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動物

南極動物

南極(英文:Antarctica;法文:Antarctique)被人們稱為第七大陸,是地球上最後一個被發現、唯一沒有人員定居的大陸。

南極大陸的總面積為139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中國和印巴次大陸面積的總和,居世界各洲第五位。

整個南極大陸被一個巨大的冰蓋所覆蓋,平均海拔為2350米。南極洲蘊藏的礦物有220餘種。

截止到2009年共發南極動物現約150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南極動物
  • 外文名稱:Antarctica animals
  • 地理位置:地理南極
  • 氣候類型:寒帶
  • 占地面積:約13210000 km2
  • 動物:企鵝;海豹;磷蝦等
南極簡介,帝企鵝,外形特徵,生活規律,行為特點,生存繁殖,繁殖過程,棲息環境,分布地點,種群現狀,保護級別,海豹,簡介,外形特徵,種群分布,生活習性,繁殖方式,保護情況,南極狼,簡介,習性,種群分布,形態特徵,南極磷蝦,簡介,形態特徵,分布範圍,生活習性,醫用價值,科學價值,研究方向,其他,南極巨蟲,南極賊鷗,

南極簡介

南極,是人類最後到達的大陸,被稱為“第七大陸”,位於地球最南端,土地幾乎都在南極圈內,四周瀕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南極洲是緯度最高的大洲。總面積約1400萬平方千米,約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9.4%。由圍繞南極的大陸、陸緣冰和島嶼組成,其中大陸面積1239.3萬平方千米,陸緣冰面積158.2萬平方千米,島嶼面積7.6萬平方千米。
南極分東南極洲和西南極洲兩部分。東南極洲從西經30°向東延伸到東經170°,包括科茨地毛德皇后地恩德比地威爾克斯地喬治五世海岸維多利亞地南極高原和極點。面積1018萬平方千米。西南極洲位於西經50°~160°之間,包括南極半島亞歷山大島埃爾斯沃思地以及伯德地(瑪麗.伯德地)等,面積229萬平方千米。南極洲僅有一些來自其它大陸的科學考查人員和捕鯨隊,無定居居民。南極是世界上唯一有陸地的極地。

帝企鵝

外形特徵

一般體高在90至120厘米,體重達30-40公斤。帝企鵝身披黑白分明的大禮服,具橙色,脖子底下有一片橙黃色羽毛,向下逐漸變淡,耳朵後部最深,全身色澤協調。
南極動物

生活規律

帝企鵝個個都長得很健壯。這是因為大海里的魚蝦頭足類動物取之不盡,使帝企鵝們都能夠“豐衣足食”。平均壽命19.9年。在捕食區內,帝企鵝會反覆潛入海底深處尋找食物。帝企鵝通常以大海中的魚蝦和頭足類動物為食。

行為特點

帝企鵝的游泳速度為5.4~9.6公里/小時。新的科學研究表明,帝企鵝可以通過羽毛釋放數以百萬計的泡沫,這些泡沫能減少羽毛和冰冷的海水之間的摩擦,使游泳速度提高3倍,達到每小時30公里。它們潛水的深度超過了350英尺(約合106.7m),有時甚至超過700英尺(約合213.4m)。

生存繁殖

帝企鵝的主要敵害有海豹逆戟鯨賊鷗鯊魚等,另外雪地流浪犬也是一個威脅。
帝企鵝在南極冬季嚴寒的冰上繁殖後代,雌企鵝每次產1枚卵,由雄企鵝孵卵。不過,帝企鵝現存數量也僅有十萬隻。帝企鵝只在麥夸里島繁殖。
企鵝的婚姻制度究竟是什麼樣子?是“一夫一妻”制,還是“一夫多妻”制,或是“多夫一妻”制?曾有人用了10多年時間對近千隻企鵝(並非指帝企鵝)進行觀察,發現82%的企鵝還始終維持原配,其中有一對共同生活達11年之久,可謂是白頭偕老了。帝企鵝也是嚴格實行一夫一妻制度,每年只有一個伴侶。但是一年之後大部分帝企鵝都會重新選擇伴侶(有數據顯示該比率為78%)。不過,從帝企鵝的求偶行為來看,說它是“一夫一妻”制的家庭生活,似乎更容易被人們接受。

