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54年

公元554年

公元554年是西魏廢帝三年,梁元帝承聖三年,北齊文宣帝天保五年,是甲戍年。這一年,蒙古先民失韋遣使與東魏建立聯繫。西魏攻陷了江陵,顏之推被俘,後來在北齊任官。有名的梁元帝“焚書”也發生在公元554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元554年
  • 意義:年份
  • 天干地支紀年甲戌
  • 朝代:南朝
紀年,大事,

紀年

甲戌年(狗年
南梁承聖三年
北齊天保五年
高昌和平四年
新羅開國四年

大事

(1)春,正月,癸巳,齊主自離石道討山胡,遣斛律金從顯州道,常山王演從晉州道夾攻,大破之,男子十三以上皆斬,女子及幼弱以賞軍,遂平石樓。石樓絕險,自魏世所不能至,於是遠近山胡莫不懾服。有都督戰傷,其什長路暉禮不能救,帝命刳其五藏,令九人食之,肉及穢惡皆盡。自是始為威虐。
(1)春季,正月,癸巳(初六),北齊皇帝高洋從離石道出發討伐山胡,派斛律金從顯州道,常山王高演從晉州道夾攻,把山胡打得大敗,男子十三歲以上的都被殺頭,女子和孩子賞給士兵,於是平定了石樓。石樓這地方極其險要,自從北魏開國以來就沒有被征服過。於是遠近山胡各部落沒有不懾於北齊國聲威而臣服的。有一位都督在戰鬥中受傷,他手下的什長路暉禮沒有救他,文宣帝高洋便令人把這個什長的五臟六肺全掏出來,命令隊中的其他九個人都來吃,結果把肉和內臟等腥穢的東西全吃了。從這以後高洋就開始酷虐逞威。
(2)陳霸先自丹徒濟江,圍齊廣陵,泰州刺史嚴超達自秦郡進圍涇州,南豫州刺史侯、吳郡太守張彪皆出石樑,為之聲援。辛丑,使晉陵太守杜僧明帥三千人助東方白額。
(2)陳霸先從丹徒渡江,包圍了北齊的廣陵,秦州刺史嚴超達從秦郡出發崐去包圍涇州,南豫州刺史侯、吳郡太守張彪都從石樑出發,援助陳霸先。辛丑(十四日),梁朝派晉陵太守杜僧明率領三千人去幫助東方白額。
(3)魏太師泰始作九命之典,以敘內外官爵,改流外品為九秩。
(3)西魏太師宇文泰開始讓人效法周朝官制,制定九品典章,用來區分朝廷內外不同的官爵,改訂朝廷外的命官為九級。
(4)魏主自元烈之死,有怨言,密謀誅太師泰;臨淮王育、廣平王贊垂涕切諫,不聽。泰諸子皆幼,兄子章武公導、中山公護皆出鎮,唯以諸婿為心膂,大都督清河公李基、義城公李暉、常山公於翼俱為武衛將軍,分掌禁兵。基,遠之子;暉,弼之子;翼,謹之子也。由是魏主謀泄,泰廢魏主,置之雍州,立其弟齊王廓,去年號,稱元年,複姓拓跋氏,九十九姓改為單者,皆復其舊。魏初統國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後多滅絕。泰乃以諸將功高者為三十六姓,次者為九十九姓,所將士卒亦改從其姓。
(4)西魏皇帝元欽自從元烈被宇文泰殺死之後,頗有怨言,就密謀要處死太師宇文泰,臨淮王元育、廣平王元贊哭著再三勸止,但元欽不聽。宇文泰的兒子們都年幼,侄子章武公宇文導,中山公宇文護都出任外鎮將領,都城中只有他的幾個女婿充當得力心腹,大都督清河公李基、義城公李暉、常山公於翼都被任命為武衛將軍,分頭掌管宮廷宿衛部隊。李基是李遠的兒子。李暉是李弼的兒子。李翼是李謹的兒子。因此,西魏國主元欽的密謀很快就被宇文泰諸婿察覺了。宇文泰廢了西魏皇帝元欽,把他發落到雍州去,另立他的弟弟齊王元廓為帝,更為元年,帝室重新恢複姓拓跋,原先改為單姓的九十九種姓氏,現在也都恢復了他們原來的舊姓。北魏當初建國時,統一了三十六個小國,共有九十九個大姓,後來大多滅絕了。宇文泰就把他手下各位將領中功勞大的人封為三十六姓,功勞低一點的封為九十九姓,他們部下的兵卒也改姓了主將的姓。
(5)三月,丁亥,長沙王韶取巴郡。
(5)三月丁亥(初一),長沙王蕭韶攻取了巴郡。
(6)甲辰,以王僧辯為太尉、車騎大將軍。
(6)甲辰(十八日),梁元帝任命王僧辯為太尉、車騎大將軍。
(7)丁未,齊將王球攻宿預,杜僧明出擊,大破之,球歸彭城。
(7)丁未(二十一日),北齊將領王球攻打宿預城,杜僧明帶兵出擊,大獲全勝,王球只好退回彭城。
(8)郢州刺史陸法和上啟自稱司徒,上怪之。王褒曰:“法和既有道術,容或先知。”戊申,上就拜法和為司徒。
(8)郢州刺史陸法和上書時自稱司徒,元帝覺得奇怪。王褒替他解釋說:“陸法和既然有道術,也許這是他預先知道自己會當司徒吧。”戊申(二十二日),元帝就此封陸法和為司徒。
