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天影班

優天影班,是以新的形式風格出現的,與一般的粵劇戲班不同,在促進社會新風尚的標誌下,以演新劇而進行鼓吹革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優天影班
  • 類型:粵劇戲班
  • 地址:黃沙修元精舍
  • 發起人:陳少白
建立,解體,重組,影響,

建立

1907年間,同盟會成員陳少白、陸孟飛、陳俊朋、陳鐵生、潘鐵蒼(即收殮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屍骸之潘達微)等,以戲班對宣傳革命收效甚大,同時又可以藉演戲籌款供給革命工作的經費,乃集合各同志商議,組織粵劇戲班,以進行革命工作。當時有一班新聞工作者和受到革命思潮影響的社會知識分子,聞組織改良新劇社,均熱情參加,即於是年組成一個新型的粵劇“優天影”班。地址在黃沙修元精舍,聘請粵劇名藝人李錦(即花旦牡丹錦)等人教授粵劇傳統藝術,並聘請音樂師傅龔益富教授粵曲牌子。
優天影班,是以新的形式風格出現的,與一般的粵劇戲班不同,在促進社會新風尚的標誌下,以演新劇而進行鼓吹革命。當時一般粵劇戲班都屬“八和會館”的系統下,而優天影班則不屬八和會館,稱為“九和堂”的班子。又因其成員都是新聞工作者和知識文人,演出的俱為新劇,而生活作風,又與一般粵劇演員不同。他們不計較報酬,所有編劇、提場、演出等,多由他們親身動手,並參加演唱,因此社會上稱之為“志士班”。
優天影班為陳少白等所發起,陳氏長於中外文學,有口才而能幹,曾辦《中國日報》。《中國日報》是為宣傳革命而創辦的一份報紙,優天影班與新聞工作者接觸頻繁,報界人士受其影響便多傾向革命。新聞工作者黃魯逸、黃軒胄、黃世仲、歐博明、盧騷魂、李孟哲、盧博浪等,都參加組織該班,而以黃魯逸主持全班一切事務。該班組成後,演員的陣容甚盛,有武生馮鏡華,小武生周瑜利、周少保、靚雪秋、范英傑、溫惠剛,花旦鄭君可、龐一鳳、陳全鐘、黃兆德、萬盞燈,小生鄭錦濤、鄭一鐵、謝仲坡,醜生薑魂俠(原是香港皇仁書院學生)、梁大公、樊岳雲、何少榮、林叔香、梁松枝,女丑張葉池、盧叔牛等。此外,還有鄭鐵軍、陳鐵五、梁俠依、何侶俠、鄭笏臣、潘漢持、李家照等,其中屬於報界記者的占大多數,人材鼎盛,迥非其他粵劇班所能及。演員姜魂俠、鄭君可等的演唱做工,尤為各地觀眾所激賞盛道。
當優天影班籌備就緒正準備演出時,忽值光緒皇帝逝世。在封建王朝統治下,“國喪”期內是不能演戲的,須經過一百日後才能演出。該班組成後,因此迫得“灣水”(即暫時停業),全無收入,每日開支至為困難。黃魯逸乃用白紙(“國喪”期內,禁用紅紙)書寫“怎樣才好”四個大字,像橫額一樣懸諸門前。其用意,一方面以唱戲的“口白”方式表達當前的困難,另一方面則暗喻革命工作應乘此時機推翻清廷之意。後來該班在過了一百日的“國喪”禁期,才開始演出。
優天影班演出的劇目:該班所有劇本,內容均取材於當代時事,多為平日在報刊上選登過的。以記者黃魯逸、黃軒胄等所編撰的居多。其中宣傳革命的如同盟會成員黃淑允(名醜貔貅蘇之父)合編的《博浪擊秦皇》等。針對時事,揭露官場黑幕的如《賊現官身》、《奸官跪地》、《義刺馬仲儀》等。揭露鴉片、賭博流毒社會的如《黑獄紅蓮》、《夢後鐘》等,揭露封建的殘酷迫害的如《虐婢報》、《自梳女不落家》等。其餘如根據我佛山人所著的小說改編的《恨海情天》,是描寫列強侵略我國的慘痛事實的,與姜魂俠合編的《盲公問米》、《火燒大沙頭》兩劇,前者為破除迷信,後者以秋瑾一生革命事跡做背景。其他新劇還有很多,而經常演出,為觀眾所歡迎的,則有《火燒大沙頭》、《黑籍冤魂》、《恨海情天》等幾齣。
《火燒大沙頭》一劇,完全打破了舊劇的窠臼。全劇內容,以秋瑾一生革命事跡做背景,寫她在紹興辦學、組織革命及回響徐錫麟安慶發難,以至失敗被捕、壯烈犧牲的整個過程。最後一段,復補上會同紹興知府貴福圍捕秋瑾之新軍標統李益智,因捕殺秋瑾“立功”,為清廷賞識,調來廣東營務處任職,於升官發財、得意忘形之際,元宵節夜,與幕友同赴東堤大沙頭花艇宴飲,盡情歡樂,不料忽遇火警,花艇被焚,以李益智葬身火坑結束全劇。此劇橋段始末,悉本當年事實。大沙頭火警一場,雖與主題不大相連,但仍系以秋瑾黨案餘波過脈,在廣州人看來,都是地道的真人真事(大沙頭火災,死傷數十人,是廣州的一場浩劫),故此並不覺其牽強。劇中人秋瑾由旦角鄭君可扮演。鄭君可扮相貌美,身段勻稱合度,歌喉婉轉,唱做俱佳(鄭君可退出另組“天演台”班後,由龐一鳳扮演)。李益智一角,由何少榮扮演,官僚態度十足。丑角姜魂俠扮演幕友,他通識多才,演出時莊諧並妙。他學外省人講不純熟的廣州話,於宴飲中,加入歌女群里,作諸般歌唱打諢,戲中有戲,描畫出清朝官僚沉醉於糜爛生活的諸般醜態,惟妙惟肖。全劇由頭至尾都不離主題思想。最後結局一場,敘述殺秋瑾的劊子手李益智卒以非命致死收場,令人吐了一口氣,得到廣大觀眾稱讚。
《恨海情天》一劇,以庚子年(1900年)義和團起義,抗擊洋人,清廷腐朽無能,致令八國聯軍入侵北京,人民被害逃難的慘痛情景開場,反映了人民對列強橫蠻侵略的憤恨心情。可惜編劇者太過忠實於原著,劇情進展局限於劇目《恨海情天》四個字的圈子裡,偏重於兩對未婚男女的離合情變,在列強侵略的形勢下,卒以悲慘的結局收場,反映出列強侵略的罪惡事實,演來亦極細膩可喜。此劇跳出舊日劇本一般以一家團圓收場的舊套,獨樹風格,於當時是新穎的。此外如《黑籍魂》、《盲公問米》等劇本,對揭露列強侵略和社會黑暗,都起了一定的宣傳作用。

