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角樓

六角樓

六角樓,樓閣名,原名"太宇亭",本是甘棠崔家鎮守月彎河風水的村口亭,配有鎖橋、鑰橋各1座,並有鐵鏈和石樁栓鎖。

崔姓歷史上多出高官,內供魁星菩薩(即文昌帝君),以期族中子弟承續祖風而點斗中元,故又名“文昌閣”,成為文人聚會之地。又是風景亭,與甘棠老街鱗次櫛比的坊、廟、祠、樓毗連,成為崔家古典建築群的“龍頭”。

坐落於村口太平大道旁,又是摯友敘闊、親朋話別的場所。是樓典雅而瀟灑,華美而宜人,透射著古典文化凝重而柔和的內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六角樓
  • 地理位置:太平大道旁
  • 景點級別: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著名景點:鎖橋、鑰橋
  • 原名:"太宇亭"
  • 又名:“文昌閣”
  • 地位:崔家古典建築群的“龍頭”
  • 朝代:明代萬曆年間
建造歷史,建築結構,相關傳說,修繕明清古樓六角樓,六角樓文化廣場建主題雕塑,方案一,方案二,

建造歷史

明代萬曆年間(1573—1619),崔憲按參加北京皇宮修建的太平藝師畢昌帶回的圖樣捐資修建,八角;17塊青石浮雕則出於青陽—藝師之手。因毀於火,明崇禎四年(1631),崔應兆重建,改為六角,俗稱“六角樓”。清嘉慶八年(1803)、光緒八年(1882)、民國初年均重修。
1981年、2001年安徽省文物局和黃山區人民政府撥款大修。
六角樓
1984年7月黃山市(原太平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結構

六角樓是一座重檐圍廓式樓閣,3層,通高23米。台基高1.68米,直徑10米,占地70平方米。全樓以木構為主,不施斗拱,利用梁頭加斜撐承挑檐檁。
樓門東向。第一層外門為柵欄式,9級石階,一對石獅守護邊旁。柵門兩側嵌“八駿圖”青石浮雕。檐角下6根花崗石方柱間嵌有其餘15塊浮雕,為“太白訪賢”、“喜鵲登梅”、“松鶴延年”等。圖案古樸生動,雕刻圓潤流暢。
柱與牆體圍成回廓。柱間小額枋可掛宮燈,牆上沿砌有內額枋,畫有荷花、魚、龍、丹鳳朝陽等圖案,其下開有圓形字窗。進密門,迎面為木製照壁,照壁柱直貫樓頂。
第一層由花崗岩砌成台基,高1.68米,四周石欄嵌有17塊青石浮雕,有山水人物、飛禽走獸,圖案極為工致。樓身由花磚牆和圓形於字磚窗組成,每面牆上有磚砌彩繪假梁,圖案為荷花愛黃、丹鳳朝陽等。二、三層均有木雕花欄桿。二層小迴廊長22,、米,寬0.58米。有四個長方形窗和一個月門,月門四周彩繪福壽雙錢角花:三層樓頂有藻井,彩繪牡丹、福祿、花卉疏果和龍。樓頂為釉陶製葫蘆瓶,高2米,三層六面屋脊共有72隻脊獸。每層檐角懸掛風鈴。
照壁後有19級木梯上通第二層。二層東面圓門,門兩側繪有福壽雙錢角花,西為照壁,其餘四面牆開有4扇長方形窗。回廓圍以“田”和“工”字花形組成的木製欄桿,照壁後20級木梯通向三層的小門。三層東為正門,西照壁,門兩側上方懸裝掛落,其餘三面牆開有三扇長形方窗。回廓圍有菱形花紋木製欄桿。樓頂藻井繪雙龍戲珠、蝙蝠、花卉等圖案。
全樓外觀挑角飛檐,漸高漸收。3層18條脊飾有麒麟、天狗、天馬等瑞獸,翹角嵌鴟尾,懸有風鈴。樓頂裝1米多亞葫蘆形陶剎,直插蒼穹,與全樓形成展翅沖天,直乾雲霄之勢。
樓上每層樓門原均懸有匾額。第一層“雲衢直上”,祝願青雲平步;第二層“更上一層”,祝願步步高升;第三層“拱秀”,飽覽滿眼秀色。頂層照壁上有“光照微垣”紙貼橫披,下供魁星,祝願前程遠大。

