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防治

化學防治是使用化學藥劑 (殺蟲劑、殺菌劑、殺蟎劑、殺鼠劑等)來防治病蟲、雜草和鼠類的危害。一般採用浸種、拌種、毒餌、噴粉、噴霧和熏蒸等方法。其優點是收效迅速,方法簡便,急救性強,且不受地域性和季節性限制。化學防治在病蟲害綜合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長期使用性質穩定的化學農藥,不僅會增強某些病蟲害的抗藥性,降低防治效果,並且會污染農產品、空氣、上壤和水域、危及人、畜健康與安全和生態環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化學防治
  • 又叫:農藥防治
  • 用途:防治病蟲害
  • 特點:高效、速效
農藥簡介,近代發展,防治原理,農藥分類,施藥方法,噴霧法,噴粉法,種子處理,土壤處理,熏蒸法,煙霧法,

農藥簡介

化學防治化學防治
化學防治法是使用農藥防治動植物病害的方法。農藥具有高效、速效、使用方便、經濟效益高等優點,但使用不當可對植物產生藥害,引起人畜中毒,殺傷有益微生物,導致病原物產生抗藥性。農藥的高殘留還可造成環境污染。當前化學防治是防治植物病蟲害的關鍵措施,在面臨病害大發生的緊急時刻,甚至是唯一有效的措施。19世紀以前,中國民間一直沿用礦物(砒石、雄黃、石灰等) 和殺蟲植物(菸草、除蟲菊、魚藤等)防治植物病蟲害。據記載,在周代就用藥草熏蒸、撒石灰和草木灰等方法防治害蟲。13世紀,《王禎農書》中有用硫磺防治病蟲害的記載。日本曾於1670年使用鯨油驅除葉蟬。1882年,法國發現波爾多液有抑制葡萄霜霉病的作用。1889年美國開始使用砷酸鉛防治害蟲。但當時使用的方法都較簡單,防治病蟲的種類也少。
當前套用的農藥主要有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殺線蟲劑等,病毒抑制劑也在積極開發中。為了充分發揮化學防治的優點,減輕其不良作用,應當恰當地選擇農藥種類和劑型,採用適宜的施藥方法,合理使用農藥。

近代發展

近代化學防治的發展約可劃分為3個時期:
①20世紀30年代,大量使用無機的和植物質的農藥,如波爾多液、石灰硫磺合劑、 硫磺粉砷酸鉛砷酸鈣、 油類製劑、除蟲菊、魚藤和硫酸菸鹼等,主要用於防治果樹、蔬菜、棉花等經濟價值較高的作物病蟲害。②從20世紀40年代中期開始,有機氯、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三大類有機合成農藥陸續出現,因其品種多、殺蟲譜廣、藥效高,經濟效益顯著,改變了化學防治的面貌,造成化學防治是解決害蟲防治問題的唯一有效方法的錯覺,忽視了其他防治措施的套用。在有機汞殺菌劑品種逐漸增多,有機硫殺菌劑問世以後,抗生素也開始用於農業,六氯苯、五氯硝基苯、菲醌萘醌等相繼出現後,植物病害的化學防治面積也隨之增加。繼2,4-D類農藥出現後,先後合成了醯胺類、三氮苯類、氨基甲酸酯類、醚類等10餘類有機除草劑,又擴大了化學除草的面積。這樣,隨著廣譜性農藥普遍而大量地使用,有害生物產生了抗藥性,農藥對天敵的殺傷和對環境的污染等問題也日趨嚴重。
化學防治化學防治
③用生態學觀點指導化學防治的新時期,是從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的。其特點是根據防治對象的種類、數量、危害程度和天敵控制有害生物的能力,以及對作物的補償能力和產量損失估計等因素的分析,制定防治指標,並在預測預報基礎上與生物防治、農業防治和其他防治措施相協調,使用選擇性、高效、低毒和易降解的農藥品種;同時輔以適時、合理施用、改進施藥機具,提高施藥效率以及防止形成抗藥性、殺傷天敵和對植物造成藥害等技術措施,達到有效、經濟、安全的目的。在防治對象上,也從僅僅針對單一病、蟲種類發展到防治一種作物的主要病、蟲、草害,以求減少施藥的次數和面積。

防治原理

化學防治是利用農藥的生物活性,將有害生物種群或群體密度壓低到經濟損失允許水平以下。農藥的生物活性表現在4個方面:
化學防治化學防治
①對有害生物的殺傷作用,是化學防治速效性的物質基礎。如殺蟲劑中的神經毒劑在接觸蟲體後可使之迅速中毒致死;用殺菌劑進行種苗和土壤消毒,可使病原菌被殺滅或被抑制;噴灑觸殺性除草劑可很快使雜草枯死;施用速效性殺鼠劑可在很短時間內使鼠中毒死亡等。
②對有害生物生長發育的抑制或調節作用。有些農藥能幹擾或阻斷生命活動中某一生理過程,使之喪失為害或繁殖的能力。如滅幼脲類殺蟲劑能抑制害蟲表皮層的內層幾丁質骨化過程,使之死於脫皮障礙。化學不育劑作用於生殖系統,可使害蟲、害鼠喪失繁殖能力;早熟素能阻止保幼激素的合成、釋放或起破壞作用,使幼蟲提前進入成蟲期,雌蟲喪失生殖能力;異稻瘟淨和克瘟散能抑制稻瘟病菌菌絲體細胞壁殼質的形成,使之不能侵染作物;波爾多液能抑制多種病原菌孢子萌發;多菌靈能抑制多種病原菌分生孢子和水稻紋枯病菌核的形成和散發, 2,4-滴類除草劑可抑制多種雙子葉植物的光合作用,使植株畸形、葉片萎縮,因而致死等。
③對有害生物行為的調節作用。有些農藥能調節有害生物的覓食、交配、產卵、集結、擴散等行為,使之處於不利的情況下而導致種群逐漸衰竭。如拒食劑使害蟲、害鼠停止取食;驅避劑迫使害蟲遠離作物;報警激素使蚜蟲分散逃逸;食物誘致劑與毒殺性農藥混用可引誘害蟲、鼠類取食而中毒死亡;性信息素(性引誘劑)可誘集雄性昆蟲,干擾其與自然種群的交配,從而影響正常繁衍。
④增強作物抵抗有害生物的能力。包括改變作物的組織結構或生長情況,以及影響作物代謝過程。如用赤黴素浸種,加速小麥出苗,可避過被小麥光腥黑穗病侵染的時期;用 DL-苯基丙氨酸誘發蘋果樹產生根皮素,可增強多元酚氧化酶的活性,從而產生對黑星病的抗菌力;利用化學藥劑誘發作物產生或釋放某種物質,可增強自身抵抗力或進行自衛等。

