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庵

佛祖庵

佛祖庵位於湖北省黃岡市羅田縣三里畈鎮鏨字石村覆鐘山(富豬寨)與羅漢岩的交界處,建設於明代,是一座具有600年歷史的古老佛庵。原建築毀於文革,現建築為後人所建,占地面積360平方米,有詩云:覆鐘寨下佛祖庵,顯赫威靈六百年。古剎深山多故事,墓碑風化訴苔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佛祖庵
  • 地理位置湖北省黃岡市羅田縣三里畈鎮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360平方米
  • 開放時間:早9:00晚17:00
  • 景點級別:縣級
地理位置,寺院歷史,寺院重建,寺院文化,神話傳說,

地理位置

佛祖庵建在鏨字石村二房塆塆北半山之中,由熊姓居士護法打理。
佛祖庵掩映在富豬寨西麓叢林之中,北倚羅漢岩和蕙蘭山,有山道通聯扁擔坳;東臨五峰寨和牧馬岩,中間穿夾楊梅沖;南向薄金寨七道河,有水泥馬路通往203省道。四周森林茂密,尤其是廟門一帶有苦櫧栲古樹數十株,環境十分幽靜。

寺院歷史

佛祖庵歷史久遠,興衰經歷跌宕起伏,故而傳說很多。相傳很早時候,有個塆子叫顏家溝(現在已沒有此塆名),一家熊姓人家的獨生子,眉清目秀,詩書滿腹,卻醉心佛學。他屢次拒婚,經常獨坐土地廟前靜默經文。父母為其訂婚雷氏女,臨婚之時,他卻遠逃河南避婚。其父遠赴數百里,將他找回,但他毀棄婚裝,棲息土地廟。父母無奈,只得土地廟改建為一排三連的廟宇,就是佛祖庵的前身。其子法名淨欲,終結佛緣而修正果。明代洪武年間,熊氏子仁、子忠二兄弟維修佛祖庵,並添建部分設施。明萬曆年間(1583年),湖廣名僧無念祖師駐錫今古寺,在黃岡地區倡修寺廟300所。佛祖庵首起回響,依山就勢,建成長五間廟宇。清順治年間,熊氏成維捐松山一面。康熙年間,熊氏文燁捐水田二畝及松山一面。此時,佛祖庵香火旺盛,僧人眾多,以至於在殿牆開窗,分發齋飯,至今飯窗猶在。乾隆之時,有遠僧來此駐錫甚久,後與當地歹徒勾結,陰謀將佛祖庵據為己有。熊氏永福訴之官府,終於判歸,所以佛祖庵又名“復祖庵”。由於年代久遠,加之天劫人難,庵中許多文物蕩然無存,典籍茫然莫考,現在僅有“三塊破壁附餐窗,一座古塔披苔蘚”。

寺院重建

九十年代初,國家宗教政策開放,熊氏振宗、一飛、世大諸君,倡議重建佛祖庵,獲民眾贊同。一飛命生女比丘尼慧霞作主持,慧霞同意,毅然辭優就劣,從宜林庵來此住持。面對一片荒蕪,縱橫荊棘,慧霞只好依破壁結廬而居,但心發宏誓,再造此庵。連續數年,慧霞法師攜所哺棄嬰法燈、法炬二女,跋山涉水,出外化緣。首次到河南焦作、濮陽二市,依次到歸元寺、五祖寺、四川峨眉山等聖地,會見許多名人善士,得其捐助,進而得到當地民眾支持,籌集到一些資金,又延得圻春釋惟亮法師協助,逐步建成現在的大雄殿、天王殿、觀音殿、地藏王殿、齋堂、大寮房及居室十三間,宅外復修僧塔、墓冢各二座,土地廟一座。與此同時,還裝修佛像兩次,一度奠基,再度升華。敬請浙江寧波藝工,精裝牟尼佛、文殊、普賢、西方三聖、觀音、千手觀音、彌勒、韋陀、地藏王及東土全堂佛像,配全巨鐘、大鼓、鐵塔、香爐、彩花帷帳等法器飾物。

寺院文化

佛祖庵中珍藏一部手抄“地藏王菩薩本願經”,是河南的一個居士韓鳳來用三天時間跪抄的,寫在白絹之上,字型工整美觀,堪稱佛教精品。佛祖庵左側的僧塔,雖然刻石已經風化,但圖案依稀可辨,形制古樸莊重,墓碑中留有碗口大圓洞,可向內放置供品。佛殿木柱上有當地文紳撰寫的楹聯,其中一幅“誠知佛祖隨緣,只將一缽一瓶逢庵駐錫;不信眾生難渡,指點痴兒痴女是岸回頭”佳作。
佛祖庵古剎重輝,成為黃岡市民宗局批准的甲類宗教活動場所,連續幾年活動“五好宗教活動場所”的榮譽。

神話傳說

佛祖庵佛信靈驗,僧人曾幫助當地民眾在富豬寨抗擊長毛,有地仙說佛祖庵所在的地形叫獅子搖鈴。後來,有人要破壞佛祖庵風水,就把似“鈴”的小丘挖掉,載上一棵柏樹。庵前一口水塘,天干不涸,連雨不溢,傳說是古時十八羅漢一夜挖出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