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譯名

中文譯名

中文譯名,可以分為官方譯名和民間譯名。中文譯名往往只會用於中文地區之中,而不涉及原本的地區,所以除非有公布統一的譯名,否則各箇中文地區則會分別翻譯,造成一個名稱有多個譯名的情況出現,而且各地的譯名在其他地方往往不能互通。就中文地區而言,中國大陸(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台灣、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等有專門的官方機構和官方標準,而香港則主要靠媒體(如香港電台TVB、ATV或其他報刊)使用的粵語廣州音音譯或約定俗成的叫法。

2016年6月,外語中文譯寫規範部際聯席會議專家委員會正式發布了第四批24組推薦使用外語詞中文譯名,如PM10被翻譯為可吸收顆粒物,IMF譯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文譯名
  • 外文名:Chinese translation
  • 基本概況:影響澳門海外的華人社區
  • 官方譯名:某個地區的標準譯名
  • 官方名稱:著作權公司制定而使之全世界通用
基本概況,民國時期,譯名標準,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一些特別準則,外地流行文化,注釋,

基本概況

香港的譯名往往影響澳門及海外的華人社區。
官方譯名指某個地區的標準譯名,通常由政府相關命名部門制定,以便為將非官方語言的名稱(包括人名、地名、事物等名稱)翻譯成統一的標準稱謂,而出版物則受到著作權人的承認。此名稱只適用於被管轄範圍內,而其他地區往往不能通用。
官方名稱則是由著作權公司制定而使之全世界通用,進而統一各地雜亂的譯名,但有時則因地而異,例如英特爾的處理器“奔驣”。 民間譯名多是指原本官方沒有相應的中文名稱,而中文地區的相關機構也沒有相應譯名,由民間人士自行公布的名稱。對於民間譯名而言,多不跟從地區(中港台)劃分,而多從漢語方言劃分,如中國大陸使用國語讀音,香港使用粵語讀音。
特殊名稱,對於一些特殊領域(如天主教佛教等)的名字,有一套特殊的標準。另外,有外國官方機構為方便世界華文傳媒採訪,亦會為當地官員編寫一份官方譯名列表。有時國外有華裔血統的名人也有因為傳媒誤譯而發表聲明訂正,例如高棉首相洪森曾在2003年向傳媒發新聞稿指出,他姓名的漢字寫法應該是“雲升”。

民國時期

民國時期,譯名準則未確立。同一個地名,往往造出多箇中文譯名,造成混亂。社會上引起了統一地名翻譯的討論。當時提出的原則有:
依地名原來語言發音翻譯。 保留已被廣用的舊譯名。 地名專名音譯,通名意譯。 同一音用同一字譯。 音譯字以國音為標準,不用方音。 用字應該普通。
當時的翻譯例子有「福爾摩斯」(由於林紓是福建人,故採用了福建方言翻譯)、「馬爾克斯/恩格爾斯」(過份翻譯)。

譯名標準

中國大陸

外國不同語言的拼寫與發音的對應規律,一般人不可能全都了解,若不加以規範,則必定出現誤譯。於是中國大陸組織專家學者,為世界50多種語言制定漢字譯音表,每種語言可能出現的音節,都指定音譯漢字。譯名以音似為主,形似為輔。(例如發音有清音濁化,仍照清音翻譯。)人名翻譯,有部份音節按男女分用不同漢字。地名通名需要意譯,所以編訂世界不同語言地名通名的中文名稱。
中國大陸對於外國地名,可以參照1998年中國地名委員會編《外國地名譯名手冊》。並可參照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4年編輯出版的《世界地名錄》和知識出版社1988年編輯出版的《世界地名譯名手冊》。無現成譯名可循的地名,根據地名委員會的《外國地名漢字譯寫通則》音譯。外國民族名可參考《中國大百科全書·民族》和商務印書館的《世界民族譯名手冊》。外國人名,優先參照新華通訊社譯名室編輯、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3年出版的《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以及《中國大百科全書》各卷所附的“外國人名譯名對照表”。其次可參照新華社編輯、商務印書館出版的針對各個語種的姓名譯名手冊,如《英語姓名譯名手冊》、《法語姓名譯名手冊》、《德語姓名譯名手冊》、《西班牙語姓名譯名手冊》、《葡萄牙語姓名譯名手冊》、《羅馬尼亞語姓名譯名手冊》、《義大利語姓名譯名手冊》等。以上均未收錄的人名,可根據新華社編輯,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譯音表》中相應語言的譯音表音譯。關於科學方面的名詞,可參考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網站。
2016年6月,外語中文譯寫規範部際聯席會議專家委員會正式發布了第四批24組推薦使用外語詞中文譯名,如PM10被翻譯為可吸收顆粒物,IMF譯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第四批推薦使用外語詞中文譯名表
 
