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鱉

中華鱉

中華鱉,又名水魚、甲魚、團魚,是常見的養殖龜種。野生中華鱉在中國、日本、越南北部、韓國、俄羅斯東部都可見。水棲性,常棲息於沙泥底質的淡水水域。有上岸進行日光浴的習性。肉食性,以魚、蝦、軟體動物等為主食,多夜間覓食。野生中華鱉壽命在60歲以上

中華鱉沒有有效的亞種分化,卻存在著地理變異日本的鱉曾被稱為T.japonicus。舟山群島上的鱉種群也曾被稱為T.tuberculatus。常把這些種名作為中華鱉的同物異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中華鱉
  • 拉丁學名:Trionyx Sinensis
  • 別稱甲魚元魚王八團魚、腳魚、水魚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爬蟲綱
  • :龜鱉目
  • :鱉科
  • 亞科:鱉亞科
  • :中華鱉屬
  • :中華鱉 P. sinensis
  • 分布區域:亞洲
  • 英文名:Soft-shell Turtle
  • 保護級別:易危(VU),來自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生活習性,相關價值,生長繁殖,人工養殖,溫室養殖條件,環境條件,飼養管理,日常管理,水質管理,病害防治,無公害養殖,池塘養殖,鱉池建設,種苗選擇,日常管理,鰲病的防治,病害防治,腐皮病,癤瘡病,白斑病,科學研究,市場動態,清蒸甲魚,最新發現,營養價值,

形態特徵

中華鱉體長30厘米左右。
體軀扁平,呈橢圓形,背腹具甲;通體被柔軟的革質皮膚,無角質盾片。體色基本一致,無鮮明的淡色斑點。頭部粗大,前端略呈三角形。吻端延長呈管狀,具長的肉質吻突,約與眼徑相等。眼小,位於鼻孔的後方兩側。口無齒,脖頸細長,呈圓筒狀,伸縮自如,視覺敏銳。頸基兩側及背甲前緣均無明顯的瘰粒或大疣。背甲暗綠色或黃褐色,周邊為肥厚的結締組織,俗稱“裙邊”。腹甲灰白色或黃白色,平坦光滑,有7個胼胝體,分別在上腹板、內腹板、舌腹板與下腹板聯體及劍板上。尾部較短。四肢扁平,後肢比前肢發達。前後肢各有5趾,趾間有蹼。內側3趾有鋒利的爪。四肢均可縮入甲殼內。

分布範圍

中華鱉分布於中國、日本、越南北部、韓國、俄羅斯東部,也被引入泰國馬來西亞夏威夷等地。
中華鱉
中華鱉在中國廣泛分布,除西藏和青海外,其它各省均產,近年在新疆地區也發現有野生中華鱉,但相對於產量來說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等省產量較高。

生活習性

中華鱉生活於江河、湖沼、池塘水庫等水流平緩、魚蝦繁生的淡水水域,也常出沒於大山溪中。在安靜、清潔、陽光充足的水岸邊活動較頻繁,有時上岸但不能離水源太遠。能在陸地上爬行、攀登,也能在水中自由游泳。喜曬太陽或乘涼風。民間諺語形容鱉的活動是“春天發水走上灘,夏日炎炎柳蔭棲,秋天涼了入水底,冬季嚴寒鑽泥潭”。夏季有曬甲習慣,寒冷的冬季會冬眠,翌年開始甦醒尋食。
喜食魚蝦、昆蟲等,也食水草、穀類等植物性食物,並特別嗜食臭魚、爛蝦等腐食,耐飢餓,但貪食且殘忍,如食餌缺乏還會互相殘食。性怯懦怕聲響,白天潛伏水中或淤泥中,夜間出水覓食。

相關價值

中華鱉既有食用價值,也有藥用價值。根據陶弘景的《名醫別錄》記載,鱉性味甘,平,有滋陰補腎,清退虛熱的功效。但由於鱉的膽固醇含量極高,因此肝臟不好的人不宜食用。傳統認為鱉能補肝,其實是一種謬誤。

