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常清

封常清

封常清(690年—756年1月24日),蒲州猗氏(今山西省猗氏縣)人,唐朝名將。自幼家中清貧但受祖父影響喜愛讀書。曾兩次入朝為官。父母早亡,外祖父犯罪,隨外祖父流放安西。初在高仙芝部任判官,天寶六年(747年)隨高仙芝擊敗小勃律國(在今克什米爾西北部)。天寶十一年(752年)唐玄宗任命封常清為安西副都護,第二年,封常清率軍攻破大勃律國(今克什米爾巴勒提斯坦)。天寶十三年(754年),封常清入朝,封御史大夫安史之亂時,受邊令誠的誣告,被唐玄宗因出師不利被處斬。

基本介紹

  • 本名:封常清
  • 所處時代唐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時間:690年
  • 去世時間:756年1月24日
  • 主要成就:攻破大勃律國,抗擊安祿山。
  • 籍貫蒲州猗氏(今山西省猗氏縣
  • 職業:將領
  • 性別:男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自薦投軍,為作捷書,節度留後,征討大勃律,交戰叛軍,死後遺恨,野史逸聞,人物成就,歷史評價,史籍記載,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封常清是蒲州猗氏縣人,他的外祖父因犯罪被流放到安西(治龜茲,今新疆庫車)充軍,擔任胡城(今哈薩克斯坦奇姆肯特東)南門的守軍。封常清少年時便跟外祖父生活在一起。外祖父頗讀詩書,常在城門樓上教他讀書。在外祖父的指導下,封常清學識廣博精深。外祖父死後,封常清無所依靠,從此過著清貧的生活。

自薦投軍

封常清三十多歲時投到安西四鎮節度使夫蒙靈詧的麾下。當時將軍高仙芝擔任都知兵馬使,頗有才能,有一次出兵,身邊有三十多名侍從,而且衣服鮮艷漂亮。封常清也想成為高仙芝的侍從,便慷慨激昂向高仙芝投書一封,毛遂自薦。但封常清的形象卻非常差,不但身材細瘦,而且還斜眼、腳短跛足。高仙芝見到封常清後,嫌他相貌醜陋,不願接受。第一天失敗後,封常清沒有灰心,於第二天再次投書。高仙芝道歉說:“侍從已錄取夠了,哪裡用得著又來呢?”封常清發怒說:“我仰慕您的高義,願意侍奉您,所以沒人介紹自己來了,您為什麼一定要拒絕呢?看容貌錄用人,會把子羽看錯,您還是考慮一下吧。”高仙芝還是沒接受他,他就每天到門口來等候,高仙芝沒辦法,就把他錄取到侍從中。

為作捷書

天寶初年,達奚各部叛亂,從黑山以北,直到碎葉城(亦稱素葉城、索虜城,在今俄羅斯伏龍芝市北楚河南岸楚伊斯闊葉附近,一說在今俄羅斯托克馬克附近),唐玄宗李隆基詔令夫蒙靈詧前往平叛。夫蒙靈詧派高仙芝率領兩千名精銳騎兵從副城向北,直至綾嶺下截擊叛軍。達奚部因行軍勞頓,人和馬都疲勞,因此幾乎被唐軍全部俘獲或殺死。
封常清在帳中私下寫好捷報,捷書中詳細地陳述井眼、泉水、駐軍地點、勝敵的情況和戰術,條理分明。高仙芝想說的,封常清都周到地替他講出來,高仙芝因此大為吃驚,便馬上採用。回軍後,夫蒙靈詧迎接、慰勞他,高仙芝已解下奴襪帶刀拜見,判官劉眺、獨孤峻等爭著問:“此前送來的捷報是誰寫的?您帳下怎么有這樣的人才?”高仙芝回答說:“是我的侍從封常清。”劉眺等人很吃驚,對封常清施禮讓座,並和他談話,認為他是奇才。從此,封常清於是逐漸有名氣。以擊敗達奚之功,授任疊州(治合川,今甘肅迭部)戍主,仍任判官。此後以軍功累授鎮將、果毅、折衝。
天寶六年(747年),封常清隨高仙芝擊敗了依附吐蕃小勃律國(在今克什米爾西北部)。十二月,高仙芝取代夫蒙靈詧出任安西四鎮節度使。封常清因從戰有功,高仙芝便奏他為慶王府錄事參軍,充節度判官,賜紫金魚袋。不久,又加朝散大夫,專門負責四鎮的倉庫、屯田、甲仗、支度、營田等事宜。以後高仙芝每次出征,常令封常清為留後使。