繁殖過程

在南極的夏季,帝企鵝主要生活在海上,它們在水中捕食、游泳、嬉戲,一方面把身體鍛鍊很強壯,一方面吃飽喝足,養精蓄銳,迎接冬季繁殖季節的到來。
4月份,南極開始進入初冬,帝企鵝爬上岸來,開始尋找“安家立業”的寶地。
到達繁殖地一個多月後,雌帝企鵝產下一枚淡綠色、重約500g的蛋,然後將蛋交給雄帝企鵝,就匆匆上路,返回食物豐富的海洋,以補養它們因生育而衰弱的身體。
雄帝企鵝用嘴將蛋撥到足背上,然後放低它們溫暖的腹部,把蛋蓋住。從此,雄企鵝便彎著脖子,低著頭,不吃不喝地站立60多天,承擔起孵蛋的重任,靠消耗自身脂肪維持體能。
7月中旬到8月初的這段時間裡,小帝企鵝們陸續地孵化出來。這時,雄帝企鵝才能稍微活動一下身子,然而雌帝企鵝還要在7~8個星期後才能回來,在她們返回前,小帝企鵝沒有食物吃,如果小企鵝太餓,雄帝企鵝會反芻出一種白色的分泌物餵到小企鵝的嘴裡,這種分泌物據說沒什麼營養,只是應付一下罷了。
當雌帝企鵝返回時,它們將裝在嗉囊里的食物帶給小企鵝。這時,雄帝企鵝就可以返回海里去捕食和補養身體了。初生企鵝的幼兒階段,是在雄企鵝的腳背上和身邊度過的,雄企鵝既是父親又是保育員,儘管初生的企鵝樣子不怎么好看,渾身毛絨絨的,灰黃色,瞪著一對帶內圈的小眼睛,走起路來,東歪西斜,但雄企鵝對它仍然十分疼愛。小企鵝出生後,有時會餓得喳喳直叫,雄企鵝又心疼,又著急,便抻幾下脖子,試圖從自己的嗓囊里吐出一點營養物來,填充一下小企鵝的肚子。
雄性帝企鵝有著唯一的特性——儘管孵化期間禁食已久,他依然能在伴侶回來前從他的食道里分泌出一種固塊物質來餵養出生的小企鵝,但這只能維持2周左右。一旦伴侶未歸,生存的本能讓他拋棄小企鵝或者快要孵化出來的幼崽。
憑著生物的本能和鳥類特有的磁性定位測向的功能,雌企鵝準確地回到了它生兒育女的棲息地。憑著雄企鵝的叫聲──企鵝通訊和交流感情的語言,雌企鵝又準確無誤地認出了它的丈夫,找到了它的孩子。此刻,雌企鵝,除了與久別重逢的丈夫親熱之外,所想到的就是它的寶貝。它給它的寶貝的第一件禮物就是一頓美餐。小企鵝見到了媽媽,本能地張開了嘴巴,雌企鵝把嘴伸進小企鵝的嘴裡,從自己的嗓囊里吐出一口又一口的流汁食物,這是小企鵝出生以來的第一頓飽餐,也是它第一次享受到母愛。
從此,小企鵝就由雌雄企鵝輪流撫養。雄企鵝把小企鵝交給妻子之後,也跑到海里去覓食,此時它已顯得消瘦,筋疲力盡。由於父母雙親的精心撫養,小企鵝長得很快,不到一個月,就可以獨立行走、遊玩了。為了便於外出覓食和加強對後代的保護和教育,企鵝父母便把小企鵝委託給鄰居照管。這樣,由一隻或幾隻成體帝企鵝照顧著一大群小企鵝的“幼稚園”就形成了。在幼稚園里,阿姨像照顧自己的子女一樣,精心地照顧所有的孩子。小企鵝也乖乖地聽阿姨的話,在那裡過得很開心,等它們的父母回來,才把它們接回去。幼稚園的小企鵝偶爾也會遭受凶禽。猛獸的侵襲,此刻,阿姨們便會發出救急信號,招呼鄰居,前來增援,對來犯之敵,群起而攻之。
儘管小企鵝在家庭和集體的精心撫養和照料下,不斷成長。健壯,然而,由於南極惡劣環境的壓力和天敵的侵害,小企鵝的存活率很低,僅占出生率的20~30%。
小企鵝出生3個月左右,南極的夏季來臨了,它們跟隨父母下海覓食、游泳。當南極的盛夏來臨時,它們已長出豐滿的羽毛。
帝企鵝的求偶方式非常特殊,雄企鵝搖搖擺擺地步行並發出叫聲,以此吸引雌企鵝的注意。
初冬時節,雄企鵝逐漸長胖。它們的生物時鐘已到了求愛時期,數天后就可以開始交配。
帝企鵝與其他企鵝不同,它們不必守護築巢的地方。科學家相信,這是帝企鵝能成功孵化的關鍵。為了對抗零下的攝氏度的寒冷,它們會把身體緊靠成一堆,避免體溫散失。
雌企鵝把蛋保護在雙腳間,並藏在孵鰭下。帝企鵝的肌肉在零下30℃的酷寒中,仍能有規律地控制孵化溫度。雄企鵝急著要孵蛋,但雌企鵝卻依依不捨,最後雌企鵝態度軟化,迅速把蛋交給雄企鵝。從這時起,雄企鵝開始令人難以置信地守夜,而雌企鵝必須遠赴海洋覓食。雌企鵝自從離別丈夫之後,在近岸的海洋里,吃飽了,喝足了,懷卵期的損耗也得到了彌補,便踏上返回故居之路,尋找久別的丈夫和初生的孩子。在數以萬計的企鵝中,雌企鵝可以通過叫聲來準確辨認自己的丈夫和孩子。雄企鵝孵蛋的孵化率很難達到100%,高者達80%,低者不到10%,甚至有“全軍覆沒”的慘相發生。這倒不是由於雄企鵝的“責任”事故,也不是由於它孵蛋的經驗不足,技術不佳,主要是由於惡劣的南極氣候和企鵝的天敵所致。
8月,在無盡的寒冷中,企鵝卵經過9個星期,終於孵化出新生命。
雄企鵝在4個月的絕食期間,只靠吃雪來維持體內的水分。雖然每隻雄企鵝都飢腸轆轆,但卻以嗉囊內的油脂分泌物來餵食小帝企鵝。
等到小帝企鵝長到3個月的時候,羽翼漸豐,開始能夠離開父母溫暖的懷抱。氣溫下降,小帝企鵝也會擠在一起取暖,這是企鵝代代相傳的生存本能。
南極動物

