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師頌

出師頌

《出師頌》是漢代索靖創作的作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出師頌
  • 作者:索靖
  • 年代:漢
  • 材質:紙本,章草書
  • 規格:縱21.2cm,橫127.8cm
作品簡介,全文,注釋和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歷史背景,作者,簡介,小傳,集評,傳世帖,版本,宣和本,紹興本,

作品簡介

《出師頌》自唐朝以來,一直流傳有序,唐朝由太平公主收藏,宋朝紹興年間入宮廷收藏,明代由著名收藏家王世懋收藏,乾隆皇帝曾將其收入《三希堂法帖》。1922年,遜位清帝溥儀以賞賜溥傑的名義,將該卷攜出宮外,1945年後失散民間。2003年7月突然在中國嘉德2003年春季拍賣會上亮相,引起業界軒然大波

全文

茫茫上天,降祚為漢。作基開業,人神攸贊。
五曜(1)宵映,素靈(2)夜嘆。皇運未授,萬寶(3)增煥。
曆紀(4)十二,天命中易。西戎不順,東夷(5)構逆。
乃命上將,授以雄戟。桓桓(6)上將,實天所啟。
(7)文允武,明詩閱禮。憲章(8)百揆(9),為世作楷。
昔在孟津(10),惟師尚父(11)素旄(12)一麾(13),渾一區寓。
蒼生(14)更始,移風變楚。薄伐獫狁(15),至於太原。
詩人歌之,猶嘆其艱。況我將軍,窮域極邊。
鼓無停響,旗不蹔褰(16)。渾(17)御遐荒,功銘鼎鈜(18)
我出我師,於彼西疆。天子餞我,輅車(19)乘黃(20)
言念舊勞,恩深渭陽(21)。介圭既削(22),裂壤(23)酬勛。
今我將軍,啟土(24)上郡。傳子傳孫,顯顯令聞(25)

