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仙山風景區

九仙山風景區

福建德化九仙山風景區位於中國古瓷都德化縣西北部的赤水、上涌、大銘三鄉鎮交界處,距縣城35公里,主峰海拔1658米。據縣誌載,昔有道士九人居此修道仙去,故得名。

山上奇岩兀立,怪石遍布,峰巒競秀。著名的有永安岩龍池靈鷲岩、仙棋枰。原為道教場所,後為佛教所據。明代在永安岩、靈鷲岩建有廟宇,今僅存木構殿宇殘跡和彌勒造像一尊。另有許多富於神話色彩的古蹟和40多處詩刻、題刻。建國後,九仙山闢為遊覽區,有公路直通山頂。另有山東日照九仙山風景名勝區,與五蓮山隔壑相峙,素以“奇如黃山,秀如泰山,險如華山”而著稱。為五蓮山風景名勝區的一部分,與五蓮山隔壑相峙,素以“奇如黃山,秀如泰山,險如華山”而著稱。九仙山奇峰異石與洞窟泉瀑之多,與五蓮山並稱雙絕。從曲徑通幽的山間秀色到晴空響雪的懸泉飛瀑,從韻脈神秘的自然景觀到古老豐富的歷史文化,無不受到眾多遊客的喜愛,成為遊覽的佳處。2014年5月6日下午1點發生火災,孫臏讀書閣等景點以及大部分植被已被燒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福建德化九仙山旅遊度假區
  • 地理位置:德化縣赤水鎮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開放時間:7:00-17:00
  • 景點級別:AAAA級
  • 門票價格:55元(景區公交另交20元,共75元)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福建省泉州德化縣
  • 建議遊玩時長:2-3小時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門票預訂,景點美圖,德化九仙山,主要景點,靈鷲岩,永安岩,彌勒佛石刻像,日照九仙山,景點介紹,交通信息,遊覽線路,旅遊活動,景區美食,人文歷史,漳州九仙山,

德化九仙山

福建德化九仙山風景區是歷代閩南著名的旅遊勝地和佛教活動重要場所之一,是泉州市第一批重點風景名勝區。景區面積約30平方公里。氣象景觀有雲瀑、佛光;人文景觀唐代石雕彌勒佛是九仙山風景區的特別佳景。九仙山年均霧日300天、相對濕度87%、平均風速7.0米/秒分別次於四川峨嵋山、千佛山、吉林天池,列居全國第二,山頂有全國重點、福建省的高山氣象站——九仙山氣象站。山上由於長年雲遮霧繞,風雲變幻、經常出現雲海、雲瀑、佛光等氣象景觀;冬天,瑞雪紛飛,銀裝素裹,是閩南觀雪景的絕佳去處;還有高山奇葩——午時蓮,奇竹——四角竹、奇樹——一木四樹以及珍稀的蠑螈(四腳魚)。九仙山的奇石,千姿百態,形態逼真。有仙桃石、壽龜石、夫妻蹺蹺石、旋轉石,還有的如鼓、如狗、如獅、如象、如法印等。異洞有蛇岳洞、九十九洞、摩雲洞、齊雲洞、彌勒洞等,“大者容數榻,小者蹲數人”,有的洞裡有洞,有的洞洞相通,而彌勒洞,彌勒佛端坐洞中,光從石縫入,水從洞底出,洞頂佛光陷現,入洞氣象幽深、清淨,令人如臨仙境,玄妙神奇,堪稱一絕。
九仙山的美可以歸納為奇、秀、險、怪、幽、曠、奧七大特色,最大的特點是“地中山、地中潭、地中瀑”,華北罕見,令人叫絕。還有被譽為“江北一絕”漫山遍野的杜鵑花,春夏之交,競相開放,令人陶醉。霜秋之季,滿山紅葉與山光石景相輝映,蔚為壯觀以其突兀的山峰,蒼翠的植被,古老的文化,形成以遊覽觀光為主體的產品類型。。