(9)己酉,魏侍中宇文仁恕來聘。會齊使者亦至江陵,帝接仁恕不及齊使,仁恕歸,以告太師泰。帝又請據舊圖定疆境,辭頗不遜,泰曰:“古人有言,‘天之所棄,誰能興之,’其蕭繹之謂乎!”荊州刺史長孫儉屢陳攻取之策,泰征儉入朝,問以經略,復命還鎮,密為之備。馬伯符密使告帝,帝弗之信。
(9)己酉(二十三日),西魏派侍中宇文仁恕出使梁朝。剛好北齊的使者也到了江陵,元帝對宇文仁恕的接待不如對北齊使者那樣隆重,宇文仁恕回國後,把這事告訴了太師宇文泰。元帝又要求按過去的版圖來劃定邊境線,使用的言辭頗為傲慢,宇文泰說:“古人說得好:‘天意要是想拋棄他,誰能使他興起呢!’這話說的就是蕭繹吧!”荊州刺史長孫儉過去曾多次陳述進攻梁朝的方略,宇文泰就把長孫儉徵召入朝,向他詢問向南進攻的計策,然後又命令他回到所鎮守的地方,秘密地進行南下攻梁的準備。降魏的梁朝舊臣馬伯符秘密派使者把這危險情況報告給元帝,但元帝不相信。
(10)柔然可汗庵羅辰叛齊,齊主自將出擊,大破之,庵羅辰父子北走。太保全定王賀拔仁獻馬不甚駿,齊主拔其發,免為庶人,輸晉陽負炭。
(10)柔然可汗庵羅辰起兵反叛北齊,北齊文宣帝親自帶兵出擊,把他打得大敗,庵羅辰父子向北逃跑。太保全定王賀拔仁貢獻的馬匹不太強壯,齊帝就把他的頭髮拔掉,免去官職,廢為平民,發配到晉陽去背炭。
(11)齊中書令魏收撰《魏書》,頗用愛憎為褒貶,每謂人曰:“何物小子,敢與魏收作色!舉之則使升天,按之則使入地!”既成,中書舍人盧潛奏“崐收誣罔一代,罪當誅。”尚書左丞盧斐、頓丘李庶皆言《魏史》不直。收啟齊主云:“臣既結怨強宗,將為刺客所殺。”帝怒,於是斐、庶及尚書郎中王松年皆坐謗史,鞭二百,配甲坊。斐、庶死於獄中,潛亦坐系獄。然時人終不服,謂之“穢史”。潛,度世之曾孫;斐,同之子;松年,遵業之子也。
(11)北齊中書令魏收修撰《魏書》,很愛以自己的愛憎任意褒貶人物,常常對人說:“你是什麼東西,敢和我魏收搭架子,擺臉色!我在寫史,抬舉你能讓你升天,貶低你能叫你入地。”《魏書》寫成以後,中書舍人盧潛啟奏高洋,說:“魏收的史書誣衊了一代人,他的罪應該處死。”尚書左丞盧斐、頓丘人李庶都說《魏史》寫得不公正。魏收啟奏文宣帝高洋,說:“我既然因修史和強大的宗族結下仇怨,那么將會被刺客殺死。”文宣帝聽了勃然大怒,於是盧斐、李庶和尚書郎中王松年都因誹謗史書而獲罪,每人被鞭打二百下,被發配在甲坊里製造兵甲。結果盧斐李庶死在監獄中,盧潛也犯罪關入監獄。但當時人終究不服氣,把《魏書》說成“穢史”。盧潛盧度世的曾孫。盧斐盧同的兒子。王松年是王遵業的兒子。
(12)夏,四月,柔然寇齊肆州,齊主自晉陽討之,至恆州,柔然散走。帝以二千餘騎為殿,宿黃瓜堆。柔然別部數萬騎奄至,帝安臥,平明乃起,神色自若,指畫形勢,縱兵奮擊;柔然披靡,因潰圍而出。柔然走,追擊之,伏屍二十餘里,獲庵羅辰妻子,虜三萬餘口,令都督善無高阿那肱帥騎數千塞其走路。時柔然軍猶盛,阿那肱以兵少,請益,帝更減其半。阿那肱奮擊,大破之。庵羅辰超越岩谷,僅以身免。
(12)夏季,四月,柔然人進犯北齊的肆州,北齊國高洋晉陽出發去討伐。進軍到恆州時,柔然人四散而逃。高洋派二千餘名騎兵殿後,宿營在黃瓜堆。柔然的另一支部隊幾萬騎兵突然到來,文宣帝安然高臥,到天亮才起床,神色自若,指劃山川地形,然後指揮戰士奮勇猛擊敵陣,柔然人潰散,北齊軍突圍而出。柔然人逃跑了,北齊軍隊追擊,屍體扔滿二十餘里的道路,捉獲了庵羅辰的妻子兒女,俘虜了三萬多人。文宣帝命令都督善無人高阿那肱率領幾千騎兵去擋住柔然人逃跑的道路。當時柔然軍勢還很盛大,阿那肱因為兵力太少,要求多派一些人馬,但是高洋不但不給,反而減少了一半。阿那肱奮勇進攻,大破敵軍。庵羅辰越過了岩谷,倖免於一死。
(13)丙寅,上使散騎常侍庚信等聘於魏。
(13)丙寅(十一日),元帝派散騎常侍庚信等到西魏聘問。
(14)癸酉,以陳霸先為司空。
(14)癸酉(十八日),梁朝任命陳霸先為司空。
(15)丁未,齊主復自擊柔然,大破之。
(15)丁未(疑誤),北齊國高洋又一次親自進攻柔然,大獲全勝。
(16)庚戌,魏太師泰鴆殺廢帝。
(16)庚戌(疑誤),西魏太師宇文泰用毒藥毒死了廢帝元欽。
(17)五月,魏直州人樂熾、洋州人黃國等作亂,開府儀同三司高平田弘、河南賀若敦討之,不克。太師泰命車騎大將軍李遷哲與敦共討熾等,平之。仍與敦南出,徇地至巴州,巴州刺史牟安民降之,巴、濮之民皆附於魏。蠻酋向五子王陷白帝,遷哲擊之,五子王遁去,遷哲追擊,破之。泰以遷哲為信州刺史,鎮白帝。信州先無儲蓄,遷哲與軍士共采葛根為糧,時有異味,輒分嘗之,軍士感悅。屢擊叛蠻,破之,群蠻懾服,皆送糧餼,遣子弟入質。由是州境安息,軍儲亦贍。