棲息環境

南極是地球盡頭都是冰凍大陸,由於氣候極端惡劣,只有最耐寒的動植物能在那兒生存,其中以帝企鵝最令人嘆為觀止,它們居住在橫貫南極的山脈,羅斯海羅斯冰棚的交接處,那裡是飽受寒風摧殘的科茲岬
在短暫的夏季,野生動物群集科茲岬,海鳥在海中飽餐之後,聚集在解凍的大地孵卵。體型較小的阿德利企鵝在夏季來到此地,它們好像總是吃不飽。等到夏季結束,阿德利企鵝因飽食魚、烏賊等,小而結實的身體愈加豐滿。
秋天來臨,大地覆蓋上厚厚的冰雪,帝企鵝開始最特殊的生物行為——停止進食,它們渾圓的軀體,腳、鰭和頭都是為儲存熱量而形成的。帝企鵝是體型最大的企鵝,身長可超過1m,體重達40kg。
帝企鵝是海底獵食高手,能潛入450多米深的水中,並在水裡閉氣45分鐘。
3月間,氣溫降到-30℃,帝企鵝也準備開始步行數百英里到冰地荒原漫長的旅行,因為交配季節即將開始。

分布地點

帝企鵝主要分布在南極大陸位於南緯66~77°之間的許多地方,例如靠近威德爾海科茨地和靠近羅斯灣的維多利亞地都有分布,但是在北極圈內的格陵蘭島也有分布。不過,帝企鵝現存數量也僅有十萬隻。

種群現狀

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為了獲取帝企鵝身上的油脂,曾有大量帝企鵝遭到人類屠殺,其數量不斷下減,到20世紀20年代前後,由於受公眾輿論強烈譴責,這種野蠻的屠殺才被迫停止。至1964年南極條約協商國制訂《保護南極動植物區系議定措施》之後,帝企鵝及其他許多南極物種已受到普遍的保護。
帝企鵝的現存(2009年)數量估計在15萬至20萬對左右,其種群數量相對穩定。從2001年起,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帝企鵝的保護狀況為無危。不過,據2012年6月25日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的訊息,由於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南極冰融加速,南極帝企鵝的種群的崩潰也將隨之而來,根據最新研究,情況沒有好轉的話,生活在南極洲東部阿德利地的那些帝企鵝種群最終將在2100年崩潰並迅速消失。
2012年6月,科學家警告,如果全球溫度持續上升,海冰繼續融化,南極帝企鵝的未來令人堪憂,甚至面臨滅絕的危險。

保護級別

企鵝是在南半球的動物,我國沒有,因此不算國家級保護動物 。它應該算世界級保護動物,根據企鵝種類的不同(現今世界上有17種企鵝),保護級別也不同。例如科隆群島企鵝屬瀕危動物,被列為世界一類保護動物。我國的《動物保護法》僅限於在我國範圍內的或季節性遷徙來做短暫停留的動物,尚未對企鵝的保護作出明確規定。

海豹

簡介

海豹是對鰭足亞目種海豹科動物的統稱。海豹體粗圓呈紡錘形。全身披短毛,背部藍灰色,腹部乳黃色,帶有藍黑色斑點。頭近圓形,眼大而圓,無外耳廓,吻短而寬,上唇觸鬚長而粗硬,呈念珠狀。四肢均具5趾,趾間有蹼,形成鰭狀肢,具鋒利爪。後鰭肢大,向後延伸,尾短小而扁平。毛色隨年齡變化:幼獸色深,成獸色淺。
南極動物

