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鵝目

企鵝目

企鵝目是鳥綱的一目。中大型海鳥,沒有飛翔能力,但善於游泳。前肢發育成為鰭腳,適於划水。具鱗片狀羽毛,羽軸寬而短,羽片狹窄而密集,均勻分布於體表。骨骼沉重而不充氣,胸骨具有發達的龍骨突起,內含有多脂及骨髓。跗間具蹼,適應於游泳生活。在陸地上行走,軀體近於直立。嘴峰長而薄,並稍彎曲,在嘴端明顯形成鉤狀。適於取食甲殼類、烏賊和魚類等。共有6屬17一18種,著名種類有6種,即:小企鵝屬,王企鵝屬、阿德里企鵝屬、角企鵝屬、企鵝屬,黃眼企鵝屬。分布範圍從南非到南美西部以及南極洲沿岸。企鵝化石的發現地點與現在企鵝的分布區基本一致。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企鵝目
  • 拉丁學名:Sphenisciforme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鳥綱 Aves
  • 亞綱:新鳥亞綱
  • :企鵝目 Sphenisciformes
  • :企鵝科 Spheniscidae
  • 分布區域南半球
企鵝目簡介,特徵,分類,生活習性,

企鵝目簡介

Sphenisciformes
鳥綱的一目。是一類善於游泳而沒有飛翔能力的中、大型海鳥。前肢發育成為鰭腳,適於划水。具鱗片狀羽毛,羽軸寬而短,羽片狹窄而密集,均勻分布於體表。骨骼沉重而不充氣,胸骨具有發達的龍骨突起,內含有多脂肪的骨髓。尾羽短。跗跖短,並移至軀體後方。跗間具蹼,適應於游泳生活。在陸地上行走時,軀體近於直立,左右搖擺。嘴峰長而薄,並稍彎曲,在嘴端明顯形成鉤狀。上嘴的角質部由3~5個角質片組成。舌表面布滿釘狀乳頭,適於取食甲殼類烏賊和魚類等。共有6屬17~18種,分布範圍從南非到南美西部以及南極洲沿岸。企鵝化石的發現地點與現在企鵝的分布區基本一致。著名種類有:①小企鵝屬。體長400~420毫米。主要在夜間活動。該屬有小企鵝和白鰭小企鵝。②王企鵝屬。分布從南極洲直到南溫帶。該屬有帝企鵝王企鵝。③阿德里企鵝屬。體長725~750毫米。該屬有阿德里企鵝、南極阿德里企鵝和巴布亞阿德里企鵝。④角企鵝屬。有羽冠。體長700~720毫米。該屬有馬可羅尼角企鵝直冠角企鵝鳳冠企鵝、設得蘭島角企鵝和角企鵝。⑤企鵝屬。體型小或中等。該屬有黑腳企鵝麥哲倫企鵝、秘魯企鵝和加拉帕戈斯企鵝。⑥黃眼企鵝屬。體長750毫米;體重5.2千克。該屬有黃眼企鵝

特徵

是一種不會飛行的鳥類。主要生活在地球的南半球,目前已知全世界的企鵝共有十七種或十八種,其中四種生活在熱帶赤道,分別是漢堡特企鵝、麥哲倫企鵝、黑腳企鵝、加拉巴哥企鵝,皆屬於環企鵝屬;完全生活在極地的只有皇帝企鵝及阿德利企鵝兩種。
在演化的過程中,企鵝的雙翅退化成鰭狀,失去飛行的能力,擅長游泳和潛水,以水中的魚、甲殼類為食,可利用白色的肚子在冰面滑行。企鵝的身高依種類有所不同,最高的企鵝是皇帝企鵝,身高約130厘米,體重約30公斤,最小的企鵝是小藍企鵝,高約35厘米,重0.8公斤,主要分布於澳洲。企鵝身上的羽毛具有防水功能,羽毛之下有絨毛,具有保溫功用,皮下脂肪豐富。企鵝的骨頭不像一般的飛禽那樣輕,而是比較重的,才能夠潛水。

