鷲峰山(福建省寧德市山脈)

鷲峰山脈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鷲峰山,或稱鷲峰山脈,位於福建省寧德市境內西部與南平市交界處。北接由浙江延伸至壽寧的洞宮山余脈、南隔閩江戴雲山相望。呈東北—西南走向,長約100公里。一般海拔700-1000米。最高峰仁山(辰山),海拔1882米,位於建甌縣東北部。

建溪古田溪鰲江霍童溪交溪的分水嶺。該區域內有屏南宜洋鴛鴦、獼猴自然保護區和聞名全國的佛教寺廟支提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鷲峰山
  • 地理位置:福建省寧德市境內西部與南平地區交界處
  • 走向:東北—西南走向
  • 長度:約100公里
  • 起點:北接由浙江延伸至壽寧的洞宮山余脈
  • 終點:南隔閩江與戴雲山脈相望
  • 最高峰:仁山(辰山)
位置境域,主要山峰,地理環境,地質地貌,水文,氣候,

位置境域

鷲峰山位置及走向鷲峰山位置及走向
鷲峰山,或稱鷲峰山脈,位於福建省寧德市境內西部與南平地區交界處,介於東經118°15′~119°36′與北緯26°24′~27°40′之間。北接由浙江延伸至壽寧的洞宮山余脈、南隔閩江與戴雲山脈相望,東擁周寧、屏南、古田3縣,西瞰南平地區的政和、建甌等縣縣境。山脈呈東北—西南走向,長約100公里。一般海拔700~1000米。最高峰仁山(辰山),海拔1882米,位於建甌縣東北部。此外,還有龍岡頭、東峰尖、石塔山等10座山峰,海拔也在1500米以上。該山脈在地質構造上屬閩中斷陷帶,由中生代火山岩和花崗岩構成。新生代隆升幅度大,西坡陡峭,東坡較緩,地勢呈馬鞍形下降,為建溪(建甌縣境內)、古田溪、鰲江、霍童溪、交溪(長溪)的分水嶺。屬中亞熱帶山地氣候,植被垂直分布明顯,森林覆蓋率達30%以上。山體蘊藏的礦產主要有鉛、鋅、銅、鐵、鎢、明礬石、高嶺土等。該區域內有屏南宜洋鴛鴦、獼猴自然保護區和聞名全國的佛教寺廟支提寺。

主要山峰

聖銀樓,在周寧縣西部,屬鷲峰山脈北段。因古代曾於此山築樓扇銀,後諧音為今名。東北接雙筆峰、天樹盆,西南連龍岡頭,主峰海拔1500米。主要由中生代火山岩構成,局部有花崗岩出露。為穆陽溪與叉溪分水嶺,河流切割強烈。山體蘊藏的礦產主要有黑鎢、輝鉬、黃鐵、銀等。山上設過官辦銀場,有芹溪銀坑等遺址。
東峰尖,屬鷲峰山脈中段,在屏南縣西北部,因處建甌縣仙山頂東側而得名。主峰海拔1620.9米,為屏南縣最高峰。山間峰巒連綿,地勢陡峻。為長橋溪、棠口溪發源地。有上樓水松林保護區和下南坑林場。
翠屏山,又名屏山。在屏南縣東北部,屬鷲峰山脈中段,以峰巒重迭而得名。北接棋盤山,南抵雙溪盆谷,東連天台峰,西至源溪谷,主峰海拔1246米。山體由凝灰質砂岩、流紋凝灰岩組成。為霍童溪上游叉溪與棠口溪的分水嶺。地形切割強烈,產紫砂陶土,生長松、楮、栲類樹木。
石塔山,在古田縣西北部,屬鷲峰山脈南段,山巔形似塔狀石筍,故名。主峰海拔1623.5米,為古田縣最高峰。屬中亞熱帶山地氣候,植被垂直分布明顯。為玉泉溪、西溪發源地。有石塔庵遺址。
五華山,又名仙山。在古田縣西北部,屬鷲峰山脈南段,因五峰連峙,故名。主峰海拔1059米,屬中生代火山岩。南側天山堂有鉍、鉬、黑鎢共生礦,山地還發現多處硫鐵礦點。主要古蹟有棲真道院。
天湖山,在寧德、古田、屏南3縣(市)交界處,因山勢崢嶸,峰頂有沼澤地,故名。主峰天湖山海拔1203米,為黛溪、鰲江、七都溪發源地和分水嶺。
霍童山,在寧德市西北部、周寧縣南部,為鷲峰山脈向東延伸的支脈。曾名霍山、霍桐山、鶴林山、遊仙山(因傳有仙人到此游幸故名),唐天寶六年(747年),敕改今名。地勢自西向東傾斜,群峰聳立,一般海拔500~1000米,最高峰華頂山海拔1299米。主峰支提山海拔1139米。山體地質由中生代流紋岩、凝灰岩和砂岩構成。霍童溪流貫其間,峽谷盆谷相間,道家把霍童山列為天下三十六小洞天之冠。
白鶴山,又稱白鶴鼻、白岩鼻。在寧德市東南部,市區西側,為縣治負依之山。屬鷲峰山向東南延伸之餘脈。山體北接蓮花諸峰,南連飛鸞諸山。主峰海拔533.9米。