節度留後

封常清有才學,辦事果斷,而且治軍極嚴。封常清任留後使時,高仙芝乳母之子鄭德詮已為郎將,乳母也住在內宅,高仙芝對鄭德詮更是視如兄弟,家皆委任於他,所以鄭德詮在軍中的威望很高。封常清每次辦事回來,諸將都前去拜見,唯獨鄭德詮傲漫無禮,瞧不起封常清,有一次甚至騎馬從常清身旁走過。封常清到了使院,派人把鄭德詮召來,每經過一道門,就讓人把門關住,見面後,封常清起來對鄭德詮說道:“常清起自細微,預中丞兵馬使傔,中丞再不納,郎將豈不知乎?今中丞過聽,以常清為留後使,郎將何得無禮,對中使相凌!”並喝斥他道:“郎將須暫死以肅軍容。”於是將鄭德詮杖打六十,然後又將鄭德詮臉朝下拖出。高仙芝的夫人和乳母聞訊後,在門外號啕大哭,想要救鄭德詮,但已來不及了。她們又把情況告訴了高仙芝,高仙芝看後,吃驚地說:“已死矣!”等到高仙芝見到了封常清,高仙芝沒說一句話,封常清也不謝罪。封常清又殺了兩個犯了罪的大將,軍中都畏懼封常清。
天寶十年,高仙芝改任安西節度使,表奏封常清為判官,王正見為安西節度,表奏封常清為四鎮支度營田副使、行軍司馬。天寶十一年,王正見去世,以封常清為安西副大都護,攝御史中丞,持節充安西四鎮節度、經略、支度、營田副大使,知節度事。天寶十三年入朝,攝御史大夫,賜給封常清一子五品官,賜第一區,去世的父母皆贈封爵。不久北庭都護程千里任右金吾大將軍,仍然命封常清權知北庭都護,持節充伊西節度等使。封常清性勤儉,每次出征或乘騎馬,私馬不過一兩匹,賞罰嚴明。

征討大勃律

天寶十二年(753年),封常清率軍進攻大勃律國(今克什米爾巴勒提斯坦)。進至菩薩勞城(今克什米爾中部一帶)時,唐先頭部隊屢次獲勝,封常清欲揮軍乘勝追擊,這時斥侯府果毅段秀實進諫,認為:“賊兵羸,餌我也,請備左右,搜其山林。”封常清採納其建議,派兵搜尋,果然發現伏兵,唐軍大敗其眾。大勃律此戰失利後,被迫歸降,封常清率軍凱旋。

交戰叛軍

天寶十四年,封常清入朝,十一月,拜見唐玄宗於華清宮。當時安祿山已反叛,唐玄宗指責安祿山反叛負恩,誰可以征討?封常清說:"安祿山率領敵兵十萬,侵犯中原,中原太平很久了,人不知戰。然而事有逆順,形勢會有變化的,我自請趕赴東京,開府庫,招募驍勇之兵,挑著馬杖和馬鞭渡河,很快就可以取得安祿山的首級進獻朝廷。"唐玄宗此時正在憂慮中,壯其言。第二天,唐玄宗任封常清為范陽節度,讓他募兵東討。當日,封常清騎馬到東京洛陽招兵,不多日就招到士兵六萬,但都是些僱工和粗俗鄙陋之人。封常清接著斬斷河陽橋,在洛陽堅守。十二月,安祿山渡河,攻陷陳留,進入罌子谷,叛軍的兵鋒更銳。叛軍先鋒到葵園,封常清派遣騎兵與叛軍交戰,殺死叛軍數十百人。叛軍主力此時來到,封常清退入上東門,與叛軍戰又不利,叛軍鼓譟從四城門進入,殺掠人吏。封常清又與叛軍戰於都亭驛,還是不勝。封常清再退守宣仁門,又失敗。於是從提象門入,砍倒樹木以阻礙叛軍。封常清退至谷水,西奔至陝郡,遇到高仙芝,封常清把戰況告知高仙芝,二人覺得目前難以與叛軍正面交鋒,於是高仙芝退守潼關。

