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嘴環企鵝(非洲企鵝)

斑嘴環企鵝

非洲企鵝一般指本詞條

斑嘴環企鵝(學名:Spheniscus demersus):是鳥綱、企鵝科、環企鵝屬動物。身高68-70厘米,體重2-5千克,雄鳥大於雌鳥。背部羽毛黑色,胸部和腹部白色,有少量黑色斑點上和斑紋。它們有一個馬蹄形的白色寬頻,從下頦到喙一直繞到眼睛。還一條馬蹄形的黑色帶穿過胸部。眼睛上有腺體,白皙的裸眼皮膚在非常炎熱的條件下會變成明亮的粉紅色。雄性的嘴更厚,更結實。

是生活在非洲西南岸的企鵝,在納米比亞至南非近伊莉莎白港的阿爾哥亞灣的24個島上都有群族。主要分布於納米比亞和南非。也進入安哥拉、莫三比克、剛果和加彭。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斑嘴環企鵝
  • 拉丁學名:Spheniscus demersus
  • 別稱:非洲企鵝、黑腳企鵝、公驢企鵝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鳥綱
  • 亞綱今鳥亞綱
  • 企鵝目
  • 企鵝科
  • 環企鵝屬
  • :斑嘴環企鵝
  • 亞種:無亞種 
  • 命名者與年代:Linnaeus, 1758
  • 英文名稱:African Penguin, Black-footed Penguin, Jackass Penguin
  • 保護級別:瀕危(EN)IUCN標準 
形態特徵,近種區別,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保護現狀,保護級別,種群現狀,

形態特徵

斑嘴環企鵝身高68-70厘米,體重2-5千克,雄鳥的體型及鳥喙都較雌鳥的大。背部羽毛黑色,胸部和腹部白色,有少量黑色斑點上和斑紋。每一隻斑嘴環企鵝都有自己獨特的斑點,仿佛人類的指紋。它們明顯的黑白色羽毛是一種偽裝:白色是水底下的掠食者向上看的偽裝,而黑色則是上空的掠食者向下看的偽裝。它們還有一個馬蹄形的白色寬頻,從下頦到喙一直繞到眼睛。另外,還一條馬蹄形的黑色帶穿過胸部。眼睛上有腺體,白皙的裸眼皮膚在非常炎熱的條件下會變成明亮的粉紅色,這是因為體溫上升,體內會有較多血液流經這個腺體,從而降溫。雄性的嘴更厚,更結實。
幼鳥最初有灰藍色的羽毛,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深,在第二年和第三年變成棕色,最後變成成鳥的黑色。面部也顯示出不同時間與成鳥接近的圖案。從幼年羽毛到成年羽毛需要3年左右的時間。

近種區別

斑嘴環企鵝與它們的近親類似,也與其他屬的企鵝相似,包括太平洋的加島環企鵝和南美洲的洪堡企鵝麥哲倫企鵝。這4種企鵝具有相同的大小和羽毛特徵。

棲息環境

生活在非洲西南部岩石海岸線上的大型聚居地。它們在水中的游速可達到每小時20千米,每次旅行可以游30-70千米。該物種整夜聚集在岸邊,一天的大部分時間在水裡覓食。
該物種是海洋生物,通常在離海岸40千米以內發現,在陸地上或大陸海岸的非連續區域上岸進行繁殖、換羽和休息。繁殖棲息地的範圍植被覆蓋程度不同,從平坦的沙質島到植被很少的陡峭的岩石島等。有時在離島頂很近的地方發現斑嘴環企鵝,它們可能會向內陸移動一千米以尋找繁殖地。非繁殖期在海上,主要分布局限於本格拉寒流(BenguelaCurrent)。繁殖時它們通常在距離該聚居地20千米以內覓食,在某些聚居地,這個距離會更大。

