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團大渠

十八團大渠,由王震將軍主持勘探設計,原二縱獨六旅十八團(29團前稱)一千多名指戰員,在新疆南部戈壁灘上,克服困難,排除萬險,人工挖掘而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十八團大渠
  • 地理位置:新疆鐵門關市 
  • 流經地區:鐵門關市、庫爾勒市 
  • 河長:62公里 
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

1950年3月,王震將軍主持勘探設計,在新疆南部戈壁灘,興修水利。在十八團大渠進入和流出二十九團墾區的渠道內,自東往西分布了七條支渠,均為1951年完成,分別是一支渠(14連、15連、園藝2連),二支渠(園藝2連、13連、20連),三支渠(12連、20連、園藝1連、園藝5連),四支渠(2連、11連、19連、10連、園4連),東、西五支(11連、15連、17連),六支渠(9連、7連、3連、5連、6連、園6連)。上世紀八十年代前期,為了避免水分下滲,出於節水目的,所有的土支渠邊上重新鋪設的洋灰板渠通水後,舊的支渠基本上就廢棄了。支渠不僅僅是29團的農業灌溉主網,也是團場地名的一種泛稱,已退休的29團軍墾二代第一批子弟有用支渠指代團里位置的習慣,老團部的一度代稱就是五支渠。自支渠開始,以分支渠(與支渠合計為13條,84公里)、斗渠(79條,167.13公里)、農渠(838條,887.49公里)以及分布在團場廣袤田野上的毛渠,構成了29團的基本水利灌溉網路。支渠都是自北向南流動,在支渠上從北向南依次排一至十幾條斗渠,均是東西流向。 在斗渠上順序分農渠若干條。 這些縱橫平行相交的支渠、斗渠和農渠就將十幾萬畝地,科學有序分割排列取名稱(代號)*支渠*斗*農*條田。
1951年5月15日,首期竣工放水典禮上,為紀念十八團全體指戰員的勞績,由王震將軍命名為十八團大渠。十八團大渠初名建新渠,為部隊進疆最早完成的大型水渠,全程61.7公里,自東向西由鐵門關峽谷南口的艾乃孜起始,經上戶、大礅子、烏瓦,直達30團所在地雙豐鎮。
1951年5月,王震在十八團大渠放水典禮上,興奮地跳進水渠中1951年5月,王震在十八團大渠放水典禮上,興奮地跳進水渠中
2011年10月24日,二師十八團大渠改擴建工程全面完工,龍口水閘開始放水。二師十八團大渠被譽為軍墾第一渠,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二軍六師十八團官兵歷經8個月,人工開挖完成的兵團首批骨幹水利工程。十八團大渠1951年5月15日竣工通水,大渠全長62公里。如今,十八團灌區承擔著3個團場和地方鄉鎮等總計26個單位的灌溉供水任務,灌區擁有乾、支、斗、農各類渠道2748公里,渠系建築物4508座,灌溉面積42.7萬畝,是全國知名大型灌區之一,是庫爾勒以西廣袤綠洲的生命之源。近年來,十八團大渠多次遭受山洪襲擊,導致大渠多處垮塌。今年是二師十八團大渠建成通水60周年,為保證大渠灌區幾十萬畝良田的灌溉,二師於今年9月7日開工,先後將二師29團、30團境內10.76千米大渠進行改擴建。該工程投資1000多萬元,現已全面完工。10月24日,十八團大渠龍口水閘已開始放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