外形特徵

海豹是海洋動物,哺乳動物(胎生)。它們的身體呈流線型,四肢變為鰭狀,適於游泳。海豹有一層厚的皮下脂肪保暖,並提供食物儲備,產生浮力。海豹身體均呈紡錘形,適於游泳,頭部圓圓的,貌似家犬,全身被毛,前肢短於後肢。
海豹的前腳較後腳為短,覆有毛的鰭腳皆有指甲,指甲為5趾。耳朵變得極小或退化成只剩下兩個洞,游泳時可自由開閉。游泳時大都靠後腳,但後腳不能向前彎曲,腳跟已退化與海獅及海狗等相異,不能行走,所以當它在陸地上活動時,總是拖著累贅的後肢,將身體彎曲爬行,並在地面上留下一行扭曲痕跡。海獅、海象是海豹的近親,它們有耳殼,後肢能轉向前方來支持身體。

種群分布

海豹分布在北極、南極周圍附近及溫帶或熱帶海洋中,海豹主要分布在寒冷的兩極海域,南極海豹生活在南極冰源。
海豹科成員大體可以分成北方和南方兩各類群,二者可分置於海豹亞科僧海豹亞科,海豹亞科分布基本限於北半球,而僧海豹亞科出了南半球以外,在北半球的南部也能見到。
北極地區的海豹種類(7種)卻比南極(4種)的要多一些。

生活習性

海豹生活在寒溫帶海洋中,除產仔、休息和換毛季節需到冰上、沙灘或岩礁上之外,其餘時間都在海中游泳、取食或嬉戲。繁殖期不集群,仔獸出生後,組成家庭群,哺乳期過後,家庭群結束。在冰上產仔,當冰融化之後,幼獸才開始獨立在水中生活。少數繁殖期推後的個體則不得不在沿岸的沙灘上產仔。以魚類為主要食物,也食甲殼類及頭足類。
在自然條件下,海豹有時在海里遊蕩,有時上岸休息。上岸時多選擇海水漲潮能淹沒的內灣沙洲和岸邊的岩礁。例如,在中國的遼寧盤山河口及山東廟島群島等地都屢見有大群海豹出沒。海豹的游泳本領很強,速度可達每小時27公里,同時又善潛水,一般可潛100米左右,南極海域中的威德爾海豹則能潛到600多米深,持續43分鐘。海豹主要捕食各種魚類和頭足類,有時也吃甲殼類。它的食量很大,一頭60~70kg重的海豹,一天要吃7~8kg魚。

繁殖方式

海豹社會實行“一夫多妻”制。雄海豹擁有妻室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是依據該海豹的體質狀況而定,年輕體壯的雄海豹往往有較多的妻室。 在發情期,雄海豹便開始追逐雌海豹,一隻雌海豹後面往往跟著數隻雄海豹,但雌海豹只能從雄海豹中挑選一隻。因此,雄海豹之間不可避免地要發生爭鬥,狂暴的海豹彼此給予猛烈地傷害:用牙齒狠咬對方有些雄海豹的毛皮便因此而撕破,鮮血直流。戰鬥結束,勝利者更和母海豹一起下水,在水中交配,而其它海豹只能以失敗而告終,繼續去尋找屬於自己的“妻子”。海豹的繁殖特點是:產仔、哺乳、育兒必須到陸上或冰上來。海豹的發情期在12月,妊娠時間為9個月,幼崽出生在次年11月初,平均每次生產一隻小海豹。小海豹生長到4~6周時斷奶。雌、雄性海豹均2~4年性成熟。不同種類的海豹繁殖的時間有少許差異,但區別不大。

保護情況

2009年,歐盟立法禁止了商業捕殺所得的海豹產品在歐盟區的貿易,俄羅斯政府也禁止了俄羅斯的商業性海豹屠宰。在美國,國際海豹日(International Day of the Seal)是每年的3月22日。加拿大的“國際反對商業獵取海豹行動日”(International Day of Action Against the Commercial Seal Hunt)設定在每年的3月15日。中國的環保團體則把3月1日作為國際海豹日。

南極狼

簡介

南極狼這種犬科的特有種,於1876年絕種(於西福克蘭島),也是歷史上已知唯一滅絕的犬科動物之一。最接近的親源種是棲息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亞的巴塔哥尼亞狐,它們在近代也被引進福克蘭群島。已知在西福克蘭島東福克蘭島都有福克蘭狼的蹤跡,不過無法考證它們之間的差異。
在19世紀以前,阿根廷最南端的聖克魯斯省西面的福克蘭群島上生活著一種犬科動物,也叫福克蘭狼或福島胡狼。但它們實際上並不屬於狼,幾乎從不攻擊人類。由於福克蘭群島非常接近南極圈,因此動物學家們為此種犬類取名為南極狼。南極狼可以說是世界上生活在最南端的犬科動物。
南極動物

