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47年

公元747年,丁亥,天寶六年。北海太守李邕與杜有鄰案牽連,被李林甫所遣酷吏羅希奭杖殺。李林甫奏遣御史賜皇甫惟明、韋堅等死。玄宗命通一藝以上之士到京師考試,李林甫故意刁難,結果無人及第。林甫遂上表賀“野無遺賢”。大詩人杜甫也參加這次考試。王忠嗣辭去河東、朔方兼職。玄宗命忠嗣,乘機誣以謀擁兵奉太子。忠嗣入朝受審訊,貶漢陽太守。以哥舒翰(突騎施人)為隴右節度使,安思順為河西節度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元747年
  • 農曆:丁亥
  • 年號:天寶六年
  • 文化紀事慧日
文化紀事,雜譚逸事,

文化紀事

公元747年
天寶六年(七四七),洛陽罔極寺沙門慧日卒,年六十九。釋慧日,俗姓辛氏,東萊(今山東掖縣)人。中宗時度為僧,後師義淨三藏,遂誓游西域。後從海路至印度,禮謁聖跡,訪善知識,共歷七十餘國,總十八年。開元七年(七一九),回到長安,賜號曰慈愍三藏。生前常修淨土之業,著《往生淨土集》。
李邕被害
天寶六年(七四七),文學家李邕被李林甫殺害,年七十。李邕,字泰和,揚州江都(今江蘇揚州)人。因官北海太守,所以世稱“李北海”。代宗時,追贈秘書監。邕工詩善文,尤長碑頌,當時官紳及寺觀多持重金往求其文,前後所制,凡數百首,以《張韓公行狀》、《洪州放生池碑》等最為著名。又工書法,尤善行楷,筆力雄駿。明人輯有《李北海集》六卷。

