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門頭溝區人民政府

北京市門頭溝區人民政府

北京市門頭溝區人民政府北京市門頭溝區人民代表大會的執行機關,是北京市門頭溝區的一級國家行政機關;對門頭溝區人民代表大會和北京市人民政府負責;在門頭溝區人民代表大會閉幕期間,對門頭溝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並報告工作。

北京市門頭溝區人民政府分別由區長、副區長和局長、委員會主任等組成。每屆任期五年,實行區長負責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市門頭溝區人民政府
  • 地理位置:位於北京城區正西偏南
  • 總面積:1455平方公里
  • 現任領導張貴林
  • 官網:http://www.bjmtg.gov.cn/
地理概況,歷史沿革,主要職責,現任領導,政府部門,組成部門,市屬單位,鄉(鎮)政府,

地理概況

門頭溝區,位於北京城區正西偏南,東經115°25'00"至116°10'07",北緯39°48'34"至40°10'37"之間。東西長約62公里,南北寬約34公里,總面積1455平方公里。山地面積占98.5%,是北京市唯一的純山區,其東部與海淀區石景山區為鄰,南部與房山區豐臺區相連,西部與河北省琢鹿縣、淶水縣交界,北部與昌平區、河北省懷來縣接壤。屬太行山余脈,地勢險要“東望都邑,西走塞上而通大漠”,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
門頭溝區屬中緯度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乾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涼爽濕潤,冬季寒冷乾燥。西部山區與東部平原氣候呈明顯差異。年平均氣溫東部平原11.7℃,西部齋堂一帶10.2℃。極端最高氣溫東部40.2℃,西部37.6℃。極端最低氣溫西部-22.9℃,東部-19.5℃。日照時數較多,年平均日照2470小時。降水量自東向西逐漸減少,受中緯度大氣環流的不穩定和季風影響,降水量年際變化大,2009年全區平均降雨量為329.76毫米,多年平均528.70毫米。
門頭溝區門頭溝區
永定河由西北向東南貫穿門頭溝區,境內全長101.8公里。全區分屬永定河、大清河和北三河3個水系,永定河水系流域面積1368平方公里,大清河水系流域面積66.9平方公里,北運河水系流域面積14平方公里。清水河是永定河在門頭溝區境內的支流,為境內第二大河,河道全長28.1公里,流域面積548平方公里。2009年對全區主要部位進行水質抽檢,主要河道水體均好於Ⅲ類水質;評價結果是:地下水抽檢38件,其中好於Ⅲ類水質的水源井28眼,劣於Ⅳ類水的水源井10眼。“十一五”期間,門頭溝區建成生態清潔型、景觀旅遊型、農業觀光型等各類清潔小流域19條、生態整治工程164處,完成498平方公里治理任務。
門頭溝區地層主要由震旦亞界的薊縣系和青白口系,下古生界的寒武系、石炭系、二迭系,上古生界的侏羅系和第四紀的馬欄組、百花山冰期堆積所構成。經過漫長的地質變遷,境內形成了多種類型的礦床,現已探明的有:煤殲、石灰岩玄武岩輝綠岩、陶粒頁岩、耐水粘土、大理石花崗石、紫硯石、白雲岩、矽石、白花玉、紫頁岩、石棉、冰洲石、天然石板、煤殲石、銅、鋅、鋁、鐵、金、銀等等。其中以煤、石灰石儲量大、分布廣。

