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省域競爭力排名

中國省域競爭力排名

2017年02月28日,《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發展報告(2015-2016)》藍皮書(簡稱藍皮書)發布會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中國區域經濟新動能培育研討會在京舉辦。該藍皮書對2014~2015年中國內地31個省級行政區的經濟綜合競爭力進行綜合排名,結果顯示,2015年,廣東省江蘇省北京市名列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經濟綜合競爭力前三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省域競爭力排名
  • 出版刊物:《中國省域經濟競爭力發展報告》
  • 發布時間:2017年02月28日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簡介,省域經濟,排名依據,發布機構,完整榜單,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2008年,四大區域各自特徵明顯,新變化,體系創新,與G20比較,專家看法,

簡介

研究報告採用了1個一級指標、9個二級指標、25個三級指標和210個四級指標組成的評價指標體系。根據11年的研究發現,關聯度最高的是各個省的巨觀經濟調控能力、巨觀經濟競爭力,包括產業競爭力、農業競爭力,還有政府作用、經濟結構調整競爭力等。除此之外,發展環境,包括基礎設施和軟環境的競爭力對一個省的競爭力提升也至關重要,比如說工業化水平、城市化水平、市場化水平,都對各個省競爭力的影響比較大。
《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發展報告(2015-2016)》藍皮書顯示,2015年,廣東省名列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經濟綜合競爭力第一名,第二和第三名分別為江蘇省北京市。與2014年相比較,2015年排位上升的有10個省、市(區),上升幅度最大的是重慶市,排位上升了2位,

省域經濟

省域經濟從本質上說,屬於區域經濟的範疇。所謂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是指一個省(市、區)域在全國範圍內對資源的吸引力和對市場的爭奪力和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力、帶動力。顯然,省(市、區)域吸引資源、爭奪市場和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的能力強,那個省(市、區)的經濟就有可能比其他省(市、區)的經濟發展要快,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已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排名依據

全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結果根據已選定的指標體系和數學模型,對採集到的2007年至2008年全國31個省、市、區的相關統計資料進行整理和合成。
全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體系包括九大指標體系,分別為:巨觀經濟競爭力、產業經濟競爭力、可持續發展競爭力、財政金融競爭力、知識經濟競爭力、發展環境競爭力、政府作用力競爭力、發展水平競爭力和統籌協調競爭力等指標。

發布機構

《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發展報告(2015-2016)》藍皮書是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雜誌社、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福建師範大學等單位於2006年1月聯合成立的“全國經濟綜合競爭力研究中心”2016年的重大攻關課題。2014年起,《中國省域競爭力藍皮書》入選中國社會科學院授權使用“中國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學術出版項目”標識的優秀皮書。該藍皮書已連續發布了11部《中國省域競爭力藍皮書》。

完整榜單

2015年

2015年全國31個省、區、市經濟綜合競爭力處於上游區(1-10位)的依次為廣東省、江蘇省、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山東省、天津市、福建省、湖北省、河南省。排在中游區(11-20位)的依次為重慶市、安徽省、四川省、遼寧省、湖南省、河北省、江西省、內蒙古自治區、吉林省。位於下游區(21-31位)的依次為陝西省、海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山西省、貴州省、黑龍江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雲南省、青海省、甘肅省、西藏自治區。

2014年

2014年全國31個省市區經濟綜合競爭力處於上游區(1~10位)的依次是:廣東省、江蘇省、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山東省、天津市、福建省、遼寧省、湖北省;排在中游區(11~20位)的依次為四川省、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河北省、重慶市、陝西省、內蒙古自治區、江西省、海南省;處於下游區(21~31位)的依次為吉林省、黑龍江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山西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貴州省、寧夏回族自治區、雲南省、甘肅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區。

2013年

2013年全國31個省(區、市)經濟綜合競爭力處於上游區(1位至10位)的依次是:江蘇省、廣東省、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山東省、天津市、遼寧省、福建省、湖北省;排在中游區(11位至20位)的依次為河南省、四川省、湖南省、河北省、安徽省、重慶市、吉林省、內蒙古自治區、江西省、陝西省;處於下游區(21位至31位)的依次為海南省、黑龍江省、山西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貴州省、寧夏回族自治區、雲南省、青海省、甘肅省、西藏自治區。