外語詞形
外語詞全稱
中文譯名1
中文譯名2





1
3D
three dimensions
三維
3維
2
4D
four dimensions
四維
4維
3
APEC
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亞太經濟合作 組織
亞太經合組織
4
ATM
automatic teller machine
自動櫃員機
自動取款機
5
BRT
bus rapid transit
快速公交系統
快速公交
6
CBD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中心商務區
中央商務區
7
CEO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執行長
8
CFO
chief financial officer
財務長
9
CPA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
註冊會計師
10
CPI
consumer price index
消費者價格指數
消費價格指數
11
EMS
express mail service
郵政特快專遞
郵政快遞
12
FAO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聯合國糧食及 農業組織
聯合國糧農組織
13
G20
Group of Twenty
二十國集團
20國集團
14
HIV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人類免疫缺陷 病毒
愛滋(病)病毒
15
ICU
intensive care unit
重症監護室
重症監護病房
16
IMF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國際貨幣基金 組織
17
IOC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國際奧林匹克 委員會
國際奧委會
18
MBA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工商管理碩士
19
PM10
particulate matter 10
可吸入顆粒物
20
UNESCO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
聯合國教科文 組織
21
VIP
very important person
貴賓
要客
22
Wi-Fi
wireless fidelity
無線(局域)網
無線保真
23
WMO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世界氣象組織
24
WWF
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
世界自然基金會
*詞語中括弧內的部分,在實際使用中通常省略。

中國台灣

台灣地區對於外國的人名及地名聲稱以民初學者嚴復的信、達、雅為原則來進行翻譯。官方的要求也大凡如此,未特意規範或指引翻譯者,是故經常出現一物多名,莫衷一是。翻譯者一向以約定俗成的譯法來從事翻譯,這裡提供幾個網站給翻譯者參考。

中國香港

在體育、娛樂圈、英國政治人物及少量美國政治人物、少量外國地名的範疇,香港通用的中文譯名都以粵語廣州話翻譯。正因如此,很多香港譯名如用國語讀就會失真(反之亦然,很多國語譯名用粵語讀也會失真)。因為香港曾是英國殖民地,英國政治人物為了顯得親民,英國領事館會有「師爺」為其英文名譯成漢化譯名。
體育界例子: 荷蘭足球員 van der Sar (范德薩、范達薩)的香港譯名是“雲達沙”,粵音/wan daat sa/,用粵語讀起來接近原文。但“雲達沙”的國語音為/yún dá shā/。 英國政治人物例子: 港督George Bonham 的譯名(只有一個譯名)是“文鹹”,粵音/man haam/,漢化意譯之下,不論“文鹹”的國語音/wén xián/或粵音,都與英文原音不符,反倒跟福建方言的boon相近。
香港的官方語文是中文和英文,故香港人習慣把拉丁字母的文字以英語拼讀(而不以原來語言拼讀),所以部分香港譯名不按原來語言音譯,改以英語音譯,使讀音有偏差:
由於香港賽馬會有接受正規的足球投注,故經常出現由於譯員外文水平低而錯譯的例子,如塞爾維亞足球教練 Milutinović 的香港譯名是“米路天奴域”,“域”字粵音是/wik/,是把vić用英語讀成了/vik/,但按照原來發音應讀/viʨ/。 德國足球員 Ballack,香港譯作“波歷克”。“波”字粵音是/bo/,近英語“ball”,但Ballack的ball其實讀/a/。
於now體育台及有線足球台等香港本地體育頻道,將會顯示粵語報幕文字及粵語譯名旁述;珠江體育台等廣東省粵語體育頻道,將會顯示國語報幕文字及粵語譯名旁述;ESPN等外地粵語體育頻道將會顯示英語報幕文字及粵語譯名旁述。足球評述員黃興桂也自創了一些就某些球員譯名而衍生的「金句」,如形容義大利球員Buffon就有「保方保方,保住後方」之說。