習性

南極狼為本土陸生哺乳動物,主要捕食生活於福克蘭群島上的食草動物和齧齒動物。
為了適應極地生活和捕獵需要,南極狼的毛色是隨氣溫的變化而變;夏季毛色變深,有的為淺黃,有的則呈紅色;冬季毛色變淺,有的甚至變為白色。
福克蘭群島海岸曲折,潮濕多霧,上草原廣闊,水草豐美。到了18世紀末,這裡的畜牧業已經相當發達,島上大部分居民從事畜牧業。
這裡廣闊的草原和種類繁多的食草動物以及齧齒動物也給南極狼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空間及食物來源。

種群分布

分布於阿根廷最南端的聖克魯斯省西面的福克蘭群島上。滅絕時間:1875年本來狼在在人們心目中就是臭名昭著,雖然南極狼幾乎沒有主動攻擊過人類,但因南極狼有偷食羊和家畜的習性,這樣就增加了當地牧人對南極狼的厭惡。為了使自己的利益不受損害,牧人們就紛紛聯合起來,開始大規模捕殺南極狼。1833年,英國政府對福克蘭群島的霸占更加速了南極狼的滅亡。英國人的侵入並沒有使當地牧人停止對南極狼的捕殺,而是和同樣對狼恨之入骨的侵略者一起組成了強大的滅狼隊伍。他們用英國人帶來的槍枝對付南極狼。南極狼已經被當地的牧人和英國人徹底消滅了。南極狼的滅絕,當地的食草動物嚙齒類動物迅速繁殖,數量日益增多。它們大量啃食,破壞草場,使原來豐美的草場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大片大片的沙化土地,失去草場的牧人不得不另尋他業。

形態特徵

南極狼的模樣同狗很相近,只是眼角斜,口稍寬,吻尖,尾巴短些且從不捲起,垂在後肢間。耳朵樹立不曲。
為了生存,南極狼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變得犬齒尖銳,能很容易的將食物撕開,幾乎不用細嚼就能大口吞下;臼齒也已經非常適應切肉和啃骨頭的需要。
南極狼的毛色隨氣溫的變化而變;冬季毛色變淺,有的甚至變為白色。

南極磷蝦

簡介

南大洋磷蝦的儲存量很難有準確的數據。據1977年~1986年間由南極研究科學委員會海洋研究科學委員會等國際組織聯合的海上調查表明,南大洋的磷蝦蘊藏量約為4~6億噸。據此,生物學家們估計,如果每年磷蝦的捕獲量不超過50萬噸的話,不會影響南大洋海域的生態平衡,磷蝦會正常地生長與發展。
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以前蘇聯為首的一些國家開始對南極磷蝦進行大規模商業化捕撈,最高年捕獲量約為48萬噸。隨著前蘇聯解體,南極磷蝦的捕獲量驟減。其後,日本、韓國、挪威等國相繼加入商業捕撈行列。
南極動物

形態特徵

南極磷蝦長成達6厘米長,2克重。
它的胸甲部份與甲殼相連。由於在甲殼兩側的胸甲短小,南極磷蝦的是肉眼可見的。它的足並非形成顎足,與其他的十足目有所不同。
南極磷蝦有生物螢光器官,可以產生光。這些器官分布在南極磷蝦的不同部位:一對在眼柱、另一對在第二至第七胸足的位置,及一個在腹片。這些發光器官能每隔2~3秒發出黃綠色的光。這些器官是高度發達,可以與電筒相比較:在器官的後面有一個凹反射體及在前方有一個晶體負責引導產生的光線,而整個器官可以用肌肉來旋轉。這些光的功能仍是未知,有些假說指這些光是遮掩南極磷蝦的影,在捕獵者前“隱形”。另一些猜測指這些光是對交配或夜間聚集有重要作用。
南極磷蝦的生物螢光器官包含了幾種螢光物質。主要成份的最大螢光激發光及發射光分別可達355納米及510納米。

