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中期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發展報告

“十二五”中期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發展報告

由福建師範大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雜誌社等單位聯合攻關,具體由全國經濟綜合競爭力研究中心福建師範大學分中心負責研究的《“十二五”中期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發展報告》藍皮書向社會公布。這是該課題組連續發布的第八部藍皮書,今年的藍皮書著重對“十二五”中期(即2011~2012年)中國內地31個省級行政區經濟綜合競爭力進行綜合排名。結果顯示,2012年,江蘇、廣東、北京三省市位列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經濟綜合競爭力前三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十二五”中期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發展報告
  • 外文名:Five-year "interim report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of provincial economy
  • 例子:江蘇、廣東、北京
  • 內容:藍皮書發布會
會議內容,會議人員,發言內容,背景資料,

會議內容

《“十二五”中期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發展報告》藍皮書發布會暨區域發展戰略研討會綜述
記者從昨日(6日)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召開的《“十二五”中期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發展報告》藍皮書(簡稱藍皮書)發布會暨區域發展戰略研討會上獲悉,由福建師範大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雜誌社等單位聯合攻關,具體由全國經濟綜合競爭力研究中心福建師範大學分中心負責研究的《“十二五”中期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發展報告》藍皮書向社會公布。這是該課題組連續發布的第八部藍皮書,今年的藍皮書著重對“十二五”中期(即2011~2012年)中國內地31個省級行政區經濟綜合競爭力進行綜合排名。結果顯示,2012年,江蘇、廣東、北京三省市位列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經濟綜合競爭力前三甲。

會議人員

出席會議的有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培林研究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韓俊研究員,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中國區域經濟學會理事長金碚研究員,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李雪松研究員,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全球化》副主編王曉紅研究員,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國際二部主任林躍勤研究員,求是雜誌社政治編輯部主任常光民,中國經濟導報社代理總編胡躍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雜誌社競爭力部主任蘇宏文,以及藍皮書主編、福建師範大學原校長李建平教授,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理事長、福建省新聞出版廣電局黨組書記李閩榕教授。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長謝壽光主持。此外,參加會議的新聞單位有新華社、中新社、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求是雜誌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科技日報、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經濟時報、中國社會科學報、中國綠色時報、香港大公報、香港文匯報以及新華網、人民網、新浪網、中國網、中國經濟網等六十多家新聞媒體的記者。