(17)西魏直州人樂熾、洋州人黃國等叛亂,開府儀同三司高平人田弘、河南人賀若敦去討伐,不能破敵。太師宇文泰命令車騎大將軍李遷哲與賀若敦一起討伐樂熾等人,平定了這次叛亂。平亂之後,李遷哲仍然與賀若敦一起向南方進發,一路攻城掠地,直達巴州。巴州刺史牟安民投降了他們,巴州、濮州的民眾都依附了西魏。蠻族酋長向五子王攻陷了白帝城,李遷哲發兵攻打他,向五子王逃跑了,李遷哲追擊,打敗了他。宇文泰任命李遷哲為信州刺史,鎮守白帝城。信州這個地方早先沒有糧草儲備,李遷哲和士兵一起采葛根之類的野菜野果作糧食,不時能採得到新奇味道的,就分給士兵品嘗,士兵都很感動、高興。李遷哲多次進攻叛變的蠻族,打敗了他們,各部蠻族被他的軍威懾服,都送糧食來進貢,並派子弟來當人質。從此以後信州邊境安定,人民得以休養生息,軍隊糧草儲備也豐富了。(18)柔然乙旃達官寇魏廣武,柱國李弼遣擊,破之。
(18)柔然乙旃達官進犯西魏廣武,柱國李弼派兵出擊,把他打得大敗。
(19)廣州刺史曲江侯勃,自以非上所授,內不自安;上亦疑之。勃啟求入朝,五月,乙巳,上以王琳為廣州刺史,勃為晉州刺史。上以琳部眾強盛,又得眾心,故欲遠之。琳與主書廣漢李膺厚善,私謂膺曰:“琳,小人也,蒙官拔擢至此。今天下未定,遷琳嶺南,如有不虞,安得琳力!竊揆官意不過疑琳,琳分望有限,豈與官爭為帝乎!何不以琳為雍州刺史、鎮武寧,琳自放兵作田,為國御捍。”膺然其言而弗敢啟。
(19)廣州刺史曲江侯蕭勃,覺得自己的官職不是元帝所授予的,內心很不安穩,元帝也懷疑他。蕭勃向上請求朝見元帝。五月,乙巳(二十日),元帝任命王琳為廣州刺史,蕭勃晉州刺史。元帝因為王琳手下兵勢強盛,又得到民眾擁護,所以想把他外放到遠處。王琳與主書廣漢人李膺關係很深,一向親善,私下對李膺說:“我王琳出身平民小百姓,承蒙皇上提拔到這個份上。現在天下還沒安定,就把我遠遠遷徙到嶺南去,如果形勢有變,發生不測的災禍,我王琳想出力也夠不著了!我私下揣度皇上的意思不就是對我不放心嗎?其實我的志向和期待也很有限,難道還能想和皇上爭帝位嗎?何不任命我為雍州刺史,鎮守武寧。我自會帶兵屯墾,為國禦敵,捍衛梁朝。”李膺覺得他的話很對,但不敢啟奏元帝。
(20)散騎郎新野庾季才言於上曰:“去年八月丙申,月犯心中星,今月丙戌,赤氣乾北斗。心為天王,丙主楚分,臣恐建子之月有大兵入江陵,陛下宜留重臣鎮江陵,整旆還都以避其患。假令魏虜侵蹙,止失荊、湘,在社稷,猶得無慮。”上亦曉天文,知楚有災,嘆曰:“禍福在天,避之何益!”
(20)散騎郎新野人庾季才進言給元帝,說:“去年八月丙申(初六),月亮侵犯了心宿中間的一顆星,這月丙戌(十一日),赤氣乾犯了北斗星。心宿就是天王,丙的天干主管楚地的分野,我擔心建子之月有大兵來犯江陵,陛下應該留下重臣鎮守江陵,自己整頓旌旗儀仗回建康以避開兵患。假如魏虜入侵,我方失地,也止限於荊州、湘州,整個國家,還能處於安全之境。”元帝也懂得天文,心知楚地會有兵災,長嘆一聲,說:“禍福都在天意,避災躲禍也徒勞無益!”
(21)六月,壬午,齊步大汗薩將兵四萬趣涇州,王僧辯使侯、張彪自石樑引兵助嚴超達拒之,、彪遲留不進。將軍尹令思將萬餘人謀襲盱眙。齊冀州刺史段韶將兵討東方白額於宿預,廣陵、涇州皆來告急,諸將患之。韶曰:“梁氏喪亂,國無定主,人懷去就,強者從之。霸先等外托同德,內有離心,諸君不足憂,吾揣之熟矣!”乃留儀同三司敬顯攜等圍宿預,自引兵倍道趣涇州,途出盱眙。令思不意齊師猝至,望風退走。韶進擊超達,破之,回趣廣陵,陳霸先解圍走。杜僧明還丹徒,侯、張彪還秦郡。吳明徹圍海西,鎮將中山郎基固守,削木為箭,翦紙為羽,圍之十旬,卒不能克而還。
(21)六月,壬午(二十七日),北齊步大汗薩帶兵四萬人逼近涇州,王僧辯派侯、張彪從石樑帶兵幫助嚴超達抵抗,侯、張彪接到命令,卻遲遲滯留,不肯前進。梁朝將軍尹令思帶一萬多人準備襲擊盱眙。當時北齊冀州刺史段韶帶兵在宿預討伐東方白額,正好廣陵,涇州兩地都來告急,將領們都很擔心。段韶說:“梁朝連遭喪亂,國家沒有確定的主人,臣子們心裡懷著或去或留的兩種心思,看誰勢強就歸附誰。陳霸先等人外表上表示與梁朝同心同德,其實內心早有了分離自雄的念頭。你們不必擔心,我對這中間情形都揣摩透了!”於是留下儀同三司敬顯攜等人圍攻宿預,自己帶兵以加倍的速度直取涇州,路上還經過了盱眙。尹令思沒想到北齊軍隊會突然降臨,趕快望風逃跑。段韶進攻嚴超達,打敗了他,又回過頭來逼近廣陵,陳霸先解圍退走,杜僧明回丹徒,侯、張彪回秦郡。吳明徹圍困海西,守將中山人郎基固守城池,削木頭作箭頭,剪紙片作箭尾羽飾,頑強抵抗。吳明徹圍困了十旬一百天,到底沒能打下來,就退回去了。