新加坡

新加坡華文媒介統一譯名委員會(Translation Standardisation Committee for the Chinese Media, Singapore)負責華文媒介譯名的標準化。公眾可由聯合早報網免費瀏覽內容。
新加坡初級法庭網站有初級法庭常用辭彙可查閱英文翻譯漢文和馬來文辭彙。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對於非華族或非華語名詞的譯名由馬來西亞華語規範理事會負責。
如果辭彙還未被理事會翻譯,或是存在爭議:
先查找馬來西亞中文報紙,觀察中文報紙的翻譯方法。馬來西亞最大的中文報紙是星洲日報。 如果同時存在幾種翻譯,使用任何一個都沒問題。直到有官方定論為止。 如果在馬來西亞本國尚未出現任何翻譯,可以先參考中國大陸方面的翻譯方法。
翻譯馬來語時,請遵照以下原則:
先察看涉及人物懂不懂得中文,如果當事人懂中文,通常當事人有本身的漢語名字或漢語譯名名字。應當尊重當事人,使用當事人的自己的譯名。 如無資料可查,請遵照馬來語的發音原則翻譯,而不是遵照馬來語的文字翻譯。 新華社翻譯馬來語名詞時常常按照文字翻譯,這是錯誤的,因為其翻譯出來的漢字與原來的馬來語有時會相差很多。新華社翻譯馬來西亞貨幣Ringgit為“林吉特”,有人認為這是錯誤的(有爭議,參見)。新加坡也稱“令吉”,與馬來西亞同。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台灣則是“令吉”以及“林吉特”都有使用。

