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團

江蘇省建湖縣慶豐鎮是全國著名的雜技之鄉,中國雜技藝術的三個半(河北吳橋、山東聊城、江蘇建湖十八團,北京天橋為半個)發祥地之一。 很久以前,慶豐有十八個美麗的村莊,當時,一個自然村莊稱為一個“團”。全鎮南部有八個“團”,北部有十個“團”,故總稱為“十八團”。另有一說,一個“團”就是一個雜技班子,慶豐共有十八個雜技演出班子,故稱歷史上的慶豐為“十八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十八團
  • 地理位置:江蘇省建湖縣
發展歷史,藝術特徵,

發展歷史

早在漢唐時期,十八團百戲世人的角牴沖狹,走索以及吞刀、吐火等技藝,就常在就城表演聲譽頗佳。明初,蘇州一部分雜技藝術被遷至十八團,從此,十八團即成為雜技家族聚居之地,計有200多戶,其中高、吳、周、萬、徐、陸等十大姓,身手不凡,被稱為雜技十八大家。明永樂年間,“雜技十大家”。明永樂年間,“雜技十大家”紛紛買馬,增添馬術訓善等新的節目,人們稱有馬的雜技班為“馬戲班”,沒有馬的則稱“把戲班”。
清代,蘇北廟會盛行,十八團馬戲班經常應邀表演,節目不僅形象優美,難度較重,還開始注重選型美,康年間,十八團舉辦馬戲會,每年重陽前後為會期,時間半個月,會址,屆時,在外的十八團藝人均回鄉參加,廟會還吸引了全國各地的雜技藝人和愛好者前來觀光或師學藝,清代中葉,十八團馬戲班已發展到20多個,足跡遍布沿海各省,享譽大半箇中國,抗戰初期,建湖建立民主政權,十八團雜技進入興盛時期,五十年代,縣堅持雜技藝人,組成雙福、江河、勝利、新民等八個團體,不久又合併為建湖縣雜技團,1983年變更為鹽城市雜技團。
自古迄今,十八團的沃土培育了大批出類拔萃的雜技人才,如晚清時期的高國寶一家,不僅在國內很有名氣,在日本演出時被譽為“高藝寶”。新加坡著名的大王球馬戲團就是由十八團籍雜技藝人組成。

藝術特徵

中國雜技南北派之說,十八團雜技具有南派特點如:魔術(石仲化),頂碗(王玉乾)、滾杯(項茹芹)等節目,或變化多端,神奇莫測,使人眼花繚亂,或輕捷柔軟,綽約多姿,富高難度動作於輕鬆之中,將單純的技巧賦予生活情趣演出時,再加上色彩鮮明的服裝式樣,新穎的道具,絢麗、優美、動聽的伴奏,使舞蹈形象形成一個完善的藝術整體。這種力與美的巧妙結合,給人無窮的藝術享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