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勞修斯-克拉佩龍方程

克勞修斯-克拉佩龍方程(英語:Clausius–Clapeyron relation)是用於描述單組分系統在相平衡時壓強隨溫度的變化率的方法,以魯道夫·克勞修斯和埃米爾·克拉佩龍命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克勞修斯-克拉佩龍方程
  • 外文名:Clausius–Clapeyron relation
簡介,相變,焓,參見,

簡介

克勞修斯-克拉佩龍方程(英語:Clausius–Clapeyron relation)是用於描述單組分系統在相平衡時壓強隨溫度的變化率的方法,以魯道夫·克勞修斯和埃米爾·克拉佩龍命名。
此處
是壓強隨溫度的變化率,L是相變(早年稱為潛熱),T是相平衡溫度,
相變過程中的比容變化。

相變

相變(英語:Phase Change)是指物質在外部參數(如:溫度壓力磁場等等)連續變化之下,從一種相(態)忽然變成另一種相,最常見的是變成和水變成蒸氣。然而,除了物體的三相變化(固態、液態、氣態)自然界還存在許許多多的相變現象,例如日常生活中另一種較常見的相變是加熱一塊磁鐵,磁鐵的鐵磁性忽然消失。其他在物理學中重要相變列舉如下:

(英語:enthalpy,讀音ㄏㄢˊ|hán)是一個熱力學系統中的能量參數。規定由字母H表示(H來自於英語Heat Capacity(熱容)一詞),單位為焦耳(J)。此外在化學技術文獻中,摩爾焓Hm(單位:千焦/摩爾,kJ/mol)和質量焓(或比焓)h(單位:千焦/千克,kJ/kg)也非常重要,它們分別描述了焓在單位物質的量和單位質量上的定義。
焓是內能和體積的勒讓德變換。它是SpN總合的熱勢能。

參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