分布範圍

南極磷蝦主要集中於南冰洋。它們圍繞著極地分布,最高密度是在大西洋區域。
南冰洋的北面邊界為大西洋、太平洋及印度洋區域,並且是由南極聚合帶所劃定。南極聚合帶是一個繞極的海岸帶,當中冰凍的南極海水在較暖的亞南極海水之下。這個聚合帶約於南緯55°,由這裡量度至南極洲,南冰洋的面積達3千2百萬平方公里。這是北海的65倍。在冬天,這個區域的四份之三會由冰所覆蓋,而約2千4百萬平方公里的海面會在夏天不會結冰。海水溫度在−1.3~3℃之間。
南冰洋的海水形成了一個海流系統。無論何時南冰洋都有著南極繞極流,表層海水會圍繞著南極洲向東流動。靠近大陸,南極沿岸流卻是逆時針方向流動。在兩個極流之間,出現了大漩渦,例如威德爾海。南極磷蝦聚集在這個海域,形成圍繞南極洲的一大群族,並在整個地區進行基因交換。現時對它們的遷徙模式所知甚少,因仍未能追蹤個別南極磷蝦的運動。
南極磷蝦是南極洲生態系統的重點物種,並且為鯨魚海豹豹形海豹海狗食蟹海豹魷魚、冰魚、企鵝信天翁及其他的鳥類提供了重要的食物來源。食蟹海豹有著特別的牙齒,就像一個完美的隔篩,可以從水中篩出南極磷蝦。食蟹海豹是世界上最多的海豹,它的98%食物就是南極磷蝦,每年消耗超過6千3百萬噸。 豹形海豹亦有著相似的牙齒,南極磷蝦是它飲食的45%。所有海豹每年一共消耗6千3百萬至1億3千萬噸的南極磷蝦,所有鯨魚就消耗3千4百萬至4千3百萬噸,鳥類約1千5百萬至2千萬噸,魷魚約3千萬至1億噸,而魚類則是1千萬至2千萬噸,總計每年是1億5千2百萬至3億1千3百萬噸。
食物鏈中,在南極磷蝦與它的獵物之的間涉及3至4步驟。而由南極磷蝦至鯨魚之間的步驟亦很大,這是只有南極生態系統才有的。南極磷蝦只生活在南冰洋,在北大西洋及太平洋,主要分別是由北方磷蝦及太平洋磷蝦所支配的。

生活習性

極磷蝦絕大多數生活在50米以淺的表層。
南極磷蝦的食道可以從它那透明的外殼看到是呈現綠色的,由此可知它們主要是以浮游植物為主要食物,尤其是細小的硅藻(約20微米)。硅藻會被它的胃齒臼磨碎,並在肝胰臟消化。南極磷蝦亦可以捕食橈足亞綱、端足目及其他細小的浮遊動物。它的食道是一直管,而消化效能則不是太高,因而其糞便仍有大量的碳。
在水族箱,有發現南極磷蝦會互相吃對方。當它們在水族箱內沒有被餵食時,它們會脫殼縮小體型,這是其他動物所沒有的。這可能是它們對在冬天食物供應限制的適應。
南大洋的水溫終年是低溫,鹽度也無大變化,沒有江河流人等其他因素干擾,這樣穩定的環境造成使磷蝦變得嬌嫩起來,應變能力差,環境略有變動就不能適應。磷蝦的成體適宜在較高溫和低鹽的水域中生活。它的適溫範圍僅在0.64攝氏度~1.32攝氏度,如果溫度大於1.80攝氏度就可能給它帶來致命的危險。所以,南極磷蝦只適宜生活在南極周圍比較寒冷的海域,遠離南極的海中是找不到南極磷蝦的蹤跡的。
南極磷蝦主要的產卵季節是由1月至3月,在大陸棚之上及深海海洋的上區域產卵。就所有磷蝦目而言,雄性會將精子包附在雌性的生殖孔。為此,雄性的第一腹肢會作為交配工具。雌性每一次會產6000~10000個卵。這些卵在經生殖孔排出時,會被附於此的精囊所排出的精子受精。
根據由英國RSS發現號而得的資料所作出的經典假說,南極磷蝦的卵會按以下成長:0.6毫米的卵在下沉至大陸棚底部或海洋區域2000~3000米深時會開始進行原腸胚形成(卵發育成胚胎的過程)。當卵孵化時,第一無節幼體在它的三對腳的協助下開始向海面上升。
其後兩個的幼體階段,稱為第二無節幼體及後無節幼體同樣是由卵黃所哺育。三星期後,幼小的磷蝦會完成上浮。它們的數量在60米深水域會達至每升2隻。當長大些時,額外的幼體階段,稱為第二及第三節胸幼體與第一至第六帶叉幼體。這些階段的特徵是增加發展更多的腳、複眼及剛毛。當長約15毫米,南極磷蝦開始有長成的習性。它們在二至三年後會達到成熟階段。就像其他的甲殼亞門,南極磷蝦必須脫殼成長。約每13~20日,南極磷蝦會脫去它的幾丁質外骨骼。
磷蝦卵的孵化卻是在下沉(一二千米還可能更深一些)過程中進行的。具體地說,磷蝦產卵後,其卵就開始往下沉,邊下沉邊孵化。磷蝦卵下沉的速度很快,每天下沉約140~320米。三五天后可下沉到一二千米的深度,這時孵化也就結束了。孵化後的磷蝦邊變態發育,向上緩慢移動,當到達100米水層時,已成為能夠直接主動攝食的幼蝦了。下沉到上升的全部時間為三四周。

