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昂廷·薩拉揚

列昂廷·薩拉揚

列昂廷·薩拉揚(羅馬尼亞語:Leontin Sălăjan;匈牙利名:西拉吉·伊格納茨,Szilágyi Ignác;1913年6月19日,桑圖,——1966年8月28日,布加勒斯特。)前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之一,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優秀的共產主義和工人運動戰士,傑出的黨務活動家和國務活動家。羅馬尼亞共產黨中央政治執行委員會委員,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武裝部隊部部長。羅馬尼亞人民軍大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列昂廷·薩拉揚
  • 外文名:Leontin Sălăjan
  • 別名:西拉吉·伊格納茨
  • 國籍羅馬尼亞
  • 民族匈牙利人
  • 出生地奧匈帝國特蘭西瓦尼亞公國桑圖鄉
  • 出生日期:1913年6月19日
  • 逝世日期:1966年8月28日
  • 職業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
  • 畢業院校:蒂米什瓦拉鐵路工廠技術學校、布加勒斯特高等軍事學院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創建羅馬尼亞人民軍
  • 黨職:羅共中央政治執行委員會委員
  • 公職:羅馬尼亞建設部長
  • 公職:羅馬尼亞武裝部隊部部長
  • 軍職:武裝部隊總參謀長
  • 榮譽稱號社會主義勞動英雄
  • 軍銜:羅馬尼亞人民軍大將
  • 政黨羅馬尼亞共產黨
人物傳記,工人、士兵、革命家,政治活動家,軍隊領導人,訪華,榮譽,軍事活動家,逝世,薩拉揚之死?,死因存疑,時機敏感,名言,

人物傳記

工人、士兵、革命家

1913年6月19日生於奧匈帝國特蘭西瓦尼亞地區(一戰後併入羅馬尼亞王國)的桑圖鄉(當時隸屬瑟拉日縣,後劃歸薩圖馬雷縣)。匈牙利族人,匈牙利名“西拉吉·伊格納茨”。雖然薩拉揚聲稱自己是匈牙利人,但羅共領導人格奧爾基·加斯頓-馬林卻稱他是羅馬尼亞人,並說他是“非常好的同志”。薩拉揚在念完國小後,進入羅馬尼亞國營鐵路公司(羅馬尼亞鐵路蒂米什瓦拉鐵路工廠技術學校接受培訓成為一名車間鉗工。1934年3月13日參軍入伍,被分配到軍事工程部隊,在羅馬尼亞王國軍隊第三通信兵團服役。退伍後,薩拉揚在羅馬尼亞鐵路奧拉迪亞鐵路工廠當機械工人。在此期間,接受共產主義思想。
1939年加入羅馬尼亞共產黨(1948——1965年稱羅馬尼亞工人黨),從此走上無產階級革命道路,一直活躍於蒂米什瓦拉和奧拉迪亞地區的黨組織。1940——1943年任羅馬尼亞共產黨巴納特大區委員會書記處成員,1943年任奧拉迪亞市黨委書記,1944年任比霍爾州黨委書記。在“八·二三武裝起義”推翻法西斯獨裁政府後,1944年9月4日,羅馬尼亞共產黨巴納特大區委員會發表了一份由列昂廷·薩拉揚簽署的宣言。1945年7月任薩圖馬雷州黨委第一書記
列昂廷·薩拉揚(建設部長時期)列昂廷·薩拉揚(建設部長時期)

政治活動家

1945年10月16~22日在羅馬尼亞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列昂廷·薩拉揚當選為羅馬尼亞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委員。1946年11月19日當選為羅馬尼亞王國國民議會代表(議員),屬瑟拉日選區。1948年3月28日在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大國民議會選舉中當選為瑟拉日第一選區大國民議會代表,1952——1957年當選為北阿拉德選區大國民議會代表,1957——1961年當選為北奧拉迪亞選區大國民議會代表,1961——1966年當選為當選為北奧拉迪亞第一選區大國民議會代表。
1948年2月21日至23日,羅馬尼亞共產黨和羅馬尼亞社會民主黨召開統一代表大會(羅共“六大”),兩黨合併為羅馬尼亞工人黨,在羅馬尼亞工人黨第一次代表大會上,薩拉揚當選為工人黨中央委員會委員。1948年4月22日——1949年9月24日任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政府衛生和社會福利部副部長,1949年9月24日——1950年3月17日任第四屆彼特魯·格羅查政府建設部長。
列昂廷·薩拉揚將軍(總參謀長時期)列昂廷·薩拉揚將軍(總參謀長時期)