生長繁殖

中華鱉4~5月水中交配,待20天產卵,多次性產卵,至8月結束。通常首次產卵僅4~6枚,在繁殖季節一般可產卵3~4次,5歲以上雌鱉一年可產50~100枚。卵為球形,乳白色,卵徑15~20毫米,卵重為8~9克。其選好產卵點後,掘坑10厘米深,將卵蛋產於其中,然後用土覆蓋壓平偽裝,不留痕跡。經過40~70天地溫孵化,稚鱉破殼而出,1~3天臍帶脫落入水生活。
卵及稚鱉常受蚊、、蟲等的侵害。產卵點一般環境安靜、乾燥向陽、土質鬆軟,據研究觀察,其距離水面的高度可準確判斷當年的降雨量。壽命可達60齡以上。

人工養殖

由於中華鱉具有較大的食用及藥用價值,全國各地已廣泛開展人工養殖。進行人工繁殖和養殖,養殖方式主要有魚鱉混養、池塘單養、工廠化溫室養殖等。在人工飼養環境中,中華鱉喜食屠宰場的廢棄物、蠶蛹、昆蟲等動物性餌料,也能食瓜果、菜葉以及人工合成的硬質顆粒餌料。通過提供豐富的餌料,保持適宜的生長溫度使中華鱉不進入冬眠,以及科學和工廠化的飼養,中華鱉的繁殖率、孵化率都大大提高,幼體經過一年多的生長即可重達500克左右,使中華鱉這一自然資源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護與利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內外市場對中華鱉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加速中華鱉的人工繁殖和養殖已成了必然的趨熱。
養鱉場地一般選擇在近水源,水質清新無污染,水量充足,進、排水方便的地方。水源一般為河流、湖泊或水庫、池塘的地面水,最理想的水源是既有地面水,又有水質良好的工廠餘熱水或溫泉水,這樣能自由調節水溫。底土以保水性良好、滲透性較差的壤土或粘土為佳,底土上層鋪15~30厘米厚的淤泥和細沙的混合土,以利於中華鱉棲息和冬眠。但沙粒宜細不宜粗,否則易使中華鱉的皮膚受傷而染病。酸性土壤鹽鹼土不宜建養鱉池。鱉池應建造在光照良好、環境安靜、背風向陽的地方。此外,還要看交通是否方便,電源、能源和飼源供應是否充足等。
中華鱉的生長發育一般可分為稚鱉、幼鱉和成鱉三個階段,而這三個階段對養殖環境的要求也不相同。按其體重劃分,剛孵化出來的為稚鱉;11~50克的為幼鱉;51~200克的為種鱉;200克以上的為成鱉;750~1000克以上的為親鱉。由於中華鱉的生長速度不同,又有同類相殘的習性,因此宜將不同生長階段、不同規格的中華鱉分池飼養,需分別建造親鱉地、稚鱉池、幼鱉池、種鱉池、成鱉池。一個完整的養鱉場,除要有上述5種鱉池外,還要有產蛋房、蓄水池、病鱉隔離池;倉庫、加工間、泵房、配電房等。露天池鱉養殖場的親鱉池、稚鱉池、幼鱉池、種鱉池、成鱉池的面積配套規格比例應為4:1:2:4:5。
稚鱉對飼料的要求較高,要求飼料精、細、軟、鮮、嫩,營養全面,適口性好。通常在稚鱉出殼一個月內以投餵紅蟲、小糠蝦、絲蚯蚓搖蚊幼蟲等,也可投餵雞、鴨蛋黃、動物肝臟等,以後逐步改投蠅蛆、蚯蚓、小蝦,以及切碎的魚糜、動物內臟、大魚蝦、河蚌、螺等。幼鱉的飼料投餵要求雖不如稚鱉嚴格,但因攝食能力較強,需要量比較大,除了投餵高蛋白質的動物性飼料外,還應在飼科中混以等量的新鮮魚或豬脾、髒糜,並適當加些菜葉漿汁;將飼料攪拌成具有粘性、彈性和伸展性的團塊飼料。對幼鱉一天投餵2~3次,通常上午8~9時投餵1次,下午2~3時投最1次,日投餵量約占鱉體重的5%~10%,飼料投在固定的飼料台上。同時要控制水溫、水質、水位,防止病害及防逃設施的檢修,並做好飼養情況的記錄。
成鱉的飼養過程一般從放養100克左右的種鱉起,到養到500克以上出售為止。此過程主要在室外完成,有條件的可開展工廠化養鱉。放養密度因鱉的規格不同而不同。要注意的是應根據鱉的大小分檔、分級飼養,避免相互撕咬,影響生長;在溫室移入露天池塘時,兩者的水溫差調節到上下不超過3℃,否則易使中華鱉患病。中華鱉的體重為100克的,每平方米放養3~5隻;體重約200克的,每平方米放養2~3隻。成鱉的飼料投餵方法、數量、次數及種類與幼鱉基本相同,在飼養過程中使用配合飼料比使用各種單項飼料效果更好。在生長適溫期內。可採用以下配方:魚粉(或蠶蛹粉、血粉等)30%、豆渣30%、麥芽3%、麥粉30%、土粉3%,另加植物油、骨粉、蚯蚓粉各1%,維生素0.1%。