分類

企鵝目Sphenisciformes
企鵝科Spheniscidae
王企鵝屬Aptenodytes
有2種,分布於南極海岸。
國王企鵝
Aptenodytes patagonicus
體長近1米,體重約15-16千克。頸側有一明顯的橘黃色斑塊。前肢發育成為鰭腳,適於划水。具鱗片狀羽毛,羽軸寬而短,羽片狹窄而密集,均勻分布於體表。骨骼沉重而不充氣,胸骨具有發達的龍骨突起,內含有多脂肪的骨髓。尾羽短。跗跖短,並移至軀體後方。跗間具蹼。上嘴的角質部由3~5個角質片組成。舌表面布滿釘狀乳頭,適於取食甲殼類、烏賊和魚類等。
企鵝目企鵝目
帝企鵝
Aptenodytes forsteri
企鵝家族中個體最大的物種,一般身高在90厘米以上,最大可達到120厘米,體重可達50千克。其形態特徵是脖子底下有一片橙黃色羽毛,向下逐漸變淡,耳朵後部最深。全身色澤協調。頸部為淡黃色,耳朵的羽毛鮮黃橘色,腹部乳白色,背部及鰭狀肢則是黑色,鳥喙的下方是鮮桔色。帝企鵝在南極嚴寒的冬季冰上繁殖後代,雌企鵝每次產1枚蛋,雄企鵝孵蛋。雄帝企鵝雙腿和腹部下方之間有一塊布滿血管的紫色皮膚的育兒袋,能讓蛋在環境溫度低達零下40攝氏度的低溫中保持在舒適的36攝氏度。
企鵝目企鵝目
阿德利企鵝屬 Pygoscelis
有3種:白眉企鵝(巴布亞企鵝、金圖企鵝)Pygoscelis papua分布於南極半島和南大洋中的島嶼島嶼上;阿德利企鵝Pygoscelis adeliae分布於環南極的海岸及其附近島嶼,在海洋中越冬,為數量最多的企鵝,常可見大規模群體;南極企鵝(紋頰企鵝、帽帶企鵝)Pygoscelis antarctica分布於南極。
白眉企鵝(巴布亞企鵝、金圖企鵝)
Pygoscelis papua
身長約60-80厘米,重約6公斤,眼睛上方有一個明顯的白斑,嘴細長,嘴角呈紅色,眼角處有一個紅色的三角形,顯得眉清目秀。因其模樣憨態有趣,有如紳士一般,十分可愛,因而俗稱“紳士企鵝”。生活在較南地區的巴布亞企鵝以吃磷蝦為主,生活在較北的則較多以魚類為食。11月來到棲息地交配,12月底-1月左右產下雛鳥,之後1-3月份就由父母撫育雛鳥,一直到夏季結束。很多南極地區的島嶼都是巴布亞企鵝的繁殖地。
企鵝目企鵝目
阿德利企鵝
Pygoscelis adeliae
企鵝家族中屬中、小型種類,體長72-76厘米,具有攻擊性。食物主要是鱗蝦烏賊海洋魚類。它們喜集群活動,群體可達幾十隻到上百隻,在繁殖期形成1雄1雌的配偶關係,並集大群在陸地繁殖。阿德利企鵝的名稱來源於南極大陸的阿德利地,此地是1840年法國探險家迪蒙·迪爾維爾以其妻子的名字命名的。 其分布廣,是南極最常見的企鵝。
企鵝目企鵝目
南極企鵝(頰帶企鵝、鬍鬚企鵝、帽帶企鵝)
Pygoscelis antarctica
生活在南桑威奇群島、南極洲、南奧克尼群島、南設得蘭、南喬治亞島、布韋島、巴勒尼群島和彼得一世島等地的企鵝。其頭部下面有一條黑色的紋帶,使它們看上去好像在戴著盔帽一般,故又稱頰帶企鵝,亦因為它們有這些特徵,它們成為了最容易被辨認的企鵝之一。它們體長72厘米,成年的南極企鵝平均重約4千克。全球迄今為止共有7,500,000對有繁殖能力的帽帶企鵝。主要食物是磷蝦、蝦和魚類。
企鵝目企鵝目
冠企鵝屬(黃眉企鵝屬、角企鵝屬)
Eudyptes
分布於大洋洲和南美洲及亞南極地區。頭部具黃色羽冠,善於陸地活動。有6種:鳳冠企鵝(黃眉企鵝、福德蘭企鵝)Eudyptes pachyrhynchus、冠企鵝(鳳頭黃眉企鵝)Eudyptes chrysocome、翹眉企鵝(豎冠企鵝)Eudyptes sclateri分布於紐西蘭及其附近島嶼;斯島黃眉企鵝(響弦角企鵝)Eudyptes robustus分布於紐西蘭的斯內斯群島;白頰黃眉企鵝(皇家企鵝)Eudyptes schlegeli分布於紐西蘭以南的麥闊里島及附近島嶼;長冠企鵝(長眉企鵝)Eudyptes chrysolophus分布於亞南極地區。
