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五聖(五聖(儒學五聖))

儒家五聖(儒學五聖)

五聖(儒學五聖)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及其弟子顏子曾子子思孟子的合稱。儒家五聖在儒家學派中占重要地位,對後世有著深遠的影響。

基本介紹

孔子,顏子,曾子,子思,孟子,

孔子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農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農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 漢族人,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編撰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據有關記載,孔子出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南辛鎮魯源村),孔子逝世時,享年73歲,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載於語錄體散文集《論語》及先秦和秦漢保存下的《史記·孔子世家》。被後世尊為“至聖”。
孔子孔子

顏子

顏子,即顏淵顏回),(前521~前481年)春秋末魯國人。名回,字子淵,亦顏淵, 孔子最得意弟子。《雍也》說他“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為人謙遜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他異常尊重老師,對孔子無事不從無言不悅。以德行著稱,孔子稱讚他“賢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違反、仁”(《雍也》)。不幸早死。自漢代起,顏回被列為七十二賢之首,有時祭孔時獨以顏回配享。此後歷代統治者不斷追加諡號:唐太宗尊之為“先師”,唐玄宗尊之為“兗公”,宋真宗加封為“兗國公”,元文宗又尊為“兗國復聖公”。明嘉靖九年改稱“復聖”。山東曲阜還有“復聖廟”。
顏子顏子

曾子

曾子(前505~前435),姓曾,名參,字子輿,春秋末年魯國南武城(現山東省今濟寧市嘉祥縣)人,是黃帝的後代,也是夏禹王的後代,是鄫國繒國)太子巫的第五代孫。父親曾點曾皙),母親上官氏。生於公元前505年十月十二日(周敬王十五年,魯定公五年),死於公元前435年(周考王五年,魯悼公三十二年),生於東魯,移居武城,十六歲拜孔子為師,他勤奮好學,頗得孔子真傳。積極推行儒家主張,傳播儒家思想。孔子的孫子孔伋(字子思)師從參公,又傳授給孟子。因之,曾參上承孔子之道,下啟思孟學派,對孔子的儒學學派思想既有繼承,又有發展和建樹。他的修齊治平的政治觀,省身、慎獨的修養觀,以孝為本,孝道為先的孝道觀影響中國兩千多年,至今仍具有及其寶貴的社會意義和實用價值,是當今建立和諧社會的豐富思想道德營養。曾參是孔子學說的主要繼承人和傳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地位。曾參以他的建樹,終於走進大儒殿堂曾子被後世尊為“宗聖”;
曾子曾子

子思

子思,名孔伋,字子思,孔子嫡孫。生於東周敬王三十七年(公元前483年), 卒於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02年),終年八十二歲。 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子思受教於孔子的高足曾參,孔子的思想學說由曾參傳子思,子思的門人再傳孟子。後人把子思、孟子並稱為思孟學派,因而子思上承曾參,下啟孟子,在孔孟“道統”的傳承中有重要地位。《史記·孔子世家》記子思年六十二(當為八十二之誤),而不詳其生卒年。案子思之父孔鯉,死於孔子之前,子思的年代當跟孔子的年代相當。子思在儒家學派的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上承孔子中庸之學,下開孟子心性之論,並由此對宋代理學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因此,北宋徽宗年間,子思被追封為“沂水侯”;元朝文宗至順元年(1330),又被追封為“述聖公”,後人由此而尊他為“述聖”。
子思子思

孟子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軻,字子輿(待考,一說字子車或子居)。戰國時期魯國人,魯國慶父後裔。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書。孟子繼承並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被後世尊為“亞聖”。
孟子孟子
其中,孔子寫了《春秋》;整理了《詩經》,將其中305篇選出,世稱“詩三百”;並且,孔子的弟子記錄了孔子的言行,編纂了《論語》一書。
曾子依照孔子之語,寫了《大學》一書。
子思寫了《中庸》一書。
孟子將儒學發揚光大,與弟子萬章等一起編寫了《孟子》一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