溫室養殖條件

環境條件

養殖基地要符合GB/T18407.4的規定。且周圍安靜,水源充足,附近無污染源。養殖用水要符合NY5051的規定。
溫室及養殖池的設計與建造 溫室建造應符合有關建築管理規定,具備良好的保溫性能,並配備相應的加溫、增氧、進排水等設備。一般1萬平方米配套0.5噸鍋爐3台,2.2千瓦增氧機10台,顆粒飼料機2台,加溫池150立方米,管理輔助用房200平方米等設施。
養殖池建造應符合中華鱉生活習性的要求。鱉池大小統一,面積每個在15~20平方米,池高0.6米,池壁頂端向內伸檐8~10厘米,以防鱉逃跑。飼料台用長3米,寬0.5米的木板或水泥預製板搭設,淹沒在水下15厘米。池中設定網袋用以中華鱉隱蔽之用。網袋由無結網片疊3~4層而成,呈方形,邊長40厘米,網袋對角垂掛,行距20厘米,窩距15厘米,網袋離池底10~15厘米,露出水面5~10厘米。
鱉卵的選擇與孵化 鱉卵選擇重量3~5克,白色亮區(動物極)占卵表面的1/3~1/2,輪廓清晰,植物極淡黃色或淡紅色,卵面光澤,無雜斑的受精卵。
將放置有鱉卵的孵化箱,整齊疊放到孵化房中,通過紅外燈加溫,使孵化房溫度控制在30℃~31℃,空氣濕度控制在85%,沙的濕度控制在8~12%。鱉卵經過40天~45天可孵化出殼。
孵化過程要做好補水、通風、上下換箱和敵害防除工作。
稚鱉放養 放養前沖洗淨鱉池,用生石灰150~200毫克/升或漂白粉10毫克/升潑灑消毒。
選擇無傷病,無殘次,有活力的稚鱉,同一稚鱉池的鱉規格應整齊,規格大於3g。放養前的稚鱉用高錳酸鉀20毫克/升浸浴20分鐘。消毒後的稚鱉即可放於用稚鱉開口飼料化成的2%漿水中開食,時間約為1小時。放養時將裝有消毒鱉的箱或筐輕輕放人水中,讓鱉自行爬出,游入水中。每平方米水面放養35~40隻。