冠企鵝(鳳頭黃眉企鵝、跳岩企鵝)
Eudyptes chrysocome
體長約50~60厘米,重2~3公斤,明亮的黃色羽毛冠從其頭部的兩側耷拉下來,就像兩道下垂的眉毛。走路方式是雙腳往前,一步可以跳30厘米高,這種行走方式對它們來說是有利的,可藉此越過小丘,跨過坑穴,所以它是所有企鵝中的攀越能手,因為它們的聚居地大多是在海邊的岩縫或陡坡之處(所以又叫它們跳岩企鵝)
企鵝目企鵝目
鳳冠企鵝(黃眉企鵝、福德蘭企鵝)
Eudyptes pachyrhynchus
黃眉企鵝體長55厘米左右,高40厘米,重3-4千克。頭部、咽喉及身體上部為黑色,下部為白色。硫黃色冠從嘴基到眼部、一直長到頭的背部。在頭上或眼睛旁都有彩色的冠毛,唯一不同在他的眼睛下方有白斑。腳粉紅色,厚粗短的鳥喙橙色。可在紐西蘭最南邊的南部濕地區、峽灣斯圖爾特島看到。
企鵝目企鵝目
斯島黃眉企鵝(響弦角企鵝)
Eudyptes robustus
中型身材,高度在55~73厘米。斯島黃眉企鵝繁殖季節在9~10月份,會選擇臨近海岸的森林產卵,每次產卵2枚,會共同孵卵並撫養幼雛。
企鵝目企鵝目
白頰黃眉企鵝(皇家企鵝)
Eudyptes schlegeli
身高可達約76公分,像馬可羅尼企鵝,惟其臉較白且較小。它們以極大規模的族群聚集,是澳屬亞南極的瑪奎麗島之獨有品種,其曾受相當的捕殺,現今其總數約有300萬隻。通常在每年春末繁殖,每次產二個蛋,只有第二個蛋會被孵抱,孵化期約6周,幼企鵝在次年1、2月左右即成熟獨立。
企鵝目企鵝目
翹眉企鵝(豎冠企鵝、直冠角企鵝)
Eudyptes sclateri
分布於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體長70厘米。有一個尖長的,像刷子一樣的黃色冠毛,這種柔軟光潔的羽毛使豎冠企鵝在相似的種類中顯得很突出。豎冠企鵝有一種其它冠企鵝所不能的本領,就是豎立起頭上的冠毛。在其它有冠毛的鳥類中,豎起冠毛表示侵略。但對豎冠企鵝企鵝來說並非如此。事實上,自然科學家並不能確信為什麼這種鳥要豎起和耷拉下它的冠毛。
企鵝目企鵝目
長冠企鵝(長眉企鵝、馬可羅尼企鵝)
Eudyptes chrysolophus
體長約70cm,體重約5.5kg。雙眼間有左右相連的橘色的裝飾羽毛,由於頭頂上那一撮撮像意大利麵的羽毛,因而又名“通心麵企鵝”, “馬可羅尼”的英文意思也可解釋為“俏皮者”。喙角有粉色的羽圈。其外形很容易與鳳頭黃眉企鵝混淆。每到夏季時,成千上萬的馬可羅尼企鵝會游到南極海中,在布滿岩礫的小島上交配、繁殖。主要以磷蝦為食,也捕食魷魚和小魚。分布於南非到南美西部以及南極洲沿岸。
企鵝目企鵝目
黃眼企鵝屬 Megadyptes
有1種。黃眼企鵝Megadyptes antipodes紐西蘭南島東南部及其亞南極群島。
黃眼企鵝
Megadyptes antipodes
黃眼企鵝是較為大的企鵝,平均長70厘米,重約5-8公斤。 它們的頭部呈淡黃色,瞳孔呈更淡的黃色,身體呈黑色。它們的顎及喉嚨呈黑褐色。眼睛之間有一黃帶在頭後部連線。雛鳥的頭部較灰,並沒有黃帶,而瞳孔亦是呈灰色的。 黃眼企鵝一般在森林、斜坡或岸邊築巢,巢穴的地方往往都是在海灣的地方。巢穴都是分布在紐西蘭,在南島的東南岸、弗佛海峽、斯圖爾特島、奧克蘭群島及坎貝爾島。
企鵝目企鵝目
小藍企鵝屬Eudyptula