死後遺恨

玄宗聽說封常清兵敗,便削其官爵,讓他以白衣在高仙芝軍中效力,高仙芝命封常清巡監左右廂諸軍,以助自己。高仙芝率軍東征時,監軍邊令誠曾向高仙芝建議數事,高仙芝不從,使邊令誠懷恨在心。高仙芝退守潼關後,邊令誠入朝奏事,向玄宗反映了高仙芝、封常清敗退之事,並說:“常清以賊搖眾,而仙芝棄陝地數百里,又盜減軍士糧賜。”玄宗聽信邊令誠的一面之辭後,大怒不已,於十八日(即公元756年1月24日)派遣邊令誠赴軍中斬高仙芝與封常清。
邊令誠到了潼關,先把封常清叫來,向他宣示了敕書。封常清說:“常清所以不死者,不忍污國家旌麾,受戮賊手,討逆無效,死乃甘心。“當初封常清兵敗時,想奔赴朝廷,到了渭南,朝廷有命要他趕赴潼關,封常清當時就寫了表文待罪。等到這天臨刑之時,封常清把此表文交給邊令誠呈送唐玄宗。
表文:”中使駱奉仙至,奉宣口敕,恕臣萬死之罪,收臣一朝之效,令臣卻赴陝州,隨高仙芝行營,負斧縲囚,忽焉解縛,敗軍之將,更許增修。臣常清誠歡誠喜,頓首頓首。臣自城陷已來,前後三度遣使奉表,具述赤心,竟不蒙引對。臣之此來,非求苟活,實欲陳社稷之計,破虎狼之謀。冀拜首闕庭,吐心陛下,論逆胡之兵勢,陳討捍之別謀。酬萬死之恩,以報一生之寵。豈料長安日遠,謁見無由;函谷關遙,陳情不暇!臣讀《春秋》,見狼瞫稱未獲死所,臣今獲矣。
昨者與羯胡接戰,自今月七日交兵,至於十三日不已。臣所將之兵,皆是烏合之徒,素未訓習。率周南市人之眾,當漁陽突騎之師,尚猶殺敵塞路,血流滿野。臣欲挺身刃下,死節軍前,恐長逆胡之威,以挫王師之勢。是以馳御就日,將命歸天。一期陛下斬臣於都市之下,以誡諸將;二期陛下問臣以逆賊之勢,將誡諸軍;三期陛下知臣非惜死之徒,許臣竭露。臣今將死抗表,陛下或以臣失律之後,誑妄為辭;陛下或以臣欲盡所忠,肝膽見察。臣死之後,望陛下不輕此賊,無忘臣言,則冀社稷復安,逆胡敗覆,臣之所願畢矣。仰天飲鴆,向日封章,即為尸諫之臣,死作聖朝之鬼。若使歿而有知,必結草軍前。迴風陣上,引王師之旗鼓,平寇賊之戈鋋。生死酬恩,不任感激,臣常清無任永辭新地悲戀之至。”
封常清死後,屍體陳放在一張粗蓆子上面。高仙芝回到官署後,邊令誠帶著100名陌刀手,對高仙芝說:“大夫亦有恩命。”高仙芝聽後立刻下廳,邊令誠遂宣示敕書。高仙芝說:“我退,罪也,死不辭;然以我為減截兵糧及賜物等,則誣我也。”對邊令誠說:“上是天,下是地,兵士皆在,足下豈不知乎!”這時被招募的新兵皆排列在外,對高仙芝非常信任。高仙芝大聲說:“我於京中召兒郎輩,雖得少許物,裝束亦未能足,方與君輩破賊,然後取高官重賞。不謂賊勢憑陵,引軍至此,亦欲固守潼關故也。我若實有此,君輩即言實;我若實無之,君輩當言枉。”士兵皆呼:“枉。”聲音震天。但邊令誠不聽。高仙芝又看了看死去的封常清,嘆息道:“封二,子從微至著,我則引拔子為我判官,俄又代我為節度使,今日又與子同死於此,豈命也夫!”言畢赴死。
唐玄宗的這一錯誤處置不僅自毀長城,還引起了軍心的動搖,也使唐廷喪失了兩員具有作戰經驗的大將,對平定安史之亂造成了嚴重的不利影響。事實證明,封常清退保潼關的戰略是十分正確,如果這一計畫得以實施,戰爭絕不會曠日持久。但也只不過是唐廷犯的第一個戰略錯誤而已,後來的哥舒翰李泌郭子儀李光弼等將帥都提出過重要的戰略計畫,但都被唐廷先後否認了,這都是唐廷的腐敗無能造成的。

