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顒

王顒(1054年—1105年),高麗王朝第15任君主(1095年—1105年在位)。天常,原名,1101年因避遼天祚帝耶律延禧之名諱而改名顒。他是高麗文宗之子,高麗順宗高麗宣宗之弟,早年受封雞林侯,後升為雞林公,1095年消滅外戚李資義之勢力,並接受侄兒高麗獻宗之禪讓而成為高麗國王。任內營建南京(今韓國首爾),鑄造貨幣,晚年與完顏部女真交惡,用兵失利後設立“別武班”,強化軍力。死後廟號肅宗諡號明孝,葬於英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顒
  • 別名:曾用名王熙,字天常
  • 國籍:韓國(高麗王朝
  • 民族朝鮮族
  • 出生地:高麗開京
  • 出生日期:重熙二十三年(1054年)七月二十八日
  • 逝世日期:乾統五年(1105年)十月初二日
  • 職業:高麗國王
  • 信仰佛教
  • 主要成就:營建南京(今韓國首爾
    鑄造銀瓶及“海東通寶”等貨幣
    設立“別武班”
  • 廟號:肅宗
  • 諡號:明孝
  • 陵墓:英陵
人物生平,政變奪位,事遼交宋,內政治理,和戰女真,軼事典故,帳上騰雲,吝嗇好財,個人作品,陵墓出土,家族成員,歷史評價,

人物生平

政變奪位

重熙二十三年(1054年)七月二十八日,高麗文宗王徽與其王妃李氏(仁睿太后)之間的第三個兒子出生,取名為熙。鹹雍元年(1065年)二月,王熙受封雞林侯,大康三年(1077年)三月晉升為雞林公。王熙自幼熟讀經史,博覽群書,文宗在世時對他寵愛有加,曾對王熙說:“將來能復興王室的人,大概就是你吧!”此話可能為王熙即位後的虛構,也可能是文宗早已預見外戚勢力尾大不掉、與王室必定發生衝突而對王熙寄予的厚望,不過文宗寵愛王熙確屬事實。
高麗宣宗王運即位後,於大安二年(1086年)二月加封王熙為守太保。大安十年(1094年)五月,宣宗薨逝,他年幼體弱的兒子王昱登上王位,是為高麗獻宗,王熙加封守太師尚書令。主少國疑的局面加劇了外戚與宗室之間的衝突,而王熙早已未雨綢繆,聚集大量平民,構築起自己的私兵集團。宣宗病重時,王熙在沒有得到宣宗召命的情況下企圖入宮探病,被承宣郭尚阻止,可見他那時或許已懷覬覦之心。壽昌元年(1095年)七月,王熙獲悉外戚李資義試圖擁立自己外甥漢山侯王昀的陰謀,秘密告知平章事邵台輔,命其剷除李資義,邵台輔遂聯合上將軍王國髦發動政變,一舉消滅了李資義的勢力。王熙由此大權在握,被尊稱為“大叔”(太叔),於八月初二受封百官之首——中書令,在府邸接受百官祝賀。兩個月後,獻宗下制書禪位於王熙,王熙謙讓再三,乃於十月初八日即位於重光殿,是為肅宗。
肅宗從侄兒手中奪取王位後,便大範圍地封官許願,不僅數百人被超授官職,就連工商皂隸也有一躍而成為顯官的,有關部門對這種亂象只能三緘其口。一年多以後,獻宗薨逝,後世認為這是肅宗的“篡弒”之舉。

事遼交宋

肅宗即位後,以前王有病禪讓為由通報宗主國遼朝,壽昌三年(1097年)十二月獲遼道宗冊封為特進檢校太尉中書令上柱國高麗國王食邑一千戶食實封七百戶。翌年七月,肅宗派尹瓘、趙珪出使宋朝,告嗣位及進方物,並請求宋朝允許高麗士子參加宋朝科舉考試宋哲宗許通賓貢。壽昌六年(1100年)五月,肅宗得知宋哲宗駕崩的訊息,六月派任懿、白可臣赴宋弔慰,七月派王嘏、吳延寵祝賀端王趙佶宋徽宗)登極,獲得了宋朝下賜的《冊府元龜》、《神醫普救方》、《太平御覽》等書籍(但宋朝沒有答應賜高麗《資治通鑑》的請求),尤其是《太平御覽》一書的獲得,更使肅宗喜出望外。宋朝也改行元豐法,恢復了對高麗的禮遇,於乾統三年(1103年)夏以劉逵吳栻為國信使,出使高麗,並應高麗請求而派遣四名醫官,受到肅宗的隆重歡迎。次年肅宗派崔弘嗣、鄭文赴宋謝恩並進方物。
在強化對宋邦交的同時,肅宗也未忽視對遼的事大。遼朝於壽昌六年(1100年)十月冊封王太子王俁為三韓國公。翌年正月,遼道宗去世,其孫耶律延禧繼位,是為遼天祚帝,肅宗為避嫌而改名“熙”為“顒”。乾統四年(1104年)四月,天祚帝遣使加冊肅宗為忠勤奉國功臣開府儀同三司守太尉兼中書令上柱國高麗國王食邑七千戶食實封七百戶,同時加冊了太子。

