鱉卵(鱉卵)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為鱉科動物中華鱉的卵,5-8月產卵期在河、湖及池塘岸邊收集,鮮用或冷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 鱉卵
  • 採收日期:5-8月產卵期
  • 分布地區:廣泛分布於全國各地,除新疆等
  • 產地環境:河、湖及池塘岸邊
基本資料,形態及種類,中華鱉,山瑞鱉,鱉卵的孵化,如何收集,怎樣孵化鰲卵,

基本資料

【草藥名】: 鱉卵
鱉卵
【內容介紹】:鱉卵 (《本草蒙筌》)
【來源】為鱉科動物中華鱉的卵。
【採收和儲藏】5-8月產卵期在河、湖及池塘岸邊收集,鮮用或冷藏。
【資源分布】1.除新疆、寧夏、青海、西藏等地未見報導外,廣泛分布於全國各地。 2.分布於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形態及種類

中華鱉

體呈橢圓形或近卵圓形,成體全長約30-40cm。頭尖,吻長,形成吻突呈短管狀;鼻孔位於吻突前端,上下頜緣覆有角質硬鞘,無齒,眼小;瞳孔圓表,鼓膜不明顯,頸部可長達70mm以上,頸基部無顆粒狀疣,頭、可完全縮入甲內。背腹甲均無角質板而被有革質軟皮,邊緣具柔軟的較厚的結締組織,谷稱裙邊。背麵皮膚有突起小疣,成縱行棱起,背部中央稍凸起,椎板8對,肋板8對,無臀板,邊緣無緣板相連。背部骨片沒有完全骨質化,肋骨與肋板癒合,其末端突出於肋板外側。四肢較扁平,前肢5指;內側三指有外露的;外側二指的爪全被皮膚包裹而不外露,後肢趾爪生長情況亦同,指、趾間具蹼而發達。雄性體較扁而尾較長,末端露出於裙邊;雌性尾粗短,不露出裙邊。泄殖肛孔縱裂。頭頸部上面橄欖綠色,下面黃色,下頜至喉部有黃色斑紋,兩眼前後有黑紋,眼後頭頂部有10餘個黑點。體背橄欖綠色或黑棕色,具黑斑,腹部肉黃色,兩側裙邊處有綠色大斑紋,近尾部有兩團豌豆大的綠色斑紋。前肢上面橄欖綠色;下面淡黃色,後肢上面色較淺。尾部正中為橄欖綠色,余皆為淡黃色。
鱉卵

山瑞鱉

體近圓形,當體重9kg時,長、寬達36cm×21cm,體重大者可達20kg。體背隆起,皮膚粗糙,體背、邊緣、頸基部、四肢及尾部均有大小不等的肉質喜釘狀突起;體後部的鼓釘更大而密。邊緣內質裙邊甚為肥厚。四肢粗壯,側扁。尾短,略呈扁圓錐形,基部寬,末端尖。體灰黑色、墨綠色、紫黑色或黑青蓮色。頭、四肢烏黑色或墨綠色。腹面烏黑色帶紫,具深色斑塊。
【性味】《醫林纂要》:鹹,寒。
山瑞鱉山瑞鱉
【功用主治】①《本草蒙筌》:鹽淹煮吞,補陰虛亦驗。
②《綱目》:鹽藏煨食,止小兒下痢。
③《醫林纂要》:治久瀉久痢。

鱉卵的孵化

如何收集

在產卵季節,每天清晨要仔細檢查產卵場,發現產卵的洞穴即做好標記。剛產出的卵光澤明亮,呈淡橘紅色至米黃色,此時胚胎尚未固定,不宜搬動。卵產出後8至30小時後,其胚胎已固定,動物極(白色)一端和植物極(黃色)一端分界明顯,動物極的一端出現圓形的小白點,此時方可收卵,先仔細撥開沙土,輕輕取出卵粒,防止震盪,同時進行受精鑑別。
凡動物極明亮清晰、邊緣整齊的是受精卵,可集中放在鋪有潮沙的木製採集盤內,動物極必須向上。凡色澤灰暗、無白色圓形亮區,或亮區不清晰且不繼續擴大者,可剔除掉。鰲卵收集以後,要把地面整平,清除痕跡,既有利鱉的產卵,又可避免產卵跡象混亂。

怎樣孵化鰲卵

鱉卵的孵化有自然孵化和人工孵化兩種方式。自然孵化由於受自然環境條件的影響及生物敵害的侵襲,孵化率和成活率都很低。人工孵化時由於孵化率高,孵化期短,大大提高了養鰲生產的效益。鱉卵孵化的最佳溫度是30℃,43至47天破殼,孵化率可達93%。在35至37℃時,雖然出殼提前(43至44天),但孵化率下降(65.5%至80%)。40℃時則全部死亡。在自然條件下,孵化時間延長到80天以上,孵化率僅40%左右。
相對濕度應控制在75%至85%。孵化期要嚴防卵遭水淹,如果表層沙土過乾,也要適當灑水,但忌灑得過多。鱉的胚胎在發育過程中,尤其是後期,對變化十分敏感,氣體交換更加頻繁,很容易在晚期造成死亡。因此,在鱉卵發育後,應十分注意控制好溫度、濕度和沙土中含水量。當鰲的受精卵胚胎髮育完全時,稚鱉即從卵內破殼而出。剛出殼的稚鰲有趨水性,它能自動鑽出泥沙。
為了促使稚鰲出殼整齊和提高孵化率,可根據預測的出殼時間,進行人工誘導出殼。方法是將卵浸人20至30℃的清水中,僅幾分鐘,稚鱉便會成批破殼而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