主要景點

福建德化九仙山風景區內的千年古剎靈鷲岩、永安岩,歷經修葺,香火長盛不衰,遠播閩台及東南亞各地,都是福建德化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靈鷲岩

靈鷲岩位於九仙山巔東側,始建於唐朝開元四年(公元716年),寺的牆、柱均為石築,釋迦牟尼等15尊佛像亦為石雕。明萬曆年間柱礎重修,新建山門石坊,德化知縣楊文正“一方淨土”題匾和永春知縣夏忠“勝跡維新”題匾於坊上。大學士張瑞圖,太僕丁啟睿,狀元學士莊際昌,進士戶部主事鄭沛,邑司訓甘天訓的題刻牌匾,懸掛於主殿兩側。清初整新兩殿,增置岩田。16-18世紀,這裡曾是省地佛教活動中心之一。其僧徒分成九仙派18個支系,發展至900多人,分住或住持全省89處寺廟。文化革命期間被毀。
靈鷲岩靈鷲岩
1988年以來,由美國美洲佛教會永遠顧問兼會長、洛杉磯普陀山觀音菩薩名譽住持,南加釋寬淨法師倡導,般若修德堂眾信徒鼎力捐資支持進行重建。重建的靈鷲岩基本保持原來的規模,保留著古蹟,而且增加了許多龍、鳳、獅及各種花卉,飛鳥的雕刻。

永安岩

永安岩位於九仙山之南,赤水鎮銘愛村大銘鄉大銘村的交界處。唐代開元年間,該地系九仙山僧鄒無比墾種荇菜之處,故稱“荇菜岩”。後來蛇神岳氏修煉成真,建有寺宇,奉蛇氏尊王。
明代天順年間,青年儒土史雲濟,法號妙應,到此地出家,並與銘山周進宗結誼。天順八年(公元1464年)六月十日,史氏在荇菜涅莰化前曾囑其徒日:“吾大劫未盡,化後懸我骸於大椿杪,六十年後則永安於此。”周進宗遵囑,將其化後骨骸掛在銘山周氏祖字旁的大椿樹梢。嗣後,侄兒周瓊捐獻山場,籌建岩字,取名“永安岩”,同時捐田千擔作為岩租。明嘉靖初,椿樹梢發光,周進宗孫孟士等取其骸塑佛像,祀於永安岩。萬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林順七及住持僧應經再次募緣修建,正殿佛龕尚保存當年修建的文字,民國初重修,岩字系木構,歇山頂式,由正殿、中殿、觀音樓、飯堂、地藏殿、護界亭等部分組成,總建築面積829平方米。正殿供奉雲濟史公祖師,左邊蛇岳尊王伽蘭佛,右邊安放著檀越主周進宗、周瓊六塑像。正殿的中梁用拱木組成的藻井,圓天畫著太極圈,結構精彩別致,獨具一格,明、清時期大學士史繼偕,進士翰林院檢討賴垓太常寺卿李懋檜偕其侄進士李為觀、進士知府李道泰,先後為該岩題贈牌匾。現尚保存的有賴垓的“法雲真際”牌匾和民國時期的兩對木刻楹聯,寺字東側有護界亭1座。

