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疾病實驗診斷

出血性疾病是由於遺傳性或獲得性原因,導致機體的止血和(或)凝血功能障礙引起的自發性出血或輕微損傷後出血不止的一組疾病。其主要原因有:血管壁異常;血小板數量和血小板功能異常;凝血功能障礙;纖維蛋白溶解亢進。出血性疾病診斷主要是通過實驗室檢查明確疾病的病因,對疾病的確診及治療具有重要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出血性疾病實驗診斷
  • 檢查:篩選試驗、確診試驗、特殊檢查
  • 臨床意義:是診斷出血性疾病不可缺少的依據
實驗室檢查,臨床意義,

實驗室檢查

1.篩選試驗
包括毛細血管脆性試驗、血小板計數、出血時間、凝血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凝血酶原時間、凝血酶時間等。
2.確診試驗
(1)血管異常:包括毛細血管鏡檢查和vWF測定等。
(2)血小板異常:血小板形態觀察、血小板黏附試驗、血小板聚集試驗、血小板第3因子有效性測定、血小板相關抗體及補體測定、血小板膜糖蛋白測定等。
(3)凝血異常:包括各種凝血因子的抗原及活性測定、凝血酶生成及糾正試驗等。
(4)抗凝異常:包括抗凝血酶Ⅲ抗原及活性或凝血酶-抗凝血酶複合物、蛋白C、狼瘡抗凝物測定等。
(5)纖溶異常:包括魚精蛋白副凝試驗、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D-二聚體、纖溶酶原測定等。
3. 特殊檢查
對一些遺傳性疾病及一些少見的出血性疾病,還需進行一些特殊檢查如蛋白質結構分析、基因測定及免疫病理學檢查等才能確診。

臨床意義

出血性疾病實驗檢查是診斷出血性疾病不可缺少的依據。由於出血性疾病的發病機制極為複雜,對於出血性疾病的實驗診斷路徑均可遵循下列原則,即先採用簡單易行的篩查試驗鑑別血管異常、血小板異常、凝血和纖溶功能障礙;然後選擇必要的特異性的實驗室檢查予以診斷,對於遺傳性出血性疾病需要進行基因檢測才能做出準確的診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