(22)柔然帥餘眾東徒,且欲南寇,齊主帥輕騎邀之於金川。柔然聞之,遠遁,營州刺史靈丘王峻設伏擊之,獲其名王數十人。
(22)柔然率領被擊潰後剩餘的士兵向東遷徙,而且想要向南進犯。北齊國主高洋率輕騎兵在金川攔擊,柔然聽到訊息,遠遠逃跑了。營州刺史靈丘人王峻設下埋伏襲擊他們,捉獲了幾十個有名的首領。(23)鄧至羌檐失國,奔魏,太師泰使秦州刺史宇文導將兵納之。
(23)鄧至羌人檐失去政權,投奔西魏,太師宇文泰派秦州刺史宇文導帶兵接納了他。
(24)齊段韶還至宿預,使辯士說東方白額,白額開門請盟,因執而斬之。
(24)北齊段韶回到宿預,派一個善於言辭的人去遊說東方白額。東方白額被說動了,打開城門要求和段韶結盟,段韶趁機把他抓起來殺了。
(25)秋,七月,庚戌,齊主還鄴。
(25)秋季,七月,庚戌(二十六日),齊帝高洋回到鄴城。
(26)魏太師泰西巡,至原州。
(26)西魏太師宇文泰到西邊巡視,到達原州。
(27)八月,壬辰,齊以司州牧清河王岳為太保,司空尉粲為司徒,太子太師侯莫陳相為司空,尚書令平陽王淹錄尚書事,常山王演為尚書令,中書令上黨王渙為左僕射。
(27)八月,壬辰(疑誤),北齊任命司州牧清河王高岳為太保,司空尉粲為司徒,太子太師侯莫陳相為司空,尚書令平陽王高淹為錄尚書事,常山王高演為尚書令,中書令上黨王高渙為左僕射。
(28)乙亥,齊儀同三司元旭坐事賜死。丁丑,齊主如晉陽。齊主之未為魏相也,太保、錄尚書事平原王高隆之常侮之,及將受禪,隆之復以為不可,齊主由是銜之。崔和舒譖“隆之每見訴訟者輒加哀矜之意,以示非己能裁。”帝禁之尚書省。隆之嘗與元旭飲,謂旭曰:“與王交,當生死不相負。”人有密言之者,帝由是發怒,令壯士築百餘拳而舍之,辛巳,卒於路。久之,帝追忿隆之,執其子慧登等二十人於前,帝以鞭叩鞍,一時頭絕,並投屍漳水;又發隆之冢,出其屍,斬截骸骨焚之,棄於漳水。
(28)乙亥(二十一日),北齊儀同三司元旭因犯罪被賜死。丁丑(二十三日),齊帝高洋去晉陽。當初,高洋還沒有當上東魏丞相的時候,太保、錄尚書事平原王高隆之常常輕侮他。待到高洋將接受禪讓的時候,高隆之又認為不能這樣做,高洋因此記恨在心。崔季舒乘機進讒言說:“高隆之每次見到吃官司的人就都表示同情哀憐,以表示這不是他自己就能裁斷的,企圖把怨恨引向陛下。”文宣帝高洋聽了,就把高隆之軟禁在尚書省高隆之曾經和元旭一塊兒飲酒,對元旭說:“我和您的交情,是生死之交,永不相負!”有人把這話密告給文宣帝,文宣帝因此勃然大怒,命令壯士把他打了一百餘拳,然後扔開,辛巳(二十九日),高隆之就這樣死在路邊。過後很久,文宣帝對高隆之越想越惱怒,又把他的兒子高慧登等二十人捉到自己面前,文宣帝以馬鞭擊打馬鞍為號,令人一下子砍下這二十人的頭,然後把屍體一起扔到漳水裡去。又把高隆之的墳墓挖開,把屍體刨出來,砍為好幾段燒掉,然後扔入漳水。
(29)齊主使常山王演、上黨王渙、清河王岳、平原王段韶帥眾於洛陽西南筑伐惡城、新城、嚴城、河南城。九月,齊主巡四城,欲以致魏師,魏師不出,乃如晉陽。
(29)齊帝高洋派常山王高演、上黨王高渙、清河王高岳、平原王段韶率領士兵民工在洛陽西南修築伐惡城、新城、嚴城、河南城。九月,北齊國主高洋巡視這四座城堡,想以這一舉動把西魏的軍隊吸引出來,但西魏軍隊不敢出來。於是高洋就到晉陽去了。
(30)魏宇文泰命侍中崔猷開回車路以通漢中。
(30)西魏宇文泰命令侍中崔猷開山填谷,修通通往漢中的車路。
(31)帝好玄談,辛卯,於龍光殿講《老子》。
(31)梁元帝蕭繹喜好玄談,辛卯(疑誤),在龍光殿開設講座,講論《老子》。
(32)曲江侯勃遷居始興,王琳使副將孫先行據番禺。
(32)曲江侯蕭勃遷居始興。王琳派副將孫先去占據了番禺。
(33)乙巳,魏遣柱國常山公于謹、中山公宇文護、大將軍楊忠將兵五萬入寇,冬,十月,壬戌,髮長安。長孫儉問謹曰:“為蕭繹之計,將如之何?”謹曰:“耀兵漢、沔,席捲渡江,直據丹楊,上策也;移郭內居民退保子城,峻其陴堞,以待援軍,中策也;若難於移動,據守羅郭,下策也。”儉曰:“揣繹定出何策?”謹曰:“下策。”儉曰:“何故?”謹曰:“蕭氏保據江南崐,綿歷數紀,屬中原多故,未遑外略;又以我有齊氏之患,必謂力不能分。且繹懦而無謀,多疑少斷,愚民難與慮始,皆戀邑居,所以知其用下策也!”
