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性壞死性表皮鬆解型藥疹

概述,病因,症狀及鑑別診斷,常規檢查,治療,預防,

概述

別名:中毒性壞死性表皮鬆解型藥疹。用於預防診斷治療的藥物,無論通過任何途徑進入機體後,引起的皮膚和(或)黏膜損害的不良反應,謂之藥疹。為皮膚科急診中常見的病種。中毒性表皮壞死型藥疹是一類伴有多系統損害的重症皮膚病.受損面積大,死亡率高等特點的藥疹。

病因

大多數藥物都具有引起藥疹的可能性,其中包括中草藥物,但以抗原性較強者引起的最多。多為磺胺類,水楊酸鹽,保泰松、氨基比林等解熱鎮痛藥,酚酞,青黴素四環素,巴比妥,苯妥英鈉等。此外,對患有先天過敏性疾病的機體及重要器官患有疾病的患者,發生藥疹的危險性比較大。

症狀及鑑別診斷

中毒性壞死性表皮鬆解型藥疹(TEN) 為最重型藥疹,一般均在急診中先見到。
1.引發藥物:磺胺類,水楊酸鹽,保泰松、氨基比林等解熱鎮痛藥,酚酞,青黴素,四環素,巴比妥,苯妥英鈉等。
2.臨床表現:起病急,伴有高熱、煩躁嗜睡抽搐昏迷等明顯全身中毒症狀。皮膚表現為表皮全層壞死及表皮下大皰形成。開始時為大片鮮紅斑片,繼而紫褐色,1~2天內斑上出現大皰並擴展,副合成幾十厘米大小,呈現出多數平行性條狀皺紋。大皰極易擦破而出現大片糜爛,類似Ⅱ度燙傷。Nilolsky征(十),同時,、上呼吸道、陰部、食管處黏膜,可廣泛受累。黏膜脫落後出現大片糜爛面。疼痛極著。體溫常持續在40℃上下,歷2~3周不退。心、腎、肝、腦亦常受累。預後嚴重,病死率25%~50%。多因繼發感染、肝腎功能障礙、水電解質紊亂而死亡。
3.鑑別診斷:需與中毒性休克綜合徵相鑑別。

常規檢查

1.血常規。
2.尿常規。
3.生化全項。

治療

(一)病因治療:儘可能明確病因,立即停用致敏或可疑致敏性藥物,並終身禁用。鼓勵病人多飲水或輸液以加速藥物自體內的排出。
(二)對症及支持療法:對重型藥疹的治療原則為及時搶救,儘早收入院治療。
1.抗休克與供氧:對伴發過敏性休克者要分秒必爭,立即皮下或肌內注射1:1000腎上腺素0.3~0.5ml。呼吸困難者予以吸氧,喉頭水腫已堵塞呼吸道時,可考慮氣管切開。
2.激素:對Steveus-Johson綜合徵、TEN、重症剝脫性皮炎型藥疹者,及早使用大劑量糖皮質激素為挽救生命的關鍵措施。用量應足以控制臨床症狀為準。症狀控制後應儘快減量至停藥。
3.抗組胺藥:選H1受體拮抗劑,如苯海拉明每次50mg,每日3次或20mg肌注,每日3次等,對皮肢瘙癢與水腫的緩解有一定效果。
4.維持水電解質平衡:注意膠體或蛋白質的輸入量,必要時輸血或血漿。
5.預防及治療感染。
6.黏膜損害的處理:可用3%硼酸水清洗結膜,皮質類固醇眼藥滴眼每3h一次。
7.皮膚損害的局部治療:選用無刺激、具保護性並有一定收斂作用的藥物,根據損害的特點進行治療。

預防

藥疹為醫源性疾病,因此,必須注意:
1.用藥前應詢問病人有何種過敏史,避免使用已知過敏或結構相似的藥物。
2.用藥應有的放矢,儘量選用致敏性較低的藥物。治療中應注意藥疹的早期症狀,如突然出現瘙癢、紅斑、發熱等反應,應立即停止可疑藥物,密切觀察並爭取確定致敏藥物。
3.套用青黴素、血清、普魯卡因等藥物時應按規定方法作皮膚試驗,陽性者不可用該藥治療。作皮試前,應備有急救藥物,以應急需。國家規定皮試液濃度為青黴素500u/ml,鏈黴素5mg/m1,普魯卡因0.25%,破傷風抗毒素1:10,用量均為0.1m1。
4.已確診為藥疹者,應將致敏藥物記入病歷並囑病人牢記,每次看病時應告訴醫生勿用該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