飼養管理

飼料應符合NY5072和SC/T1047規定的稚鱉配合飼料。飼料添加劑應符合國務院[1999]266號令《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的規定。
禁止添加激素和人工合成色素。日投飼量為鱉體重的5%~8%。飼料在投飼前用顆粒機製成軟顆粒,定時定量把飼料投放在飼料台上,日投3次,每8小時一次。

日常管理

在投飼後半小時進行巡池檢查,掌握鱉吃食情況,以此調整投飼量;檢查防逃設施;觀察鱉的活動情況,如發現異常,應及時處理;勤除敵害、污物;及時清除殘餘飼料,清掃飼料台;查看水色,量水溫,聞有無異味,做好養殖日誌。

水質管理

根據水色情況及時換水,一般每個月換水1次,每次換1/3。池水要控制在微鹼性,水體透明度以25厘米~35厘米為宜,水色呈黃綠色或茶褐色。換水後每池均勻潑灑複合微生物製劑,以調節水質。

病害防治

溫室養殖由於集約化程度高,養殖密度大,因此很容易滋生病菌,引起疾病發生,因此對一定的嚴格做好病害防治工作。但在防治過程中,嚴格按照《NY5071-2002無公害食品漁用藥物使用準則》和《NY5070-2002無公害食品水產品中漁藥殘留限量》執行。要堅持“全面預防,積極治療”的方針,強調“防重於治,防治結合”的原則,提倡生態綜合防治和使用生物製劑、儘量使用中草藥對病蟲害進行防治。
套用健康養殖技術,適當控制養殖密度,在飼料中加酶益生菌、複合維生素等來促進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改善養殖水體生態環境。如果發現鱉生長情況不正常時,用0.3~0.5ppm聚維酮碘進行全池潑灑,或用1ppm戊二醛進行全池潑灑。
漁藥的使用必須嚴格按照國務院、農業部有關規定,禁止使用未經取得生產許可證、批准文號、產品執行標準的漁藥;嚴禁使用違禁藥品。漁藥使用後,要嚴格執行休藥期規定。
捕撈 每批投放的中華鱉分兩次捕撈。在35%的中華鱉達到0.35公斤規格的時候,進行第一次捕撈,將0.35公斤以上規格的中華鱉捕撈上市。第一次捕撈兩個月後進行第二次捕撈,將池中剩餘中華鱉全部捕捉上市。

無公害養殖

無公害養殖不僅僅是技術上的無公害,而且要在養殖管理中貫徹無公害規範化的管理理念,建立起以苗種、飼料、漁藥等投入品管理為關鍵點的質量控制體系和以“三項記錄”等規範化養殖記錄為核心的質量管理體系,這樣才能確保無公害養殖技術真正得到套用與實施。

池塘養殖

中華鱉生態養殖所生產的商品鱉體勻、色亮,品質明顯優於溫 室養殖的產品,市場售價連續多年穩定在60元/千克以上,廣大養 殖戶都取得了比較好的經濟效益。現將其關鍵養殖技術介紹如下。

鱉池建設

鱉有“三喜三怕”的特點,即喜靜怕驚、喜陽怕風、喜潔怕髒,並且其膽小貪食,相互間好鬥以及具有較強的攀爬本領。鱉池選址必須選擇環境安靜、避風向陽、水源水質清新、土質良好的地方。
鱉池要封閉防逃防偷,進出水口特別要注意防逃,池與池之間水體不能互串,進出水要嚴格分開。生態養殖以土池為好,根據投資規模和地方大小儘量建好四類池,即親鱉池、成鱉池、幼鱉池和稚鱉池。無論哪種鱉池,都必須保證鱉有足夠的曬背場和投餌場。