生活習性

斑嘴環企鵝尋找食物的距離在時間和空間上都不盡相同。在西海岸,一次典型的覓食行程從30-70千米不等。在南部海岸,覓食鳥類平均每次行程110千米。
它們成群生活,游泳速度平均每小時7千米,最高可達每小時20千米,可潛入水中2分鐘。異性間會相互梳理。這很實用,因為斑嘴環企鵝不能輕易地梳理自己的頭和脖子。相互間可以清理和重新排列羽毛,幫助去除蜱蟲等寄生蟲。斑嘴環企鵝經常在海岸線幾米範圍內洗澡。它們瘋狂地搖晃身體,用嘴和腳打扮自己。在溫暖的日子裡,斑嘴環企鵝可以潛入水中保持涼爽。打鬥偶爾發生,包括拍打翅膀和咬人。據觀察,斑嘴環企鵝用嘴緊抓對方企鵝的背,同時用翅膀拍打,在聚居地中追逐。
斑嘴環企鵝也被稱為公驢企鵝,因為它們會發出響亮而顫抖的,類似驢的聲音進行交流。會使用三種類型的呼叫:bray,yell和haw。 喊叫或聯繫的聲音用於保護另一個聚居地的成員及領地。 Bray...這種聲音是用於吸引伴侶,並用於聚居地的伴侶之間。
主要以淺海魚類為食,例如歐洲鯷(Engraulis encrasicolus)、遠東擬沙丁魚Sardinops sagax)、南非竹筴魚(Trachurus capensis)和脂眼鯡Etrumeus teres),輔以魷魚和甲殼類動物,在某些地方,頭足類動物是重要的食物來源。會從所吃的魚類中獲得水份。在尋找獵物時,斑嘴環企鵝的最高速度可以達到接近20千米 / 小時。它們尋找食物必須走的距離因地區而異。它們是小型淺灘魚的捕食者,有多達18種甲殼動物也是斑嘴環企鵝的獵物。
斑嘴環企鵝在海中會被鯊魚、南非海狗及殺人鯨所獵殺。在陸地上亦面臨獴科、香貓、家貓及狗的威脅。而黑背鷗亦會偷它們的蛋及雛鳥。

分布範圍

斑嘴環企鵝分布於非洲南部沿岸海域,在納米比亞至南非近伊莉莎白港的阿爾哥亞灣的24個島上都有群族,最大的位於戴爾島。於1980年代,可能由於掠食者的減少,斑嘴環企鵝群族擴展至近開普敦的博爾德斯海灘及貝蒂灣。另一個大陸群族是在納米比亞,但出現的時間則不明。
留鳥:納米比亞和南非。
非繁殖地:安哥拉和莫三比克。
遊蕩(非繁殖地):剛果和加彭。
斑嘴環企鵝分布圖斑嘴環企鵝分布圖

繁殖方式

斑嘴環企鵝是唯一於非洲繁殖的企鵝,但在世界其他地方卻沒有它們的蹤跡。它們是一夫一妻制的,會年復一年地回到同一個繁殖地。儘管全年都可以進行繁殖,但11-12月是納米比亞的築巢高峰,3-5月是南非築巢高峰。主要由2月開始。雌鳥每窩會生二枚卵,然後由父母雙方孵育38-42天。所有斑嘴環企鵝的腹部底部都有一塊裸露的皮膚,叫做“育兒區”,幫助父母提供直接的熱量來孵化卵。卵孵化後,這對夫婦通過將食物重新注入雛鳥的口中來餵養其約一個月。然後,將小雛鳥單獨放在託兒所或成群的地方,這是在大聚居地繁殖的鳥類的共同特徵,而其父母則在覓食。幼鳥在2-4個月內發育出幼體羽毛後便離開聚居地。雌鳥4歲時性成熟,雄鳥則要5歲,平均壽命10歲,最高紀錄可以達至24歲。
在繁殖過程中,雄企鵝和雌企鵝由於顏色的不同而彼此很好區別。它們在岩石下、沙子裡或稀疏的植被下挖淺坑。從9月到來年2月,它們聚集在稱為“菜鳥”的繁殖區,在那裡產卵。斑嘴環企鵝求偶儀式通常從雄性企鵝投射視覺和聽覺來吸引配偶開始。擺動頭部的動作通常是指對巢址的所有權,吸引雌性,或用作對其他雄性的警告。下一階段是用來確保形成一種相互的聯繫;這包括一個刺耳的叫聲,同時向上延伸脖子和頭。最後階段包括鞠躬,一隻或兩隻企鵝俯下頭,而喙指向鳥巢或另一隻鳥的腳。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8年 ver 3.1——瀕危(EN)。

種群現狀

在1910年,斑嘴環企鵝的數目估計有150萬隻,直至20世紀,其數量就只餘下10%。捕取鳥蛋及棲息地的破壞差不多將它們推向滅絕。20世紀中期後,企鵝蛋是一種佳肴,並因而被採集。採集回來的企鵝蛋會被在幾天內打破,以求售出的是新鮮的企鵝蛋。另外,在開普敦沿岸的島上亦有清理鳥類作肥料之用,亦令它們的棲息地受到破壞。企鵝亦被石化產品的污染所影響。斑嘴環企鵝是《非洲——歐亞大陸遷徙水鳥保護協定》(AEWA,Agreement on the Conservation of African-Eurasian Migratory Waterbirds)的列名物種之一。
2015年,斑嘴環企鵝總數約為25,000對,即50,000隻成熟個體。 根據成對配對的轉換係數3.2,這大致相當於約80,000隻成年羽毛的個體(Crawford和Boonstra 1994)。
趨勢論證:納米比亞的數量從1978年的12,162對下降到2015年的大約5,800對。南非數量從1978/1979年的70,000對下降到2015年的19,300對。兩國在三代中的比例均超過50%(Kemper 2015,Hagen 201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