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嗣

王忠嗣

王忠嗣(706-749年),初名王訓,華州鄭縣(今陝西渭南市華州區)人。唐朝名將,豐安軍使王海賓之子。開元二年(714年),父親王海賓戰死於武階之戰中。

王忠嗣幼年被接入宮中撫養,唐玄宗收為假子,賜名忠嗣。開元十八年(730年),出任兵馬使,隨河西節度使蕭嵩出征,在玉川戰役中以三百輕騎偷襲吐蕃,斬敵數千,吐蕃贊普倉皇逃走。後接替王晊擔任隴右節度使。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北伐契丹,率十萬騎兵,北出雁門關,於桑乾河三戰三捷,奚和契丹聯軍全軍覆沒。天寶初年,大敗突厥葉護部落,取烏蘇米施可汗首級至長安。對吐蕃的青海湖會戰,大破吐蕃北線主力,吐蕃死傷數萬人,兩王子陣亡,使吐谷渾降唐。官至河西、隴右、朔方、河東四鎮節度使,封清源縣公。玄宗晚年好大喜功,令王忠嗣攻吐蕃石堡城。王忠嗣奏稱,石堡形勢險固,吐蕃舉國之力守之,不宜輕舉妄動,玄宗不聽,命令董延光攻打石堡城,結果沒有按期攻下。

王忠嗣數次上書奏言安祿山將會作亂。宰相李林甫對王忠嗣嫉恨,誣陷王忠嗣“欲奉太子”李亨為帝。唐玄宗對王忠嗣審訊,打算處以極刑,但在哥舒翰苦求下,將其貶為漢陽太守,一年後抑鬱以終,年僅四十五歲。寶應元年(762年),追贈兵部尚書、太子太師。

基本介紹

  • 本名:王忠嗣
  • 別稱:王訓
  • 所處時代:唐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華州鄭縣
  • 出生時間:706年
  • 去世時間:749年
  • 主要作品:《平戎十八策》
  • 主要成就:大破奚、契丹聯軍,降服契丹三十六部;大破吐蕃
  • 官職:太子右衛率、豐安軍使
  • 封爵:清源縣公
  • 追贈:兵部尚書、太子太師
人物生平,養育宮內,勇猛善戰,威震邊疆,四鎮節度,遭讒獲貶,歷史評價,個人作品,家庭成員,史籍記載,影視形象,

人物生平

養育宮內

王忠嗣原名王訓,父親王海賓,為太子右衛率、豐安軍使、太谷男,在隴上以驍勇聞名。開元二年(714年)七月,吐蕃進犯隴右唐玄宗下詔命隴右防禦使薛訥率杜賓客、郭知運王晙安思順抵禦。薛訥派王海濱先鋒,到武階與吐蕃兵交戰,王海濱取勝,殺獲了很多吐蕃軍。眾將嫉妒他的戰功,按兵觀望,王海賓兵少,眾寡不敵,王海賓戰死,唐朝大軍乘機進攻,斬首一萬七千吐蕃軍首級,繳獲戰馬七萬五千匹、牛羊十四萬頭。王晙率軍與薛訥軍匯合,一起追擊吐蕃軍,又在長城堡擊敗吐蕃軍,前後殺獲吐蕃軍數萬人。玄宗憐惜王海賓,追贈他為左金吾大將軍。
王訓時年九歲,授任尚輦奉御。入宮拜見唐玄宗,伏地大哭,唐玄宗安慰他說:“這相當於霍去病的遺孤啊,等到年壯而拜為將。”賜名“忠嗣”,收養在宮中。李亨為忠王時,唐玄宗叫他與王忠嗣交往。

勇猛善戰

王忠嗣長大以後,為人勇猛剛毅寡言少語,富於用兵的謀略,唐玄宗與他談論兵法,王忠嗣對答如流,唐玄宗很器重他,說:“你今後必然成為良將。”讓他試守代州別駕,大姓豪強關閉門戶收斂行跡,不敢犯法。王忠嗣經常率輕騎出塞,李亨稟告唐玄宗說:“王忠嗣勇於戰鬥,恐怕損失了他。”因此朝廷將他召回。
開元十八年(730年),朝廷又授予其父安西大都護之職。信安王李禕在河東,蕭嵩出河西,多次引薦王忠嗣為自己的部下。唐玄宗因他年輕,心懷為父復仇的意願,下詔不可以任為重將。
開元二十一年(733年),蕭嵩入朝,王忠嗣說:“跟隨公已經三年,沒有什麽回報天子。”於是請求率精兵數百襲擊敵虜。適逢吐蕃贊普大酋在郁標川練兵,部下想要返回,王忠嗣不聽,提刀沖入敵陣,斬殺數千人,繳獲羊馬數以萬計。蕭嵩向朝廷奏報他的戰功。唐玄宗非常高興。多次遷任為左威衛將軍、代北都督,封清源縣男。與皇甫惟明互爭高低,皇甫惟明誣陷他有罪,貶為東陽府左果毅。
河西節度使杜希望想攻取吐蕃新城,有人提議說王忠嗣富於才幹,杜希望奏請朝廷,朝廷下詔追召他趕赴河西,進軍攻取了吐蕃新城。王忠嗣功多,授任左威衛郎將,專知兵馬。不久吐蕃大舉出兵,準備報復新城之敗,早晨逼近官軍陣地,唐軍寡不敵眾,全軍都很恐懼。王忠嗣單騎挺進敵陣,左衝右突,一人殺死數百人,吐蕃軍慌亂中相互踐踏,唐軍從側翼襲擊,吐蕃軍大敗。由於戰功顯赫,唐玄宗下詔授予左金吾衛將軍同正員,不多久又兼左羽林軍上將軍、河東節度副使、兼大同軍使。