種苗選擇

中華鱉池塘生態養殖一般是以自繁自育的種苗為主,如需要外購種奮,必須選擇和體質健壯、外表無傷、大小基本一致且無病史的種苗,這樣可減少運輸途中的機械損傷和病源的傳播擴散。
外購種苗還必須注意兩點。一是越冬前購進的稚鱉不能小於5克/只,從外引進稚鱉最好是當年的頭批苗或第二批苗,這類鱉苗在越冬前還有1- 2個月的攝食生長時間,越冬前其個體一般都可達到10克以上,能夠保證越冬成活率達95%以上。如果引進的稚鱉個體不足5克且很快就進入越冬期,則稚鱉越冬成活率較低,很難保證越冬成活。二是外購幼鱉養成商品鱉,最好不引進溫室養成的幼鱉,儘量選購池塘自然養殖且無病無傷的幼鱉。如果一定要選購溫室養成的幼鱉則必須注意時間,且池塘水溫穩定在25℃以上,一般要求在6月中旬以後才能購進,否則由於溫室幼鱉轉入池塘過早,環境變化過大,會導致多種鱉病的發生。另外幼鱉運輸必須每隻用布袋包裝後才能簍裝或袋裝運輸。

日常管理

①飼料選擇 以南縣為代表的洞庭湖區池塘生態養鱉的飼料種類大體分三類:一是鮮魚以白縫為主;二是小魚和淡水小龍蝦;三是商品飼料。根據筆者多年調查,池塘生態養鱉的飼料應以商品飼料為主,輔之一定量的鮮活飼料。其主要做法是稚鱉和幼鱉階段全部用無公害的高質量商品飼料,成鱉養殖階段商品飼料和鮮活飼料各一半,這樣既能保證鱉的生長速度,又能保證鱉有較好的品質。如果全部採用鮮活飼料和小魚乾,一是鱉生長速度慢;二是比用商品飼料成本高出近一倍;三是鱉病多且不好控制。
商品飼料用國產名牌飼料,明顯優於其他普通飼料,在同等條 件下,其生長速度快1000-30%,飼料成本出能節約10%以上。如當年頭批繁殖的稚鱉經過三年養殖,其最大個體能達到2.9千克,平均個體能達1.3~1.4千克,每千克鱉飼料成本僅17元左右。而用其他飼料,平均個體不足1千克,飼料成本則超過20元/千克。
另外,鮮活飼料需根據原料來源及價格靈活選用,儘量避免用 小乾魚,無論那種鮮活飼料都必須經粉碎後拌商品料一起投餵。
②飼料的投餵 a.合理設定投料台。要根據池塘大小和鱉的多少合理設定投料台,每畝水面不少於3個。飼料台選用50厘米X 150厘米的石棉瓦為主。b.投料數量和次數。飼料的投餵既要“四定”,即定時、定位、定質、定量;又要“三看”,即看天氣、看水溫、看吃食情況來靈活掌握。總體原則是每天投餵兩次,即早、晚各一次,每次在1.5小時內吃完為準。其中,早上一次占全天40%左右。
③水質調控 一是高溫季節儘量多加注新水,並加入漢寶改水素,堅持量少次多的原則。二是鱉池都要放養水葫蘆,占水面1/3~1/2的面積。三是每天巡塘2~3次,觀察鱉的活動、吃食情況和水質情況。