(33)乙巳(疑誤),西魏派柱國常山公于謹、中山公宇文護、大將軍楊忠帶兵五萬人進犯梁朝,冬季,十月,壬戌(初九),從長安出發。長孫儉于謹,說:“假如咱們替蕭繹謀劃一下,他該怎樣抵抗我軍才好呢?”于謹回答說:“如果他能陳兵於漢江、沔水一帶,從江陵收拾家當率領臣下全部渡江而下,先徑直占據丹楊,這是上策。如果他能把江陵外城內的居民全部移往內城,退保固守,把城牆加高,等待援軍,這是中策。如果他感到搬動起來很困難,就原地不動防守外城,這可是下策。”長孫儉問道:“您估計蕭繹會採用那一種計策?”于謹說:“他只會採用下策。”長孫儉問:“那是為什麼呢?”于謹回答說:“蕭氏據守江南以自保,已經綿延經歷了三、四十年。正好這段時間裡中原地區也處多事之秋,不能夠向外擴張。蕭氏又因為我國東邊有齊國為患,認為我國必不可能分散兵力去進攻他們。而且蕭繹這個人懦弱而沒有謀略,多疑而少決斷,而那些普通平民們又很難憂深慮遠地想問題,都留戀自己的家園,所以我知道蕭繹一定採用下策。”
癸亥,武寧太守宗均告魏兵且至,帝如公卿議之。領軍胡僧、太府卿黃羅漢曰:“二國通好,未有嫌隙,必應不爾。”侍中王琛曰:“臣揣宇文容色,必無此理。”乃復使琛使魏。丙寅,于謹至樊、鄧,梁王帥眾會之。辛卯,帝停講,內外戒嚴。王琛至石,未見魏軍,馳書報黃羅漢曰:“吾至石,境上帖然,前言皆兒戲耳。”帝聞而疑之。庚午,復講,百官戎服以聽。
癸亥(初十),武寧太守宗均向上報告西魏大軍將要入侵,元帝召集公卿大臣商議對策。領軍胡僧、太府卿黃羅漢說:“西魏和我們梁朝一向友好來往,也沒發生過什麼不愉快的事情,我想不會向我們進攻吧。”侍中王琛也附和說:“我曾於去年出使魏,揣摩宇文泰的神色,很是友好,決不可能發兵來打我們。”於是又派王琛到西魏去訪問。丙寅(十三日),于謹的隊伍抵達樊、鄧,梁王蕭率部屬去和他會合。辛卯(疑誤),元帝停止講論《老子》,朝廷內外宣布戒嚴。王琛抵達石,沒有見到西魏的軍隊,派人送急信報告黃羅漢,說:“我已來到石,邊境上很安寧,以前說魏要對我們發動進攻,簡直是兒戲之言。”元帝聽後感到疑惑。庚午(十七日),元帝又恢復講《老子》,百官都穿著軍裝聽講。
辛未,帝使主書李膺至建康,征王僧辯為大都督、荊州刺史,命陳霸先徙鎮揚州。僧辯遣豫州刺史侯帥程靈洗等為前軍,兗州刺史杜僧明帥吳明徹等為後軍。甲戌,帝夜登鳳皇閣,徙倚嘆息曰:“客星入翼、軫,今必敗矣!”嬪御皆泣。
辛未(十八日),元帝派主書李膺去建康,徵召王僧辯為大都督、荊州刺史,命令陳霸先移兵駐守揚州。王僧辯派遣豫州刺史侯率領程靈洗等為先頭部隊,兗州刺史杜僧明率領吳明徹等人為後衛部隊。甲戌(二十一日),元帝夜裡登上鳳皇閣,來回踱步,憑欄嘆息說:“客星沖犯翼宿、軫宿,看來這回一定失敗了!”嬪妃和侍從聽了都哭泣起來。
陸法和聞魏師至,自郢州入漢口,將赴江陵。帝使逆之曰:“此自能破賊,但鎮郢州,不須動也!”法和還州,堊其城門,著衰,坐葦席,終日,乃脫之。
陸法和聽說西魏大兵壓境,從郢州出發到漢口,將趕赴江陵抗敵。元帝派人去攔住他,說:“我這兒自能打敗敵兵,你只管鎮守郢州,不用動。”陸法和回到郢州,讓人用白土塗城門,自己身穿喪服,坐在葦席上,靜坐了一天,才把喪服脫下來。
十一月,帝大閱於津陽門外,遇北風暴雨,輕輦還宮。癸未,魏軍濟漢,于謹令宇文護、楊忠帥精騎先據江津,斷東路。甲申,護克武寧,執宗均。是日,帝乘馬出城行柵,插木為之,周圍六十餘里。以領軍將軍胡僧都督城東諸軍事,尚書右僕射張綰為之副,左僕射王褒都督城西諸軍事,四廂領直元景亮為之副;王公已下各有所守。丙戌,命太子巡行城樓,令居人助運木石。夜,魏軍至黃華,去江陵四十里,丁亥,至柵下。戊子,州刺史裴畿、畿弟新興太守機、武昌太守朱買臣、衡陽太守謝答仁開枇杷門出戰,裴機殺魏儀同三司胡文伐。畿,之高之子也。
十一月,元帝在津陽門外舉行大閱兵,遇到北風挾暴雨襲擊,趕快乘輕車崐便輦回宮。癸未(初一),西魏軍隊渡過漢水,于謹命令宇文護、楊忠率精銳騎兵先占領了江津,切斷元帝東逃的道路。甲申(初二),宇文護攻克武寧,抓住了宗均。這一天,元帝騎馬出城巡察修築欄柵。欄柵用木頭插在地上組成,周圍共六十多里長。又派領軍將軍胡僧都督城東諸軍事,尚書右僕射張綰當他的副將,左僕射王褒都督城西諸軍事,四廂領直元景亮當他的副將。王公以下各大臣各有守責。丙戌(初四),派太子在城樓上巡視督責,命令居民幫助軍隊搬運城防用的木頭石頭。夜裡,西魏軍隊抵達黃華,這裡離江陵才四十里路。丁亥(初五),魏兵到了梁軍的柵欄下。戊子(初六),州刺史裴畿、裴畿的弟弟新興太守裴機、武昌太守朱買臣、衡陽太守謝答仁打開枇杷門出戰,裴機殺了西魏儀同三司胡文伐。裴畿是裴之高的兒子。