威震邊疆

開元二十八年(740年),以本官又兼代州都督、攝御史大夫、兼充河東節度,又加雲麾將軍。開元二十九年(741年),替代韋光乘為朔方節度使,多次加權知河東節度使。當月,田仁琬作為河東節度使,王忠嗣依然為朔方節度使。
天寶元年(742年),王忠嗣兼任靈州都督。這年北伐,與奚怒皆在桑乾河作戰,三次將他打敗,俘獲其大量人馬,耀武漠北,凱旋而歸。此時突厥葉護剛剛發生內亂,王忠嗣率強盛軍隊以威震懾,烏蘇米施可汗害怕請求投降,卻變化拖延不到。王忠嗣於是在拔悉密與葛邏祿回紇三個部落之間使用反間計策,攻打米施可汗使之敗逃。王忠嗣於是出兵討伐,奪取其右廂而歸,其西葉護及毗伽可敦、男西殺死葛臘哆,率領其部落一千餘帳進京朝拜,於是授予左武衛大將軍。第二年,又擊敗怒皆及突厥的軍隊。從此塞外安定,突厥不敢來犯。
天寶三年(744年),突厥拔悉密等九家姓葉護聯合攻打烏蘇米施可汗,將其首級傳到京師。天寶四年(745年),王忠嗣被授予御史大夫,充任河東節度採訪使。五月,被封為清源縣公。
王忠嗣年少時以勇敢自負,到了身居將職,又以穩重守邊為本職。曾對人說:“當國家安定的時候,作為將領的職責是撫恤軍隊而已。我不想憑藉國家的力量,來撈取個人功名。”訓練兵馬,缺少份量的一定要補上。有一把重達一百五十斤重的漆弓,曾貯在袋中,表示沒有多大用處。軍中士卒都日夜思戰,由於常常派遣偵探觀察敵方的薄弱地方,然後出奇兵攻擊,因而士卒喜歡這樣做,師出必勝。每次軍隊出戰,便召集各將領交付兵器分發給士兵,雖然是一弓一箭,但都在上面記上用者的姓名,戰鬥完後收回。如果遺失,就驗明其身份治罪。所以人人自勉,兵器充足。

四鎮節度

天寶四年(745年),王忠嗣又兼任河東節度採訪使。從朔方到雲中,邊境線長達數千里,在要害地段開拓舊城,有的地方則自己制定規則,開拓邊域各數百里。自從張仁亶守邊四十多年之後,王忠嗣繼承了他的功業,北塞的胡人又停止了戰事。
天寶五年(746年)正月,皇甫惟明由於在河、隴戰敗,王忠嗣由此擔任西平郡太守、判武威郡事,擔任河西、隴右節度使。這月,又暫替朔方、河東節度使事。王忠嗣佩帶四種將印,控制萬里,勁兵重鎮,都歸其掌握,自唐朝建國以來,還未曾有過這種事。不久授予鴻臚卿,其餘官職如故,又加授金紫光祿大夫,授其一個兒子五品官職。後來頻頻在青海、積石作戰,都大獲全勝。不久又在墨離討伐吐谷渾,占領其全國後凱旋。
當初,王忠嗣在河東、朔方很長時間,對邊疆的情況非常熟悉,很得士卒人心。到了河、隴,對當地風俗人情非常不習慣,又以功名富貴自傲,威望比往日降低。這年四月,堅持讓位朔方、河東節度使職務,唐玄宗同意了。

