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16年

公元前616年是中國傳統紀年,是乙巳年(蛇年),是在公元元年以前。公元前是一種紀年法,叫公元紀年,也稱公曆紀年,或基督紀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元前616年
  • 又稱:中國傳統紀年
簡介,大事記,東周歷史故事書籍,鄋瞞部落侵齊,東周時期文物,

簡介

它以相傳的耶穌基督誕生年即公元元年作為歷史算起,在中國公元元年正 好是西漢平帝元始元年。以公元元年為界,在此以前的時間稱公元前多少年,在此以後的時間稱公元多少年,或直接稱XX年,但不能寫成公元後XX年。西方的公元前則以B.C.表示,也稱西元前,通常寫在年份之後。公元前616年在中國歷史上是東周時期(春秋戰國時期)。
公元前616年公元前616年

大事記

東周歷史故事書籍

公元前616年是:周頃王三年;魯文公十一年;宋昭公四年;楚穆王十年;齊昭公十七年;晉靈公五年;燕桓公二年;衛成公十九年;曹文公二年;杞桓公二十一年;秦康公五年;陳共公十六年;蔡莊侯三十年;鄭穆公十二年。
公元前616年,楚攻麇,敗麇於防渚(湖北房縣),再敗之於錫穴(陝西白河)。《鄖縣誌》(同治丙寅修)載:鄖縣,“周古麇地,《左傳》楚潘崇復伐麇,至於錫穴,事在魯文公十一年(前616年)。古麇國位於長利谷東的錫穴山。《左傳》載:文公十年(前617年), 楚子、陳侯、鄭伯、蔡侯次遞於厥貉,將伐宋,麇子逃歸。十一年楚子伐麇,成大心敗麇師於防渚,潘崇復伐麇至於錫穴。又載:文公十六年,楚大飢。庸人帥群蠻以叛楚。麇人率百濮聚於選,將伐楚。可見,文公十一年楚伐麇應發生在鄖縣境內。楚滅麇後,將麇人遷於湖南嶽陽一帶,與百濮為鄰,因此文公十六年楚破“麇率百濮”之圍則應發生在湖南嶽陽,與鄖縣境內發生的楚伐麇沒有關係。《左傳》杜註:防渚、錫穴皆麇地。闞駰曰:房陵,即春秋房渚,今房縣。《辭淵》:錫,音羊,馬額上發響聲的金屬飾物。師古曰:錫縣,即春秋錫穴。今漢水北鄖縣、鄖西接界處的泥河西有錫義山;漢水南鄖縣長利谷有錫穴山即五峰山,錫穴即位於五峰山東北部,漢水在這裡因天河注入而形成一個一面背山,三面環水的漢江天塹。

鄋瞞部落侵齊

公元前616年,鄋瞞部落(山東高青)侵齊,順道攻魯,魯大夫孫得臣大 敗之於鹹邑(河南濮陽),殺其酋長長狄僑如,埋頭於魯首都城門。長狄亦作長翟,是中國古代少數民族之一。分布於齊、魯、宋、衛之間;一說流動於西起山西平陽、潞安,東至山東邊境一帶。曾攻打過齊、魯、宋、衛等國,公元前607年為齊、衛所滅。鄋瞞:鄵(鄋、酄),是春秋時期北方少數民族的一個小國,即史稱的鄋瞞國,屬於狄族的一支,國地在今山東省境內。鄋瞞國在周頃王姬壬臣四年(魯文公姬興十一年,公元前615年),被齊桓公姜小白之子齊昭公姜潘率軍所滅,其故地改稱鄵(鄋、酄)。據史籍《左傳·文公十一年》記載:“鄋瞞侵齊,遂伐我(魯國)。”近現代學者楊伯峻註:“陶正靖《春秋說》謂‘鄋瞞者,狄之種名,猶後世之部落云爾鄋瞞國土,據《方輿紀要》謂在今山東省境”。
公元前616年公元前616年

東周時期文物

據典籍《論語·孔子年譜》記載:魯定公姬宋十年(公元前500年),孔子由中都宰升小司空,後升大司寇,攝相事。夏天隨魯定公與齊景公姜杵臼相會於夾谷。孔子事先對齊國邀魯君會於夾谷有所警惕和準備,故不僅使齊國劫持魯定公的陰謀未能得逞,而且成功地逼迫齊景公答應歸還侵占魯國近百年的鄆、鄵、龜陰等國土。鄵(鄋、酄)地所在,鄋瞞的國境當時與魯國之龜陰邑相鄰,龜陰邑地在今泰安新泰泗水交界處以地處龜山以北二名,則其鄵邑之地即為魯國的汶陽川一帶地區,即今山東省肥城縣至寧陽縣之間。鄋瞞國被齊國所滅後,國人化入齊國而漢化,後鄵邑被孔子奪歸魯國,遂以國名為姓氏,分別稱作鄵氏、鄋氏、酄氏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