野史逸聞

封常清,細瘦、斜眼、腳短,還有些瘸。高仙芝任夫蒙靈察都知兵馬使。封常清為他的副將。這時正趕上達覽部落叛亂,從黑山以北,直到碎葉,派高仙芝率二千騎兵截擊。封常清在軍幕中作報捷書,高仙芝所想所說的,他在報捷書中都寫出來了,高仙芝很驚異。軍隊回來後,高仙芝見到判官劉眺、獨孤峻等人,問他們先前那報捷書,是誰作的?副手中哪有這樣的人才?幕僚回答,是封常清,就在門外馬旁。劉眺等人求仙芝,命封常清進來相見。高仙芝召見封常清,並與之詳談,一見如故,極是投機。
後來,高仙芝當了安西節度使,奏請封常清為節度使判官。仙芝每次出去征討,常令常清留守管事。常清有才學,辦事果斷。高仙芝的乳母之子鄭德銓已當了郎將,軍中威望很高。有高仙芝乳母的兒子,叫鄭德銓,仗著母親的關係,在軍中飛揚跋扈。鄭德銓經常見常清從仙芝門下出出進進,卻輕視常清,從不拜見行禮。一次高仙芝出外辦事,鄭德銓騎馬從常清身旁走過去,仍不行禮。封常清到了使院,命令手下人秘密把鄭德銓引進大廳,經過好幾道門。每過一道門,就把門關上。封常清從案後站起來對他說,我封常清出身貧賤,我想當中丞的副手,中丞再三不採納,郎將你怎么會不知道呢?中丞不聽諂言,任我為留後使,郎將你怎能無禮,對我無禮。因此,斥責了鄭德銓,並命人將他綁起來,打了六十板子,摜在地上拽出去。高仙芝的妻子和乳母在門外號哭求情,也無濟於事。後來,高仙芝見到封常清,一句話也不說,封常清也不請求謝罪。封常清充任安西節度使。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在華清宮朝見皇帝。玄宗問起安祿山謀叛之事,讓封常清出個主意。封常清為安慰玄宗,大言不慚地說:"臣請策馬渡河,按計算的時間,取來安祿山的首級,懸於朝門。"玄宗李隆基儘管很憂心,但是還誇獎了他。封常清到了東都洛陽,半月後召募了六萬士兵。多次交戰不利遂與高仙芝退守潼關。仙芝給榮王李琬做副手領五萬人進擊。十二月十日到陝州,十一日常清在東京失敗,十三日安祿山入東京。常清奔至陝州,叛賊的鋒芒銳不可擋,燒掉了太原倉,領兵退入潼關,修繕了防守工事。
叛賊又很快地追到潼關,由於高仙芝率眾奮力抵抗,叛賊沒能攻入。後來,因封常清多次敗兵被削掉了官職,以普通軍士的身份在高仙芝軍中效力。監軍邊令誠對軍中之事每每干涉介入,仙芝多不服從。邊令誠便把高仙芝、封常清兵敗的情況向皇上奏了一本,誣陷他們剋扣軍糧補給和朝廷的賞賜。唐玄宗大怒,派邊令誠斬高、封二人。
封常清臨刑上過奏表,但被斬了,將其屍體放在蘆席上。邊令誠又對高仙芝說:"皇上對你也有恩命。"仙芝很快走到封常清受刑的地方。仙芝說:"我退兵有罪,死不敢辭,說我截扣軍餉和恩賜之物,則是誣陷我。"他又對邊令誠說:"上有天,下有地,兵士都在,他們能不知道嗎?"兵士齊呼冤枉,喊聲震地。仙芝看著常清屍體說:"封二,你從貧賤到顯赫,是我提拔你的,代我為節度使,我今天又和你同死在這裡,這是命中注定的吧?"說完,高仙芝也被斬了。

人物成就

封常清輔佐高仙芝,征討小勃律,有戰功。後來接替高仙芝擔任安西節度使,出兵擊降大勃律。

歷史評價

歐陽修新唐書》:“常清乃驅市人數萬以嬰賊鋒,一戰不勝,即奪爵土。欲入關見天子論成敗事,使者三輩上書,皆不報,回斬于軍。”

史籍記載

《舊唐書卷一百四 列傳第五十四》
《新唐書·卷一百三十五·列傳第六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