醫用價值

甲殼質是甲殼類動物和昆蟲甲殼的組成物質。許多生物通過特種酶來降解甲殼質獲取能量。
疾病的控制、預防以及消除要依靠疫苗和化學治療物質。但是對於一些疾病還沒有發現有效的治療方法。例如,發生在智利鮭魚養殖業的Piscirichettsiosis疾病以及對全世界蝦類養殖業造成嚴重影響的疾病等,都沒有明確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措施。
可以用於疾病預防的另一個有效的方法是套用可以促進動物免疫功能的物質的攝取。這些物質中就包括像殼聚糖這樣的複雜的多醣體。殼聚糖是甲殼質的一種衍生物,磷蝦體內含有這種甲殼質。殼聚糖添加到飼料或用注射方式,可以作為鮭鱒魚類的免疫刺激劑。甲殼質被證實是許多生物增強免疫系統的刺激物,而磷蝦是甲殼質的來源之一。
“實驗性餵食中磷蝦的添加大大增強了蝦的生長速度”,P. Vannamei說。在這一過程中,磷蝦的添加量與魚粉的減少量相同。其他研究還表明,在鮭魚和鱒魚的飼料中加入磷蝦,可以直接促進它們產卵和繁衍後代的健康進行,減少死亡率和真病菌。
磷蝦的其他方面的套用還包括:幼蝦和對蝦食用的膠囊食品,海洋和熱帶魚餵食中的特殊作料以及作為增加攝食量的誘食劑等。許多公共的或研究性的水族館將浮游生物作為許多水族物種的全部的飼料或補充飼料。未來的套用會包括魚餌、人用健康補品或食品。南極磷蝦乾是由生長在無任何污染南極冰冷海域的精選優質珍貴活蝦,真正的綠色食品.它在南大洋食物鏈中起著重要作用,是海豹、鯨、企鵝和各種魚類的食物,也是重要的海洋生物資源。
南極磷蝦蝦乾是將剛剛捕撈上的磷蝦在1~5個小時內加工而成的,在無菌條件下,經冷凍真空乾燥加工而成。充分保留了蝦的豐富營養成份和絕佳美味。南極磷蝦蝦乾屬於純天然物質,無任何添加劑,魚兒容易吸收,磷蝦體內含有的酶促進魚兒的消化,水質可以長時間保持清潔。
視力、眼睛乾澀有效的南極磷蝦油,眼球使用量多的DHA/眼睛疲勞有效的蝦青素,補充眼的色素的類黃酮除外還有磷脂質、維他命A、還有棕櫚油中混合的,維他命E對眼睛有作用。對美肌有效的是含有南極磷蝦油、抗氧化力的胡蘿蔔素、抗老化療法很期待。還有作為肌膚組成成分的南極磷蝦油DHA/磷脂質、棕櫚油 的作用。帶些綜合症有效果。惡性膽固醇減輕讓膽固醇安定,降低中性脂肪的南極磷蝦所含的EPA DHA 棕櫚油和植物甾醇。

科學價值

南極磷蝦是高蛋白質的食物。據生物學家測定,南極磷蝦肉中含蛋白質17.56%,脂肪2.11%,且含人體所必需的全部胺基酸。尤其是代表營養學特徵的賴氨酸的含量更為豐富,與鮪魚虎紋蝦牛肉相比,南極磷蝦的賴氨酸含量最高。世界衛生組織曾將南極磷蝦、對蝦、牛乳和牛肉的胺基酸綜合營養價值比較評分,結果磷蝦得100分,牛肉96分,牛乳91分,對蝦71分。據分析,人體所必需的8種胺基酸,磷蝦中均有,且合起來占蛋白質含量的41.04%。南極磷蝦中還含有各種營養的金屬元素,磷蝦的全蝦中灰分含量為3.37%,蝦肉中為2.36%,比對蝦含量高。其中,人體所需的鈣、磷、鉀、鈉都很豐富,磷蝦的眼球中還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
磷蝦是許多魚類和甲殼類動物的天然飼料,例如,它是野生鮭魚的主要食物來源。由於生長於低溫環境,磷蝦的營養性能得以保持。它們被套用於鮭魚、蝦、鯛魚和黃尾的水產養殖。可以使商業飼料更加適口,掩蓋抗生素的味道,同時也會降低魚飼料的成本。南極蝦乾和冰鮮蝦適合所有中型、大型淡水和海水觀賞魚食用。龍魚,花羅漢,中大型慈雕魚,七彩神仙、神仙魚其豐富的蝦紅素能夠使您的愛魚艷麗無比。
磷蝦的適口性表現在可以刺激嗅覺和味覺的某種胺基酸以及對食慾有促進作用的生糖原胺基酸。
磷蝦是一種天然的類胡蘿蔔素資源。磷蝦體內高於95%的色素都以蝦青素的形式存在;而蝦青素是唯一的可以粘著於鮭魚體表的色素。當飼料中含有磷蝦時,鮭魚的體表顏色可以達到與野生鮭魚(色調)一樣的效果。由於磷蝦體內的色素已經酯化,所以具有更好的穩定性。
蝦青素不僅僅是一種色素,它具有抗光性和抗氧化作用。而且,研究還證實蝦青素具有促進魚類和蝦類的生長和免疫機制的作用。此外,蝦青素還對蝦類的成活率的提高具有明顯作用。以此可以推測,南極磷蝦可以增強幼體的成活率。
磷蝦最廣泛的套用是,當把鮭鱒魚類從淡水換到海水時將其添加到魚類的特定飲食中。這是由於磷蝦具有滲透調節性能。磷蝦富含被認為是滲透調節物質的三甲胺氧化物(TMAO)。
環境中高含量的鹽分對魚類和甲殼類生物的生理功能構成很大的而威脅。它們需要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環和生理活動狀態。這對於要在短時間內從淡水轉移到海水環境的鮭鱒魚類尤為重要。
低分子量和四價氨化合物如三甲胺(TMAO)被認為是身體調節物質。