注釋和譯文

詞句注釋

(1) 五曜:指金、木、水、火、土五星。《史記·天官書》中記載道,“天有五星,地有五行。”
(2) 素靈:白蛇的精靈。指漢高祖斬白蛇有老嫗夜哭之事。晉陸機《漢高祖功臣頌》:“彤雲晝聚,素靈夜哭。”《南史·梁紀下·元帝》:“陛下日角龍顏之姿,表於徇齊之日;彤雲素靈之瑞,基於應物之初。” 金·宇文虛中《古劍行為劉善長作》:“公家祖皇提三尺,素靈中斷開王跡。”
(3)萬寶:猶言萬物。
(4) 曆紀:經歷的世代。《文選》李善注此條:“《漢書》曰, 漢起元高祖 ,終於孝平王莽 之誅,十有二世也。”
(5)西戎、東夷的稱謂最早來自於周代,周人自稱華夏,便把華夏周圍四方的族人,分別稱為東夷、南蠻、西戎、北狄,以區別華夏,西戎是古代華夏人對西方少數民族的統稱。
(6)桓桓:勇武、威武貌。 《書·牧誓》:“勖哉夫子!尚桓桓。” 孔 傳:“桓桓,武貌。” 晉陶潛《命子》詩:“桓桓長沙,伊勛伊德。” 唐杜甫 《北征》詩:“桓桓 陳將軍 ,仗鉞奮忠烈。”仇兆鰲註:“桓桓,武勇貌。” 林伯渠 《和朱總司令詩》:“桓桓虎賁士,中華好男子。”
(7)允:文言語首助詞。
(8)憲章,又名狴犴,傳說中的獸名。形似虎。它平生好訟,卻又有威力,獄門上部那虎頭形的裝飾便是其遺像。傳說狴犴不僅急公好義,仗義執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斷,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風凜凜,因此除裝飾在獄門上外,還匐伏在官衙的大堂兩側。每當衙門長官坐堂,行政長官銜牌和肅靜迴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視眈眈,環視察看,維護公堂的肅穆正氣。《天祿識余·龍種》:“俗傳龍子九種,各有所好……四曰狴犴,似虎有威力,故立於獄門。”
(9)百揆:指各種政務。《後漢書·張衡傳》:“百揆允當,庶績鹹熙。”
(10)孟津,位於河南省西部,黃河南岸,屬洛陽市。孟津據《尚書·禹貢》注“孟為地名,在孟置津(即渡口),謂之孟津”。
(11)尚父:亦作“ 尚甫 ”。 指周朝呂望,即姜子牙。意為可尊敬的父輩。《詩·大雅·大明》:“維師尚父,時維鷹揚”。 毛傳:“尚父,可尚可父”。鄭玄箋:“尚父,呂望也。尊稱焉”。一說為呂望之字。
(12)素旄:即白旄。用旄牛尾為飾的白旗。古代用以指揮軍隊作戰。《文選·史岑<出師頌>》:李善註:“《尚書》曰:‘王右秉白旄以麾。’”
(13)麾:此同“揮”。渾一:亦作“渾壹”。
(14)蒼生:百姓。變楚:《後漢書》本句李善註:楚,南方也。移風,《後漢書》作“朔風”。
(15)獫狁:古族名。中國古代的一個民族,即犬戎,也稱西戎,活動於今陝、甘一帶,獫、岐之間。據《後漢書》記載,至漢朝,在原來獫狁活動範圍內曾出現一個人口眾多的西戎白狼國。到東漢明帝時,“白狼······等百餘國,戶百三十餘萬,口六百萬以上,舉種奉貢,”自願歸屬東漢。
(16)踅褰:躑躅不前。
(17)渾:盛大貌。
(18)鼎鈜:金屬器皿。古代用以銘記功德。
(19)輅車:天子的乘車。《國語·晉語七》:“輅車十五乘。”
(20)乘黃:傳說中的異獸名。《山海經·海外西經》:“白民之國在龍魚北,白身披髮。有乘黃,其狀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壽二千歲。” 此指天子坐輦的御駕。 此二句宜與下二句聯起來看。
(21)渭陽:渭陽:渭水之北。古制,山之南、水之北為陽。《詩·秦風·渭陽》:“我送舅氏,曰至渭陽。何以贈之?路車乘黃。”
(22)介圭既削:介圭,即“介圭”,古玉器名。一種上尖下方的玉。《詩·大雅·嵩高》:“錫爾介圭,以作爾寶。”《箋》:圭長尺二寸謂之介。既削:已經打磨完成。圭,古代諸侯朝聘時所執的玉制禮器。帝王封爵授土時,賜圭以為信物。後泛指授以高官重爵。亦作“鍚圭”。
(23)裂壤:即裂土。 謂大將軍功高,皇上將一片土地封贈給他。南朝·梁·沈約 《劉領軍封侯詔》:“宜錫圭裂壤,允副僉屬。可封開國縣侯,食邑二千戶。”
(24)啟土:.分土;分封土地。張銑注此條:“啟,開也。 上郡謂騭所封也。” 漢時的上郡在今陝西省榆林市、延安市行政區域及內蒙古自治區烏審旗等地區。
(25)令聞:美好的聲譽。《尚書·微子之命》:“爾惟踐修厥猷,舊有令聞。”

白話譯文

法力無邊的上蒼啊,趕快給我們漢朝降下福祚來吧!
想我大漢奠基開業之初,天上人間都是贊聲一片哪。
天空五星通宵輝映,地上白蛇徹夜憂嘆。
想那漢室未立之時,皇家的鴻運尚未得到上天的授予;世間萬物只是自然增刪改換。
吾朝高祖立漢建國以來,歷經十二世;不料到此時,天授的皇命到中途被迫移易。
吾國周邊的那些小國啊,時時窺視著掠劫中原。
於是授命上將軍,披掛出陣;劍戟所指,威風凜凜。
上將軍的威武雄姿,實在是上天所賜予啊!
既能文能武,又知書識禮。
他公正地處理各項政務,成為世人的楷模。
以前上將軍還在孟津的時候,就立志效法姜子牙,做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
戰旗揮舞起來,天地風雲一片。
黎民百姓獲得新生,改變了他們的生活。
討伐平定了獫狁,消疆域擴展到了太原一帶。
豐功偉績載入史冊,千秋萬載嘆其艱辛。
何況我們愛戴的大將軍,戰功威名傳至遙遠的邊地。
戰鼓咚咚無歇止,車馬急馳旗獵獵。
浩蕩恩德被及遠近,卓著功勳銘刻永垂。
我們的軍隊浩浩蕩蕩地出發了,奔向西邊廣袤的邊疆。
天子乘著華麗的馬車,前來為我們的隊伍餞行。
老百姓心念大將軍的舊恩,都趕到渭水之北來給他送行。
大將軍得勝歸來,皇帝親授其美玉良田,以犒賞他的功勳。
於是將軍就在上郡開土繁衍,奠定根基。
這份事業,子孫後代萬世相傳,並且聲譽日隆。

