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茴香(木蘭科八角屬植物)

八角茴香(木蘭科八角屬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八角茴香,正名為八角,為喬木,高10-15米;樹冠塔形,橢圓形或圓錐形;樹皮深灰色;枝密集。主產於廣西西部和南部。

八角茴香的果實主治寒疝腹痛、腰膝冷痛胃寒嘔吐、脘腹疼痛寒濕腳氣等。對於治療小腸氣墜、疝氣偏墜、腰重刺脹、腰病如刺、大小便皆秘,腹脹如鼓,氣促、風毒濕氣,攻疰成瘡,皮肉紫破膿壞,行步無力,皮肉燥熱等有顯著效果。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生長習性,栽培技術,田間管理,病蟲防治,藥用價值,選方,性味,歸經,毒性,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各家論述,注意事項,化學成分,常見偽品,食用價值,營養價值,

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葉不整齊,互生,在頂端3-6片近輪生或鬆散簇生,革質,厚革質,倒卵狀橢圓形,倒披針形或橢圓形,長5-15厘米,寬2-5厘米,先端驟尖或短漸尖,基部漸狹或楔形;在陽光下可見密布透明油點;中脈在葉上面稍凹下,在下面隆起;葉柄長8-20毫米。
八角茴香中藥材八角茴香中藥材
花內輪粉紅至深紅色,單生葉腋或近頂生,花梗長15-40毫米;花被片7-12片,常10-11片,常具不明顯的半透明腺點,最大的花被片寬橢圓形到寬卵圓形,長9-12毫米,寬8-12毫米;雄蕊11-20枚,多為13、14枚,長1.8-3.5毫米,花絲長0.5-1.6毫米,藥隔截形,藥室稍為突起,長1-1.5毫米;心皮通常8,有時7或9,很少11,在花期長2.5-4.5毫米,子房長1.2-2毫米,花柱鑽形,長度比子房長。
圖版65圖版65
果梗長20-56毫米,聚合果,聚合果由8~9個蓇葖果組成。直徑3.5-4厘米,飽滿平直,蓇葖多為8,呈八角形,長14-20毫米,寬7-12毫米,厚3-6毫米,先端鈍或鈍尖。種子長7-10毫米,寬4-6毫米,厚2.5-3毫米。正糙果3-5月開花,9-10月果熟,春糙果8-10月開花,翌年3-4月果熟。

分布範圍

產區多在北緯25°以南,年降水量需1000mm以上,相對濕度80%以上。冬、春旱季有露、霧,年平均氣溫19~23℃,最冷月平均氣溫10℃以上。主產於廣西西部和南部(百色、南寧、欽州、梧州、玉林等地區多有栽培),海拔200-700米,而天然分布海拔可到1 600米。桂林雁山(約北緯25°11′)和江西上饒陡水鎮(北緯25°50′)都已引種,並正常開花結果。福建南部、雲南東南部和南部、台灣、廣東、貴州、陝西秦嶺南部、越南等地區也有種植。

生長習性

八角為南亞熱帶樹種,喜冬暖夏涼的山地氣候,適宜種植在土層深厚,排水良好,肥沃濕潤,偏酸性的沙質壤土或壤土上生長良好;在乾燥瘠薄或低洼積水地段生長不良。
幼樹喜蔭,成年樹喜光。忌強光和乾旱,怕強風。以土層深厚、疏鬆、腐殖質含量豐富、排水良好的偏酸性的壤土或砂質壤土栽培為宜。

栽培技術

用種子繁殖。選二十年生以上植株、結實多,含油量高無病蟲害的作留種樹。9~10月採收果皮由綠色變黃褐色的成熟果實,隨采隨播,或用濕沙層積貯藏至第2年1~2月播種。
八角茴香
條播,按行距15~20cm開條溝,溝深4cm,按株距3~4cm播種子1粒,用草灰拌細上覆蓋,厚度約3cm,再用稻草或茅草覆蓋。在幼苗出土前,要經常淋水,促進發芽。出苗後撤去覆蓋物,立即插樹枝或搭棚遮蔭,至11月再拆去。苗床要經常鬆土除草,結合施肥,早期以氮肥為主,後期以磷、鉀肥為主。移苗造林季節在2月新芽未萌動前進行。實用林用2年生苗,一般行珠距各為5m左右,每1hm2 390株;葉用林用3年生苗,行株距各為1.33m左右,每1hm2 5 625株。

田間管理

定植後3年內宜有天然蔭蔽樹遮蔭,可與農作物間作,3年後要求全光照。每年中耕除草2次,均在收果前,第1次在1~2月,第2次在7~8月。追肥2次,在采果後可施綠肥、廄肥及過磷酸鈣等肥料。每隔3~5年墾復施肥1次,要及時截乾打頂、整形。