一些特別準則

英國的地名、議員官方譯名
英國早期的華裔移民都是來自香港圍村的移民。在戰後十數年,香港原居民都享有英國的居留權。不少圍村居民為改善生計,都移民到英國謀生。為服務這群不太會英語的香港移民,以及為香港當地的傳媒服務,英國1966年前存在的殖民地部(Colonial Office)曾經會為全國所有議員和官員編寫一份官方譯名表,方便殖民地範圍內的中文使用者。不過從1972年中英建交開始,中國大陸範圍內官方和民間都沒有使用過此類譯名。由於香港人普遍使用粵語,官方譯名也以粵語的廣州話發音作標準,並且會儘可能將譯名漢化,使華人聽眾有親切感。以下為部份知名人物的香港譯名和中國大陸譯名的分別:
人物
香港譯名
其他譯名
Mrs. Margaret Thatcher
柴契爾夫人
柴契爾夫人
John Major
Michael Heathtine
夏舜霆
夏信廷、夏思定、希素庭
Sir David Wilson
魏德巍(當駐華大使時的譯名)
Chris Patten
柏藤(委任為港督後停用)
請參看英國政治人物香港譯名列表。
雖然香港主權已經移交,但目前英國領事館仍有中文譯名列表供傳媒使用。香港、澳門以外的地區,一般都以中國大陸傳媒為標準。台灣傳媒在個別政治人物或有自己譯法,但BBC的中文新聞網頁一般採用大陸譯名。
另外,英國國內的地名或人名如果和宗教有關的話,要先視乎有關宗教,再決定譯名。假如有關名稱和聖公會基督教有關,則採用基督教聖經和合本的譯名。例如:聖保羅大教堂。但若有關人物或地方在蘇格蘭北愛爾蘭信奉天主教的地區,則應採用下一段所列的天主教譯名。
葡萄牙地名、議員官方譯名
葡萄牙的官方譯名,主要是方便澳門的傳媒報導葡國政府的新聞。葡萄牙本來不多理會澳門的中文媒體,過去當地傳媒都是自行把官員和議員名字的葡語發音用近似的廣東拼寫。隨著回歸臨近,有關部門才開始統一譯名。
天主教聖人、人物、地名譯名
原則上,若有關人物或地方在信仰天主教的地區,則應採用天主教聖經譯本的譯名。所以,故教宗John Paul II的正確譯名應該是若望保祿二世,而不是約翰保羅二世;教宗日常露面的教堂,應該是聖伯多祿大教堂而不是聖彼得大教堂。但要注意,若地名是紀念洗者若翰(基督教施洗約翰)的話,就不要將“若翰”改作“若望”。
由某個地方或機關的官方翻譯可以看出一些它的歷史。例如,在香港總共有六家中學以 St. Paul 為守護者;但是,兩所由香港聖公會開辦的中學譯成“聖保羅”:
般鹹道聖保羅書院(St. Paul's College)、 麥當奴道聖保羅男女中學(St. Paul's Co-educational College); 三所由聖保祿修院開辦、及一所由明愛開辦的天主教學校則譯成“聖保祿”:
銅鑼灣聖保祿學校(St. Paul's Convent School)、 跑馬地聖保祿中學(St. Paul's Secondary School)、 藍田藍田聖保祿中學(St. Paul's School (Lam Tin))。 長洲的明愛聖保祿中學(Caritas St. Paul Secondary School) 澳門也有稱為聖保羅或聖保祿的學校。
韓國地名、人名譯名
韓國雖然自1970年代開始已經停止使用漢字,但70年代以前,韓語的漢字使用量極高。所以,絕大多數的地名和人名都有其正確對應的漢字。為尊重當地和有關人士,請儘可能不要自行幫地名和人名作翻譯,而務必要使用原來的漢字。假使沒有對應漢字的話,韓國官方建議採用拉丁化了的名稱。例如:“住在首爾麻浦區的Aeoge驛的學生安Areum”這句句子裡面,地方名“Aeoge驛”和人名“安Areum”。
有關韓國各地地名的漢字,可參考有關地區的中文版地圖。假若沒有中文版地圖的話,可參考當地的舊地圖。
尊重韓國官方的要求,韓國首都的中文譯名現改為“首爾”。韓國官方的意見是,除了講述過去的歷史以外,建議提到該國首都時,漢字不應再用“漢城”二字稱之。但目前使用漢語的地區對此意見不一,做法也有很大差別。假設已改成“首爾”,為讓人明了易懂,可以再括弧註明“漢城”,或注釋“大韓民國首都”。
有關韓國政要、議員的名稱,可以參考韓國的報社網站。《中央日報》、《朝鮮日報》等大型報社都建有政要及議員的漢字名稱對照表,並設有收費的查詢服務。不過,如果有新聞發生的日期作參考,可以翻查網上過去新聞的PDF版本,來找尋有關人士名稱的漢字寫法。
有關查詢韓國演藝人名字的漢字寫法比較困難,除了因為報章通常都不會寫出他們名字的漢字寫法以外,就連藝人本身也未必記得自己的名字怎樣寫。這時,就要靠有關藝人的經理人公司,或依賴可以信靠的網站。韓國映畫是一個非常可靠的來源,有時甚至比電影發行商更可靠。例如:韓國人氣偶像車太鉉(Cha Tae-hyun)和全智賢(Jeon Ji-hyun)就多番向香港傳媒投訴自己的名字被錯誤寫為車太賢及全知賢,可見不少藝人其實很看重自己的名字。相反的,韓國報章娛樂版的譯名卻很多時都是錯的,這一點一定要留意。此外,若有關演藝人在1970年代以前已經活躍於影壇的話,參考當年的電影廣告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參看:韓國同音姓氏
俄羅斯地名、人名譯名
基本上可以按中國大陸的人物地名翻譯法則的參考書目。但若有關人名、地名並不在有關書目出現而有自行翻譯的需要時,應該首先了解俄羅斯語有軟音化的特性。所以,Putin不譯作“普丁”而應譯為“普京”;Rasputin應譯作“拉斯普京”而非“拉斯普丁”。
日本名稱
主條目:日本姓名
日本是比較特別,由於日本一直大量使用漢字,地名一般有漢字寫法,除日本漢字外,一般不作更改。人名方面,由於早期的日本人名稱只使用漢字書寫,所以也無需翻譯。但對於近二十年來,越來越多日本人喜歡用假名寫姓名,使日本人名需要翻譯成漢字才能被華人認識。常用的方法有:以假名拼出相應的漢字,或以假名找出對應的同音漢字,用同義漢字代替某個假名。以上方法都沒有什麼困難,但容易譯錯姓名。對於日本漢字來說,因沒有相對應的中國漢字,常以形聲的方法分拆,或以形近字取代。雖然這種方法不科學,但能使中文使用者容易記住。當然也有日本人專門為自己命名漢名。