軍隊領導人

1950年3月18日,列昂廷·薩拉揚被授予陸軍少將軍銜,任羅馬尼亞武裝部隊總參謀長,儘管當時他的專業軍事經驗有限。1950年3月20日兼任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武裝部隊部副部長。1951年10月2日晉升為陸軍中將,併兼任武裝部隊部第一副部長。在那些年裡,他完成了系統的軍事理論教育,1953年從高等軍事學院畢業。1954年4月26日被解除總參謀長職務,專任武裝部隊部第一副部長。
1955年10月3日——1966年8月28日任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武裝部隊部部長(國防部長),1955年10月4日晉升為陸軍上將。在1955年12月23~28日的羅馬尼亞工人黨第二次代表大會(羅共“七大”)和1960年6月20~26日的羅馬尼亞工人黨第三次代表大會(羅共“八大”),薩拉揚均當選為羅馬尼亞工人黨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1959年8月晉升為大將。1965年7月24日在羅馬尼亞共產黨第九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羅馬尼亞共產黨中央政治執行委員會委員。

訪華

1958年9月底~10月初,列昂廷·薩拉揚將軍率領羅馬尼亞軍事代表團應邀訪問中國,受到毛澤東主席、彭德懷元帥等中國黨、國家和軍隊領導人的接見。

榮譽

列昂廷·薩拉揚曾榮獲眾多功勳獎章和榮譽稱號,1949年被授予三級勞動勳章,1956年被授予一級“保衛祖國”勳章,1959年被授予一級“八·二三”勳章,1961年被授予“羅馬尼亞工人黨(共產黨)成立四十周年”紀念獎章,1963年被授予“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之星”一級勳章,1964年被授予“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稱號和“鐮刀和鐵錘”金星勳章、“祖國解放20周年”紀念獎章、“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武裝部隊成立20周年”紀念獎章,1966年被授予一級圖多爾·弗拉迪米雷斯庫勳章。
波德納拉希、波蘭將軍、齊奧塞斯庫、薩拉揚波德納拉希、波蘭將軍、齊奧塞斯庫、薩拉揚

軍事活動家

列昂廷·薩拉揚長期擔任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武裝部隊的領導人,主持國家武裝力量建設工作,是羅馬尼亞的國防和安全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和執行者之一。
1956年“匈牙利十月事件”期間,時任政治局候補委員、國防部長的列昂廷·薩拉揚指揮調動軍隊,和埃米爾·波德納拉希(政治局委員、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大將)、亞歷山德魯·德勒吉奇(政治局委員、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兼國家安全部長,上將)、尼古拉·齊奧塞斯庫(政治局委員、中央第二書記)通力協作,採取積極、果斷的措施,迅速控制和穩定國內局勢,防止因事態擴大而波及到羅馬尼亞,同時抑制國內匈牙利族裔的鬧事。他和齊奧塞斯庫一起發布命令,指示採取任何必要手段抑制可能出現的動盪,包括下令安全部隊使用武力。
格奧爾基·喬治烏-德治時代和尼古拉·齊奧塞斯庫時代,羅馬尼亞力圖在社會主義陣營中既依託蘇聯支持又維護本國主權和利益。一方面,羅馬尼亞始終是經濟互助委員會華沙條約組織的正式成員國;另一方面,羅馬尼亞自60年代起明顯地執行著一系列獨立自主的對外政策,堅決反對外來的干涉與控制,在許多重大國際問題上採取和蘇不同的立場。1964年4月,羅馬尼亞工人黨中央擴大全會發表《羅馬尼亞工人黨關於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工人運動所持立場的聲明》,第一次明確地闡述了羅獨立自主對外政策的基本原則,反對蘇聯的大黨大國主義。在經互會組織問題上,它反對建立經濟聯合和一體化的超國家機構,反對“國際專業分工”;在軍事上,“匈牙利事件”後,經過羅馬尼亞多方努力,終於促使蘇聯於1958年10月1日從羅馬尼亞撤出所有駐軍和顧問,在華約組織問題上,主張取消所有軍事集團,同時贊成締結一項華約和北約之間的互不侵犯條約,以此作為達到取消一切軍事集團的過渡措施,拒絕加入“華約一體化”計畫,拒絕華沙條約組織在羅馬尼亞境內舉行軍事演習。在經互會和華約內部,羅馬尼亞則為爭取平等的夥伴關係向蘇聯的大黨大國主義展開了堅決鬥爭,取得了類似法國北約中的相對獨立地位,這被稱為東歐的“戴高樂主義”。作為羅馬尼亞軍隊統帥的薩拉揚堅決貫徹和執行了這一方針。
齊奧塞斯庫、薩拉揚、拉烏圖、沃伊捷克齊奧塞斯庫、薩拉揚、拉烏圖、沃伊捷克