鰲病的防治

鰲病可防可冶,鱉的生態養殖重在預防。一是控制放養密度,
設計成鰲畝產在300千克左右。二是選擇適當的飼料品種。如果用 冰鮮血、小乾魚和小龍蝦,必須添加甲魚多維。三是調控好水質,長期保證鱉池水體清爽。具體預防措施為:①注重清塘消毒,鱉苗(種,卜塘前要用漂白粉和硫酸銅清塘,每畝水面用漂白粉5千克加硫酸銅2千克,化水全池潑灑。②鱉轉池或外購種苗下池前必須用“苗種浸泡劑”浸泡後下池。③鱉病預防除搞好水質調控外,還必須做好藥物預防工作,一是在每年4月底至5月上旬,全池潑灑一次殺纖毛蟲類藥物,如纖蟲清、甲殼淨等。二是每隔20天左右用生石灰、漂白粉、殺菌綠、強絡碘或含氯消毒劑全池潑灑,上述藥物要交叉使用,不能長期使用一種藥。
在洞庭湖區流行的鱉病主要有白點病、腐皮、穿孔病、出血病、自底板病以及營養物質不良引起的綜合症,下面介紹幾種鱉腳的治療方法。
白點病主要危害稚鱉,全身有小白點,危害較大,治療措施主 多川“自點淨+魚康樂1號+ Vc”拌飼料投喂,同時用殺菌綠強絡碘等高效殺菌劑全池連續潑灑3天以上。
腐皮、穿孔病的首選治療藥物是殺菌綠,全池潑灑2次以上,並同時內服魚康樂1號和高穩易還原Vc,連續4~5天。
出血病治療時外用殺菌綠、強絡碘等高效消毒劑全池潑灑,連用2天內服漢寶出血停和漢寶甲魚多維連續5天。
白底板病是目前死亡率最高的鱉病之二,該病主要抓好發病初期治療.如果進人發病中晚期則很難根治。外用殺菌綠或強絡碘等 高效殺菌劑全池撥灑,連續3天;內服“白底淨+魚康樂1號”、漢寶甲魚多維和肝泰,連用7天以上,有較好的療效。為防止復發,在十天后再用一個療程藥物預防。
營養物質不良引起鱉體浮腫或背腹甲突出明顯,進食能力差, 棋忱能力減弱,特別是越冬後引起的爬坡死亡,一般以吃小乾魚、冰鮮魚或腐敗變質飼料為主的鱉池常有發生。其防治措施:一是要選用高質量的商品飼料,二是鮮魚不能冰凍,三是長期在鮮活飼料中添加漢寶甲魚多維。

病害防治

腐皮病

1、症狀與病原
腐皮病的發生是由於鱉的相互搏鬥撕咬受傷後細菌感染所致。外部症狀主要表現為鱉的四肢、頸部、尾部及甲殼邊緣部的皮膚糜爛, 皮膚組織變白或變黃, 不久壞死, 產生潰瘍甚至骨骼外露, 爪脫落。此病常年發生,於春季流行, 有時與癤瘡病並發, 危害嚴重。在高密度囤養池, 併發症死亡率可高達20%。腐皮病的病原菌以產氣單胞菌為主。
2、防治方法
預防
  1. 經常保持池水清潔, 合理安排放養密度, 按規格大小分級飼養, 以防鱉相互撕咬, 這是防止該病發生的主要措施之一。
  2. 每周用含氯消毒劑全池潑灑, 保持水中有效氯濃度為017mg?kg。
  3. 對於已出現症狀的鱉, 應按其大小分別暫養於隔離池中進行治療;先用含氯消毒劑或高錳酸鉀全池潑灑, 第2 d 用土黴素20~40 mg·L 浸浴48 h。
  4. 放養前用3%食鹽加100mg/L 呋喃唑酮浸浴3~5 min, 既起到預防作用, 又可進行早期治療。
治療
在飼料中按0.11%~0.13%的比例添加磺胺類或喹諾酮類藥物, 口服5 d, 對於並發疥瘡病的用土黴素或四環素40mg·L 藥浴48 h 有顯著療效。