彌勒佛石刻像

九仙山文物蘊藏豐富,唐代開元丙辰年(716年)開山僧鄒比坐化前雕刻的彌勒石刻造像高2.7米、寬3.1米、周長8.90米,雕工精練,神態逼真,保存完好,是九仙山的鎮山之寶。還有元代雕刻的戴冠觀音石刻造像,還有集元、明、清時期50餘處摩崖字刻和詩刻,為九仙山增輝。
彌勒佛石刻像彌勒佛石刻像
屏南九仙山
九仙山位於縣城西60公里,毗鄰仙山草場與建甌縣交界,為鷲峰山脈的主峰所在地,海拔1538米,風景區面積近20平方公里。九仙山為中生界火山岩覆蓋,岩體大部裸露,氣勢壯觀。山上生長大片黃山松,姿態萬
千,尤以螺旋鬆、蓮台松令人稱奇。野生紅豆杉亦十分常見,生長茂盛壯美。山樑彎間皆原始次生林,遮天蔽日。1979年版《辭海》中記載:“鷲峰山,在福建省北部,東北—西南走向,主峰九仙山在屏南縣西,風景秀麗,為閩北名山。”
九仙山風景區
九仙廟 為供當地牧童王水之廟,舊廟位於鷲峰山坳平窪處,建毀時間不詳,但考其石柱、石條、石樑、放生池等遺址,可知規模頗大。1989年,嶺頭村民募捐興建新廟,建築面積900多平方米,塑有九仙王水和八仙塑像。
鷲峰 為福建省著名的鷲峰山脈主峰,處鷲峰岩,海拔1538米,全裸峰岩聳立於群山之巔,似一隻禿鷲昂首向天,並作嘶鳴樣。
天馬石 位於九仙山頂,巨石光滑,黑色,如一匹賓士的駿馬,昂首翹尾,栩栩如生。
九仙岩 位於九仙山巔,岩上有棋盤石,岩下有九仙洞,岩下平窪上有九仙廟遺址。
觀湖崗 位於往新九仙廟道上山埡口西北側,山崗上有多處巨石平台,可遠眺建甌水庫。
將軍岩 位於往舊九仙廟道上山彎處,有一行直排三巨岩,似一穿盔甲將軍背著長劍。
仙翁岩 將軍岩側。
百丈岩 將軍岩側,岩高而筆直如削。
胸有成竹 位於路下鄉嶺頭村公路邊,一株胸徑1.2米的紅豆杉上離地面約3米的腐洞內,長出9棵毛竹,毛竹將腐洞擠得嚴密合縫,儼然是“樹上長竹”,杉竹皆蒼翠挺拔,紅豆杉樹齡在400年以上。國內外多家畫刊刊登其照片。

日照九仙山

位於山東日照的。以其突兀的山峰,蒼翠的植被,古老的文化,形成以遊覽觀光為主體的產品
九仙山的美可以歸納為奇、秀、險、怪、幽、曠、奧七大特色,最大的特點是“地中山、地中潭、地中瀑”,華北罕見,令人叫絕。還有被譽為“江北一絕”漫山遍野的杜鵑花,春夏之交,競相開放,令人陶醉。霜秋之季,滿山紅葉與山光石景相輝映,蔚為壯觀。
居仙臥龍,傳神離奇。歷史上許多隱士騷客,常會於此,吟詩論文,讚美九仙山勝境。宋代文學家蘇軾曾有“九仙今已壓京東”的詩句。戰國孫臏馬陵大捷之後,辭去齊國軍師,浪跡山林,終選此地,修建茅舍,聚待講學,並寫下了千古不朽的軍事巨著《孫臏兵法》。明代禮部侍郎翁正春贊為“真齊魯間最聖地也”。
一九八八年,九仙山含在五蓮山之內,被省政府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其知名度大幅度上升。一九九五年松柏鄉政府正式將其列入發展計畫。修復了孫臏讀書院遺址,並重塑了孫臏像,開闢了孫臏書院遊覽區。另外,徹底修通了九仙山通往縣境主幹道的盤山通車路附建中型停車場,還建有小型食宿賓館及民俗村等其他服務設施,設定多處購物網點,旅遊服務體系基本形成。