病蟲防治

病害有炭疽病,可噴1:1:120波爾多液防治。蟲害有八角尺蠖,在幼齡期噴馬拉松1000倍液防治。另外還有金花蟲為害。

藥用價值

八角茴香 為木蘭科植物八角茴香Illicium verum Hook. f. 的乾燥成熟果實。秋、冬二季果實由綠變黃時採摘,置沸水中略燙後乾燥或直接乾燥。性溫,味辛,歸肝、腎、脾、胃經。

選方

1.治小腸氣墜:八角茴香、小茴香各三錢,乳香少許。水(煎)服取汗。(《仁齋直指方》)
2.治疝氣偏墜:大茴香末一兩,小茴香末一兩。用豬尿胞一個,連尿入二末於內,系定罐內,以酒煮爛,連胞搗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衛生雜興》)。
八角茴香-曬乾八角茴香-曬乾
3.治腰重刺脹:八角茴香,炒,為末,食前酒服二錢(《仁齋直指方》)。
4.治腰病如刺:八角茴香(炒研)每服二錢,食前鹽湯下。外以糯米一、二升,炒熱,袋盛,拴於痛處(《簡便單方》)。
5.治大小便皆秘,腹脹如鼓,氣促:大麻子(炒,去殼)半兩,八角茴香七個。上作末,生蔥白三七個,同研煎湯,調五苓散服(《永類鈐方》)。
6.治風毒濕氣,攻疰成瘡,皮肉紫破膿壞,行步無力,皮肉燥熱:舶上茴香(炒)、地龍(去土,炒)、川烏頭(炮,去皮尖)、烏藥(銼)、牽牛(炒)各一兩。研杵勻細,酒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鹽湯下十五丸,日二(《腳氣治法總要》茴香丸)。
7.治脅下刺痛:配枳殼,麩炒研末,鹽、酒調服(《得配本草》)。

性味

辛甘,溫。
①《品匯精要》:味辛甘,性溫。
②《本草蒙筌》:味辛,氣平,無毒。
③《本草通玄》:性熱。

歸經

入脾、腎經。
①《本草蒙筌》:入心、腎、小腸、膀胱。
②《本草求真》:入肝、膀胱、小腸。
③《本草再新》:入脾、腎二經。

毒性

  1. 廣西田東縣產(統貨)和廣西南寧市商品(食用二級)八角茴香提取的揮髮油,以每1kg259劑量ig健康小鼠,觀察7d,未見死亡。
  2. 茴香腦的LD50:小鼠po4g/kg,ip1.5g/kg。茴香腦的順式異構體ip大鼠0.07g/kg。小鼠0.095g/kg。反式異物體ip,大鼠2.67g/kg,小鼠1.41g/kg。反式異構體,大鼠ip為900mg/kg,順式異構體,大鼠ip為93mg/kg。八角茴香成分安粒素(茴香腦anethole)灌胃,對小鼠的LD50為4.0g/kg,腹腔注射為1.5g/kg,其順式異構體腹腔注射對大鼠的LD50為0.07mg/kg,對小鼠為0.095mg/kg,反式異構體腹腔注射對大鼠的LD50為2.67mg/kg,對小鼠的LD50為1.41mg/kg。
  3. 甲基胡椒酚的LD50,小鼠po4000mg/kg。
  4. 致突變試驗:將廣西桂林植物研究所植物園(栽培)提供的乾果,用水蒸汽蒸餾得揮髮油,採用TA98移碼突變型菌株及TA100鹼基置換型菌株,按規定方法鑑定其遺傳特性、自發回變數以及陽性對照化合物的敏感性。菌株採用(1985)鼠傷寒沙門氏菌誘變性試驗方法進行紙片點試和滲入法檢測受試物。測試物劑量每皿在0.2、2、20、500等劑量範圍(ug/皿),而每一劑量均做2次,每次2-3個平行皿。在加與不加S9的條件下分別進行測試。結果八角茴香油未檢測到誘變性,S9陽性診斷物2-乙醯氨基芴(2一AAF)出現Rt/Rc≥2,表明有誘變性。取食管癌高發區涉縣花椒和市售八角(未定學名)、桂皮等,各稱取0.5g,分別加二甲亞碸1ml,浸泡24h後滅菌,用沾有浸液的顆粒直接做點試法致突變試驗,操作方法和結果判斷均按全國Ames試驗標準化方法進行,加與不加S一9摻入法試驗結果八角茴香和花椒對TA98菌呈陽性反應,對TA100作用較弱(±),桂皮均為陽性。該實驗結果,提示這3種天然調味品的安全性值得進一步研究。