癤瘡病

1、症狀和病原
病鱉的頸部、裙邊、四肢基部出現芝麻至黃豆大的由變性組織形成的黃白色滲出物, 邊緣圓形, 向外凸出,似粉刺, 用手擠壓有一黃色顆粒或膿汁狀內容物, 留下一洞穴, 隨病情發展, 癤瘡四周炎症擴展、潰爛, 有的露出頸部肌肉和四肢骨, 腳爪脫落。但一般未到這種程度,病鱉已死亡。感染此病後, 鱉食慾減退, 體質消瘦, 活力減弱, 衰竭而死。病鱉皮下、口腔、喉頭氣管內充滿黃色粘液, 肺和肝臟顏色發黑, 腸道充血。病原菌為產氣單胞菌點狀亞種。
2、防治方法
預防
點狀亞種產氣單胞菌為條件致病菌, 常存在於鱉的皮膚、腸道和水體中, 與鱉時刻接觸。當環境條件良好時, 鱉僅為帶菌者, 當條件惡化或鱉抵抗力降低時, 病原體大量繁殖, 則導致該病流行爆發。因此, 嚴格控制飼養密度, 及時分養, 保持餌料新鮮, 防止水體惡化, 能有效地預防此病。
治療
  1. 每公斤飼料中添加磺胺類或喹諾酮類藥物1~3 g, 連續服用5 d, 患病嚴重的停藥2 d 後再服一個療程。
  2. 用土黴素或四環素40mg·L 浸浴48 h, 但此法容易使細菌產生耐藥性。
  3. 用高錳酸鉀或重鉻酸鉀8~12mg·L 浸浴8 h, 然後用中藥大黃10mg·L+ 五倍子8~14mg·L 藥浴2 d, 重複一個療程, 療效顯著。
  4. 呋喃西林10~15mg·L 浸浴1 d。

白斑病

1、症狀和病原
病鱉的四肢、裙邊出現白色斑點並逐漸擴大成一塊邊緣不規則的白色斑塊, 表皮壞死, 部分崩解, 稚鱉患病後死亡率很高, 高達60%。白斑病一年四季流行, 以3~6 月最多, 飼養10~60 d 的稚鱉發病率最高。水溫低於25℃, 溫差變化太大, 水質太清是誘發此病的主要原因該病初期不易發現, 診斷方法為將稚鱉浸入水中, 用強光照著仔細觀察, 發現裙邊、頸部和四肢有雲霧狀的斑點即可確診。該病病原菌為毛黴菌科的毛黴菌。
2、防治方法
預防
  1. 毛黴菌主要侵害出殼不久體表皮膚較柔嫩且抵抗力較低的鱉苗。由於毛黴菌在有機質濃度較低、透明度高的水體中容易繁殖, 其最適生長水溫為20℃, 故應保持較肥綠的水質, 使黴菌的生長受其它細菌的生存競爭而被抑制。
  2. 不宜濫用抗生素, 因潑灑抗生素類藥物反而會抑制其它細菌的生長而促進該病的發展。
  3. 在鱉的捕撈、運輸和放養過程中, 操作應儘量小心, 避免鱉體受傷。
  4. 用生石灰徹底清塘, 太陽光爆曬,空置一段時間, 可減少此病的發生。
治療
  1. 用0.104%食鹽加0.104%的小蘇打浸浴48 h, 連用兩個療程。
  2. 用孔雀石綠017~1mg·L 浸浴24 h, 因孔雀石綠毒性較大, 建議同時停食。病情嚴重者, 隔天重複1 次。異氰尿酸,隔天1 次, 連潑3 次。
    投餵諾氟沙星, 每100 kg 鱉每天餵8~12 g, 分上下午兩餐, 連服6 d。同時適當降低投餌率。
  3. 飼料分成兩餐投餵, 高溫期上午6 時投餵, 2~3h 內要清理余料, 下午5 時投餵, 以4 h 吃完為準。
  4. 投餵餌料後3 h 內, 要保持場內完全安靜, 杜絕人畜等進內, 以免干擾鱉的攝食。
  5. 每公斤飼料添加土黴素或強力黴素3~5 g, 連服5 d。