景點介紹

孫臏書院亦稱九仙書院、靴谷書院,坐落在九仙山遊覽區內,倉敖嶺西麓抱犢峰下,始建年代無考,相傳此為齊國軍事家孫臏聚徒講學之處。孫臏在馬陵大捷之後,辭去軍師之職,遍尋齊地名山,選中此處,蓋石屋三間,隱居此中研讀兵法,總結自己多年作戰指揮經驗,在此寫成了千古不朽的軍事巨著《孫臏兵法》。由於年代久遠,原有的房屋己倒塌,康熙年間文人李澄中曾賦詩曰:“孫子何年去?空餘此講堂。雲深丹灶冷,竹覆石壇荒”。1996年8月,重新進行修復。修建後的孫臏書院為正堂二間,總面積50平方米,石牆、原木屋頂,並在屋內陳設了孫臏塑像。書屋平台以下,築55級石階至谷底,以供遊人登臨瞻書仰。孫臏院的修復,使這裡成為九仙山一個主要的遊覽小區域;眾多的遊客都被孫臏遺風所吸引,前來瞻仰一代軍事家的風範。此處巒峰疊翠,松濤陣陣,環境優雅,自然景觀與歷史文化相互交融,形成意蘊深遂的遊覽境地。
九仙山風景區
位於孫臏書院以南,九仙山最大杜鵑花園,園內生長著成片的杜鵑、蘭錦、粉團、連翹等花木,每天春夏之交,鮮花競放,爭奇鬥豔,五彩繽紛,如詩如畫,且多海石景觀。杜鵑花開時花色各異,景象壯觀,花期4-—5月,花冠呈玫瑰紅、鮮紅或粉紅,因品系不同,開花的時間也各不相同,自陰曆三月份,粉紫色的"藍錦"品系,就爭相開放。"五一”時節,可見漫山遍野簇簇鮮花,流光溢彩,磬香襲人,與山光石景相映襯,宛如天然畫卷。此時,赴山賞花的遊人如織,但見花海人潮,遊人似夢如醉,如入仙境。黑牛場花園與靴石南山花園、五蓮山北坡花園,並稱三大“仙家花園”。野生杜鵑又俗稱映山紅,在五蓮山風景區生長區域非常廣泛,總面積約有一萬多畝,其品種之多,面積之廣,花色之麗,譽冠華北,素有“江北第一杜鵑園”之稱。九仙山是江北最大的野生杜鵑花基地,總面積約9692畝,占森林總面積的22.3%,有“萬畝杜鵑花園”之稱,與龍潭峽谷並稱為江北雙絕。品種有映山紅、滿山紅、雲錦杜鵑、蘭錦杜鵑等。盛開時,奼紫嫣紅,在懸崖、澗泮隨處可見。秋天遍山紅葉叢林盡染。
又名毛家河瀑布,位於積霖谷上游。瀑寬5米,落差20米,瀑下為圓潭,潭水澄清,深不可測。瀑布落水,一如銀河倒瀉,聲如萬馬奔騰。置身於此,不禁使人想起唐代詩仙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之豪邁。夏日雨沛,瀑布又如白練垂空,水瀉潭中,泛起浪花,似白練層疊,故稱“雪練飛瀑”。白龍潭瀑布飛流直下,溢滿白龍潭之後又往北流過僅三尺寬的雲香池,下瀉入黑龍潭
靴石
又名龜靴石。巨石高達三米,重達數萬斤,酷似古人穿的靴子。傳說八仙過海路過此地,和山神一起在次治理荒山,鐵拐李脫下一隻靴子到嶗山裝來淨水,山神用柳枝蘸了淨水灑遍山峰,八仙辭別九仙山過海去後,靴子遺留在此,故名靴石。
龍潭大峽谷
九仙山內的龍潭大峽谷,是華北罕見的地中山、谷中景、奇峰秀水,貌似五陵源。著名的景點有一谷、一獅、連二巒;六竇、六洞、十六潭;八門、八岩、九奇峰;十八瀑布貫龍潭。全谷達七十七景之多,被譽為“齊魯小三峽”。龍潭大峽谷:峽谷兩崖全是青翠如滴的綠色植物,那綠色就像潑出去的綠彩,就像畫在天幕上的一幅巨大油畫,陽光照在上面泛著或濃或淡的綠色光彩。人走在山間小徑上,就像走在畫中。
白龍潭
