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廟

峨眉山市普興鄉寺廟,建於唐朝,歷史悠久,曾遭兵燹,毀損嚴重,但經多次重建維修。內供普賢、觀音等菩薩,目前香火甚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南安廟
  • 地理位置:四川省峨眉山市普興鄉
地理環境,歷史沿革,

地理環境

峨眉山市普興鄉南安廟原址於該鄉黑包山半腰,即聯盟村(陳山)與光明村(雷山)交界處,現於聯盟村二組(黃山)。聯盟村與光明村原屬峨眉山市悅連鄉,悅連鄉地界於一九四一年六月十五日前系夾江、峨眉、洪雅、樂山四縣管轄之“插花飛地”,而聯盟村與光明村等則屬夾江縣南安鄉管轄。一九五0年,悅連鄉劃歸夾江縣木城區管轄,一九五一年改屬夾江縣華頭區,一九五六年三月二十一日劃歸峨眉縣,隸屬雙福鎮管轄,一九九五年合併到普興鄉。

歷史沿革

西漢時,蜀地置犍為郡南安縣,即現之夾江縣。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設南安縣,衙址於今之夾江縣木城鎮。據82歲的光明村五組村民韓定海先生說:先祖曾講,當年悅連等地大旱,鄉民為祈雨,遂到南安抬川主菩薩回鄉供奉於今之黑包山川主坪。求得雨後,鄉民欲抬還川主菩薩,然數十人竟抬之不動,鄉民大愕,驚呼此乃霸王菩薩也!無奈只好另選新址重塑川主菩薩供人祭祀,取名霸王坪,即今之黑包山巴黃坪。據年逾九旬的光明村一組村民趙大銀先生講,當時,雷山後山有一天然洞穴名“熊洞子”,洞闊且深,有道人在此設壇修行布道,香火較旺。後來,光明村的雷姓人家,為了祈雨防澇祭祀方便,遂將其族裡之“絕產”(家中無男傳承,亡後其家產充公)十數畝捐出,在熊洞子旁之一開闊地帶修建廟宇,按屬地取名“南安廟”。先供奉川主菩薩,後改塑普賢、觀音等菩薩。該廟盛時香火甚旺,廟產頗豐,兩重大殿,殿宇雄偉。雖遭兵燹,毀損嚴重,但經多次重建維修,直至解放初期,仍保持規模。一九五六年悅連鄉劃歸峨眉後,政府為了發展教育事業,遂拆除部分房屋修建周山國小(現普興鄉華龍村三組)。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0年大躍進時,又將剩餘房屋全部拆除以修建大隊、生產隊“公房”,原址遂成廢墟,被開闢成耕地茶園。一九九四年,雙福鎮政府(其時悅連鄉又併入該鎮)租用黑包山茶園進行集約化經營管理。二00二年,“仙芝竹尖”茶葉有限公司則在南安廟舊址等片區開闢成集旅遊觀光、休閒避暑為一體的茶葉生態加工園區,建成黑包山茶葉原料基地,打造成樂山市、峨眉山市十里茶葉種植長廊,成為連線峨眉、夾江、洪雅的茶區通道。一九九五年,以聯盟村村民黃大鑄為代表的一群篤信佛學的善男信女,為弘揚佛法,決心恢復重建南安廟,遂在其舊址三百米遠處的聯盟村幸福院建立南安廟,塑造普賢、觀音等菩薩,四時供奉。目前香火甚旺,其信眾甚多,居士遍及峨眉、夾江等地。
此地氣候宜人、風光秀美,交通便利,既是普興鄉茶葉、水果之重要生產基地,亦是旅遊觀光、健身休閒之絕佳去處,更是弘揚佛教文化之較好場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