功能主治

溫陽,散寒,理氣。治中寒嘔逆,寒疝腹痛,腎虛腰痛,乾、濕腳氣。
①《品匯精要》:主一切冷氣及諸疝療痛。
②《本草蒙筌》:主腎勞疝氣,小腸吊氣攣疼,乾、濕腳氣,膀胱冷氣腫痛。開胃止嘔,下食,補命門不足。(治)諸瘺,霍亂。
③《醫學入門》:專主腰痛。
④《本草正》:除齒牙口疾,下氣,解毒。
⑤《醫林纂要》:潤腎補腎,舒肝木,達陰鬱,舒筋,下除腳氣。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2錢;或入丸、散。

各家論述

  1. 《本草求真》:大茴香,據書所載,功專入肝燥腎,凡一切沉寒痼冷而見霍亂。寒疝、陰腫、腰痛,及乾、濕腳氣,並肝經虛火,從左上沖頭面者用之,服皆有效。蓋茴香與肉桂、吳茱萸,皆屬厥陰燥藥,但萸則走腸胃,桂則能入肝腎,此則體輕能入經絡也。必得鹽引入腎,發出陰邪,故能治疝有效。余細嚼審八角茴味,其香雖有,其味甚甘,其性溫而不烈,較之吳茱萸、艾葉等味,更屬不同,若似八角大茴甘多之味,而謂能除沉寒痼冷,似於理屬有礙。鹽水炒用,得酒良。
  2. 《品匯精要》:主一切冷氣及諸疝痛。
  3. 《本草蒙筌》:主腎勞疝氣,小腸吊氣攣疼,乾、濕腳氣,膀胱冷氣腫痛。開胃止嘔,下食,補命門不足。(治)諸瘺,霍亂。
  4. 《醫學入門》:專主腰痛。
  5. 《本草正》:除齒牙口疾,下氣,解毒。
  6. 《醫林纂要》:潤腎補腎,舒肝木,達陰鬱,舒筋,下除腳氣。

注意事項

陰虛火旺者慎服。
①《得配本草》:多食損目發瘡。
②《會約醫鏡》:陽旺及得熱則嘔者均戒。

化學成分

果實主含黃酮類化合物,內有:槲皮素-3-O-鼠李糖甙(quercetin-3-O-rhamnoside),槲皮素-3-O-葡萄糖甙(quercetin-3-O-β-glucoside),槲皮素-3-O-半乳糖甙(quercetin-3-O-galactoside),槲皮素-3-O-木糖甙(quercetin-3-O-xyloside),槲皮素(quercetin),山奈酚(kaempferol),山奈酚-3-O-葡萄糖甙(kaempferol-3-O-glucoside),山奈酚-3-O-半乳糖甙(Kaempferol-3-O-balactoside),山奈酚-3-芸香糖甙(kaempferol-3-rutinoside),還含有機酸類化合物,內有3-,或4-,或5-咖啡醯奎寧酸(caf-feoylquinic acid),3-,或4-,或5-阿魏醯奎寧酸(feruloylauinic acid),4-(β-D-吡喃葡萄糖氧基)-苯甲酸[4-(β-D-glucopyra-nosyloxy)benzoic acid],羥基桂皮酸(hydroxycinnamic acid),羥基苯甲酸(hydroxybenzoic acid)等。又含揮髮油,其中主成分是反式茴香腦(anethole),還有對丙烯基苯基異戊烯醚(foeni-culin),α-及β-蒎烯(pinene),樟烯(camphene),月桂烯(myrcene),α-水芹烯(a-phellandrene),α-檸檬烯(α-limonene),3-蒈烯(3-carene),枝葉素(cineole),4(10)-側柏烯[4(10)-thujene],α-松油烯(α-terpinene),芳樟醇(linalool),α-松油醇(α-terpineol),4-松油醇(4-terPineol),愛草腦(estragole),順式茴香腦,茴香醛(anisaldehyde),α-香柑油烯(α-bergamotene),順式-β-金合歡烯(Z- β-farnesene),僅式丁香烯 (caryophyllene),對苯二醛(tereph-thaldehyde),β-甜沒藥烯(β-bisabolene),α-薄草烯(α-humulene),3- 甲氧基苯甲酸甲酯(methyl 3-methoxy enzoate),β-芹子烯(β-se-linene),α-(王古)(王巴)烯(α-copaene),對甲氧基苯-2-丙酮(p-methoxyphenylpropan-2-one),δ-及γ-蓽澄茄烯(cadinene),β-愈創木烯(β-guaiene),橙花叔醇(nerolidol),欖香醇(elemol),甲基異丁香油酚(methylisoeugenol),β-橄欖烯(β-maaliene),胡蘿蔔次醇(carotol),柏木醇(cedrol),對甲氧基桂皮醛(p-methoxycinna-maldehyde)。