又名霜潭。位於九仙山北麓,山泉匯集的毛家河,潭狀如井,壁高百米,直徑三十米,東、南、西三面為懸崖峭壁,北面為出口。潭水澄清,深不可測,狀如銀河倒瀉,聲如萬馬奔騰在山峰間奔流而來,驟然從懸崖上跌落,形成白澗瀑布。再向前順河而過石門,有摩天峭壁迎面而起,將河水截斷引入石崖之下,形成深不可測的白龍潭。潭上峭壁千仞,有古人機車崖鐫字“孝子回車”,精警醒目。澗水從隘口落下,下瀉潭中,雲蒸霞蔚,壯如白練垂空飛舞。潭中浪花泛水湛然幽深,其奇險幽深使人臨淵心動。潭北有龍王廟,為祭潭祈雨的場所。白龍潭水純潔清洌,甘甜可口。又稱“甘泉”、“玉泉”。這兩個龍潭瀑布個個深不見底。傳說古時候有一個樵夫到這山上砍柴時,不小心將一根扁擔掉了,結果第二天那根扁從東海中漂了上來。從此,這龍潭便有了直通東海的傳說,也有了旱年來此求雨的民間祈禱活動。
龍潭瀑布
一處地質斷裂帶形成的一個大峽谷,全長綿延達數公里,森林植被茂密,鳥類、動物品種繁多,清澈的泉水常年不斷,一進入這峽谷就會遠遠聽到嘩嘩流淌的泉水。
龍潭溝
龍潭中的水冬暖夏涼,從不結冰此為一奇。還有一奇就是龍潭溝的青蛙從來不叫。這裡還有許多傳說九仙山除了擁有映山紅外,還有那個號稱江北第一大峽谷的
齊長城
戰國時期齊長城汪湖鎮後泥牛村西入境,至槎河鄉三塊石村出境,綿延60餘公里,占齊長城總長的1/10。其中分流山至松柏鄉張榜溝村一段保存較完好,橫亘於九仙山西麓7.5公里處。松柏鄉前長城嶺村後一段,不僅長城遺址尚存,而且還存有烽火台遺址
牌孤遺風
位於九仙山南麓的牌孤山之陽,因山而名,系戰國時一古城堡遺址。東西長300米,南北寬250米,面積7500平方米。自50年代發現,陸續出土有青銅劍、銅戈、銅鏃等兵器及殘陶器。1964年秋一次出土8枚青銅璽,印文均為“左木行正本”,為國內罕見的文物珍品。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仰止坊
位於九仙山東南麓的叩官鎮丁家樓子村東部。系地方名人丁耀斗為頌揚其父丁惟寧的功德,以昭後世而興建。仰止坊與石祠南北相對,相距約10米,明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建。坊之左右各墊雙層長方形雕雲紋座,上立四棱抹角石柱,柱之前後各輔石耳,石柱正面刻對聯一幅,上為“一詠一觴暢百年之逸興”,下為“勿伐勿剪綿千載之遐思”。石坊面額書“仰止坊”3個大字,前題“賜進士中憲大夫湖廣副使前巡按直隸監察御史丁公諱惟寧字少濱主人題”,後綴“萬曆三十八年孟冬吉旦不肖男耀斗述”。坊額背面書“山高水長”4字。
石祠始建於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二月,年底落成。石祠坐北朝南,全部用石料建成。由祠、坊、門組成。祠面闊3間,一門三窗,七檁兩梁,重梁雙柱,柱頭雕昂,石板瓦雕花脊,龍形雙鴟吻,長9.1米,寬5.13米,總建築面積46.7平方米。門眉之上刻“柱史丁公祠”5字,祠內正堂北壁刻“羲黃上人”4字,兩側間北壁正中各嵌一石碑,兩山牆之正中各嵌石碑3塊,碑刻內容有《柱史丁公石祠記》、《九仙山丁憲副先生祠堂歌》、《遊覽諸公留題》等。原祠內沿牆一周有料石砌築高l米、寬0.6米的2層高台,台上供奉丁氏世祖靈位。
九仙山大佛
座於九仙山山東北麓,距莊溝村約500米,系面向南的卵形巨石雕刻。佛像高4.5米,寬2.2米,身著袈裟,端坐於蓮台之上,右手掛念珠,左手作拈數狀,口似念念有詞。據考證為宋代雕刻。
洗耳泉
在九仙山東南麓胡林村西石壁上,刻有楷書“洗耳泉”,下方為一山泉,流水長年不斷,俗稱“洗耳泉”。每字215X176厘米,字型之大,實屬罕見。上款為“明崇禎三年十月”,下款署“主人呂一奏題書”。呂一奏為明代諸城人,萬曆進士,曾任知縣、戶部督餉主事等職。後退歸林下,在九仙山築舍(遺蹟仍依稀可辨),以詩酒會友,秉性清高。
氣候特點
九仙山的旅遊季節,夏季氣候涼爽宜人,秋季花果飄香,是觀景納涼避暑,體驗民間生活的佳地。