研究方向

雖然對整個南極洲生態系統仍然缺乏認識,但有關南極磷蝦的大型實驗研究亦已進行,目的是提高碳截存南冰洋的大部份地區都有充足的營養物,但浮游植物卻不怎么增加。這個現象稱為“南極悖論”,並會在缺乏鐵的情況下出現。 在研究船上注入相對小的鐵,可以引發很大的生長率,並且達至幾浬。這些研究期望可以減低因燃燒化石燃料所產生的二氧化碳。 南極磷蝦在這個過程上是重要的角色,負責收集細小及固有二氧化碳的浮游植物細胞及將之轉化為快速下沉的碳物質。將來可能會圍繞南冰洋注入鐵,而這些細小的生物可以幫助車輛或冷氣機繼續的運行。
2013年11月7日至9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作為牽頭單位,組織中國水科院黃海水產研究所、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學、上海開創遠洋漁業有限公司、遼寧省大連海洋漁業集團公司等5家單位的負責人與技術骨幹召開了國家支撐計畫課題“南極磷蝦資源開發利用關鍵技術集成與套用”2013年度工作交流會。與會人員聽取了主持單位和參與單位的執行情況匯報,並圍繞項目總體執行進度、經費使用、管理要求、存在問題、節點銜接等內容進行了認真討論。會上,各單位代表一致認為,經過共同努力,課題整體研究進展工作順利,已基本完成年度任務目標,部分單位超額完成考核指標。隨後,與會人員討論並確定了2014年度實施方案,並強調要做好階段性成果亮點總結提煉工作,及時上報和宣傳,要嚴格按預算要求合理使用經費,並及時落實科技部對課題經費使用的要求,確保經費執行符合預算要求。此次交流會著重強調各單位的團結合作,根據相應研究任務與指標積極相互協調配合。會議進一步明確了相關單位合作方案,重點是科研單位與漁業企業間的年度計畫統籌和工作節點銜接等。

其他

南極巨蟲

南極巨蟲屬於紐形動物類(Nemertine worms),又叫鞋帶或者絲帶蟲,屬於紐形動物門。一些種類屬食腐動物,但是大部分都是非常貪婪的掠食動物,它們利用從口腔射出的長長的鼻狀物捕食。根據種類不同,它們的鼻狀物可能有毒,或者可以分泌粘性液體。在南極,這種海蟲經常以蚌和甲殼動物為食。
地球日益變暖,不確定它能否在常溫的海水中生存,它們的鼻狀物可能有毒,對人類可能有害,但是如果合理運用誰敢說,它可能存在的的毒液,不能造福人類,而且這類古老的神秘生物,對生物研究,以及生命起源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南極巨蟲南極巨蟲

南極賊鷗

賊鷗多在海島上空飛翔,一般不到海面上活動,有時為追捕食物也會飛到離岸不遠的上空與獵物周旋。賊鷗的飛行能力很強,其展翼翱翔的姿勢剽悍暴烈,勇猛無比,否則,賊鷗又能以在環境條件極差的南極生存。南極賊鷗的“賊性”從小已見端倪。它們通常會一次誕下兩隻蛋,先孵出的占有絕對優勢。它們從不會孔融讓梨,先孵出的除總是先奪去父母帶來的食物外,間中甚至會發生骨肉相殘的事件。年幼的有時又會給趕出鳥巢,不幸遇上另一對父母便會立即受到獵殺。由於鳥巢常築在企鵝鳥巢附近,雛鳥的另一個威脅是誤給企鵝踩死。南極賊鷗是捕獵者,獵物主要包括魚和磷蝦,但也不放過其他機會。
南極動物
南極動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