解體

優天影班在舞台出現以後,由於擁有大量優秀演員,劇本新穎,切中時弊,各演員的藝術,均有高度的造詣,演唱做工,都能盡顯其妙,大為社會歡迎,演出台期,並不弱於“八和會館”屬下各班。演出戲金價格亦與“八和會館”的各班不相上下,戲金收入不少。當時全在同盟會成員陳少白、黃魯逸等主持下,每次演出都係為同盟會籌款。戲金收入,全由陳少白等支配,餘留小部分為該班經費外,絕大部分由同盟會作革命工作用途。至演員工資,則為數甚微。我記得當時每演戲一天,演員不過支領四角(毫幣),演通宵戲則支領六角而已。當時該班演員是不計報酬的,原因是:第一,各人對革命已有認識,在組班時,不是以演戲為生活的。其次,演員中有不少是香港殷商巨賈的子弟,不愁衣食,故對報酬絕不計較。照理,以當時這樣的收支情形而論,本來是很容易維持的。但因“八和會館”曾多次邀請該班加入其會館,俱為該班拒絕,引起其會館不滿,而該班演出,又為社會歡迎,因此更為“八和會館”所嫉視。“八和會館”的“籍福堂”(接戲機構)乃多方設法破壞,一方面與戲院勾結,搶先將其會館屬下各班台期儘量安排,無形中將優天影班壓抑排擠。當時清廷官吏正大肆搜捕革命黨,對革命黨人殘酷迫害,故多不敢請該班演戲,尤以各鄉主會來市定戲時,更加遭諸般恐嚇,以致優天影班連下鄉的台期也受到他們排擠破壞。此為優天影班不能支持的原因之一。其次“八和會館”的“籍福堂”運用挖牆腳的手法,看中某演員能夠“紮起”賣座的,便出重價聘請,拉到他們的戲班裡去。我也曾被拉到“祝華年”班,每月給我以優厚的工資。對其他如姜魂俠、鄭君可等出價更高。當優天影班演出幾次後,海珠戲院負責人傅太爺見姜、鄭兩人表演藝術特別出色,出重價將兩人拉過“天演台”班,其後又挖該班的名角多人,如李少帆、周瑜利、靚雪秋、周少保、何少榮等人到其他戲班為演員。優天影班原有的優秀演員,為他們不斷挖牆腳而先後退出者很多,結果就弄到無形中解體了。
當時各菸草公司對我們的戲班是有補助的,如南洋兄弟菸草公司及華商菸草公司等,每月補助五百元左右。此種補助,初時是無條件的,後來舞台有了布景時,菸草公司除補助費外,並以繡有“某某菸草公司贈送”字樣的台前大幕及門帘台圍等送給戲班以為宣傳告白(廣告),這樣利用戲班為他們招徠生意。如果演出台期不多,對他們的告白作用不大的,便不為他們所垂青,不予補助。我們的戲班不完全是為了圖利,故對於英美菸草公司送來的補助費及大幕等一概加以拒絕。