歷史背景

本幅無款。鑑藏印記有22方,計為:唐太平公主梵文印“三藐母馱”,唐邵王李約“約”和“邵約之印”,唐中書侍郎王涯“永存珍秘”(鈐兩處);宋高宗“紹”、“興”(聯珠印)、宋內府“書印”(半印)和“內府秘書之印”;明以前人之“蓑笠軒印”、“歷代永寶”、“劉氏中守”、“劉完私印”、“安元忠印”及二印文不辨之印;清安岐“儀周珍藏”,清內府“乾隆御覽之寶”、“石渠寶笈”、“樂壽堂鑑藏寶”、“乾隆鑑賞”、“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諸璽。
“右出師頌,隋賢書,紹興九年四月七日,臣米友仁審定。”右下鈐“監書畫博士印”。左鑑藏印記6方,計有:“物”(半印)、“軒”、“山牧”、“古希天子”、“壽”及一印文不辨印。右鑑藏印6方,為“安儀周家珍藏”、“五福五代堂寶”、“八征耄念之寶”、“嘉慶御覽之寶”、“宣統鑑賞”、“無逸齋精鑒璽”。
“晉墨”兩字及花押“伍”,押上鈐“御府圖書”,據押和印,前人定為宋高宗書,實為明人仿寫。另有清內府鑑藏印“太上皇帝”、“石渠定鑒”、“寶笈重編”、“寧壽宮續入石渠寶笈”。左上乾隆癸巳(三十八年,1773年)御題一段。
前隔水鑑藏印有:明王世懋“琅琊王敬美氏收藏圖書”,清安岐“安”、“儀周鑒堂”,清內府“八征耄念之寶”。後隔水乾隆戊辰(十三年,1748年)御題一段,下鈐“乾”、“隆”印,另有清安岐鑑藏印“麓邨”。
此本見於著錄的有:明·詹景鳳《東圖玄覽》、王世貞《弇州山人續稿》、吳其貞《吳氏書畫記》、孫鑛《書畫跋跋續》、清·顧復《平生壯觀》、安岐《墨緣匯觀》、吳升《大觀錄》、《石渠寶笈續編·寧壽宮》、阮元《石渠隨筆》、孫岳頒《佩文齋書畫譜》、倪濤《六藝之一錄》等書。刻入《三希堂法帖》。
根據著錄書及鑑藏印記,此本稱為“紹興本”《出師頌》,據米友仁跋,多定為隋賢書,也有認為是西晉索靖或南朝梁·蕭子云寫,乃至唐人作,流傳情況大致是:唐代經太平公主李約王涯先後鑑藏;南宋紹興年間入內府;明歸王世懋;清初由安岐收藏,後入乾隆內府;民國十一年(1922年)十一月初九日,溥儀以賞賜溥傑的名義攜出宮外,1945年後散落匿於民間不彰60餘年;2003年由拍賣公司徵得,故宮博物院以巨資購回。

作者

簡介

索靖是晉代著名書法家,《宣和書譜》記載,索靖少年時就有出群之才。索靖書法以章草名動一時,其書法“如風乎舉,鷙鳥乍飛,如雪嶺孤松,冰河危石”,十分地險峻遒勁,索靖在中國書法史上擁有很高的地位,史評其書法“與羲(王羲之)、獻(王獻之)相先後也”,而《出師頌》是其碩果僅存的孤品
嘉德公司的文物徵集人員拓曉堂先生介紹,這次中國嘉德公司拍賣的《出師頌》是迄今為止發現的索靖惟一墨跡。這件作品自唐朝以來,一直流傳有序,1922年,遜位清帝溥儀以賞賜溥傑的名義,將該卷攜出宮外,1945年後失散民間。