遭讒獲貶

唐玄宗正在考慮攻占石堡城,下詔令徵詢攻戰的方法,王忠嗣上奏說:“石堡城地勢險要,吐蕃全力守衛它。如果以疲憊之師攻其堅固的城池,必將被敵殺死數萬人,之後戰事才能完成。我想所得的不如所失的,請休兵秣馬,觀察勢態發展再奪取它,這是上策。”唐玄宗由此不高興。李林甫特別忌妒忠嗣,每天都在尋察他的過失。
天寶六年(747年),董延光獻計請求攻占石堡城,唐玄宗下詔命令忠嗣分兵接應他。王忠嗣勉強服從,董延光不高興。河西兵馬使李光弼告危,跑進來相告,等他來時,王忠嗣問:“李將軍有什麼事嗎?”李光弼上前說:“請商議軍情。”王忠嗣說:“為什麼?”光弼回答:“大夫以士卒為己心,有拒絕董延光的怒色,雖然接受了詔令,實際上是耽誤他的謀略。為什麼?大夫以數萬兵出戰,卻不懸以重賞,這怎么能鼓起三軍的勇氣?大夫財帛裝滿庫房,何必可惜以萬段的獎賞來堵住讒言之口呢?這次戰鬥若不能取勝,將歸罪於大夫啊。”
王忠嗣說:“李將軍,我的決計已定。平生的初願,難道是追求顯貴嗎?如今力爭一城,得到了它也未能遏制敵人,沒有得到它也對國家無害,忠嗣怎么能以數萬人的生命去換取一個官職呢?如果陛下責備我,不就是失去一個金吾羽林將軍,回朝做侍衛嗎!其次,難道失去一個在黔中的輔佐人嗎?這些我也心甘情願了。即使這樣,你還是關心我的。”李光弼謝道:“我擔心連累大夫,因而向你提出忠告。大夫能遵循古人之事,不是我能達到的。”於是恭敬退出。等到董延光逾期未攻下城堡,卻上奏說是王忠嗣延緩出兵,因此導致戰事無功。李林甫又命令濟陽別駕魏林誣告王忠嗣,聲稱自己過去在擔任朔州刺史,王忠嗣任河東節度使時,王忠嗣曾經說:“早年與忠王在宮中一起生活,我願意尊奉太子。”
唐玄宗大怒,召見王忠嗣入朝,命令三司詳細審訊,幾乎被陷害致死。適逢哥舒翰代替忠嗣為隴右節度,承蒙唐玄宗寵愛,因而上奏說王忠嗣為冤枉,辭語非常懇切,請求以自己的官職來替忠嗣贖罪。唐玄宗怒氣才稍稍消釋,不過仍將王忠嗣被貶為漢陽太守。
天寶七年(748年),經權衡後又轉任為漢東郡太守。天寶八年(749年),王忠嗣暴死,終年四十五歲。寶應元年(762年),唐代宗追贈其為兵部尚書、太子太師。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王忠嗣位列其中。

歷史評價

  • 李隆基:爾後必為良將。
  • 李光弼:大夫能行古人之事,非光弼所及也。
  • 劉昫:郭虔瓘、郭知運、王君〈毚中"兔改大"〉、張守珪、牛仙客、王忠嗣,立功邊域,為世虎臣,班超、傅介子之流也。然虔瓘以萬人征西,請給公乘、熟食,可謂謀之不臧矣。君〈毚中"兔改大"〉以父執登陴,兵竟不出,此則不知門外之事,義斷恩也。守珪以至誠感神,取材成堰,與夫耿恭拜井,有何異焉?仙客爰自方隅,驟登廊廟,顯招物議,獨善其身,蓋才有不周,昧於陳力就列。忠嗣因青蠅之點,幾危其身,讒人之言,誠可畏也!
  • 贊曰:隴山之西,幽陵之北,爰有戎夷,世為殘賊。二郭、二王,守珪、仙客,禦寇之功,存乎方策。
  • 宋祁:以忠嗣之才,戰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當所亡,高馬直以空虜資,論祿山亂有萌,可謂深謀矣。然不能自免於讒,卒死放地。自古忠賢,工謀於國則拙於身,多矣,可勝吒哉!
  • 傅伯壽:尹吉甫之伐儼狁,召虎之平淮夷,皆為有周中興之名將;陳湯之斬單于,傅介子之刺樓蘭,馮奉世之平莎車,班超之定西域,皆為有漢之雋功。在晉則謝安宴衍以靖胡寇,祖逖擊楫暫清中原;在唐則王忠嗣之撫眾守邊,張巡之百戰死敵,忠義謀略,卓然冠於一時而垂於後代。
  • 張預:孫子曰:“進不求名。”忠嗣不欲竭中國力以幸功名。又曰:“退不避罪。”忠嗣不忍以萬人命易一官。又曰:“城有所不攻。”忠嗣謂石堡城得之不足制敵,失之未害於國是也。
  • 羅大經:漢惟一趙充國,唐惟一王忠嗣,本朝惟一曹彬,有三代將帥氣象。
  • 黃道周:忠嗣遁孤,養于禁內。詔從蕭蒿,立功於外。歸報無顏,襲敵自代。上策平戎,敵難盜塞。本負勇名,持重以戒。恐為功名,陷眾於害。雖弢漆弓,出去敵敗。石堡有城,攻計何在。忠嗣阻之,帝意不快。得城非功,失城何礙。忍以一官,致禍於大。縱使愛辜,金吾不壤。豈料奸誣,競以死概。賴有哥舒,棄官請貸。再貶漢陽,功名何賴。

個人作品

《全唐文》收錄有一篇《平定諸蕃奏》。另據《新唐書》等記載,王忠嗣曾向玄宗上《平戎十八策》。

家庭成員

父:王海濱
養父:李隆基
子:王震

史籍記載

《舊唐書·卷一百三·列傳第五十三》
《新唐書·卷一百三十三·列傳第五十八》

影視形象

1990年電視劇《唐明皇》:張小軍飾演王忠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