帝征廣州刺史王琳為湘東刺史,使引兵入援。丁酉,柵內火,焚數千家及城樓二十五,帝臨所焚樓,望魏軍濟江,四顧漢息。是夜,遂止宮外,宿民家,己亥,移居祗洹寺。于謹令築長圍,中外信命始絕。
元帝徵召廣州刺史王琳為湘東刺史,讓他帶兵入江陵救援。丁酉(十五日),軍營的柵欄內失火,燒毀了幾千家民房和二十五座城樓。元帝親臨燒毀的城樓察看,遠望魏軍渡江湧來,四顧孤危,不禁長嘆。當天晚上,就住在宮外,宿在老百姓家裡。己亥(十七日),移居到祗洹寺內。于謹下令修築長久圍城用的軍營,從此,梁朝信使,詔命無法外傳,內外聯絡被切斷了。
庚子,信州刺史徐世譜、晉安王司馬任約等築壘馬頭,遙為聲援。是夜,帝巡城,猶口占為詩,群臣亦有和者。帝裂帛為書,趣王僧辯曰:“吾忍死待公,可以至矣!”壬寅,還宮;癸卯,出長沙寺。戊申,王褒、胡僧、朱買臣、謝答仁等開門出戰,皆敗還。己酉,帝移居天居寺;癸丑,移居長沙寺。朱買臣按劍進曰:“唯斬宗懍、黃羅漢,可以謝天下!”帝曰:“曩實吾意,宗、黃何罪!”二人退入眾中。
庚子(十八日),信州刺史徐世譜、晉安王司馬任約等在江陵南岸的馬頭修築城堡,遠遠地作為聲援。當天晚上,元帝巡視城防,還隨口吟出詩來,群臣還有和他詩的。元帝撕裂絹帛寫了一封信,催促王僧辯速發援兵。信中說:“我忍受著死去的熬煎等你來,現在援兵該可以來了吧!”壬寅(二十日),回到宮中。癸丑(疑誤),又出來住入長沙寺。戍申(二十六日),王褒、胡僧、朱買臣、謝答仁等人開門出城迎戰,都敗了回來。己酉(二十七日),元帝移居天居寺。癸丑(疑誤),移居長沙寺。朱買臣按著寶劍向元帝進言,說:“只有殺了宗懍、黃羅漢,才可以平息天下的怨恨!”元帝說:“過去不回建康,其實是我的意思,宗懍、黃羅漢有什麼罪?”這兩個人唯唯退入眾人之中。
王琳軍到長沙,鎮南府長史裴政請間道先報江陵,至百里洲,為魏人所獲。梁王謂政曰:“我,武皇帝之孫也,不可為爾君乎?若從我計,貴及子孫;如或不然,腰領分矣。”政詭對曰:“唯命。”鎖之至城下,使言曰:“王僧辯聞台城被圍,已自為帝。王琳孤弱,不能復來。”政告城中曰:“援兵大至,各思自勉。吾以間使被擒,當碎身報國。”監者擊其口,怒,使速殺之。西中郎參軍蔡大業,諫曰:“此民望也,殺之,則荊州不可下矣。”乃釋之。政,之禮之子,大業,大寶之弟也。
王琳的軍隊趕到長沙,鎮南府長史裴政要求走小路先把援兵來到的訊息報告江陵。裴政走到百里洲時,讓西魏人抓獲了。梁王蕭對裴政說:“我,是武皇帝的孫子,難道不能當你的君主嗎?如果臣服於我,那么富貴可以傳給子孫。如果不聽,那么你的腰和脖子就要斷成兩截。”裴政假意回答說:“我願唯命是從。”蕭把他用鎖鏈系住,推到江陵城下,讓他向城裡喊話,說:“王僧辯聽說台城被圍,已經自立為皇帝。王琳孤軍力弱,不能再來救援了。”但裴政卻大聲告訴城裡,說:“救援大軍大批趕來了,你們要自奮自勵。我因充當報信的秘使,被敵軍抓獲,理當粉身碎骨,報效國家。”監視他的人使勁打他的嘴,蕭勃然大怒,喝令手下快把他殺了。西中郎參軍蔡大業進諫說:“這樣堅貞不屈的人,使民眾仰望而歸心。殺了他,那么荊州就攻不下來了。”蕭這才放了他。裴政裴之禮的兒子。蔡大業蔡大寶的弟弟。
時徵兵四方,皆未至。甲寅,魏人百道攻城,城中負戶蒙,胡僧親當矢石,晝夜督戰,獎勵將士,明行賞罰,眾鹹致死,所向摧殄,魏不得前。俄而僧中流矢死,內外大駭。魏悉眾攻柵,反者開西門納魏師,帝與太子、王崐褒、謝答仁、朱買臣退保金城,令汝南王大封、晉熙王圓質於于謹請和魏軍之初至也,眾以王僧辯子侍中可為都督,帝不用,更奪其兵,使與左右十人入守殿中;及胡僧死,乃用為都督城中諸軍事。裴畿、裴機、歷陽侯峻皆出降。于謹以機手殺胡文伐,並畿殺之。峻,淵猷之子也。時城南雖破,而城北諸將猶苦戰,日暝,聞城陷,乃散。
當時元帝向四方徵兵求援,都沒前來。甲寅(疑誤),西魏軍隊從四面八方一齊攻城。城裡的守軍扛著門板作為盾牌,胡僧親自冒著飛箭流石,晝夜督戰,對勇敢的將士進行鼓勵,嚴明地厲行賞罰,這樣大家都拚死抵抗,所向披靡,敵軍紛紛潰敗死傷,無法前進。不久,胡僧被飛箭射死,內外城軍民驚慌失措。西魏軍傾巢而出猛攻柵欄,有反叛的人打開西門迎接魏軍進城,元帝和太子、王褒、謝答仁、朱買臣等退卻到金城自保,派汝南王蕭大封,晉熙王蕭大圓為人質,到于謹軍中去求和。當魏軍剛到的時候,眾人認為王僧辯的兒子侍中王可以當都督。但元帝不用他,還奪了他率領的士兵,讓他和身邊衛士十個人到宮殿中守衛。等到胡僧死了,才任命他為都督城中諸軍事。裴畿、裴機、歷陽侯蕭峻都出城投降了。于謹用裴機的手殺了胡文伐,然後又把他和裴畿一塊兒殺了。蕭峻是蕭淵猷的兒子。當時城南已被攻破,但城北諸將還在苦戰,一直到天黑,聽說全城都陷落了,才紛紛逃散。