相關傳說

太宇樓是一座磚樓,三層,為明代萬曆年間當地人崔憲所建,早先還是“甘棠十景”之一,後來荒廢了,連它的本名也被人淡忘了。時人見它有六角,就稱之為六角樓。
六角樓的傳說是,上面一直住了一位瞎眼的白髮老太,她活的太長,連自己也記不清已活過了多少歲月。她只知道自己還活著,並且還要永久地活下去,直到樓倒為止。
真的沒有人再去爬上那樓了,即使大人從樓下走,也是腳步匆匆,不敢往上看一眼,好像那妖怪似的老太就立在視窗。那樓終於沒有倒,它先是擺出了要倒的姿勢,把人嚇跑,它就不倒了,非但不倒,它還活了。看,樓頂的琉璃瓦瓦隙里長出了綠綠的蒿草,那般的茁壯是平地里無論如何也長不出來的。蒿草年年都長,樓不是活了嗎?它活在了人們的疏遠之中。
人們也不是完全忘記了六角樓,後來有一天,就有人上去了,而且在裡面住了一夜。
這是一位邵姓棋士。他本也是江南一名門望族子弟,一次偶然的機會,用四張烙餅從一瀕死的乞丐手中換得數頁《蓬門戲譜》,便全心迷上了象棋,以至捨棄錦衣玉食、嬌妻稚兒,開始浪跡江湖,以棋會友。憑著半本《蓬門戲譜》,所到之處,竟無敵手,他好不懊惱!
這日他從石台走到甘棠,天色已晚,只好暫住一夜。在這裡他本不打算露棋,是旅途困憊、精神不振,還是看出甘棠地偏人少,諒無高人呢?這就無人知曉了。總之,他是打算第二天就離開這裡去徽州的。
偏就有人看出了他是個棋士,他不得不打開背囊,取出棋具。他把棋局就設在了六角樓下。
先擺殘局。一連擺了“霸王卸甲”、“單鞭救主”、“三醉岳陽”、“千里獨行”幾個棋式,竟連連被人破局。破局者是:一跛足的剃頭師傅,一學堂里的算盤老師,一自己沒有了牙齒的老牙醫,那破“千里獨行”的,只是一位沒有出師的木匠徒弟。
棋士震驚了,跑了多少碼頭,都是風風光光的,卻在這么個不起眼的小鎮上栽了!不,不能認栽,他還有大型排局“七星聚會”沒有拿出,再說,擺殘局只是投石問路,待高人出現,那應該是對弈三盤,對弈才是真正的較量,殘局只是小技而已。自得了《蓬門戲譜》之後,他自覺棋藝已臻化境,十幾年的江湖生涯也告訴他,這個世上已難逢敵手了!
他婉拒了鎮人相邀,就夜宿六角樓。大型排局己多年不用,他需要靜處一室,把各種變招重溫一遍。走進六角樓,底層太潮,又長有雜草,就順仄仄的階梯上到二層,卻也是塵封多載,蛛網滿結了。顧不了許多了,他就在地上鋪上油布,躺了下來。是夜無星無月,無風也無雨,棋士在腦中把排局譜過了一遍,心中有了底,就安然入睡了。
後半夜,他忽被幾下熟悉的“叭嗒”聲驚醒,細聞分明是樓上有人在下棋!棋士先疑自己尚在夢中,咬舌舌痛,又疑有狐仙作怪,猛咳一聲,樓上間或的“叭嗒”聲依舊,真到晨曦已降,上面動靜方止。棋士壯膽上樓察看究竟,三樓上竟是一塵不染,當中赫然放置一塊榧木棋盤,上有棗木棋子數隻,細看也是一殘局,黑棋子力少於紅方卻已對紅方構成絕殺之勢,更令棋士驚異的是,那黑“將”竟被一枚鐵釘釘牢在棋盤上。
邵姓棋士這個早上就離開了甘棠。有人說他不再下棋了,重又回到了自己的家裡過起了紈絝儒冠的生活。

修繕明清古樓六角樓

六角樓原名太宇亭,始建於明萬曆年間,是一座重檐圍廓宮殿式樓閣,三層六角,通高23米,磚木琉璃瓦結構。樓頂尖為風波葫蘆狀,底層四周有石刻浮雕十六塊,雕以山水、飛禽、走獸、人物、花卉,圖案古樸生動,雕刻圓潤流暢。因年代久遠,六角樓主體結構自然風化損壞較嚴重,少數構件脫落,為此,黃山區文體局組織文物專家實地勘查後斥資8萬餘元對整座樓閣進行全面修繕並重新油漆。1989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其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六角樓文化廣場建主題雕塑

為提升黃山城市品位,區建委擬在六角樓文化廣場建設一座主題雕塑,在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對2009年11月17日公示的雕塑方案主題予以調整,重新設計了廣場主題雕塑方案。

方案一

猴魁傳說:雕塑設計以圓雕浮雕相結合,將猴魁的傳說立體的呈現出來。
六角樓
傳說大意是:古時候,在黃山居住著一對白毛猴,生下一隻小毛猴,有一天,小毛猴獨自外出玩耍,來到太平縣,遇上大霧,迷失了方向,沒有再回到黃山。老毛猴立即出門尋找,幾天后,由於尋子心切,勞累過度,老猴病死在太平縣的一個山坑裡。
山坑裡住著一個老漢,以采野茶與藥材為生,他心地善良,當發現這隻病死的老猴時,就將他埋在山崗上,並移來幾顆野茶和山花栽在老猴墓旁,正要離開時,忽聽有說話聲:"老伯,你為我做了好事,我一定感謝您。"但不見人影,這事老漢也沒放在心上。
第二年春天,老漢又來到山崗采野茶,發現整個山崗都長滿了綠油油的茶棵。老漢正在納悶時,忽聽有人對他說:"這些茶樹是我送給您的,您好好栽培,今後就不愁吃穿了。"這時老漢才醒悟過來,這些茶樹是神猴所賜。
從此,老漢有了一塊很好的茶山,再也不需翻山越嶺去采野茶了。為了紀念神猴,老漢就把這片山崗叫作猴崗,把自己住的山坑叫作猴坑,把從猴崗採制的茶葉叫做猴茶。由於猴茶品質超群,堪稱魁首,後來就將此茶取名為太平猴魁了。
雕塑採用了大刀闊斧、虛實相間表現手法,與山石渾然一體,外形與黃山的景點猴子觀太平相呼應,傳說的融入使雕塑增加了可讀性和厚重感!

方案二

《茗源頌》:雕塑設計向人們展現了勤勞的黃山兒女採茶、制茶的典型形象,雕塑打破了時空的限制,採用了遠古和現代相連結的形式,用以展現太平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的茶文化,雕塑造型採用了黃山山體的輪廓與人物形象相結合的方式,人物服飾選用了有黃山特色的頭巾圍裙等,有很強的地域特色,茶葉也主要體現的是有著“兩刀一槍”之稱的赫赫有名的太平猴魁,通過表現採茶女凝視指尖的茶葉這一平凡的動作展現了黃山兒女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六角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