交通信息

交通位置
日照火車站40公里所需時間40分鐘
濰坊火車站104公里所需時間90分鐘
距青島飛機場130公里所需時間120分鐘
距臨沂飛機場110公里所需時間120分鐘
交通指南
1、日東高速—西湖口下—向東行駛至日照市區—大學城—潮河路—五蓮山
2、同三高速—泊里口下—沿334省道向西北方向行駛可到五蓮山,下高速後大約需要30分鐘車程;繼續向西行駛約10公里即可到達九仙山。
交通條件
九仙山景區緊挨著五蓮山景區,其景色特徵頗有相似之處。可從五蓮坐中巴到松柏鄉下車,再包小車去景區。景區內交通方便,各主要景點間都有盤山公路相通。

遊覽線路

游九仙山-孫臏書院-靴石-龍潭溝-黑牛場花園

旅遊活動

素有“中國北方野生杜鵑花基地”和“江北最大野生杜鵑花園”之稱的五蓮山、九仙山風景區,每年四月下旬,滿山遍野的杜鵑、蘭錦、連翹花。成蔟成堆
九仙山風景區、成山成海,在寒意未盡的春風裡,透露出勃勃生機,那是花的海洋,紅粉的山巒和溝壑中,子規脆鳴、蜂蝶紛飛、五彩繽紛、如詩如畫。雨水充沛、光照充足,兼之清苦清雜,經林業、花卉專家考察論證,花期將出現歷史最旺盛景象,杜鵑花更紅。氣勢恢宏的九仙山十八盤成為山東之最,如入瑤台仙境的老母閣、情侶峰景區和投資1200萬元新建的遊人服務中心,文化底蘊深厚的丁公石祠、仰止坊、洗耳泉連點成線,與區內新晉升為國家農業旅遊示範點的靴石民俗旅遊村,形成了集吃、住、行、游、購、娛一條龍服務,為您賞花提供了條件。屆時,五蓮山風管委還將舉辦大型“野生杜鵑花賞花節”。熱忱歡迎您前來賞花樂山
九仙山位於五蓮山西部,直線距離2公里處,總面積55平方公里,景區內有並稱“江北雙絕”的萬畝野生杜鵑花園和龍潭大峽谷。蘇軾知密州時,讚譽“九仙今已壓京東”。這裡不僅四季如畫,奇秀無比,而且道路迴環曲折,且均為水泥路面,非常適合開展腳踏車運動,是全國山地腳踏車冠軍賽場,也是開展腳踏車健身游的場所。
在九仙風景區舉辦了多次全國腳踏車比賽,包括1999年“五征杯”全國山地腳踏車冠賽第三站,2000年“安東杯”全國山地腳踏車冠軍賽總決賽,2000年“長安汽車杯”全國山地腳踏車錦標賽暨全國青年山地車錦標賽,2003年的“堯王醇”杯全國山地腳踏車錦標賽。
廟會
九仙山自古就有趕廟會的習俗,農曆三月十五日,方圓數百里地的人們紛紛前來趕山,多時成千上萬。趕山者一來為了燒香叩拜九仙,二來為了購物觀光。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旅遊業的興盛,九仙廟會早已脫去舊俗,成了人們物資交流和信息溝通、遊玩放鬆的重要載體。