常見偽品

1960年前湖南省邵陽、常德等地曾出現收購山大茴代八角茴香,銷往河南、山東各地而發生嚴重中毒情況。後又在廣東、四川、湖北等地出現誤服其同科同屬他種植物的果實,亦多次發生中毒事故。甚至因作調味香料,發生嚴重的集體中毒,所以對其誤用品切不可做八角茴香用,必須注意鑑別。常見偽品有下列幾種:
(1) 莽草(為木蘭科植物莽草Illicium lanceolatum A.C.Smith的果實,又稱“山大茴”、“山木蟹”) 產於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福建等地。由10~13個蓇葖果放射排列於中軸上,直徑3.8~4.2cm,表面紅褐色。單一蓇葖果呈小艇狀,先端有一較長而向後彎曲的鉤狀尖頭,果皮較薄。種子扁卵形,種皮褐黃色。具特異香氣,嘗之味先微酸而後甜。紅外光譜:50% 乙醇浸出物(5.0mg/1.0ml)在1 750~1 500cm之間有1個兩側具有肩峰的寬強峰,中心峰位為 1 615cm;丙酮浸出物(10.0mg/2ml)在1 505cm處有1明顯的銳峰;氯仿浸出物(10. 0mg/2ml)在 1 610cm、1 505cm、1 251cm、1 035cm、 970cm等處均出現明顯的銳峰。
(2) 紅茴香 (為木蘭科植物紅茴香Illicium henryi Deils及多蕊紅茴香Illicium henryi Deils var. multistamineum Smith的果實) 產於河南、陝西、湖北、四川等地。由7~8個較瘦小的蓇葖果放射排列於中軸上,直徑2.4~3.0cm,表面紅褐色。單一蓇葖果呈鳥喙狀,先端漸尖,略彎曲,果皮較薄。種子扁卵形,種皮褐黃色。具特異香氣,嘗之味先微酸而後甜。多蕊紅茴香性狀與紅茴香頗相似,唯果瓣較寬
(3) 野八角(為木蘭科植物野八角 Illicium majus Hook. f.et Thoms的果實) 產於貴州、廣東、廣西、雲南、江西等地。由10~14個蓇葖果放射排列於中軸上,直徑4~4.5cm,表面棕色。單一蓇葖果呈不規則廣錐形,先端長漸尖,略彎曲,果皮較薄。種子扁卵形,種皮黃棕色。嗅微具特異香氣,味淡,久嘗有麻辣感。
(4) 短柱八角 (為木蘭科植物短柱八 角 Illicium brevistylum Smith的果實) 產於廣東、廣西等地。由10~13個蓇葖果放射排列於中軸上,直徑4 ~1.5cm,表面褐色。單一蓇葖果呈小艇形,先端極尖,頂端不彎曲,果皮略厚。種子扁卵形,種皮棕色。氣微,味微苦、辣,麻舌。

食用價值

八角是最常用的調味料之一,可烹製出許多美味菜餚。
八角燜狗肉:取狗肉250克,煮爛,加入適量八角茴香、小茴香、桂皮、陳皮、草果、生薑、鹽、醬油等調料同煮食。可治療陽痿。
八角芝麻酥雞:將經細鹽搓過的母雞裝入一大盤內,將生薑末、八角茴香粉、蔥、料酒、醬油抹於雞身,上籠蒸八成熟,去掉已用過的薑絲等,將雞壓成餅狀,周身塗滿雞蛋麵糊,在肉麵上撒芝麻,輕按。1升花生油下鍋,旺火燒至八成熱,將雞慢慢送人油鍋內,改用文火,將雞炸成金黃時撈出。可提高孕婦食慾,緩解孕婦便秘症狀,改善皮膚的不良情況,使皮膚滋潤富有光澤。
八角核祧仁粉:取核桃一個砸開,取仁,配以八角茴香一枚搗碎,飯前共咀嚼爛如泥吞下,每日3次。乳癖輕者連用一月可愈,重者即能減輕症狀。

營養價值

①八角茴香的主要成分是茴香油,它能刺激胃腸神經血管,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腸蠕動,有健胃、行氣的功效,有助於緩解痙攣、減輕疼痛的作用;
②茴香烯能促進骨髓細胞成熟並釋放入外周血液,有明顯的升高白細胞的作用,主要是升高中性粒細胞,可用於白細胞減少症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