歷史沿革

門頭溝區地處北京西部山區,是具有悠久歷史文化和優良革命傳統的老區。從1萬年前的“東胡林人”起,其歷史演變大致分為史前文明時期,春秋戰國時期,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隋唐五代時期,宋、遼、金、元時期,明、清時期和民國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門頭溝區進入新的歷史時期。人類的祖先始居在天然洞穴之中,約1萬年前,東胡林人離開了祖先洞居的巢穴,來到門頭溝區清水河谷東胡林黃土台地居住、生活、繁衍,人類的歷史從舊石器時代進入新石器時代。在東胡林人生活的遺址中,發現了用小螺殼製成的項鍊和用牛肋骨穿成的骨錫,反映出人類對美的追求和原始畜牧業的萌芽。此外,在沿河城的大東宮村、齋堂鎮柏峪村等地,都發現了這一時期古人類生活的遺蹟。
門頭溝區地處古冀州周武王十一年(公元前1066年)設燕、薊政區,區境屬薊,燕並薊後,區境屬燕。戰國時期,燕為七雄之一,設定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5郡。區境東部,今龍泉、永定、潭柘寺三鎮範圍均屬漁陽郡,其餘地域屬上谷郡。在軍莊村一帶春秋戰國墓葬中出土的燕國刀幣、青銅劍、青銅戈等,說明了當時境內的經濟、政治、文化發展水平。秦並六國後,行郡縣制,區境屬廣陽、上谷二郡。
北京市門頭溝區北京市門頭溝區
三國時,區境屬幽州公元250年,魏征北將軍劉靖屯兵幽州,為解決軍糧和發展農業生產,組織軍士1000餘人,修建車箱渠(引水渠)和戾陵堰(攔水壩),於境內三家店處引漂水(永定河)人高梁河,使薊城南北灌田2000頃。這是北京歷史上第一個大型水利工程。西晉佛教盛行,晉憨帝建興四年(316)在區境內修建佛教名剎潭柘寺,初建時稱嘉福寺,後屢經擴建、改名。因寺後有龍潭,寺前有柘樹,故稱潭柘寺。
東晉政權偏安南方,北方出現了由少數民族統治者建立的割據政權,史稱“五胡十六國”。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太武帝發司、幽、定、冀四州10餘萬人,修築畿上塞圍,東起上谷,西至黃河,廣袤乾里,今境內尚留有北魏長城遺蹟。東魏武定三年(545),平遠將軍元勒動用民工1500餘人,在區境內河北襯西北築城戍邊。
隋朝,南北統一,“罷天下諸郡”,設州縣二級地方行政建制。區境內上葦甸鄉、王平地區辦事處範圍以東屬幽州薊縣,其餘地域屬燕州沮陽縣。唐武德五年前,在境內馬鞍山修建慧聚寺(明代重修後改名萬壽寺,俗稱戒台寺)。大業三年(607)年,州廢,區境分屬薊、懷戎二縣。唐興隋亡,建中二年(781),析薊縣西部與廣平縣東部置幽都縣,區境東部屬廣平縣。縣治所由原古城(石景山區)遷至區境內辛秤村(今分東、西辛秤),此為境內設縣之始。光啟中年(885-888),置永興、礬山二縣,區境西部屬礬山縣。乾寧三年(896),李克用兵征幽州盧龍軍節使劉仁恭,渡木瓜澗(區境內清水河流域)被劉所敗。劉仁恭撤礬山縣、幽都縣置玉河縣,區全境屬玉河縣
五代初,契丹勢力進入華北。為報契丹援立之功,天福三年(938),後晉高祖石敬塘割燕、雲等16州歸契丹,玉河縣屬契丹。開泰元年(1012),遼改幽都縣為宛平縣,宛平縣名始於此。宋、金結盟攻遼,遼敗,玉河縣先屬宋,後歸金。金天眷元年(1138),玉河縣廢,區境歸屬宛平縣。遼、金兩代,興寺拜佛,眾多高僧到潭柘寺、戒台寺研習佛法。戒台寺雖建於唐,但其規模和樣式基本是遼代的風格,是我國北方保存遼代文物最多、最完整的寺院。其中佛塔、石經幢、戒壇等,都是遼代佛教中十分罕見的珍品。“遼三彩”在中國瓷器史上占有特殊地位。龍泉務遼瓷器窯遺址中出土的遼代“壽昌五”年款的三彩殘片,解開了遼三彩燒造地不明之謎。同時,從瓷窯火膛內發現大量灰渣及未燃盡的煤核,不僅說明門頭溝區在遼代已能用煤,而且把用煤歷史從記載中的元代提前到遼代,甚至更早;元朝,區境大部分屬宛平縣,僅沿河城一帶初屬礬山縣,後屬懷來縣。元宗教開明,諸教並存,區境內燕家台通仙觀、後桑峪村天主教堂等均為當時建築。境內設立的“西山煤窯場”“琉璃渠窯場”,說明煤炭、石灰的開採和琉璃製品的燒制已成規模。1340年著名學者熊夢樣在齋堂村完成了北京地區年代較早的著名方誌書《析津志》的撰寫。
洪武元年(1368),元大都改稱為北平府,後又改為順天府,宛平縣屬之。嘉靖三十三年(1554),沿河城地區歸屬宛平縣,至此,區全境屬宛平縣。明遷都北京後,大興土木,從而促進了煤炭、建材業的進一步發展。據明代戶部《萬曆會計錄》記載,僅乾清官在門頭溝境內就有70餘座直屬皇宮的煤窯產業。皇宮的擴建,使琉璃燒造業更加發達。自明清以來,北京地區所用的琉璃製品大多出自頭溝區。景泰二年(1451),為加強西部防禦能力,在區境內沿河口設守備營,駐守要塞,轄石港口、東小龍門口、天津關口、洪水峪口、黎元嶺口等17處隘口,總長200多公里。此後,又在境內沿河城、齋堂城修築要塞,並派抗侯名將戚繼光在境內加修長城和敵台,駐兵把守40餘公里,成為京師西部、北部防線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文物遺址亦是今境內旅遊的一道風景線。
鴉片戰爭後,隨著西方經濟勢力的侵入,刺激了國內民族工業的發展。1872年,清政府在區境內創辦了北京第一家以蒸氣動力為提升設備的近代工業——通興煤礦(今門頭溝煤礦前身)。1883年,又創辦了北京第一家近代機械工廠——神機營機器局,製造新式火炮。
門頭溝區門頭溝區
中華民國三年(1914)10月,順天府改為京兆地方,宛平縣隨屬。20世紀20年代,中國共產黨開始在區境內宣傳馬列思想,建立黨的組織,領導工農運動。1927年初,中共北京市委在門頭溝礦區建立了第一個支部——門頭溝特別直屬支部。1932年,在西部山區成立了第一個黨支部——田莊高小黨支部,成立了第一個縣委——中共宛平臨時縣委。到1949年建國前,中國共產黨在區境內共建立了230餘個支部,發展6700餘名黨員。“七七”事變後,八路軍鄧(華)宋(時輪)支隊到齋堂一帶開闢平西抗日根據地。1938年3月,在東齋堂材建立了北京地區最早的人民政權——宛平縣政府。由於戰爭的發展與變化,宛平縣政府轄界變動頻繁。
1948年12月14日,門頭溝、城子一帶解放。17日,成立門頭溝軍事管制委員會,管轄範圍為門城地帶、里十三(村)、外十三(村)及石景山地區。1949年1月,北平市人民政府成立後,將門頭溝軍管範圍劃歸北平市,定名門頭溝區,轄兩鎮兩小區,即門頭溝鎮、城子鎮、里十三小區(潭柘寺地帶)、外十三小區(永定地帶)。門頭溝自晚清以“鎮”名,至1949年1月,始以區名,駐地為窯神廟院。1952年9月1日設京西礦區,直到1958年5月定名為門頭溝區至今。
門頭溝區現轄9個鄉鎮、4個街道辦事處。9個鄉鎮分別是:軍莊鎮龍泉鎮清水鎮潭柘寺鎮永定鎮雁翅鎮齋堂鎮妙峰山鎮王平鎮。4個街道辦事處分別是:大台街道辦事處、大峪街道辦事處東辛房街道辦事處城子街道辦事處