雜譚逸事

公元747年
天寶六年(七四七)正月,玄宗想廣求天下賢能之士,於是命通一藝以上者皆至京師。李林甫恐草野之士在對策中斥責其奸惡,遂建言說:所舉賢能之士多卑賤愚陋,恐有言語污辱聖上德行。於是玄宗命郡縣長官精加試練,其中超群出眾者,寫名籍送省,委尚書覆試,由御史中丞監試,取其中名實相符者奏上。諸人至京師後,皆試以詩、賦、論,竟無一人及第。因此,李林甫上表祝賀野無遺賢。
安祿山兼御史大夫、為貴妃兒
天寶六年(七四七)三月二日以范陽(今北京)、平盧(今遼寧朝陽)節度使安祿山兼御史大夫。祿山身體肥胖,腹垂過膝,自言重三百斤。外表裝得痴直,內實狡黠。常令其將劉駱谷留京師刺探朝廷旨趣,動靜皆報之。或有事上奏表者,劉駱谷即為代作通之。每歲獻俘虜、雜畜、奇禽、異獸、珍玩之物,不絕於路,以至沿途郡縣疲於運送。在玄宗面前,祿山應對敏捷,常雜以詼諧。玄宗曾指其腹戲言:此胡人腹如此之大,不知有什麼東西。祿山對曰:沒有其他東西,只有對皇帝的赤心!玄宗聽後十分高興。玄宗又曾命祿山見太子,祿山見後不拜,左右人催促其拜,祿山拱立而說:臣是胡人,不懂朝廷儀禮,不知太子是什麼官。玄宗說:太子即儲君,我千秋萬歲後,代我為君的就是他。祿山說:臣愚蠢,過去只知道有皇上一人,而不知道還有儲君。然後才拜見了太子。玄宗由此益以為祿山憨愚,更寵愛之。玄宗曾宴於勤政樓,百官列坐樓下,而獨為祿山於御座東間設金雞障,置榻使坐其前,更命捲簾以示榮寵。還命楊銛、楊錡及貴妃三姊皆與祿山敘兄弟。祿山得以出入禁中,因請為貴妃兒。玄宗與貴妃共坐,祿山先拜貴妃。玄宗問其原因,祿山對言:胡人先母而後父。
李林甫忌王忠嗣
李林甫以王忠嗣身兼四鎮節度使,功名日盛,恐入為宰相,心忌恨而欲去之。此時安祿山已有反心,託言禦寇,築雄武城(今河北興隆南),貯藏兵器,並請忠嗣帥兵助役,因藉此留其兵。忠嗣先期而往,不見祿山而返,多次上言祿山必反。因此李林甫益惡之。天寶六年(七四七)四月,忠嗣固辭兼河東朔方節度使,玄宗許之。
高仙芝平小勃律
將軍高仙芝是高麗(今朝鮮)人。善騎射,勇猛驍強,從軍安西(今新疆庫車),節度使夫蒙靈詧擢薦至安西副都護、都知兵馬使,充四鎮節度副使。此時吐蕃強盛,以女妻小勃律王,於是其旁二十餘國皆依附於吐蕃,貢獻不入,前後節度使討之,皆不能取勝。天寶六年(七四七),下制以仙芝為行營節度使,將步騎一萬出討。部隊自安西出發,行一百餘日,至特勒滿川,遂分軍為三道,約以七月十三日會於吐蕃連雲堡(今阿富汗)下。吐蕃有兵近萬人,沒有想到唐兵猝至,大驚失色,遂依山拒戰,炮檑如雨下。高仙芝以郎將高陵(今陝西高陵)人李嗣業為陌刀將,並命令日中時一定要破敵。嗣業遂執一面大旗,引陌刀手緣險而上,英勇奮戰,身先士卒,自辰時至巳時,大破吐蕃守軍,殺五千餘人,俘獲一千餘人,其餘皆逃潰。監軍邊令誠以唐軍深入虜境已遠,懼怕不敢再進。仙芝乃使令誠帥三千弱兵守城,自己帥大軍復進。三天至坦駒嶺(今巴基斯坦),下峻阪四十餘里,前有阿弩越城(今巴基斯坦),仙芝恐士卒怕險不敢下,先派人穿胡服,詐為阿弩越城守者來迎降,並說:阿弩越城中士卒皆一心歸唐,娑夷水上通吐蕃的藤橋已被砍斷。仙芝假裝高興,士卒才敢下。又三天,阿弩越城降者果然來迎唐軍。仙芝帥軍入阿弩越城,派將軍席元慶帥千騎前行,命令小勃律君臣來見,如果是大臣來,盡縛之。元慶按照命令,悉縛諸大臣。只有小勃律王及吐蕃公主逃走。仙芝至,殺其大臣附吐蕃者數人。藤橋離城六十里,仙芝急派元慶往斷之,吐蕃兵趕到時,橋已被砍斷而不能過。八月,仙芝俘獲小勃律王及吐蕃公主而返。九月,至連雲堡,與邊令誠會合。月末,至播密川(今蘇聯),遣使奏捷狀於京師。至河西,夫蒙靈詧因仙芝不先報告而擅奏捷書,不但不迎勞,反而大罵仙芝:“瞰狗糞高麗奴!汝官皆因我而得,而不待我處分,擅奏捷報,罪當殺!”仙芝但謝罪而已。
王忠嗣重用哥舒翰李光弼
天寶六年(七四七)十月,河西、隴右節度使王忠嗣以部將哥舒翰為大斗(今甘肅永昌)軍副使,李光弼為河西兵馬使、充赤水(今甘肅武威西南)軍使。哥舒翰父祖本突騎施別部酋長,李光弼父是契丹王楷洛之子。二人皆以勇謀為王忠嗣所寄重。忠嗣使翰擊吐蕃,有同伍將軍為其副,因傲慢不聽從指揮,翰遂撾殺之,由是軍中皆懼而服之,因功至隴右節度副使。每年積石(今青海貴德)軍麥熟時,吐蕃來收,無人能抵禦,邊民稱之為“吐蕃麥莊”。哥舒翰先伏兵於側,吐蕃兵至,派兵斷其後路,兩面夾擊,吐蕃無一人逃脫,從此不敢再來。
王忠嗣遭貶