景區美食

九仙煎餅
九仙煎餅與別處不同,它主要以去皮的地瓜為原料製作而成,配以鮮嫩豆腐和辣椒,色細白,不乾不柴,筋道有咬頭,若是再卷上幾條小黃鱔子魚,著實美味可口,台灣的<<山東文獻>>記載:黃鯽子魚卷煎餅,為日照食品之一絕,久食不厭,食用方便,便於保存。在靴石村,品嘗農家手工烙的煎餅,配上九仙大豆腐,九仙大蔥拌辣椒,香噴噴,軟鼓鼓的,實在解饞過癮。就算不太喜歡吃煎餅的人都會胃口大開,
九仙豆沫子
別有風味。豆沫子,在五蓮方言叫“凍麻子”,是山里莊戶人家用黃豆面和蔬菜做的一種副食。山里人常吃得有開春的白蘿蔔豆沫子、乾蘿蔔英子豆沫子;三伏天的菠菜豆沫子、地瓜秧頭豆沫子;有秋天的爬豆莢子豆沫子、辣菜英子、蘿蔔英子豆沫子;冬天的方瓜豆沫子、等等,五花八門,啥都有。
九仙小笨雞
九仙小笨雞以其肉鬆、味鮮、營養豐富在五蓮遠近聞名。九仙小吃有名的除了上面說的幾種,還有九仙山菜小豆腐、九仙地繭皮、九仙蘑菇、九仙黃花苗、九仙螞蟻上樹等等,數不勝數。每一樣都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和風味,每一樣都會讓人大飽眼福口福。蘇東坡有詩:日啖荔枝三百棵,不辭長作嶺南人。套用過來:日有小吃一頓,百年願做九仙人。相信總有那么一天,更多的遊客將會對九仙小吃格外。九仙山景區特產豐富,還有板栗、“九仙綠”茶、“國光”蘋果、櫻桃等。

人文歷史

深厚的文化底蘊更為九仙山增光不少。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而這裡是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有名人則名。古往今來,眾多名人逸士的到來更是為這座仙氣瀰漫的大山增添了耀眼的光彩。歷史上,這裡曾有眾多文人墨客前來登山遊玩,或吟詩論文,或著書立說,呼鵬喚友,笑傲山林。
“九仙今已壓京東”,這是900多年前一代文豪蘇軾對九仙山的評價;偉大的軍事家孫臏又在此著《孫臏兵法》;明代禮部侍郎翁正春贊曾來此山,並寫下“真齊魯間最聖地也”的名句,高度讚美了九仙山。明代文學家張世則《九仙石閣賦》云:“三齊頌靈景,九仙稱名山。”清代文學家、史學家李澄中《九仙山賦》亦云:“齊魯名山,實甲九仙,蓋《易》所謂地中山也。”並曾在孫臏書院前賦詩曰:“孫子何年去?空餘此講堂。”,表達了對一代軍事家的崇敬和對人世的感慨。明末清初文學家丁耀亢在九仙山東南麓丁公石祠中,完成了他的著名長篇世情小說《續金瓶梅》,並寫下了許多詩文佳作讚美景區內的奇異秀麗。
明朝丁耀斗、清人張侗也留有詩文墨跡、趣事軼聞。這些歷史名人,不僅留下了許多傳世之作,有的還留下了不少逸聞趣事,仍為當地民眾所津津樂道。其中尤以孫臏最多。相傳孫臏在九仙山中習武,正練得起勁,一劍劈在一塊巨石上,眼看成為門兩扇,誰知不料被酸棗樹上的倒鉤棘子鉤住了衣裳,這令他很掃興,氣憤地說:“討厭,棘子長什麼倒鉤”,話音剛落,這兒的棘子倒鉤便都直開了 九仙山上的酸棗無棘刺。另有一說,傳說孫臏每日誦經修煉,已成半仙之體,有一次孫臏夜讀,有蚊蟲叮咬,他把雙手往空中一推說:“到上邊去,不要在下邊搗亂。”從此,九仙山上的蚊蟲只在半空中鳴叫,不再下來叮人。傳說難以實證,九仙山上蚊子不叮人、棘子不長倒鉤、蛤蟆不會叫倒是千真萬確。這一點,很多人都曾一一驗證過,所言絕對不虛。
今人中亦有不少名士定居此山,長篇小說《鄭板橋》的作者濰坊學院中文系教授房文齋先生,20年前來五蓮大專班講學時相中九仙山,不久退休後便來到此山,在靴石村買了數間民房,安營紮寨,潛心寫作,一晃數載,著述頗豐。原五蓮師範校長高昂先生前幾年也來到九仙山,買下草房三間,潛心梳理心情,撰寫文章,先後出版了三本散文著作。當然兩位老師的入山,並非看破紅塵,實乃為做學問創造更加安靜的環境和醉心於九仙風景而已,其專心做事的人生態度和淡泊的性情堪為我輩之師。