小傳

索靖(239一303年),西晉書法家。字幼安,敦煌(今甘肅人。張芝姐姐的孫子。官征西司馬、尚書郎,封安樂亭侯,謚曰莊。工書法,尤擅章草,傳張芝草法而變其形跡,骨勢峭邁,富有筆力。前人評謂“精熟至極,索不及張;妙有徐姿,張不及索。”靖亦自重其書,自名其字勢力“銀鉤蠆尾”。所書《出師表》很著名。著有《草書狀》。善章草書,峻險堅勁,自名曰“銀鉤蛋尾”。時人云:精熟至極,素不及張:妙有餘姿,張不及素。著有《草書狀》一篇。
《晉書》有傳。父湛,北地太守。靖少有逸群之量,該博經史,兼通內緯。州辟別駕,郡舉賢良方正,對策高第。拜駙馬都尉,出為西域戊己校尉長史。太子仆同郡張勃特表,以靖才藝絕人,宜在台閣,不宜遠出邊塞。武帝納之,擢為尚書郎。靖在台積年,除雁門太守,遷魯相,又拜酒泉太守。惠帝即位,賜爵關內侯。元康中,西戎反叛,拜靖大將軍梁王肜左司馬,加蕩寇將軍,屯兵粟邑,擊賊,敗之。遷始平內史。及趙王倫篡位,靖應三王義舉,以左衛將軍討孫秀有功,加散騎常侍,遷後將軍,太安末,河間王顒舉兵向洛陽,拜靖使持節、監洛城諸軍事、游擊將軍,領雍、秦、涼義兵,與賊戰,大破之,靖亦被傷而卒,追贈太常,時年六十五。後又贈司空,進封安樂亭侯,諡曰莊。
靖善章草,書出韋誕,峻險過之,有若山形中裂,水勢懸流,雪嶺孤松,冰河危石,其堅勁則古今不逮。張懷瓘《書斷》引王隱云:靖草絕世,學者如雲,是知趣皆自然,勸不用賞。時人云:精熟至極,索不及張;妙有餘姿,張不及索。其推重至此。靖亦自重其書,名其字勢為“銀鉤蠆尾”。又善八分,著有《草書勢》。