重組

優天影班最初開辦時,原名“優天社”,由黃魯逸主持。黃魯逸是廣東省南海縣九江鄉人,是“九江先生”朱次琦的外甥,有文才,原是報館主筆,負有時名,曾在報章上登載針砭時事的粵謳頗多。自組織優天影班後,即捨棄報館主筆不乾,專從事編撰新劇宣傳革命工作。當優天社開幕的第一天,即演出黃魯逸手編的《拿破崙》新劇,招待各界名流。劇終時,舉座喝彩,掌聲不絕,各人均極高興,但他認為是失敗。據他說:“這劇演出,投合了這些‘名流雅士’的口味,即違反了廣大民眾,就是演出的失敗。”乃將“優天社”改名“優天影”,喻其社亡只留其影之意。黃魯逸在優天影班裡,不獨主持全班事務,編撰劇本,而且常有參加演出。他對唱梆子中板、慢板是會撞板的,因此他每逢要唱中板或慢板時,改為唱滾花,以免撞板,當時有“滾花王”之稱號。當優天影被排擠破壞而致解體時,他極為失望,但不肯從此罷手。後來在1924年間,得黃振文(廣州名中醫生黃鶴洲之子)的幫助,合力重組優天影班,將優天影班改為“甲子優天影”。該班重組時,雖經他與黃振文苦心經營,極力重振旗鼓,但人材已遠遜前班。頭台在鏡花台舞台(在廣州市城隍廟內)演出時,社會人士以為是以前的優天影班,慕名前來的觀眾甚為踴躍,但開場以後,見該班完全不是以前的演員,大為掃興。以後業務便日益冷淡,最終業務無法展開,便停頓解體了。

影響

優天影班出現後,演出一連串的革命新劇,深得民眾讚賞,一時成為劇壇的新風尚,因而影響到八和會館的各班演員。他們也不甘落後,由名花旦梁垣三、名武生公爺創等發起,組織一個名為“模範班”的新劇團,亦以編演新劇目為號召。該班不少名演員,除著名武生公爺創、名花旦蛇王蘇外,其他如花旦奶媽二、肖麗康、京仔常、一點紅、京仔棠,小生金山炳,名醜生蛇公禮等,都是有名的演員。
該班所演的新劇有《三月廿九圍攻督署》等劇目,都是宣傳革命意識的新戲。可見當時由優天影班倡導起來的新型劇團演出新劇,起了帶動作用,對於宣傳革命,影響很大。
該班在辛亥革命後兩年的夏季演出《三月廿九圍攻督署》一劇,內容以三月二十九日黃花崗起義為題材。從革命黨人溫生才刺殺將軍孚琦開場,演出三月二十九日起義的始末,有策劃、發難、撤退至黃興負傷等主要情節,結尾以辛亥革命成功、趕走總督張鳴岐、廣東宣布獨立、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碑揭幕煞科。黃興一角,由著名武生公爺創扮演。是劇以清裝登場,唱功極佳,唱最後一段主題曲時,慷慨激昂,深刻地表現了劇中人的情緒,最為觀眾讚賞。張鳴岐一角,由蛇王蘇扮演(開場先以旦角飾演女黨員)。蛇王蘇是粵劇最有名的花旦,其時已經退休,當八和會館會長,為了演出這一出革命新劇,不惜重著歌衫,現身登場,熱情可嘉。他的面貌活像張鳴岐,演來十分逼肖。此劇純以當時當地的史實做背景,反映清末民主革命鬥爭的經過,是當時的現代劇。該班只是一種臨時的組合,散夥後,各演員在一般思想陳舊的班主掌握下,不敢編演當代的新劇,至為可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