帝入東竹殿,命舍人高善寶焚古今圖書十四萬卷,將自赴火,宮人左右共止之。又以寶劍斫柱令折,嘆曰:“文武之道,今夜盡矣!”乃使御史中丞王孝祀作降文。謝答仁、朱買臣諫曰:“城中兵眾猶強,乘暗突圍而出,賊必驚,因而薄之,可渡江就任約。”帝素不便走馬,曰:“事必無成,只增辱耳!”答仁求自扶,帝以問王褒,褒曰:“答仁,侯景之黨,豈足可信!成彼之勛,不如降也。”答仁又請守子城,收兵可得五千人,帝然之,即授城中大都督,配以公主。既而召王褒謀之,以為不可。答仁請入不得,歐血而去。于謹征太子為質,帝使王褒送之。謹子以褒善書,給之紙筆,乃書曰:“柱國常山公家奴王褒。”有頃,黃門郎裴政犯門而出。帝遂去羽儀文物,白馬素衣出東門,抽劍擊闔曰:“蕭世誠一至此乎!”魏軍士度塹牽其轡,至白馬寺北,奪其所乘駿馬,以駑馬代之,遣長壯胡人手扼其背以行,逢于謹,胡人牽帝使拜。梁王使鐵騎擁帝入營,囚於烏幔之下,甚為所詰辱。乙卯,于謹令開府儀同三司長孫儉入據金城。帝紿儉云:“城中埋金千斤,欲以相贈。”儉乃將帝入城。帝因述見辱之狀,謂儉曰:“向聊相紿,欲言此耳,豈有天子自埋金乎!”儉乃留帝於主衣庫。
元帝躲進東竹殿,命令舍人高善寶把自己收藏的古今圖書十四萬卷全部燒毀。他正準備跳到火里去自殺,宮中左右侍從一起阻止了他。元帝又用寶劍砍柱子,寶劍折斷,他長嘆說:“書燒了,劍折了,文武之道,今天晚上全完了。”於是讓御史中丞王孝祀寫投降文告。謝答仁、朱買臣進諫說:“城裡兵力還算強大,如果乘著黑夜突圍而出,賊兵必然驚慌,乘亂大膽靠近敵陳,可以渡過長江去依靠任約的軍隊。”元帝平時不善於騎馬,有點畏難地說:“事情肯定不會成功的,只不過徒增羞辱罷了。”謝答仁要求親自為元帝牽馬護持。元帝問王褒行不行,王褒回答說:“謝答仁,是侯景的黨羽,哪裡可以相信!靠他逃跑,即使成功了也是成就了他的功勳,還不如投降西魏呢!”謝答仁又要求去防守子城,說收拾殘兵還能有五千人,元帝同意他的建議,馬上授給他城中大都督的官職,把公主也許配給他。後來又召王褒來謀劃這件事,王褒認為不能授權給謝答仁。謝答仁請求入子城防守,但不獲批准,氣得吐血,只好走了。于謹接到投降書,提出讓太子來當人質,元帝派王褒去送太子。于謹的兒子知道王褒書法很好,就給他紙和筆,請他寫字。王褒寫字後自署:“柱國常山公家奴王褒。”過一陣子,黃門郎裴政沖開門出去了。元帝於是丟掉羽儀飾物、騎著白馬,穿著素衣逃出東門,抽出寶劍砍著門扇說:“我蕭世誠到了這個地步了嗎!”西魏將士跳過溝塹一下子拉住了他乘的白馬的轡頭,拉到白馬寺北邊,把他所騎的駿馬奪了下來,換了一匹老弱的馬給他,派一個高個子的壯健胡人用手扼著他的背押著走,遇到于謹,胡人牽著元帝,讓他跪拜。梁王蕭派鐵甲騎兵前後擁著元帝入了軍營,關在黑帳幕裡頭,蕭狠狠地質問羞辱了他一通。乙卯(疑誤),于謹命令開府儀同三司長孫儉進據金城。元帝騙長孫儉,說:“城裡埋著一千斤黃金,我想送給你。”長孫儉就把元帝帶進金城。元帝乘便向長孫儉述說他被蕭侮辱的情狀,他對長孫儉說:“剛崐才騙了你了,目的是找個機會向你訴苦,哪裡有天子自己埋藏金子的事!”於是長孫儉就把元帝留在主衣庫裡頭。
帝性殘忍,且懲高祖寬縱之弊,故為政尚嚴。及魏師圍城,獄中死囚且數千人,有司請釋之以充戰士;帝不許,悉令殺之,事未成而城陷。
元帝生性殘忍,而且鑒於梁武帝為政過於寬厚放縱的弊病,所以自己為政崇尚嚴酷。到西魏軍隊圍城時,監獄裡關的死罪囚犯還有幾千人。有關部門建議都釋放出來讓他們當戰士,元帝不允許,命令都用木棍打死,還沒有來得及執行城已被攻破。
中書郎殷不害先於別所督戰,城陷,失其母,時冰雪交積,凍死者填滿溝塹,不害行哭於道,求其母屍,無所不至,見溝中死人,輒投下捧視,舉體凍濕,水漿不入口,號哭不輟聲,如是七日,乃得之。
中書郎殷不害早先在別的地方督戰,城破之後,失去了母親。當時冰雪堆積,凍死的人填滿了溝壕,殷不害一路上邊走邊哭,到處尋找母親的屍體,他找遍了所有的地方,每見到溝里有死人,就跳下去抱起來看看,全身衣服都濕了,凍上了冰,一連找了七天,沒喝一口水,哭聲不斷,才找到了母親的遺體。
十二月,丙辰,徐世譜、任約退戍巴陵。于謹逼帝使為書召王僧辯,帝不可。使者曰:“王今豈得自由?”帝曰:“我既不自由,僧辯亦不由我。”又從長孫儉求宮人王氏、荀氏及幼子犀首,儉並還之。或問:“何意焚書?”帝曰:“讀書萬卷,猶有今日,故焚之!”
十二月丙辰(初四),徐世譜、任約退守巴陵。于謹逼迫元帝寫信召降王僧辯,元帝拒絕了。使者說:“你現在還能由得自己嗎?”元帝回答說:“我既然由不得自己,王僧辯也不會聽我的了。”元帝又向長孫儉要宮人王氏、荀氏和幼子蕭犀首,長孫儉都還給了他。有人問元帝:“為什麼把書都燒毀?”元帝回答:“我讀書萬卷,還落得今天亡國的結局,所以乾脆燒了它!”