內政治理

肅宗在位時,排斥仁州李氏等外戚勢力,著手強化王權,同時宋朝標榜“紹述”、實行新法的影響波及高麗,使肅宗也在高麗實行新法,力圖有一番作為。首先是營建南京,文宗在位時已在楊州(今韓國首爾)設定南京,但只是掛名而已。肅宗即位後,衛尉丞同正金謂磾依據《道詵秘記》的“高麗三京”之說,力主在三角山下的楊州木覓壤建設南京,日官文象也附和此說。於是肅宗在壽昌五年(1099年)秋率王妃元子、宰樞兩府官員和祐世僧統義天(大覺國師)親赴楊州查勘風水,乾統元年(1101年)九月設南京開創都監,以崔思諏、尹瓘等管理工役,乾統四年(1104年)五月,南京宮闕終於竣工,肅宗於是年秋巡幸南京,據說肅宗經營南京是為了“移都”於此,但由於他的去世而未果,南京遂成為高麗王朝的陪都。
海東通寶海東通寶
其次是鑄造貨幣高麗成宗時曾一度使用鐵錢,很快廢除。到了肅宗時期,肅宗之弟祐世僧統義天提出鑄錢五利,力主鑄錢之議,此外尹瓘也支持鑄錢。壽昌三年(1097年)十二月,肅宗正式下令鑄錢,並設立鑄錢都監負責此事。同年開始使用銀瓶(俗名闊口)作為主幣,乾統二年(1102年)十二月行鼓鑄之法,鑄造15000貫銅錢,稱為“海東通寶”,作為輔幣,其後又陸續鑄造海東重寶三韓重寶等。儘管肅宗鑄造貨幣引起很多大臣的反對,流通程度也相當有限,但畢竟是高麗正式使用錢幣的開端,打破了物物交換的壟斷格局,肅宗為此鄭重其事地昭告太廟。肅宗鑄造貨幣不僅促進國內商業流通,推動高麗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從財政方面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進而鞏固了王權。
除此之外,肅宗還在乾統二年(1102年)在西京平壤尋得箕子陵,並立祠祭祀,此為高麗祭祀箕子之始。乾統五年(1105年)設耽羅郡,標誌著耽羅正式納入高麗的版圖。

和戰女真

肅宗在位時,正值女真完顏部興起、逐漸統一女真各部之際。據說完顏部出自高麗,所以對高麗懷有特殊感情,所以完顏部酋長完顏盈歌(金穆宗)多次遣使來高麗通好;肅宗聽說完顏部日益強盛,也與之保持友好往來。但同時密切關注北方局勢,對女真的崛起充滿警惕。當時,完顏部的勢力南擴至曷懶甸地區(一般認為在今朝鮮東北部即鹹鏡道地區,一說在今中國境內的海蘭河流域為中心的地區),吞併了許多曾經依附高麗的東女真部落,與高麗接壤,高麗當然不樂見。乾統二年(1102年),有女真人屯駐在高麗定州(今朝鮮鹹鏡南道定平郡)邊外,高麗懷疑是要寇邊,便於次年誘執其酋長許貞、羅弗等拷問,審訊出來果然是女真人計畫入侵高麗,便扣押了他們,邊將李日肅等建議吞併女真地區,曷懶甸五水之地的女真人也紛紛歸附高麗,十四個女真酋長(團練使)被俘。當時完顏烏雅束(金康宗)繼承完顏部酋長(節度使)之位,發生內亂,波及高麗邊境,肅宗派林乾去守護邊境,林乾為了邀功,主動進攻女真,被完顏部女真的將領石適歡打得落花流水,女真乘勝攻入定州宣德關城,殺掠無數。肅宗聽說後,以重臣尹瓘代替林乾,出兵女真雪恥,儘管取得斬首三十餘級的戰果,但高麗方面損失更為慘重,“陷沒死傷者過半”。肅宗不得不遣使求和,劃定疆界,這是乾統四年(1104年)的事。
英陵的文(右)武(左)翁仲英陵的文(右)武(左)翁仲
高麗連吃兩個敗仗,被迫與完顏女真締結城下之盟,肅宗自然心有不甘,視為奇恥大辱,發憤誓告天地神明說:“願借陰扶,掃蕩賊境,仍許其地創佛宇!”尹瓘痛定思痛,分析戰敗原因為“賊騎我步,不可敵也”,建議加強騎兵建設以對付女真人。肅宗在其建議下,於乾統四年(1104年)十二月設立“別武班”,大規模招兵買馬,分為神騎(騎兵)、神步(步兵)、降魔(僧兵)等兵種,終日訓練,欲一雪前恥。肅宗設立“別武班”除了報仇雪恥、開疆拓土的目的外,也有通過全國性的總動員來整合社會、強化王權的意圖(上年曾發生大將軍高文蓋、張洪占、李弓濟及將軍金子珍等謀反未遂的事件,可知肅宗政權的不穩)。
肅宗還沒等到“別武班”一展身手,就在巡視西京的過程中生病,當返回開京的御輦行至開京長平門外時,肅宗薨逝,時為乾統五年(1105年)十月初二日夜半。死後廟號肅宗,諡號明孝,後累朝加謚為文惠康正明孝大王,葬於英陵。

