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板

半月板

在脛骨關節面上有內側和外側半月形狀骨,叫半月板,其邊緣部較厚,與關節囊緊密連線,中心部薄,呈游離狀態。除邊緣部分損傷後可以自行修復外,半月板破裂後不能自行修復,半月板切除後,可由滑膜再生一個纖維軟骨性的又薄又窄的半月板。正常的半月板有增加脛骨髁凹陷及襯墊股骨內外髁的作用,以增加關節的穩定性和起緩衝震盪的作用。

基本介紹

  • 西醫學名:半月板
  • 中醫學名:骨痹
  • 英文名稱:meniscus [mə'nɪskəs]
  • 其他名稱:膝蓋軟骨
  • 所屬科室:外科 - 骨科
  • 發病部位:膝關節
  • 主要症狀:疼痛不能屈伸等,腫脹
  • 主要病因:運動過量,強體力勞動或運動
  • 多發群體:腿部運動量偏大群體
  • 傳染性:無傳染性
  • 治療:中藥膏
解剖解剖,半月板血液供應,半月板分類,半月板檢查,

解剖解剖

半月板由纖維軟骨組成,內外各有一塊,位於膝關節的關節間隙。內、外側半月板的前份與膝橫韌帶相連。半月板的結構呈半環形,外周較厚,內緣薄銳,上面凹陷,與股骨髁相適應,下面平坦,與脛骨平台相適應。因為半月板的存在,膝關節被分成股-半月板、半月板-脛兩組連結。半月板主要附著於脛骨,但可隨股骨作一定範圍的移動,加之其形態特點,可以補償脛骨髁面與股骨髁面的不適應,增加關節的穩定性,並可避免周圍軟組織被擠入關節。半月板顏色灰白,光滑而有光澤,質韌並具有一定的彈性,能緩衝兩骨面撞擊,吸收震盪,散布滑液,增加潤滑,減少摩擦,保護關節。

半月板血液供應

半月板的血液供應來自於膝內、外動脈的分支,該分支在關節囊內形成血管網。這些來自關節囊和滑膜的動脈網僅提供半月板周緣10%~30%纖維的血運,這一部分在關節鏡下稱為紅區,損傷後經過修補可以癒合。中央部沒有血運,所以稱為白區,是靠關節液的滲透來營養,因而損傷後缺乏修復再生能力。當膝關節伸直時,半月板被股骨髁推擠向前活動,膝關節屈曲時向後活動。膝關節旋轉時,兩半月板一個向前,一個向後。膝屈伸時,股骨內外髁活動於半月板的上面,膝旋轉時,半月板固定於內外踝的下面,其轉動發生在半月板下面與脛骨平台之間。因此,半月板的破裂多發生於板的下面,旋轉活動為造成半月板破裂的主要原因。

半月板分類

1.內側半月板
內側半月板呈“C”形,周徑較大,前端窄而後部寬。前角附著在前交叉韌帶附著點之前,並位於脛骨兩個髁之間。但北京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通過屍體解剖認為內側半月板的前角止點更靠前,在平台的前下方。這一點在半月板移植時有重要意義。前角還有些纖維通過關節前,與外側半月板前角相連線。后角附著在脛骨髁間窩,正好在後交叉韌帶之前和外側半月板后角纖維之下。內側半月板與內側副韌帶後部及內側關節囊緊密相連,因而限制了內側半月板的活動度。在鬆弛的前半部與固定的後半部交界處,易因扭轉外力而發生橫形破裂。
2.外側半月板
外側半月板較內側半月板周徑小而面積廣,呈環形,近似“O”形。它中部稍寬,前後端略窄,但是全長均比內側半月板為寬。其前角附著在前交叉韌帶後面,並與前交叉韌帶相混合;后角附著於髁間隆起的後方、內側半月板后角附著點的前方,外緣與膕肌相連,但與腓側副韌帶並不連線。大多數情況下,從后角發出一小韌帶,止於股骨內髁外側面。此韌帶經過後交叉韌帶前面或後面,位於前側者稱為Humphrey韌帶,而在其後者稱為Wrisberg韌帶。當膝關節活動時,這些韌帶幫助控制半月板。在屈曲時該韌帶繃緊,並向前向內牽拉半月板后角,以適合脛股間隙並增加其適應性。由於前后角附著點接近,且與側副韌帶不相連線,外側半月板擁有比較大的活動度。部分外側半月板呈盤狀,易發生損傷。根據半月板形態的不同又可以分為原始型、中間型和嬰兒型,其中原始型比較常見,約占60%。

半月板檢查

迴旋擠壓試驗:
迴旋擠壓試驗又稱麥克馬瑞(Mc Murray)試驗、半月板彈響試驗、迴旋研磨試驗。本試驗是利用膝關節面的旋轉和相互研磨動作來檢查半月板是否有損傷。本法有2個動作,每個動作包括3種力量。
操作方法:囑病人仰臥,先使膝關節最大屈曲,左手固定膝關節,右手握足踝上較細部,儘量用力使脛骨長軸外旋,左手在腓側推擠使膝關節外翻,在此外旋外翻力量繼續作用的同時,慢慢伸直膝關節。如果內側有音響和疼痛,則證明內側半月板有破裂。按上述原理做反方向動作,在膝關節內旋內翻的同時伸直膝關節,如果有音響和疼痛,則證明外側半月板有破裂。以上是有關書籍中述及的說明。實際臨床套用的體會與此說明並不完全相同,有時其疼痛和音響的位置與上述相反,小腿內旋內翻伸直時往往是內側疼痛,反之外側半月板疼痛。但也有時不管向內或向外,只要關節面有研磨和旋轉,其疼痛始終固定於一側膝關節間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