發言內容

福建師範大學原校長、《中國省域競爭力藍皮書》主編李建平教授代表課題組對《“十二五”中期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發展報告》藍皮書的研究進展和結果作主題報告。報告從創新與發展、評價與比較、特徵與啟示等三個方面分析了“十二五”規劃以來全國31個省市區經濟綜合競爭力的發展變化,總結了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的變化特徵,對進一步提升我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啟示。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省域競爭力藍皮書》主編之一李閩榕教授作了題為《“十二五”中期中國省域經濟發展變化與競爭力表現》的主題報告。他從經濟成長、地方財政收入、固定資產投資、產業經濟、城鄉居民收入等方面,對全國31個省、市、區“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期完成情況進行了扼要分析,闡述了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發展態勢和變化趨勢。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培林研究員出席會議並致辭。他認為,面對日益激烈的省域經濟競爭,加快省域綜合競爭力研究是我們國家當前和今後很長一個時期需要持續關注的重大課題,福建師範大學等單位長期關注中國省域競爭力問題研究,產生了一批很有影響力的競爭力研究成果。今年這部藍皮書對“十二五”中期省域競爭力的表現情況進行了全面梳理,深刻揭示了不同類型和發展類型的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的特點及其相對差異性,同時對我國31個省市區在巨觀經濟、產業結構、財政金融、生態環境、科技創新、區域協調、開放型經濟等七個方面進行了深入分析,這對省域經濟戰略決策者和巨觀經濟部門把握省域經濟競爭的主動權提供了重要決策和參考依據。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韓俊研究員出席會議並致辭。他指出,《中國省域競爭力藍皮書》已經出版八部,這項研究工作不論在國家層面,還是在地方層面,越來越受到極大的關注,一些省級領導對這項工作也給予了充分肯定。今年藍皮書在研究過程中又做了一些創新,對“十二五”規劃在省級層面的實施情況從產業結構調整、財政金融等七個重要方面做了詳細評估,對做好“十三五”的預研究有非常好的參考價值。他說,李克強總理在昨天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有一個判斷,就是近年來中西部地區GDP占全國比重提高,區域發展協調性增強,藍皮書的研究結論從不同角度科學印證了這一判斷。該書對支撐我國經濟發展的要素、條件所發生的深刻變化,也都做了細緻的分析,這一點對我們從事經濟學研究的人感受很深。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中國區域經濟學會理事長金碚研究員在發言中認為,藍皮書研究選擇的時間點非常好,該書選取了“十二五”中期作為分析的時間節點,這是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後我國經濟面臨深度調整的關鍵時期,書中對這個時期全國省域經濟的發展變化及其特徵做了全面、系統地梳理,不僅從理論上而且也從實踐上分析了各競爭主體和經濟資源配置的重大變化,對於更好地發揮政府和市場的作用,都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決策借鑑作用。
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李雪松研究員在發言中認為,這部藍皮書提供了豐富的巨觀經濟和區域發展的資料和信息,對深入分析中國經濟成長的潛力和未來是非常關鍵的研究文獻。各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排位的變化反映了國際國內巨觀經濟的變化,對區域經濟的反映是很客觀的,也反映了歐債危機等國際經濟變化對區域經濟發展的重大影響。同時,該書還對區域經濟發展提了相應的建議,這些思路建議都非常好,對於如何提升各個省域綜合競爭力具有重要的議參考價值。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全球化》副主編王曉紅研究員認為,該藍皮書的資料和內容非常豐富和翔實,數據非常全面,研究體系很完整、很系統,指標體系也很科學。整個研究成果具有很高的套用價值和參考價值,尤其對於研究區域經濟和巨觀經濟都是非常有參考價值的一部文獻著作,對於引導區域經濟發展也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鑑意義。
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研究員認為,最新發布的這部藍皮書又有了很大的改進,增加了一個很重要的主題即“十二五”中期專題分析報告,並且在競爭力評估的基礎上有很多分析內容,在每個方面也都給出了政策建議,這是一個很大的提升。今年的藍皮書出版也是恰逢其時,對各地區、各省市做政策參考和諮詢,對國內外投資者做決策諮詢都有非常重要的借鑑意義,同時也對中央總攬全局,把握全國的區域發展以及全國區域發展格局的變化,制定相關政策也是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
據悉,2014年《中國省域競爭力藍皮書》根據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和201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順應全球經濟形勢和國內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新變化、新要求,更加注重經濟成長的質量和效益、更加注重經濟發展的內生活力和動力、更加注重經濟社會統籌協調發展。進一步充實完善構建了由1個一級指標、9個二級指標、25個三級指標和210個四級指標組成的評價指標體系。值得一提的是,從2014年開始,《中國省域競爭力藍皮書》入選中國社會科學院授權使用“中國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學術出版項目”標識的優秀皮書。
根據評價結果:
2012年全國31個省、市、區經濟綜合競爭力處於上游區(1~10位)的依次是:江蘇省、廣東省、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山東省、天津市、遼寧省、福建省、四川省;排在中游區(11~20位)的依次為河南省、湖北省、安徽省、湖南省、吉林省、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重慶市、陝西省、黑龍江省;處於下游區(21~31位)的依次為江西省、海南省、山西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貴州省、寧夏回族自治區、青海省、雲南省、甘肅省、西藏自治區。