集評

齊 王僧虔張芝索靖韋誕鐘會、二衛並得名前代,古今既異,無以辨其優劣,惟見筆力驚絕耳。(《論書》)
齊 王僧虔索靖字幼安,敦煌人,散騎常侍張芝姊之孫也。傳芝草而形異,甚矜其書,名其字勢銀鉤蠆尾。(《又論書》)
梁 袁 昂:索靖書如飄風忽舉,鷙鳥乍飛。(《古今書評》)
唐 張懷瓘:崔瑗善章草......索靖乃越制特立,風神凜然,其雄勇勁健過之也。(《書斷》)
唐 張懷瓘:引羊欣云:張芝皇象、鐘繇、索靖,時並號“書聖”。(《書斷》)
唐 張懷瓘:引王隱云:靖草絕世,學者如雲,是知趣皆自然,勸不用賞。時人云:精熟至極,索不及張;妙有餘姿,張不及索。(《書斷》)
房玄齡:靖與尚書令衛瓘俱以善草書知名,帝愛之。瓘筆勝靖,然有楷法,遠不能及靖。(《晉書 列傳第三十》)
宋 姜 夔:大凡學草書,先當取法張芝、皇象索靖章草等,則結體平正,下筆有源。(《續書譜》)
元 劉有定:索靖與衛瓘及其子恆俱學於張伯英。瓘自言我得伯英筋,恆得伯英骨,靖得伯英肉。(《衍極注》)
清 宋 曹:衛瓘得伯英之筋,索靖得伯英之骨。(《書法約言》)
清 錢 泳:北派由鐘繇、衛瓘索靖及崔悅、盧諶高遵沈馥姚元標趙文深丁道護等,以至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書學》)
清 阮 元:《唐書》稱詢始習王羲之書,後險勁過之,因自名其體;嘗見索靖所書碑,宿三日乃去。夫《唐書》稱初學羲之者,從帝所好,權詞也;悅索靖碑者,體歸北派,微詞也。蓋鐘、衛二家,為南北所同,托始於索靖,則惟北派祖之,枝幹之分,實自此始。(《南北書派論》) 清 阮 元:崔悅與范陽、盧諶齊名,諶法鐘繇,悅法衛瓘,而俱習索靖之章皆盡其妙。(《南北書派論》)
清 包世臣:草書唯皇象、索靖筆鼓盪而勢峻密,殆右軍所不及。(《藝舟雙楫》)
清 包世臣:《索靖傳》云:“靖與衛瓘俱以草書知名,瓘筆勝靖,然有楷法,遠不能及靖。”始知作草如真,乃漢、晉相承草法,吳郡傳衣未遠,非由冥悟。余前讀《晉書》,於此章句,視為辭藻,心鏡不明,目精遂眯。是以釋子傳法,名曰“證盟”法必心悟,非有可傳;不得真證,難堅信受。余今日則不啻親承獅子吼也。歡喜讚嘆,並記於後,以吿天下後世之同此志者。(《藝舟雙楫》) 清 劉熙載:索幼安分隸,前人以韋誕、鐘繇、衛瓘比之,而尤以草書為極詣。其作《草書狀》云:“或若倜儻而不群,或若自檢其常度。”惟倜儻而彌自檢,是其所以真能倜儻與?索靖書如飄風忽舉,鷙鳥乍飛,其為沈著痛快極矣。論者推之為北宗,以歐陽信本書為其支派,說亦近是。然三日觀碑之事,不足引也。(《藝概》) 清 劉熙載:西晉索靖、衛瓘善書齊名。靖本傳言:“瓘筆勝靖,然有楷法,遠不及靖。”此正見論兩家者不可觭為輕重也。瓘之書學上承父覬,下開子恆,而靖未詳受授。(《藝概》) 清 劉熙載:書有振、攝二法。索靖之筆短意長,善攝也;陸柬之之節節加勁,善振也。(《藝概》)
清 周星蓮:昔有人問索靖筆法,索靖以三指執筆,閉目謂之曰:“膽,膽,膽!”(《臨池管見》)
清 朱和羹:魏晉去漢未遠,故其書點畫絲轉自然,古意流露。索、衛屬一台二妙,二王妙跡,天骨開張。(《臨池心解》)
清 康有為:王侍中論張芝、索靖、韋誕、鐘繇、二衛書“無以辨其優劣,惟見其筆力驚異。”斯論致公。袁昂梁武肩吾、懷瓘、嗣真、呂總諸品,必欲強為甲乙,隨意軒輊,滋增妄矣。(《廣藝舟雙楫》) 清 康有為:詳觀索靖、王導、右軍、大令、魯公草書...巨刃揮天,大刀斫陣,無不以險勁為主,若不得執筆之勢,如何能之?(《廣藝舟雙楫》) 清 康有為:姜堯章最稱張芝、索靖、皇象章草,以時人罕及,因力學之。(《廣藝舟雙楫》)
清 康有為:若欲復古,當寫章草,史孝山《出師頌》致足學也。(按:《出師頌》,索靖書。)(《廣藝舟雙楫》)

傳世帖

《出師頌》、《皋陶帖》、《七月帖》、《月儀帖》。

版本

宣和本

《出師頌》作為流傳有緒的章草墨跡曾留存有兩本,一為此“紹興本”,一為“宣和本”,後者曾入北宋內府,有宋徽宗標題“征西司馬索靖書”及“宣和”瓢印,一般定為西晉索靖書,也有認為是梁·蕭子云書,經北宋《宣和書譜》、明·文嘉《鈐山堂書畫記》、清·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等書著錄。其流傳情況大致是:北宋入宣和內府,明代似從嚴嵩家輾轉入文彭手,後售於項元汴,入清後不存。“宣和本”曾刻入董其昌《戲鴻堂帖》,王肯堂《潑墨齋帖》亦曾摹刻,今僅存法帖拓本。

紹興本

紹興本《出師頌》本無名款,後人認為是西晉索靖或南朝梁·蕭子云作,或謂隋賢或唐人書,並無定論。從本幅中有唐太平公主李約王涯等人鑑藏印看,書寫不會晚於初唐。據宋·米友仁跋定為“隋賢書”當較可信。此書屬較典型的早期章草書體,“蠶頭鳳尾”帶有隸書遺痕,“銀鉤蠆尾”具草書特徵,整體書風規整而不失變化,勁健中見自然飛動之勢,古樸又典雅,是六朝以來創立規範章草的傳統體貌,唯稍增飄逸之勢,與隋·智永《真草千字文》中的草體大致相近。故定為隋人書是合宜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