外地流行文化

在中文地區,因不同的代理機構有不同譯法,同一個外國名稱,在同一個地方可有多個譯名。就影響力而言,分為中國大陸、台灣、香港三個地區。部分影響力極大的媒體機構,其使用的譯名極可能取代長時間使用的固有譯名。即使如此,某些名稱在三地卻能統一,如歌曲、舞台劇等。
電影電視劇:外國名稱在一般情況下,三地各有不同譯名。而中文名稱在三地之間也有可能出現變化,因各地語言不同,香港電影到台灣後,經常被易名。 ACG:日本ACG經由網路、盜版等途徑進入,導致民間譯名多樣。有時只有部分地區才有官方譯名,而且出現得遲(通常為中國大陸),造成民間譯名比官方譯名更流行的情況,眾多官方譯名不被接受。如中國大陸把“高達”正名為“鋼彈”,遭到不少人反對。

注釋

這種訂正在後來被作廢:洪森2004年5月6日又在金邊發布公告,要求各機構、各部門今後統一使用“洪森”,而不再使用“雲升”。 認為錯誤的一方認為,馬來語中Ringgit的t是沒有聲音的,而g則發聲,應當翻譯為“令吉”而不是“林吉特”。認為正確的一方則認為,新華社的音譯法,原則上並沒有錯誤。 馬來西亞的貨幣單位名稱“Ringgit”最後的t並非不發音,而是發成一個只有成阻持阻階段,而沒有除阻階段的輔音,這在馬來-玻里尼西亞語系的一些語言中很常見,也類似於漢語方言中的入聲韻尾。翻譯為“林吉特”正是為了不丟掉這個特點。但“吉”字在古漢語和部份漢語方言(包括當地常用的閩南語、潮州語和粵語)就是t收尾的入聲韻尾,若以這些漢語方言發音,翻譯為“令吉”更接近原來讀音。 另外,馬來西亞很多馬來穆斯林的名字多數來源於阿拉伯語,新華社在翻譯這些人名時,通常會與其他伊斯蘭文化背景國家的人名翻譯取得一致(這應該是很容易理解的),而不是按照馬來語的發音。例如"Abdullah"會按照習慣譯為“阿卜杜拉”,而不是“阿都拉”;"Najib"會按照阿拉伯語習慣翻譯為“納吉布”而不是“納吉”;"Ahmed"會翻譯為“艾哈邁德”而不是“阿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