地理環境

地質地貌

鷲峰山在地質構造上屬閩中斷陷帶,由中生代火山岩和花崗岩構成。新生代隆升幅度大,西坡陡峭,東坡較緩,地勢呈馬鞍形下降。
位於歐亞大陸東南部的陸緣地帶,位於歐亞板塊的東南緣,東面經島弧、海溝與太平洋板塊相連,在兩大板塊長期相對作用中形成。地層區劃上華南地層區東南沿海地層分區,東北部屬溫州地層小區,余屬青田漳州地層小區。
按地質構造,太姥山處在東亞大陸邊緣瀕太平洋新華夏系構造帶中,位於閩東燕山火山岩斷裂帶北部。地質構造由多次構造運動迭加形成。構造線以北北東、北東走向為基本格架,主要表現為不同期(次)的岩漿岩沿構造線方向侵入和噴發,以及以北北東和北東向為主的大斷裂及其控制影響的地形、地勢、水系特徵。
地處中國東南沿海火山岩帶。岩石種類按成岩條件可分為岩漿岩、沉積岩、變質岩和鬆散堆積土層4大類,77個主要代表岩種。按岩性成因條件劃分,全區岩石可分為岩漿岩[包括侵入岩和火(次)山岩],沉積岩(包括火山碎屑沉積岩和正常沉積岩)和變質岩三大類。按岩性成分及粒級大小劃分,全區岩石大致可分為酸性岩類(約占陸地面積90.1%)、中性岩類(占6.0%)、基性岩類(占0.15%)、泥質岩類(占1.7%)、砂質岩類(占1.3%)、紫色岩類(占0.7%)、碳酸岩類(占0.05%)等7種類型。
鷲峰山屬構造侵蝕中低山,地形相對高度大於500米,坡度在30度以上的中山有4960平方公里,占37.0%;海拔500~800米,相對高200~500米,坡度20~30米的低山有3600平方公里占27%。千米以上山峰眾多。區域內眾峰聳峙,山體高大,山峰兀立,地表深切,溝壑幽深,多組成主要分水嶺,溝谷發育,多見“V”形河谷和急流險灘,具有明顯的中山山地特色,是寧德地區地勢最高的一級。

