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際昌

莊際昌

莊際昌(1577—1629),初名夢岳,應試時改名際昌,字景說,號羹若,又號羹元。祖籍永春縣湖洋鎮,世居晉江。明萬曆五年(1577年)生於晉江青陽。浙江安察司僉事莊用賓曾孫。

基本介紹

  • 本名:莊際昌
  • 別稱:莊夢岳
  • 字號:字景說,號羹若,又號羹元
  • 所處時代:明朝
  • 民族族群:漢人
  • 出生地晉江青陽
  • 出生時間:1577年
  • 去世時間:1629年
  • 主要作品:《羹若文集》、《霞棲藏稿》
  • 主要成就萬曆四十七年中進士,會試、殿試皆第一
政治仕途,莊羹若祠,相關資料,後人評價,

政治仕途

萬曆四十三年,由永春縣學推薦參加鄉試,中舉人第九名;四十七年中進士,會試、殿試皆第一。天啟元年(1621年),莊際昌補授翰林院修撰,召入京編修國史。崇禎元年(1628年),莊際昌起用為右諭德,赴任中又晉升為左春坊庶子。

莊羹若祠

莊際昌去世後,邑人特在泉州城府學西側建造“莊羹若祠”,以為紀念,祠今尚在。

相關資料

莊際昌(1577—1629),字景說,號羹若,初名夢岳,應試時改際昌,學籍永春,鄉籍晉江青陽,其莊府狀元衙尚存。生於明萬曆六年(1578年),其先祖莊夏祖籍永春舉家遷泉州城,至際昌始回籍,參與永春童子試,為知縣陳龍所拔取。萬曆四十三年,由永春縣學推選參加鄉試,中舉人。萬曆四十七年中進士,會試、殿試皆第一。是整個明代惟一連中會元、狀元福建人。但因制策“醪”字偶誤為“膠”字,數目字誤寫,卷面稍有刮補,被人指摘,遂不受職而請假歸里。天啟元年(1621年),補授翰林院修撰,參加編修國史。天啟三年,任經筵展書,直起居注,編輯六曹章奏,《光宗實錄》編成後,賜白金和文綺,加俸一級。又奉派出使冊封趙藩王,藩王贈以珍寶,際昌辭謝說:王臣公開寵賂,國法如何維護?且貪污成風,我有何面見鄉民?!天啟五年,際昌任會試考官。考試之日,題目尚未發下,主考令人傳呼簾官。際昌堅持不可,認為內外防範,此乃防一潰,否則眾制盡潰。時宦官魏忠賢操縱朝政,主持考試的官員,多數是魏忠賢的私黨,際昌據理力爭,無所顧忌。後撰寫誥敕,兩次拒絕忠賢私請,忠賢懷恨在心。天啟六年,會修《三朝要典》,忠賢橫加干預,際昌說:是何故要以國典為刑書呢?!後被罷職。返籍歸鄉,為家鄉興利除弊。這一年冬天,海疆不寧,他約定鄉鄰,編隊守望,保衛鄉里;又捐資修築晉江溜石陡門,擴大規模三分之二,內蓄溪流,外捍海潮沖齧,42鄉田地得以澆灌。明崇禎元年(1628年),魏忠賢伏誅,際昌被起用為右諭德。赴任途中,又被提升為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讀。至京後,賜鏹楮珍膳,授記注。在職期間,秉筆記言,堅持正道。每日黎明入朝,夜二更方罷,勞累而不顧休息。際昌文思敏捷,為文立就,字勁遒,不喜摹帖。曾登武夷,歷山嶺,游桂林,所到之處,皆有吟詠題刻。平生喜引掖後進,文章有可取者,必加讚揚,使其成名。著有《羹若文集》、《霞棲藏稿》。崇禎二年病逝官邸。運靈靈柩回家鄉晉江,葬於青陽山左麓,贈詹事府詹事。生前自題說:羹元真息”並題小聯“昔年忙半仙,四大本歸虛”,其裔在府文廟西側營建莊羹若狀元祠(今尚存)。在晉江青陽宮下莊氏祠堂對面曾建有莊際昌狀元衙

後人評價

知書達理,為官清明,興建公益,引掖後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