有1種。小企鵝(小藍企鵝)Eudyptula minor分布於澳大利亞和紐西蘭。
小藍企鵝(神仙企鵝)
Eudyptula minor
也稱藍企鵝,是企鵝家族中體型最小的物種,普遍身高43厘米,體重約為1千克,雄性的體型比雌性的略大一點。小藍企鵝有一身藍色的羽毛,也是唯一一種有藍色羽毛的企鵝,因此被稱作小藍企鵝。其頭部和背部呈靛藍色,其耳部呈青灰色,到腹部則為白色。其鰭外部為靛藍色,內部的那一面則呈白色。喙為深灰黑色,長約3至4厘米,腳部朝天的一方為白色,腳底和蹼則呈黑色。小藍企鵝出沒於南澳大利亞及紐西蘭、智利的海岸,潛入的海域則非常廣闊,捕食魚類、魷魚及其他小型的水生動物。截止到2015年,小藍企鵝的數量穩定維持在一百萬隻左右。
企鵝目企鵝目
環企鵝屬Spheniscus
有4種:斑嘴環企鵝(南非企鵝)Spheniscus demersus分布於非洲南端;洪氏環企鵝(秘魯企鵝)Spheniscus humboldti分布於南美洲西海岸的秘魯一帶;麥氏環企鵝Spheniscus magellanicus分布於南美洲東南端及南端海岸及島嶼與福克蘭群島;加島環企鵝Spheniscus mendiculus分布於南美洲加拉巴戈斯群島。
黑腳企鵝 ( 非洲企鵝斑嘴環企鵝)
Spheniscus demersus
非洲企鵝高68-70厘米,重2-5公斤,雄鳥的體型及鳥喙都較雌鳥的大。 它們的胸部有黑汶及黑點,每一隻斑嘴環企鵝都有個別的斑點,仿佛人類的指紋。它們眼睛上有粉紅色的腺體,若體溫上升,體內會有較多血液流經這個腺體,從而降溫。非洲企鵝的鳥喙則較漢波德企鵝的尖銳。它們明顯的黑白色是一種偽裝:白色是向水底下的掠食者向上看的偽裝,而黑色則是向上空的掠食者各下看的偽裝。
企鵝目企鵝目
麥哲倫企鵝 (麥氏環企鵝)
Spheniscus magellanicus
麥哲倫企鵝是溫帶企鵝中最大一個種類,在企鵝家族中屬於中等身材,一般身高約70厘米,體重約4公斤。它們的頭部主要呈黑色,有一條白色的寬頻從眼後過耳朵一直延伸至下頜附近。可直接飲用海水, 通過體腺將海水的鹽分排除體外。
企鵝目企鵝目
漢波德企鵝(洪氏環企鵝、洪堡企鵝、秘魯企鵝)
Spheniscus humboldti
中型企鵝,成鳥體長約65~70厘米。鰭狀肢長約17厘米,體重約4公斤。壽命20年。它的臉上有黑色的條紋。頭部呈黑色,有一條白色寬頻從眼後過耳朵一直延伸至下頜附近;下頜基部有一個肉粉紅色條紋延伸至眼睛;背部、尾巴、腳和均為黑色;有的背部帶有白色斑點。有一道寬頻環繞胸前如圍著一條黑色的“圍巾”。屬易危物種,自然界數量在3,300~12,000 只之間。主要在秘魯和智利沿岸繁殖。
企鵝目企鵝目
加拉帕戈斯企鵝 (加拉巴戈企鵝、加島環企鵝
Spheniscus mendiculus
是溫帶企鵝家族中最小的一種,直立時的高度僅僅為50厘米,鰭腳長約10厘米,體重2~2.5公斤。 背部呈黑色,腹部呈白色,並有一些黑色羽毛形成的斑點。一條白條從粉紅色的眼睛處延伸到另外一側,一條並不明顯的灰黑色的條紋穿過胸部。細長的鰭腳底部有淡淡的黃色。鰭腳下的羽毛從白色的下巴處延伸下來。鰭腳下裸露的皮膚和眼睛周圍的皮膚是粉紅色的,還帶些黑色斑點
企鵝目企鵝目

生活習性

在地面上營巢。有些種類用石子築巢,把石子堆砌戍截頭圓錐形。另有些種類在地面挖坑,還有一些種類挖掘相當深的洞穴。所有場合下巢底都鋪上草。一窩產卵1枚,間或為2枚。雙親都孵卵。受驚的雌烏有時也攜帶卵,把它塞入雙足之間的特種皮膚囊內。
只在水中捕食。擅長游水和潛水,足和翅膀並用。吃魚、甲殼動物,有時候也吃頭足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