(34)庚申,齊主北巡,至達速嶺。行視山川險要,將起長城。
(34)庚申(初八),北齊國主高洋到北方邊境巡視,到了達速嶺一帶,邊走邊察看山川險要情形,準備修築長城。
(35)辛未,帝為魏人所殺。梁王遣尚書傅準監刑,以土囊隕之。使以布纏屍,斂以蒲蓆,束以白茅,葬於津陽門外。並殺愍懷太子元良、始安王方略、桂陽王大成等。世祖性好書,常令左右讀書,晝夜不絕,雖熟睡,卷猶不釋,或差誤及欺之,帝輒驚寤。作文章,援筆立就。常言:“我韜於文士,愧於武夫。”論者以為得言。
(35)辛未(十九日),元帝被西魏人處死。梁王蕭派尚書傅準去監刑,用裝土的袋子把他壓死。蕭讓人用粗布把屍體纏裹起來,以蒲草織的蓆子進行收殮,用白茅草牢牢捆住,埋葬在津陽門外。同時把愍懷太子蕭元良、始安王蕭方略、桂陽王蕭大成等都殺了。元帝蕭繹天性喜好書,常常讓身邊人為他讀書,晝夜不停地讀,雖然睡著了,手裡還拿著書卷。如果讀錯了或有意漏讀欺騙他,他就驚醒過來。他寫起文章來,提筆馬上就能成篇,平時常說:“我比起文士來更善為文,比起武夫來卻有些慚愧。”評論他的人認為他這話說得很恰當。
魏立梁王為梁主,資以荊州之地,延袤三百里,仍取其雍州之地。居江陵東城,魏置防主,將兵居西城,名曰助防,外示助備御,內實防之。以前儀同三司王悅留鎮江陵。于謹收府庫珍寶及宋渾天儀、梁銅晷表、大玉徑四尺及諸法物;盡俘王公以下及選百姓男女數萬口為奴婢,分賞三軍,驅歸長安,小弱者皆殺之。得免者三百餘家,而人馬所踐及凍死者什二三。
西魏立梁王蕭為梁朝的天子,給了他荊州管界內緣江一塊狹長的土地,寬不超過三百里,他原來擁有的雍州的土地被奪走了。蕭住在江陵的東城,西魏在江陵設定城防主將,帶兵住在西城,名義上叫做助防,對外表示這是幫助蕭備戰禦敵,其實完全是為了防備蕭勢力的發展。西魏任命前儀同三司王悅留下鎮守江陵。于謹沒收了宮廷府庫中的珍寶以及劉宋朝鑄的渾天儀,梁朝造的銅晷表,直徑四尺的大玉和各種法物,把王公以下的百官和挑選出來的百姓男女共幾萬人全部俘虜去當奴婢,分賞給三軍將士,驅趕回長安。那些幼小體弱的都被殺掉了。有三百餘家倖免於死,但被人馬踩死、凍死的也有十分之二三。魏師之在江陵也,梁王將尹德毅說曰:“魏虜貪,肆其殘忍,殺掠士民,不可勝紀。江東之人塗炭至此,鹹謂殿下為之。殿下既殺人父兄,孤人子弟,人盡讎也,誰與為國!今魏之精銳盡萃於此,若殿下為設享會,請于謹等為歡,預伏武士,因而斃之,分命諸將,掩其營壘,大殲群醜,俾無遺類。收江陵百姓,撫而安之,文武群寮,隨材銓授。魏人懾息,未敢送死,王僧辯之徒,折簡可致。然後朝服濟江,入踐皇極,晷刻之間,大功可立。古人云:‘天與不取,反受其咎。’願殿下恢弘遠略,勿懷匹夫之行。”曰:“卿此策非不善也,然魏人待我厚,未可背德。若遽為卿計,人將不食吾餘。”既而闔城長幼被虜,又失襄陽,乃嘆曰:“恨不用尹德毅之言!”
西魏軍隊在江陵的時候,梁王蕭的部將尹德毅勸說梁王:“魏國人貪婪無比,殘忍本性暴露無遺,殺害搶劫士民,種種罪惡行徑數也數不清。江東人民受到這樣的災難,都說是殿下招來的。殿下既然殺了人家的父兄,讓人家的子弟變成孤兒,那么人們就都把殿下視為仇敵,誰肯為國家出力!現在魏軍的精銳都集中在這兒了,如果殿下為他們設下宴會,請于謹等人來歡飲,預先埋伏下武士,乘機把他們殺了,分別命令各將領,乘魏人不提防,突然襲擊他們的營壘,痛殲這些醜類,一個也別讓他們活著。然後再去收伏江陵百姓的民心,對他們加以安撫,對手下的文武百官,也根據他們的才能特長授予官職。這樣一來,魏人被震懾住,不敢隨便動武,而王僧辯及其黨羽,寫封信就能招他降伏。完成這一切大事,就可以穿戴好朝服渡江而下,回建康登上帝位了。頃刻之間,巨大的功業就可以建立了。古人說:‘上天給予的東西你不拿,就反而會受到上天的責怪’。希望殿下弘揚雄才大略,深謀遠慮,而不要滿足於普通庸人的作為。”蕭回答說:“您所說的計策並不是不好,然而魏人對待我很好,所以不能背棄人家的恩德。如果突然採用您的計策,人們就會厭棄鄙視我!”等到後來江陵全城老幼都被俘虜,又失去了襄陽故地之時,蕭才長嘆說:“只恨我當初不採用尹德毅的計策!”
王僧辯、陳霸先等共奉江州刺史晉安王方智為太宰,承制。
王僧辯、陳霸先等人共同侍奉江州刺史晉安王蕭方智為太宰,繼承梁朝的朝制。
王褒、王克、劉、宗懍殷不害及尚書右丞吳興沈炯至長安,太師泰皆厚禮之。泰親至於謹第,宴勞極歡,賞謹奴婢千口及梁之寶物並雅樂一部,別封新野公;謹固辭,不許。謹自以久居重任,功名既立,欲保優閒,乃上先所乘駿馬及所著鎧甲等。泰識其意,曰:“今巨猾未平,公豈得遽爾獨善!”遂不受。
王褒、王克、劉、宗懍、殷不害和尚事右丞吳興人沈炯到了長安,太師宇文泰都給予優厚的禮遇。宇文泰親自到于謹府第,設宴尉勞他遠征歸來,宴會極為盛大,充滿歡樂氣氛。又賞給于謹一千個奴碑和梁朝的很多寶物,還有一個奏雅樂的班子。另外又封他為新野公。于謹一再推辭,宇文泰不允許。于謹自己認為在朝廷重要職位上呆很久了,功名也建立了,想給自己留點優遊閒逸的時間,就獻上早先所騎的駿馬和所穿的衣甲等。宇文泰識破他想退休的用意,對他說:“現在大敵還未平定,你怎么能突然就獨善其身呢?”
(36)是歲,魏秦州刺史章武孝公宇文導卒。
(36)這一年,西魏秦州刺史章武孝公宇文導去世。
(37)魏加益州刺史尉遲迥督六州,通前十八州,自劍閣以南,得承制封拜及黜陟。迥明賞罰,布威恩,綏輯新民,經略未附,華、夷懷之。
(37)西魏讓尉遲迥督管六個州,加上他以前管的十八個州,這樣,從劍閣以南的地區內,他可以承受皇帝的旨意自行封官拜將,有任免之權。尉遲迥賞罰分明,恩威並用,善於寵撫管理新歸附的民眾,也善於開疆拓土,使還沒歸附的地區來歸附。因此華人、夷人都感懷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