2012年

2012年全國31個省、市、區經濟綜合競爭力處於上游區(1~10位)的依次是:江蘇省、廣東省、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山東省、天津市、遼寧省、福建省、四川省;排在中游區(11~20位)的依次為河南省、湖北省、安徽省、湖南省、吉林省、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重慶市、陝西省、黑龍江省;處於下游區(21~31位)的依次為江西省、海南省、山西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貴州省、寧夏回族自治區、青海省、雲南省、甘肅省、西藏自治區。

2011年

2011年全國31個省、市、區經濟綜合競爭力處於上游區(1-10位)的依次為廣東省、江蘇省、上海市、北京市、浙江省、山東省、天津市、遼寧省、福建省、河南省;排在中游區(11-20位)的依次為四川省、內蒙古自治區、湖北省、河北省、重慶市、湖南省、黑龍江省、安徽省、陝西省、吉林省;處於下游區(21-31位)的依次為江西省、山西省、海南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雲南省、貴州省、寧夏回族自治區、青海省、甘肅省、西藏自治區。

2008年

2008年全國各省、市、區經濟綜合競爭力處於上游區(1~10位)的依次為上海市、北京市、江蘇省、廣東省、浙江省、天津市、山東省、遼寧省、福建省、內蒙古自治區;排在中游區(11~20位)的依次為湖北省、河北省、黑龍江省、河南省、吉林省、四川省、山西省、湖南省、安徽省、陝西省;處於下游區(21~31位)的依次排序為江西省、重慶市、海南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雲南省、青海省、貴州省、甘肅省、西藏自治區。

四大區域各自特徵明顯

課題組介紹,從全國四大區域內部經濟綜合競爭力的差異分析來看,表現為以下特徵:
東部地區10個省份的經濟綜合競爭力排位絕大部分都在上游區,只有河北省和海南省處於中游區,其他8個省份都處在全國經濟綜合競爭力的上游區,並且排位比較穩定,基本上沒有發生什麼變化,說明東部地區在全國處於絕對優勢地位。但在東部地區的10個省份內部,競爭格局也是不平衡的,最明顯的差距體現在海南省與其他省份之間,就是同樣處在上游區的省份,也存在較大的差距。根據競爭力得分結果顯示,除廣東省以外,江蘇省、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和山東省得分都在50分以上,福建省得分相對較低。
中部地區6個省份的經濟綜合競爭力排位,湖北省、河南省處於上游區,山西省處在下游區外,其他3個省都處在中游區。與2014年相比,2015年湖南省的綜合排位下降了2位,其他省份排位都有上升。從競爭力得分來看,中部地區與東部地區得分差距較大,與西部地區之間得分差距較小,這說明從整體上而言,中部地區尚不具備明顯的競爭優勢。中部地區內部的6個省份也表現出明顯的非均衡性,分別處於上游區、中游區和下游區,其中湖北省處於上游區靠後位置,河南省、安徽省和湖南省都處於中游區的前列,江西省處於中游區的靠後位置,山西省則處於下游區。從地區內部的排位變化來看,中部地區各省份競爭力相對變化不明顯。
西部地區12個省份的經濟綜合競爭力排位大多數處在下游區,但是也有個別省份處於中游區,如重慶市、四川省、陝西省和內蒙古自治區處於中游區,其他各省份處於明顯的競爭劣勢地位。從經濟綜合競爭力得分來看,西部地區平均得分只有東部地區得分的64%,表明其競爭力與東部地區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但西部地區與中部地區相比,很多省份的競爭力得分差距很小,其競爭力劣勢就不太明顯。從2014-2015年得分變化來看,西部地區平均得分增加幅度比較小,但延續了往年的變化趨勢,與東部地區的差距有所縮小,說明西部地區的競爭力在逐步提升。從西部地區12個省份的內部來看,各省份之間的差距也是很明顯的,使得西部地區各省份之間的綜合競爭力排位相對穩定,除了少數省份排位有所調整以外,沒有太大的變化。
東北地區3個省份相對於其他地區,2015年競爭力有所下降,處於上游區的遼寧排位下降了5位,從上游區降入中游區,吉林省處於中游區,而黑龍江省則處於下游區,平均得分也有所下降。從東北地區內部來看,吉林省和黑龍江省的排位與遼寧省相比,仍然有較大差距。