2011年全國31個省、市、區經濟綜合競爭力處於上游區(1-10位)的依次為廣東省、江蘇省、上海市、北京市、浙江省、山東省、天津市、遼寧省、福建省、河南省;排在中游區(11-20位)的依次為四川省、內蒙古自治區、湖北省、河北省、重慶市、湖南省、黑龍江省、安徽省、陝西省、吉林省;處於下游區(21-31位)的依次為江西省、山西省、海南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雲南省、貴州省、寧夏回族自治區、青海省、甘肅省、西藏自治區。
與2011年相比較,排位上升的有11個省、市(區),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安徽省和吉林省,排位均上升了5位,湖南省排位上升了2位,江蘇省、北京市、四川省、湖北省、海南省、貴州省、寧夏回族自治區、青海省8個省份排位均上升了1位;11個省、市(區)排位沒有變化;排位下降的有9個省、市(區),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內蒙古自治區,排位下降了5位,其次是重慶市、黑龍江省、雲南省,均下降了3位,河北省下降了2位,廣東省、上海市、河南省和山西省均下降了1位。
2011~2012年期間,個別省、市、區經濟綜合競爭力排位的升降出現了跨區段變化,表現在四川省和河南省經濟綜合競爭力排位出現了跨區段變化,其中,四川省由中游區升入上游區,河南省由上游區降入中游區。
從2011-2012年各省、市、區綜合競爭力得分升降來看,全國31個省、市、區中有21個省份的經濟綜合競爭力得分出現上升趨勢,其中上升幅度最大的是西藏,增加了2.49分,其次是甘肅省增加了2.45分,山東省、四川省、安徽省、吉林省、海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貴州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和青海省,都增加了1分以上,但有10個省份的得分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幅度最大的降了1.19分。從全國平均分值來看,2012年為38.13分,比2011年增加了0.55分,上升幅度較大。總體來說,“十二五”中期全國各省市區的經濟綜合競爭力在經歷了全球金融危機的震盪影響後出現不同程度的提升和復甦勢頭。
不同地區之間經濟綜合競爭力得分分布很不均衡,2012年得分最低的西藏自治區只有27.49分,不到第一名江蘇省的一半。全國大半省份的競爭力得分集中在30-40分之間,整體上看,都比較分散,而且呈現偏態分布。從2011 -2012年的對比情況來看,2012年各省份得分有所提高,其中得分在30-35之間的省份由6個增加到8個,而得分在35-40分之間的省份則由10個減少到9個,其他得分區間的省份數量變化不明顯。
相同區位內部的各省份的得分差距也比較明顯,同樣是處於上游區,排在第10位的四川省與排在第1位的江蘇省在評價總分值上相差了19.59分;同樣是處於下游區,排在第21位的江西省比排在第31位的西藏自治區超出7.37分;但是處於中游區的10個省份得分比較接近,排位第11的河南省得分為37.78分,比排位第20的黑龍江省僅多出2.87分。處於上游區的10個省、市、區平均分值為48.38分,處於中游區的10個省的平均分值為36.13分,處於下游區的11個省、市、區的平均分值為30.63分,比差為1.23∶1.1∶1。
從全國區域間經濟綜合競爭力的綜合測算和分差來看,2012年全國4大區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的評價分值依次為:東部地區47.22分、中部地區36.05分、西部地區31.64分、東北地區37.93分,比差為1:0.76:0.67:0.80,西部地區經濟綜合競爭力與東部地區的差距有所縮小。與2011相比,西部地區與東部的差距縮小了1.01分,表明西部地區競爭力繼續得到提升,雖與東部地區的差距仍然較大,但與中部地區、東北地區之間的差距均呈縮小趨勢。
從2011-2012年區域經濟綜合競爭力平均分值變化情況看,四個地區平均分值各有變化,其中西部地區分值上升最多,增加了1.01分;其次為東北地區,增加了0.55分;中部地區得分增加了0.53分。但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平均得分分別下降了0.54分和0.22分。由此反映出我國各區域經濟都得到了快速、健康發展,區域經濟綜合競爭力提升較快,區域經濟發展的協調性有所增強,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步入一個新時期。
從全國四大區域內部經濟綜合競爭力的差異分析來看,表現為以下特徵:
(1)東部地區10個省份的經濟綜合競爭力排位絕大部分都在上游區,只有河北省處於中游區和海南省處於下游區,其他8個省份都處在全國經濟綜合競爭力的上游區,並且排位比較穩定,基本上變化不大,其中江蘇省和廣東省排位對調,北京市和上海市排位對調,說明東部地區在全國處於絕對優勢地位。但在東部地區的10個省份內部,競爭格局也是不平衡的,最明顯的差距體現在海南省與其他省份之間,就是同樣排在上游區的省份,也存在較大的差距。根據全國31個省市區經濟綜合競爭力得分情況發現,除江蘇省、廣東省、上海市和北京市得分超過50分以外,浙江省、山東省、天津市、遼寧省和福建省的得分則在50分以內,而福建省的得分也僅達到40.18分。總體上看,兩年內東部地區內部的排位基本保持穩定。
(2)中部地區6個省份的經濟綜合競爭力排位除江西省和山西省處在下游區外,其他4個省份都處在中游區,與2011年相比,2012年安徽省的綜合排位波動明顯,上升了5位,其他省份排位變化幅度不大。從與其他區域比較來看,中部地區與東部地區得分差距較大,與西部地區之間得分差距較小,說明整體上而言中部地區不具備明顯的競爭優勢。中部地區內部的6個省份也表現出明顯的非均衡性,河南省、湖北省、安徽省和湖南省都處於中游區的前列,江西省和山西省則處於下游區。從地區內部的排位變化來看,中部地區各省份競爭力相對變化不明顯。
(3)西部地區12個省份的經濟綜合競爭力排位大多數處在下游區,但是也有個別省份處於上游區和中游區,如四川省處於上游區,內蒙古自治區、重慶市和陝西省處於中游區,其他各省份處於明顯的競爭劣勢地位。從經濟綜合競爭力得分來看,西部地區平均得分只有東部地區得分的67%,表明其競爭力與東部地區相比有很大差距,但西部地區與中部地區相比,很多省份的競爭力得分差距很小,其競爭力劣勢就不太明顯。從2011-2012年得分變化來看,西部地區平均得分增加比較大,與東部地區的差距在縮小,說明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使西部地區的競爭力得到提升。從西部地區12個省份的內部來看,同樣存在明顯的非均衡性,特別是四川省處於上游區,在全國處於競爭優勢地位,與西部地區其他省份相比,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從綜合得分來看,各省份之間的差距也是很明顯的,使得西部地區各省份之間的綜合競爭力排位相對穩定,除了少數省份排位有所調整以外,沒有太大變化。
(4)東北地區3個省份相對於其他地區,2012年競爭優勢有了一定的提升,其中吉林省上升了5位,但黑龍江省的排位與遼寧省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