軼事典故

帳上騰雲

大安八年(1092年),還是雞林公的高麗肅宗扈從高麗宣宗去西京,途中有片紫雲騰上他的帳幕,望氣的人認為這是王者的符瑞。

吝嗇好財

宋史》記載“顒性貪吝,好奪商賈利,富室犯法,輒久縻責贖,雖微罪亦輸銀數斤”。這條記載很可能是出自乾統三年(1103年)來高麗的宋朝國信副使吳栻的《雞林記》或書狀官王雲的《雞林志》。在《雞林志》殘文中也有關高麗肅宗嗜利貪財的記載:“高麗王於國中出債收息,有陳道人曾入其國為商,雲今以官奴求息,俾之日納磨絲,貌好者倍其收,若得子則亦為奴婢”。

個人作品

肅宗頗好文學,在《高麗史》中有他多次賦詩的記載,如《慶贊詩》、《禁亭賞花詩》、《幸弘護寺詩》、《自日月寺還宮有感詩》、《有美亭詩》、《題永明寺詩》、《題浮碧樓詩》、《題九梯宮詩》、《秋日游鎬京(西京)南河開宴詩》、《重九詩》、《幸弘福寺詩》等,但詩的內容均未記載,唯有殘句“蓮宮觀訪酬前願,兼禱時霖表至心”傳世。

陵墓出土

2017年8月19日,朝鮮宣布發現了高麗肅宗的英陵,位於開城仙跡里以西3公里處的低矮半山腰。陵墓南北長29米、東西寬13米。根據東西方向放置的4座築台,英陵可劃分為3片區域。北邊的一區有墓室、墓底座、曲牆,二、三區有東西對稱分立的文武官石像生。墓室由經過打磨的整塊花崗岩砌成,南北長3米、東西寬1.2米、高1.6米,呈半地下結構。發掘過程中出土了一批可體現王陵性質和時代特徵的物件,如貼金木棺碎片、高麗時期的青銅勺柄、龍鳳紋瓦當等。
肅宗英陵肅宗英陵

家族成員

  • 父親:高麗文宗王徽
  • 母親:仁睿太后李氏
  • 妻子:明懿太后柳氏
  • 兒子:高麗睿宗王俁、上黨侯王佖、圓明國師、帶方公王俌、太原公王侾、齊安公王偦、通義侯王僑
  • 女兒:大寧宮主、興壽宮主、安壽宮主、福寧宮主

歷史評價

  • 李齊賢:以漢高祖知人之明,每謂惠帝柔仁,而趙王如意似我,屢欲易太子,而不知代王之終為太平天子,封之邊郡,然代王免呂氏之禍,以無寵也;唐太宗之賢,而不克定嗣,卒用昏童,乃使凶牝啄其孫殆盡,尤可嘆矣。兩漢四百年,臨天下者皆孝文之裔也;唐三百年,自中、睿訖昭、哀,亦大帝之後也。用此觀之,天也非人也。我文考十九子,而以再興宗國期肅王於齠齕之年,而肅王由藩侯紹大統,智以定亂,仁以底平,有子若孫,克明克類,繼繼承承,以至於今四百餘年,斯豈非天乎?雖然,傳曰“知子莫若父”者,其文考之謂乎!
  • 高麗史》:幼而聰慧,及長,孝敬勤儉,雄毅果斷。
  • 東國通鑑》:①時稱肅宗好文,其好文也,豈亦玩心於章句之末,而與群臣賦詩唱和而已耶?其於窮理正心、治國濟世之道,則蓋懵焉未遑也。②肅宗簒弒不道,士民憤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