逝世

列昂廷·薩拉揚大將為加強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國防力量,維護羅馬尼亞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一直殫精竭慮,繁重的國務和軍務工作使他的健康不斷惡化。1965年11月,薩拉揚大將率羅馬尼亞軍事代表團訪問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期間,因出血性潰瘍而住院治療。1966年8月28日,在訪問莫斯科後不久,出血性潰瘍再度發作,並發器官功能衰竭,病情加重,最終不治逝世,他死於膽汁性腹膜炎,年僅53歲。
1966年8月28日,羅馬尼亞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羅馬尼亞國務委員會和部長會議聯合發表訃告,宣布羅馬尼亞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執行委員會委員,羅馬尼亞武裝部隊部長列昂廷·薩拉揚大將因重病不幸於28日下午逝世。
1966年8月30日,羅馬尼亞黨和國家為列昂廷·薩拉揚舉行隆重的國葬。薩拉揚逝世後,他的靈柩被停放在共和國宮大廳,供人們憑弔和瞻仰。羅政府宣布8月29日和30日為全國哀悼日,成立了以亞歷山德魯·德勒吉奇為首的治喪委員會,部長會議主席揚·格奧爾基·毛雷爾推遲訪問希臘48小時。
在葬禮上,羅馬尼亞總工會主席康斯坦丁·德拉甘、總參謀長格奧爾基·揚、新任武裝部隊部長揚·約尼查、羅共中央執委、常設主席團委員、中央書記亞歷山德魯·德勒吉奇先後發表講話,高度讚揚和評價了薩拉揚革命的、戰鬥的一生。蘇聯國防部長羅季翁·雅科夫列維奇·馬利諾夫斯基元帥和華約組織成員國國防部長參加了葬禮。
列昂廷·薩拉揚被安葬在布加勒斯特“自由公園”的“為人民、祖國的自由和社會主義而鬥爭的英雄紀念碑”下方“黨務工作者和國務活動家”墓地的圓形墓穴內。1989年12月,羅馬尼亞政局發生劇變後,1991年,被視為共產主義象徵之一的陵墓被拆除,薩拉揚和其他已故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遺體被遷葬到了其他公墓。
布加勒斯特市新建的工人階級社區的一條林蔭大道和市場以“列昂廷·薩拉揚”命名,1989年羅馬尼亞革命後都被更換新名稱。此外,一些工業和軍事設施也被冠以他的姓名(如布拉索夫的“列昂廷·薩拉揚”雷達兵和高射炮兵軍官學校等)。
《火花報》刊登薩拉揚大將病逝的訃告《火花報》刊登薩拉揚大將病逝的訃告

薩拉揚之死?

死因存疑

關於薩拉揚的猝然死亡,史學界一直存在很大爭議,因為當時正值羅蘇關係異常緊張和格奧爾基·喬治烏-德治突然去世的敏感時刻。在喬治烏-德治逝世後僅僅一年,作為軍內實力派人物的列昂廷·薩拉揚大將突然辭世,可以被視為在“齊奧塞斯庫時代”第一個高級領導人死亡事件。薩拉揚將軍的死亡,無疑在布加勒斯特的共產黨高層中產生連鎖反應和政治重新洗牌。
1966年7月,華約組織布加勒斯特會議1966年7月,華約組織布加勒斯特會議

時機敏感

1966年春,列昂廷·薩拉揚參加了華約集團國家在莫斯科和布加勒斯特舉行的幾次軍事首腦會議。在莫斯科會議上,爭議的焦點集中在“在總司令部或政治協商委員會之下設立一個軍事委員會”的問題上,羅馬尼亞代表團對章程草案表達了許多保留意見並提出了自己的方案。自蘇聯撤除了在羅馬尼亞的駐軍和顧問後,尤其是1964年4月羅共中央擴大全會發布《宣言》後,羅馬尼亞一直試圖尋求從莫斯科獲得更大的獨立性和自主權。列昂廷·薩拉揚特別指出,”華沙條約組織締約國聯合武裝部隊指揮機構應建立在軍事協調機制上,而不是蘇聯控制其他華約國家軍隊的工具,並且參加華沙條約組織的國家的軍隊之間的關係不能適用於單一命令的原則”,反對在華約組織內建立凌駕於主權國家之上的單一軍事指揮體制。
為解決分歧,1966年5月,華沙條約組織締約國聯合武裝部隊總司令安德烈·安東諾維奇·格列奇科元帥在布加勒斯特,與羅馬尼亞武裝部隊部部長薩拉揚大將、武裝部隊部第一副部長兼總參謀長格奧爾基·揚上將舉行軍事首腦會談,為勃列日涅夫和齊奧塞斯庫的華沙條約組織政治協商委員會會議和國防部長委員會會議做鋪墊,軍事首腦會議最終達成妥協和諒解,之後,勃列日涅夫和齊奧塞斯庫以及締約國國防部長簽署了該項條約。
1966年8月,列昂廷·薩拉揚大將在訪問莫斯科與格列奇科元帥會晤後不久,病情突然惡化並最終不治,死在了手術台上,引發後世諸多猜測和質疑。基於當時高度複雜敏感的國內外政治形勢和長久以來形成的一種慣性思維,較為普遍的懷疑是克格勃可能介入其中。
參加華沙條約組織政治協商委員會會議參加華沙條約組織政治協商委員會會議

名言

原文:„Militarii trebuie să înţeleagă că au datoria sfântă să apere cuceririle revoluţionare ale poporului.”
—Leontin Sălăjan(譯文:“軍人必須明白他們的神聖職責是捍衛人民的革命成果。”
——列昂廷·薩拉揚)
列昂廷·薩拉揚大將與各國武官握手列昂廷·薩拉揚大將與各國武官握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