天寶六年(七四七)十月,玄宗欲使王忠嗣攻吐蕃石堡城(今青海湟中西南),忠嗣上言說:石堡城險固,吐蕃派重兵守衛,現在去攻,必然要傷亡數萬人,恐所得不如所失。不如暫且秣兵厲馬,等有機會再攻取。玄宗聽後不高興。這時將軍董延光自請將兵攻石堡城,玄宗命忠嗣派兵助戰,忠嗣不得已奉詔助之,但沒有完全按延光的意圖行事,延光怨恨之。李光弼勸忠嗣說:大夫因為愛惜士卒,不想使延光立功,雖然迫於皇帝的詔書而派兵助之,實際上卻阻其計謀。今以數萬兵授於延光,卻不立重賞,士卒怎么肯為他盡力呢!然而攻石堡城是皇帝的意圖,如果延光無功,必然要歸罪於你大夫。大夫軍府充實,為何愛數萬段帛而不杜絕其讒言呢!忠嗣說:現在以數萬士卒的生命而爭得一城,得之未足以制敵,不得也無害於國,所以我不想做這等事。我王忠嗣今日受責於天子,不過以金吾或羽林一將軍歸宿衛,其次不過貶為黔中(今貴州)一長史或司馬。我怎么能以數萬士卒的性命來換取一官半職呢!將軍真心為我,但我的志向已決,請不要再說。董延光過期未能攻克石堡城,遂上言說忠嗣阻撓軍計,玄宗大怒。李林甫藉機使濟陽(今山東茌平)別駕魏林進言說:忠嗣曾自言幼養宮中,與太子關係親密。是想擁兵以尊奉太子。於是玄宗下敕征忠嗣入朝,委三司審問。玄宗久聞哥舒翰名,遂召見華清宮,言談甚悅,十一月十九日,以翰判西平(今青海樂都)太守,充隴右節度使;以朔方節度使安思順判武威(今甘肅武威)郡事,充河西(今甘肅河西走廊)節度使。三司按忠嗣罪,玄宗說:我兒居深宮中,不與外人通謀,這一定是謠言,只以阻撓軍計罪判王忠嗣。哥舒翰入朝,有人勸其多拿金帛以救忠嗣。翰說:如果正道還存,王公一定不會冤死;如果正道已喪,多賂也沒有用!三司奏忠嗣罪當死。此時哥舒翰正受玄宗寵遇,力陳忠嗣之冤,並請以自己官爵贖忠嗣之罪,玄宗入禁中,翰叩頭隨後,言詞哀痛,流淚勸赦忠嗣。玄宗感寤,十一月二十七日,貶忠嗣為漢陽太守。
李林甫欲動搖太子
天寶六年(七四七),李林甫屢次興起大獄,於長安另設推事院。因楊釗乃楊貴妃兄,可以出入禁中,為玄宗所信任,乃引以為援,任為御史。凡事有涉及太子者,皆暗中指派人上奏,付酷吏羅希奭吉溫審問。楊釗也因此得以逞其私志,被誣陷誅殺者至數百家。幸太子仁孝謹慎,張垍與高力士又常常暗中保護,在玄宗面前為之美言,所以李林甫之志終不能得逞。
高仙芝為安西四鎮節度使
公元747年
天寶六年(七四七)十二月二十八日,因子小勃律之功,玄宗以高仙芝為安西(今新疆庫車)四鎮節度使,征夫蒙靈詧入朝。靈詧大懼,而仙芝仍如往日。副都護程千里、押牙畢思琛及行官王滔等人,皆平素進仙芝讒言者,仙芝皆面責而釋之。軍中乃安。
高仙芝重用封常清
猗氏(今山西臨猗)人封常清,少孤家貧,一足偏短。高仙芝為都知兵馬使時,常請求為侍從,仙芝不納。常清遂每日等候仙芝出入,不離其門,凡數十天,仙芝不得已而留之。會達奚部叛,夫蒙靈詧派仙芝追擊,殺俘略盡。常清私作捷書,仙芝看後,皆是心中所欲言者,由是奇之。及仙芝為節度使,即署常清為判官;仙芝帥軍出征,常使為留後。仙芝乳母子鄭德詮為郎將,仙芝待之如兄弟,使典家事,威行軍中。一日常清出,德詮自後走馬疾馳,突之而過。常清至使院,派人召德詮至,每過一門皆關閉。德詮至後院,常清離席說;“我本出身寒微。但中丞命我為留後,你作為郎將,為何於眾人中相凌辱!今天要你暫死以肅軍紀。”遂杖六十,直到仆地不起,才拉了出去。仙芝妻及乳母在門外號哭相救,並以告仙芝。及仙芝見常清,並不言及此事。常清也不謝恩。於是軍中畏常清威嚴,軍紀為之一肅。
李林甫權勢日盛
天寶六年(七四七)十二月二十五日,玄宗命百官於尚書省閱天下每歲貢物,然後悉以車載賜李林甫家。玄宗時不上朝,百司即集於林甫宅第,台省為空。只有陳希烈坐府中,但無一人入謁。林甫子岫為將作監,頗以權勢日盛為懼。一日跟隨林甫游後園,指役夫言於林甫說:“大人久處鈞軸,怨仇滿天下,如果一朝禍至,恐怕想做役夫都不可得。”林甫不悅,說:“勢已如此,也沒有辦法。”先前為相者,皆以德度自處,不事威勢,出入侍從不過數人,士民皆不避之。林甫因多結怨仇,常防刺客,所以出入常以步騎百餘人為左右翼,並使金吾靜街,前驅在數百步外,公卿走避。居時則重關複壁,以石甃地,牆中置板,如防大敵。每夜多次變換住所,雖家人也不知其處。
節度使用胡人
自唐興以來,邊帥皆用忠厚名臣,不久任,不遙領,不兼統,立大功者常入為宰相,如李靖李績郭元振張嘉貞張說李适之等人。其少數族人為將者,雖才略如阿史那社爾、契苾何力等人,猶不使其專大將之任,皆以大臣為使以節制之。開元以來,玄宗好大喜功,窮兵黷武,有併吞四夷之志,於是為邊將者,十餘年不易,開始久任;皇子慶、忠諸王等,以及宰相蕭嵩、牛仙客,開始遙領;蓋嘉運、王忠嗣皆專制數道,開始兼統。奸相李林甫為了專權,欲杜絕邊將入相之路,以胡人不知書,乃奏言說:文人為將,膽怯害怕,不能立戰功,不如用貧寒胡人。胡人勇敢習戰,寒族孤立無黨,只要陛下施以恩惠,則胡人必能為朝廷盡死。玄宗聽從李林甫的計謀,開始用安祿山為節度使。至此,諸道節度使盡用胡人,如安祿山、安思順哥舒翰、高仙芝等。天下精兵皆戌北邊,外重里輕,安祿山藉機叛亂,傾覆天下,皆出於李林甫專寵固位之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