行業零售額1715萬元,比2003年同比增長17%。

交通運輸

博野縣境內,朔黃鐵路、定(州)河(間)公路橫貫東西,公路保衡跨躍南北。2004年,博野縣境內公路通車裡程達到213公里,境內鐵路營業里程為11公里。共有公共汽車運營車輛62輛,公共汽車線路達到12條,覆蓋博野縣133個行政村;民用汽車擁有量達到1731輛,比2003年同期增加了128輛,其中私人汽車擁有量達到1382輛,比2003年同期增加了102輛。

社會事業

教育

2004年,博野縣全縣擁有中國小校91所,其中:國小78所,初級中學10所,高級中學1所,職教中心1所,特教學校1所。國小在校生16950人,比2003年同比下降11.1%,普通中學在校生17918人,比2003年同比下降5.4%;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國小在校生鞏固率100%;普通中學專任教師795人,比2003年同比下降14.5%;國小專任教師1051人,比2003年同比下降8.1%。有教學樓50座。

衛生

截至2004年底,博野縣有醫院、衛生院11所,床位271張,衛生技術人員382人。其中:執業醫生97人,助理醫師59人,護士82人,檢驗人員21人,藥劑人員37人。個體和集體診所共247個,鄉村醫生489個。

社會保障

2004年,博野縣在崗職工年末人數達7426人。全部在崗職工工資總額為7166萬元,比2003年同比增長14%,年平均工資10154元,比2003年同比增長7%。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職工人數為1546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職工人數為6008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5701人,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605人。

歷史文化

帽兒舞
博野“帽兒舞”起源於清代,至今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演員頭戴以泥土或用竹篾鉛絲紮成造型,外輔以紙張,塗色製成各種形象的人物面具,伴有嬉逗、追逐等即興舞蹈,初為兩人表演,後發展到6至8人不等。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由於歷史原因,“帽兒舞”被視為帶有封建迷信色彩的舞蹈,幾近遭遇滅頂之災,博野‘帽兒舞’一度銷聲匿跡。2014年以來,在該縣宣傳文化部門的幫助指導下,縣民俗文化協會著手恢復“帽兒舞”表演。 “帽兒舞”被河北省民俗文化協會會長袁學駿譽為冀中地區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曲藝
博野曲藝主要是《西河大鼓》、《拉洋片》、《布袋戲》、《博野落子》等。

旅遊

博野縣革命烈士紀念碑亭
博野縣革命烈士紀念碑亭在程委村西北隅,程委地段醫院院內,碑亭共八塊石碑,碑文記述了在抗日戰爭中為民族解放事業英勇戰鬥不怕犧牲的革命烈士的豐功偉績,並刻有268烈士的姓名、籍貫、職務、是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還金井碑刻
還金井碑刻,位於程委鎮南林里村還金井前。該碑高3.6米,寬0.99米,厚0.26米,青石質。由明代翰林院侍講馮琦撰文井書丹。1987年10月和還金井一併被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顏元祠堂
顏元祠堂位於北楊村西北部。建於清朝雍正年間。祠堂正殿平面呈長方形。面三間,進深一間,東西長11.6米,南北寬6.6米,高7米,布瓦歇山頂,設有陽台1.35米,明柱兩銀。
興國寺石塔
興國寺石塔位於程委鎮解村學校院內。此塔建於唐景龍四年(710年),原為興國寺內之建築,現寺己毀,僅存此塔。石塔平面為四方形,塔高7.5米。此塔全用白玉石料雕成,做工精細考究,對研究唐代建築風格具有重要參考價值。興國寺塔自建塔至今,已屹立千餘年。

著名人物

博野縣的古代名人有趙廣漢王商劉志程羽程琳程顥程頤史弼劉吉顏元尹嘉銓,現代的名人有馬亞麗、江立社、楊志恆王老仙羅成立傅鐸牛滿江程茂蘭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