新變化

與2014年相比較,2015年排位上升的有10個省、市(區),上升幅度最大的是重慶市,排位上升了2位,河南省、江西省、安徽省和雲南省排位均上升了1位;13個省、市(區)排位沒有變化;排位下降的有8個省、市(區)。從2014-2015年各省、市、區綜合競爭力得分升降來看,全國31個省、市、區中有23個省份的經濟綜合競爭力得分出現上升趨勢,其中上升幅度最大的是上海市,增加了3.03分,其次是浙江省、江蘇省、重慶市和福建省,都增加了2分以上,但也有8個省份得分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體系創新

《藍皮書》的指標體系是在充分弄清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的內部構成及其特點的基礎上構建出來的,與國內同類指標評價體系相比較,歸納起來有以下五個創新:
(1)涉及層次多、覆蓋面廣。《藍皮書》的指標體系包含了省域內的所有經濟要素,不僅涵蓋了經濟領域各個產業、行業和各個方面,而且涉及到巨觀經濟、中觀經濟、微觀經濟的各個層次。
(2)包容量大、互動性強。《藍皮書》的指標體系包括了省域內的所有經濟要素(或稱為直接經濟要素),還包括了與經濟相關的非經濟要素(或稱為間接經濟要素),如直接影響經濟發展的科技、教育、人力資源、政府管理、環境和能源等社會發展方面的要素。
(3)立體展現、顯隱兼形。《藍皮書》的指標體系充分考慮到了直接經濟要素和間接經濟要素的複雜性和綜合性,以及其存在和表現形式的立體性、多樣化的,對每個要素,從多個方面進行綜合體現和評價。例如,評價省域地區生產總值的競爭力,只看總量是不夠的,還必須看人均和增速如何;只看顯性的也不夠,還要看是否具有潛在優勢。這就要求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指標體系,應包括能夠全面反映經濟要素競爭狀況的多種指標。
(4)動態性強、時空範圍廣。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不是一個靜止不變的事物,而是一個隨著經濟發展處於不斷變化發展之中的概念,研究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不僅要研究它的現在時,還要研究它的過去時和將來時,具有現實競爭力不等於將來也具有競爭力,但它是將來競爭力的基礎,沒有現實也就沒有未來。《藍皮書》的指標體系具有能夠反映現實狀況和將來趨勢的兩個方面的指標,因此能比較充分地體現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內在動能和活力。
(5)跟蹤前沿、緊扣實際。對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的判定,必須符合科學發展發展觀,堅持與時俱進。因此,在本指標體系的設計中就集中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注重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把可持續發展競爭力做為二級指標來評價;同時,還按照建設“創新型國家”和國際科技競爭的發展要求,尤其重視科技創新能力在經濟綜合競爭力中所占比重,其在指標中所占的比重位居前列。