背景資料

《“十二五”中期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發展報告》藍皮書是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雜誌社、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福建師範大學等單位於2006年1月聯合成立的“全國經濟綜合競爭力研究中心”2013年的重大攻關課題。該藍皮書已在過去的八年連續發布了八部《中國省域競爭力藍皮書》。全書歷時近一年,研究對象涉及中國內地31個省、市、區,時間跨度為“十二五”中期即2011~2012年,全書100多萬字,數據採集、錄入和分析工作龐雜而艱巨,採集、錄入基礎數據1萬多個,計算、整理和分析數據3萬多個,共製作簡圖100多幅、統計表格500多個,競爭力地圖30幅。書中所採用的數據全部來自2011~2013年《中國統計年鑑》以及國家相關部門發布的專業年鑑、統計公報等。該書緊緊圍繞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的要求,緊密跟蹤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的最新研究動態,深入分析當前我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的特點、變化趨勢及動因,按照科學性、客觀性、系統性、公正性、可行性、可比性的原則,建立起比較科學完善、符合中國國情的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指標體系及數學模型,具有鮮明客觀性、系統性、邏輯性、巨觀性、創新性,論述系統全面、視角新穎、觀點獨到、內容豐富、資料翔實的特點。此外,今年的藍皮書書還專門開闢一個專題分析報告,對“十二五中期”以來全國各省、市、區在巨觀經濟、產業結構、財政金融、生態環境、科技創新、區域協調、開放型經濟等七個方面進行深度分析,對照本書所構建的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指標評價體系所測量的結果進行比照分析,深入分析了省域經濟發展與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的內在關係,同時也對各省市區就如何提升經濟綜合競爭力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這不僅在深化我國區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研究方面具有相當重要的學術創新價值,而且對當前我國各省級行政區加快推進有效益、有質量、可持續的增長,具有重要的政策指導作用和現實意義,值得各級政府部門、學術界和區域經濟發展戰略決策者及相關人員一讀。
另據介紹,全國經濟綜合競爭力研究中心成立的宗旨是每年定期向社會發布有關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藍皮書、中國省域環境競爭力綠皮書、二十國集團(G20)國家創新競爭力黃皮書、世界創新競爭力黃皮書、全球環境競爭力綠皮書等競爭力問題的前沿研究報告。該中心還定期舉辦“全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高層論壇”、“海峽兩岸競爭力高層論壇”,邀請國內外競爭力研究領域的著名專家學者、政府官員和企業精英共同探討競爭力研究的新內容、新方法。除此之外,自2009年10月起,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創辦了全國第一本專門從事研究競爭力的學術性刊物——《綜合競爭力》雜誌,我們真誠地願與政府管理者、學術界同仁、企業家、新聞界朋友共同深化對區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研究,為中國競爭力經濟學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表1 2011~2012年全國各省、市、區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比較表
“十二五”中期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發展報告
註:括弧內的數字表示以2011年為基準,2012年部分省、市、區經濟綜合競爭力排名升降變化位次,“+”表示排位上升,“-”表示排位下降。沒有數字說明該省份排名保持不變。
表2 2011~2012年全國各省、市、區經濟綜合競爭力各區段評價比較表
“十二五”中期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發展報告

  

  

  
表 3 2011~2012年全國4大區域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值及分差比較表
“十二五”中期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發展報告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