水文

鷲峰山為建溪(建甌縣境內)、古田溪、鰲江、霍童溪、交溪(長溪)的分水嶺。
霍童溪,是寧德地區第二大河流,發源於鷲峰山脈,上游自北而南有後壠溪、棠白溪、金造溪和黛溪4條水系,在寧德市洪口鄉聚合後經霍童鎮、九都鎮、八都鎮和岙村匯入三都澳出東海。流域面積(至寧德岙村)2244平方公里,占全區諸河流域總面積的18.86%,河流總長225公里,幹流長126公里,比降10.2‰,流域呈狹長形。年均徑流量27.25億立方米。天然落差815米,可利用水頭676.5米,多年平均水資源34.45億立方米。水能理論蘊藏量為37.81萬千瓦時,可開發的水力資源為61.09千瓦,平均年電能17.82億千瓦時。
古田溪,系閩江北岸支流之一,發源於屏南縣北部,下游南出半坑亭和閩清縣後洋至古田縣水口匯入閩江。流域面積1799平方公里,主流長90公里。水能理論蘊藏量25.78萬千瓦,可開發量24.38萬千瓦,平均年電能8.07億千瓦時。建有古田溪梯級大型電站,區境內一、二級共裝機20.16萬千瓦。
霍口溪,源於天湖山南坡和土滿山系東坡,流經古田卓洋、鶴塘、杉洋、大甲,經羅源、連江注入大海。古田縣境內幹流長30公里,河道平均比降19.9%,流域面積450平方公里,年均徑流量5.31億立方米,平均流量為16.83立方米/秒。柏源溪 由屏南路下溪、門裡溪和岑洋溪匯流而成。發源於路下鄉靈峰尖,經路下、長橋2鄉,流域面積206平方公里,全長35公里,比降25‰,天然落差850米,水能理論蘊藏量為8160.2千瓦。
長橋溪,源於屏南嶺下鄉東峰尖南麓,流經屏城長橋2鄉,匯入古田溪,流域面積199平方公里,全長34公里,比降18.9‰,天然落差810米,水能理論蘊藏量7701千瓦,平均流量7.56立方米/秒,年均徑流量2.38億立方米。
穆陽溪,發源於浙江省政和縣鎮前,流經周寧縣荷洋及境內社口、穆陽、康厝、溪潭至賽岐鎮廉首村前與富春溪匯合。總長116公里,境內長度46.4公里;流域總面積1389平方公里,境內流域面積518平方公里。

氣候

鷲峰山地區地處東南沿海,屬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具有山地氣候、盆谷地氣候等多種氣候特點,春夏雨熱同期,秋冬光溫互利,光能充足,熱量豐富,雨水充沛,四季分明,海洋性季風氣候顯著,沿海和內陸溫差懸殊,氣候類型呈多樣性,災害性天氣頻繁。年平均氣溫,為15℃(最熱月出現在7月為24.4℃,最冷月出現在1月為5.2℃)。年平均土溫(地溫)為18℃。
雨量豐沛,氣候濕潤,乾濕季明顯。年平均雨量在1600毫米以上,東麓周寧、寧德超過2000毫米,為全省雨量最多的縣份。區內東南臨海,氣候濕潤,年平均相對濕度在78%以上。歷年3月份起進入雨季,雨日雨量劇增。5~6月年平均雨量占全年總雨量三分之一。10月至次年2月5個月乾季的雨量僅占全年總雨量的20%,在乾濕度和雨量分配上有明顯的季節特點。
四季分明,具有海洋性季風氣候特點。冬季持續時間均超過120天,其餘各季均在70~90天之間,四季分明。全區累年平均日照時數在1700~1900小時之間。各季風雨情況隨氣溫變化而變化,按平均氣溫小於10℃為冬季,大於22℃為夏季,10~22℃之間為春秋季的標準劃分。
災害性天氣頻繁。地處北回歸線以北的低緯度地帶,冷暖空氣常在區境附近交匯,形成多種災害性天氣。大風是區內全年均可出現的經常性災害性天氣。颱風則是下半年主要的災害性天氣之一,平均每年影響區內的颱風有4次左右,暴雨也是主要災害性天氣之一,全年各地均可出現,而以5~9月最為頻繁,每年3~9月平均出現2~3次。此外,還有乾旱和低溫陰雨等災害性天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