與G20比較

從反映經濟總量的GDP來看,廣東省、江蘇省、山東省和浙江省四個省份已經超過了G20中的部分國家,其中國內排名第一位的廣東省排在第16位,超過了沙烏地阿拉伯、阿根廷和南非,僅次於印度尼西亞;國內排名第二位的山東省和第三位的江蘇省則超過了阿根廷和南非,國內排名第四位的浙江省超過了南非。
從反映經濟發展水平的人均GDP來看,上海市、北京市和天津市三個直轄市已經超過了多個國家,其中上海市排在第12位,比2007年上升了2位,高於土耳其、墨西哥、阿根廷、巴西、南非、印尼和印度等國家,僅次於俄羅斯;天津市排在第15位,北京市排在第16位,排位均高於阿根廷、巴西、南非、印尼、印度等國家,但僅次於墨西哥;浙江省和江蘇省分別排在第19位和第20位,排位均高於南非、印尼、印度;廣東省、遼寧省、內蒙古自治區和福建省的排位均在印度和印尼之前。可以看出,我國廣東等經濟大省的經濟總量已經超過很多開發中國家甚至中等已開發國家,當然,人均GDP仍較低,排位低於大部分G20國家,需要繼續加快發展。上海市等直轄市的經濟總量比較小,低於G20的所有國家,但人口相對較少,人均GDP較高,已經超過大多數中等已開發國家,但與美國等已開發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從出口總額來看,廣東省、江蘇省、上海市和浙江省等四個省份超過G20中的多個國家,排位分別為第10位、第15位、第18位和第19位,兩年內基本保持不變,只是江蘇省下降了1位,其中廣東省出口總額排位高於沙烏地阿拉伯、墨西哥、印度、澳大利亞、巴西、土耳其、印尼、南非、阿根廷等國家,僅次於韓國;江蘇省排位高於巴西、土耳其、印尼、南非、阿根廷等國家,僅次於澳大利亞;而上海市和浙江省出口總額則排在土耳其後面,但高於印尼、南非和阿根廷;另外,山東省的出口總額也超過了阿根廷。其他5個省份的出口總額都低於G20國家。
從進口總額來看,排位靠前的是廣東省、北京市、江蘇省和上海市,排位分別為第12位、第15位、第18位和第19位,與出口總額的格局比較類似,不同的是北京市出口總額排位較低,而進口總額則排在第15位,僅次於巴西,但高於土耳其、沙烏地阿拉伯、印尼、南非、阿根廷等國家。從進出口總額來看,廣東省、江蘇省和上海市等三個省份可以超過多個G20國家,特別是廣東省排在第10位,超過墨西哥、印度、澳大利亞、巴西、沙烏地阿拉伯、土耳其、印尼、南非和阿根廷等9個國家,可以說在國際貿易中占據極其重要的地位。
從淨出口來看,我國10個省份中除了北京市和內蒙古自治區是貿易逆差以外,其他8個省份都有較大的貿易順差,排位都非常靠前,特別是廣東省、浙江省、江蘇省、福建省和山東省等5個省份,淨出口額排在第4位到第8位之間,只是低於德國、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等三個國家,超過G20的其他大多數國家。貿易逆差最大的是美國、英國、法國和中國的北京市。
固定資產投資來看,江蘇省、山東省、廣東省和浙江省等4個經濟大省的投資規模超過了G20中的好多國家,分別排在第14位、第15位、第16位和第19位,除山東省外,都比2007年上了1位。土耳其和印尼排位在廣東之後,而阿根廷和沙烏地阿拉伯排位在浙江之後。另外,福建省、內蒙古自治區和上海市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都超過了南非。
從最終消費支出來看,只有廣東省能夠進入前20,並且比2007年前進1位,排在第16位,高於阿根廷和南非,其他九個省份的最終消費支出不但排位靠後,規模也比G20國家小很多,差距非常明顯。另外山東省和江蘇省的政府消費支出超過了南非、阿根廷和印尼,廣東省的居民消費支出超過了阿根廷、南非和沙烏地阿拉伯,山東省的居民消費支出超過了沙烏地阿拉伯。

專家看法

中國區域經濟領域首席專家、中國區域經濟學會會長金碚在發布會上指出,廣東省相比其他省份地區,被評為省域競爭力第一名是因為其自身的核心競爭力。與其他地區相比,廣東省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是比較有效的區域競爭格局,有若干個競爭的增長極,互相之間有競爭,也有協調,對外開放度也高。
藍皮書執行總編、福建師範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黃茂興指出,從11年省域競爭力的排位看,上游區這些基本上都穩定在前十名。特別突出的是重慶,在過去十年當中,重慶是不斷上升的。下游區的情況來看,基本上西部省份大部分處在下游位置。一個省的綜合競爭力、產業經濟競爭力的發展越來越成為推動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上升的重要驅動力。“廣東和江蘇兩個省一直在角力,產業競爭力越高,綜合競爭力越強。” 黃茂興在上述發布會上說。他指出, 北京、上海、浙江、天津、福建的綜合競爭力強,跟產業競爭力的綜合能力密切相關。
《藍皮書》主編李建平指出,東部地區10個省份的經濟綜合競爭力排位絕大部分都在上游區,只有河北省和海南省處於中游區,其他8個省份都處在全國經濟綜合競爭力的上游區,說明東部地區在全國處於絕對優勢地位。“中部地區的6個省份也表現出明顯的非均衡性,分別處於上游區、中游區和下游區,其中湖北省處於上游區靠後位置。而西部地區12個省份的經濟綜合競爭力排位大多數處在下游區,但也有個別省份處於中游區,尤其是重慶市,上升幅度較大。”李建平說。在李建平看來,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中國區域發展新動能培育的影響下,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在不斷提升,反映出中國經濟仍然保持良好的運行態勢。中西部地區雖然排名靠後,但上升勢頭良好;而東部地區則仍然處在中國經濟發展的前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