漳州九仙山

九仙山,俗稱九仙頂,在東山島銅陵鎮西北面。因其是我國東南沿海歷代軍事要地,故又稱水寨大山,是福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省政府1986年公布的首批省級名勝風景區主要景點。
循著九仙山南邊小道扶蹬而上,走了百來米,就見曲徑迂迴,巨榕覆蓋,青苔附巨石,鳥聲陣陣,完全是一個清涼幽靜,神秘超然的世界。昂首望去,歷代文人墨客,官宦名流的摩崖石刻,比比皆是,楷、草、行、篆,各顯其秀,其中,有明嘉靖福建右參政監海蔡潮的“宦海恩波”;有嘉靖鎮東衛指揮陛大明欽差總督吳文“惠政碑”;有明永曆六年於石室內所題《仙嶠記言》全文;以及清、民國時期聯對、碑記等。這些石刻,都是研究歷史,尤其是研究神秘的天地會南少林活動的重要遺蹟。
抓著鐵扶手沿很陡的石階往上攀登,便到九仙石室。就是這石室,黃道周為之做記;歷代總兵為之吟詩;鄭成功部將四十一人為之記言。明水師提督程朝京更稱之為“萬玉林中仙子窟”。就是這陋室,在半個世紀前戰火紛飛年代,地方當局據室指揮全縣軍民堅決抵抗日偽軍進攻。其時,北面廈門金門相繼失守,南邊汕頭南澳皆告淪陷。唯東山一孤島彈丸之地,抗日旗幟迎風飄揚。就是這石室,因此改為抗戰紀念亭,並樹立碑記。望著這陋室,你會由衷地對東山人民忠貞勁節的黃道周故里的人民,表以深深的敬意。
離開石室折而北向,即抵山巔,有一大而險的巨石,其中鐫刻“瑤台仙嶠”四個大字。這就是著名的水操台。從明景泰年間於此山建水寨起,它就是一個指揮台:戚繼光、施德政、程朝京、鄭成功等將領,就曾在於此發號施令,指揮水軍。而今,當你象當年的將軍一樣威武地站在這水操台上,放眼望去,昔日的艨艟鬥艦已不存在,你所看到的,是一派和平建設的景象:近處,是五千噸級泊位的碼頭、三千噸級的石油碼頭,碼頭上一片和平建設的景象,碼頭邊停泊著各種船隻;近處,即綠色的小島旁,養殖各種水產品的漁排密密麻麻;更遠處,煙波浩渺之中,漁帆點點,商船南下北上……
撫今追昔,你地敬仰昔日戰爭時代的英雄,你會敬佩今朝建設的好漢,你更會珍惜難得的和平年代,尤其感到改革開放的決策英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