科學研究

中華鱉是古老的、次生性水生爬行動物,在動物界占有獨特的地位,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在生物學理論研究方面,研究較多地集中在形態、區系分類、生態和繁殖、發育等方面,其它學科的研究還很少。
在形態學研究中,超顯微結構及其與生理、生態學的結合有助於揭示許多生命現象的機理。生態學在個體、種群生態方面的深入研究是生產實踐急需的,特別是有關冬眠、種群行為的研究,具有明顯的理論和實踐意義。生態因子和內分泌對繁殖的影響和調節也是重要的研究課題。
隨著中華鱉養殖業向著產業化的方向發展,生物化學和營養學及其相關學科在開發中華鱉深加工產品方面將大有作為。遺傳育種、飼料問題和疾病防治仍然是中華鱉養殖業的主要研究方向。

市場動態

中華鱉的肉味鮮美,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具有一定的食用、藥用價值,市場需求和銷售量比較大。但是,由於中華鱉的繁殖速度和生長速度較快,養殖中華鱉的數量比需要量大,市場價格出現下滑,部分養殖戶的養殖效益低下,甚至出現了虧損。

清蒸甲魚

  1. 將甲魚剖淨,用滾水燙過,取下殼,剁成2.5厘米見方的塊,洗淨,濾乾水分,放料酒、鹽醃漬10分鐘,濾去鹽水,取蒸盅,先放入蓋殼,再放甲,
  2. 將熟火腿切成2.5厘米長、1.6厘米寬的薄片。香菇洗淨去蒂切小片,蒜頭去皮,肥膘肉切成3條,白鬍椒拍碎,蔥打結,加姜、鹽放入蒸盅內,下料酒、香油。
  3. 將放好料的蒸盅蒸爛,取出蔥、姜、肥肉,將甲魚倒入碗內,用筷子將頭、尾、四腳擺好,蓋上甲魚殼,讓部分頭、尾、腳露出一小部分在湯上,淋上雞油即可。

最新發現

新加坡科學家最新一項研究發現中華鱉能夠通過嘴部排出尿液,研究人員發現這是自然界唯一一種通過嘴部排泄尿液的動物。科學家相信這種獨特習性可以幫助動物適應生存於濕地和沼澤,這裡的水質含有輕淡鹽分。早在19世紀科學家就發現中華鱉嘴部內側覆蓋著纖細的指狀突起,後續的研究顯示這可以增大嘴部表面積,便於氧氣和二氧化碳進行交換,從而使中華鱉能夠更好地在水下呼吸。袁鄺義教授在水池中飼養中華鱉6天時間。每一隻中華鱉都有一個管狀結構附加在它的泄殖腔上,當管狀結構處於打開狀態時經常排泄尿液和糞便。他們發現僅有6%的尿液是通過泄殖腔排出,剩下的尿液神秘地排在水池之中。限制在陸地上活動,當在它們面前放一桶水,它們只將頭部插入水中20~100分鐘。通過近距離觀察,袁鄺義教授發現中華鱉嘴部吸入一些水,之後又從嘴部噴射一些液體,檢測顯示水桶中尿液濃度增大。袁鄺義和史芬晨發現中華鱉嘴部內側中的蛋白質可幫助尿液運輸,他們設法隔離了這些蛋白質,發現尿液僅存在於嘴部,並不存在於腎臟。發現中華鱉通過嘴部排出尿液的特徵是獨一無二的。袁鄺義認為嘴部泌尿可幫助中華鱉適應於淡鹽水域,通過腎臟和泄殖腔排出尿液需要飲用大量的水來沖洗。這意味著飲用大量的鹽分很難在身體內消化,在飲用淡鹽水的情況下,中華鱉能夠通過嘴部排出尿液。

營養價值

中華鱉是我國傳統食療滋補佳品。中華鱉營養、風味及功能特性等三方面的研究指出,中華鱉風味獨特、營養豐富,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原料,其組織富含多糖、膠原蛋白、牛磺酸、維生素B-17等功能因子。此外中華鱉在預防及治療心腦血管疾病、抗腫瘤、增強免疫與延緩衰老等方面具有一定功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