主要職責

1、執行北京市門頭溝區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決議,以及上級行政機關的決定和命令,規定行政措施,發布決定和命令;
2、領導所屬各工作部門和下級人民政府的工作;
3、改變或者撤銷所屬各工作部門的不適當的命令、指示和下級人民政府的不適當的決定、命令;
4、依照法律的規定任免、培訓、考核和獎懲國家行政機關工作人員;
5、執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預算,管理門頭溝區行政區域內的經濟、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事業、環境和資源保護、城鄉建設事業和財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務、司法行政、監察、計畫生育等行政工作;
北京市門頭溝區人民政府
6、保護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的財產和勞動民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財產,維護社會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
7、保護各種經濟組織的合法權益;
8、保障少數民族的權利和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幫助行政區域內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依照憲法和法律實行區域自治,幫助各少數民族發展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建設事業;
9、保障憲法和法律賦予婦女的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和婚姻自由等各項權利;
10、辦理上級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現任領導

張貴林,男,漢族1963年4月出生,廣西興安人,1982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3年8月參加工作,博士研究生學歷,管理學博士學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張貴林張貴林
現任中共北京市門頭溝區委委員、常委、副書記,區政府黨組書記、副區長、代區長。
歷任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助理工程師、工程師、院團委副書記,廣西興安縣副縣長,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科技經營管理處副處長兼北京海豐技術公司總經理農業部農機化司外經項目辦公室副主任,北京二輕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管委會黨組成員、副主任,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黨組成員、副主任,北京住總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北京中關村科技發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北京住總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兼北京中關村科技發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北京住總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市十四屆人大城建環保委員會委員。

政府部門

組成部門

·北京市門頭溝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北京市門頭溝區交通局
·北京市門頭溝區水務局
·北京市門頭溝區商務委員會
·北京市門頭溝區文化委員會
·北京市門頭溝區人口和計畫生育委員會
·北京市門頭溝區社會建設工作辦公室
·北京市門頭溝區農業局

市屬單位

·北京市門頭溝區地稅局
·北京市門頭溝區工商分局
·北京市門頭溝區質監局
·北京市門頭溝區國稅局

鄉(鎮)政府

·北京市門頭溝區潭柘寺鎮人民政府
·北京市門頭溝區永定鎮人民政府
·北京市門頭溝區龍泉鎮人民政府
·北京市門頭溝區軍莊鎮人民政府
·北京市門頭溝區妙峰山鎮人民政府
·北京市門頭溝區王平鎮人民政府
·北京市門頭溝區雁翅鎮人民政府
·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人民政府
·北京市門頭溝區清水鎮人民政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