農藥分類

根據使用對象分類
殺蟎劑
殺菌劑
殺鼠劑
根據作用範圍分類
廣譜性:滴滴涕
毒性作用及侵入途徑分類
觸殺劑:脂溶性,破壞神經系統;有機磷、有機氟、有機氯
胃毒劑:害蟲取食後才通過腸壁進入血腔;多數觸殺劑 、砷酸鉛砷酸鈣
內吸劑:易被植物吸收、傳輸,昆蟲取食植物時中毒;滅蚜松、樂果
熏蒸劑:揮發氣態分子於作用空間,通過體壁及氣孔等進入蟲體而毒殺;氯化苦二硫化碳硫醯氟溴甲烷
忌避劑:驅蚊油
引誘劑:烯蒎和萜松醇對雲杉八齒小蠹
粘捕劑:機械油和松脂類混合物

施藥方法

在使用農藥時,需根據藥劑、作物與病害特點選擇施藥方法,以充分發揮藥效,避免藥害,儘量減少對環境的不良影響。殺菌劑與殺線蟲劑的主要施藥方法有以下幾種:
化學防治化學防治

噴霧法

利用噴霧器械將藥液霧化後均勻噴在植物和有害生物表面,按用液量不同又分為常量噴霧(霧點直徑100~200μm),低容量噴霧(霧滴直徑50~100μm)和超低容量噴霧(霧滴直徑15~75μm)。農田多用常量和低容量噴霧,兩者所用農藥劑型均為乳油、可濕性粉劑、可溶性粉劑、水劑和懸浮劑(膠懸劑)等,兌水配成規定濃度的藥液噴霧。常量噴霧所用藥液濃度較低,用液量較多;低容量噴霧所用藥液濃度較高,用量較少(為常量噴霧的1/10~1/20),工效高,但霧滴易受風力吹送飄移。

噴粉法

利用噴粉器械噴撤粉劑的方法稱為噴粉法。該法工作效率高,不受水源限制,適用於大面積防治。缺點是耗藥量大,易受風的影響,散布不易均勻,粉劑在莖葉上粘著性差。

種子處理

常用的有拌種法、浸種法、悶種法和套用種衣劑。種子處理可以防治種傳病害,並保護種苗免受土壤中病原物侵染,用內吸劑處理種子還可防治地上部病害和害蟲。拌種劑(粉劑)和可濕性粉劑用於拌法拌種.乳劑和水劑等液體藥劑可用濕拌法,即加水稀釋後,噴布在乾種子上,拌和均勻。浸種法是用藥液浸泡種子。悶種法是用少量藥液噴拌種子後堆悶一段時間再播種。利用種衣劑為種子包衣,殺菌劑可緩慢釋放,有效期延長。

土壤處理

在播種前將藥劑施於土壤中,主要防治植物根病,土表處理是用噴霧、噴粉、撤毒土等方法將藥劑全面施於土壤表面,再翻耙到土壤中,深層施藥是施藥後再深翻或用器械直接將藥劑施於較深土層。丙線磷、克線丹、苯線磷、棉隆、二氯異丙醚等殺線蟲劑均用穴施或溝施法進行土壤處理。生長期也用撤施法、潑澆法施藥。撤施法是將殺菌劑的顆粒劑或毒土直接撤布在植株根部周圍。毒土是將乳劑、可濕性粉劑、水劑或粉劑與具有一定濕度的細土按一定比例混勻製成的。撤施法施藥後應灌水,以便藥劑滲濾到土壤中。潑澆法是將殺菌劑加水稀釋後潑澆於植株基部。
化學防治化學防治

熏蒸法

熏蒸劑的有毒氣體在密閉或半密閉設施中,殺滅害蟲或病原物的方法。有的熏蒸劑還可用於土壤熏蒸.即用土壤注射器或土壤消毒機將液態熏蒸劑注入土壤內,在土壤中成氣體擴散。土壤熏蒸後需按規定等待一段較長時間,待藥劑充分散發後才能播種,否則易產生藥害。

煙霧法

指利用煙劑或霧劑防治病害的方法。煙劑系農藥的固體微粒(直徑0.001~0.1μm)分散在空氣中起作用,霧劑系農藥的小液滴分散在空氣中起作用。施藥時用物理加熱法或化學加熱法引燃煙霧劑。煙霧法施藥擴散能力強,只在密閉的溫室、塑膠大棚和隱蔽的森林中套用。
此外,殺菌劑還用於塗抹、涅果、蘸根、樹體注射、倉庫及器具消毒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